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1.(2023·辽宁辽阳)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上指出:“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工业落后的国家。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发展社会主义的工业。”这次会议的召开( )
A.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确立
B.为“一五”计划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C.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成功探索
D.表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完全解决
2.(2023·北京丰台)1956年,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各类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并提出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工作中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957年又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等思想。这表明毛泽东在( )
A.践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研究如何深入开展社会主义革命
C.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D.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3.(2023·浙江金华)毛泽东在某文章中指:“我们党走过二十八年了,大家知道,不是和平地走过的,而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走过的,我们要和国内外党内外的敌人作战。……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对于人民内部,则实行民主制度,人民有言论集会结社等项的自由权。选举权,只给人民,不给反动派。”该文章是( )
A.《论联合政府》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4.(2023·湖南长沙)1958年,毛泽东写道:“由此看来,我国赶上英美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时间了,二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也就够了。”这一判断导致了( )
A.“一五”计划制定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爆发
5.(2023·陕西渭南)1960年,中共中央发出紧急指示信,提出“有领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活跃农村市场”,规定:“除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只许卖给国家收购机关以外,其他农产品和副产品,在完成国家规定的交售任务以后,都可以拿到集市上进行交易。”据此可知,上述规定( )
A.说明中共彻底纠正“左”倾错误
B.推动农村经济恢复和发展
C.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平衡
D.表明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
6.(2023·江苏连云港)20世纪60年代前期,党中央、毛泽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考虑,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这一战略决策( )
A.利于改善我国工业布局
B.促成中美迅速建交
C.推动国家实现了工业化
D.加快工作中心转移
7.(2023·江苏南京)由于中苏关系恶化,美国的军事挑衅加强,中国在工业薄弱的西部地区展开三线建设,建设内容以国防工业和基础工业为主,实施了数千个建设项目。三线建设( )
A.杜绝了战争威胁
B.改善了工业布局
C.健全了工业体系
D.改变了经济结构
8.(2022·湖北高考)1960年,我国科研经费支出比1952年增长近60倍,全国全民所有制单位科技人员达196.9万人,平均每万人中有科技人员30名,比1952年增长3倍。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B.海外科研人员归国
C.“双百”方针的提出 D.两个五年计划实施
9.(2023·江苏南京)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指出,尼克松当选总统后,我有幸被任命为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我们向不同的人表示愿意改善同中国的关系,我们认为他们也许能向中国转达。美国愿意改善中美关系客观上说明( )
A.新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的增强
B.中国重返联合国改变美苏对峙格局
C.中美两国的利益冲突基本得以消除
D.中美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导力量
10.1964—1978年,国家投资2 053亿元、调动数百万人开展“大三线建设”,在以四川为中心的广大西南地区建立起“小而全”的工业生产体系、资源能源体系、军工制造体系、交通通信体系和科技研发体系。据此可知“大三线建设”( )
A.优化了我国的经济布局 B.改变了中西部落后面貌
C.打破了中苏的外交僵局 D.调整了我国的工业结构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2年至1978年我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统计表
项目 1952年 1978年
原煤产量 0.66亿吨 6.18亿吨
钢产量 135万吨 3 178万吨
粮食产量 16 392万吨 30 477万吨
在校学生数 5 444万人 21 351万人
医院、卫生院数 3 540个 64 421个
——据国家统计局《建国以来
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整理
阐释上表中1952年至1978年间国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及意义。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1.(2023·辽宁辽阳)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上指出:“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工业落后的国家。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发展社会主义的工业。”这次会议的召开( )
A.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确立
B.为“一五”计划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C.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成功探索
D.表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完全解决
[解析] 根据“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工业落后的国家。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发展社会主义的工业”,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因此中共八大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成功探索,C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排除A项;1953年已经开始实施“一五”计划,排除B项;D项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故选C项。
2.(2023·北京丰台)1956年,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各类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并提出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工作中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957年又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等思想。这表明毛泽东在( )
A.践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研究如何深入开展社会主义革命
C.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D.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56年,我国完成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各类矛盾,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等,反映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C项正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无法体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排除A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与开展社会主义革命无关,排除B项;改革开放后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3·浙江金华)毛泽东在某文章中指:“我们党走过二十八年了,大家知道,不是和平地走过的,而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走过的,我们要和国内外党内外的敌人作战。……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对于人民内部,则实行民主制度,人民有言论集会结社等项的自由权。选举权,只给人民,不给反动派。”该文章是( )
A.《论联合政府》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解析] 依据材料“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对于人民内部,则实行民主制度,人民有言论集会结社等项的自由权。选举权,只给人民,不给反动派。”可知,该文章分析了人民民主专政以及各阶级在人民民主专政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B项正确;A项完整地阐述了党的三大作风,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建设的学说,对于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建立新中国,具有重要意义,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论述的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十种关系,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提出了正确区分处理社会主义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科学论断,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故选B项。
4.(2023·湖南长沙)1958年,毛泽东写道:“由此看来,我国赶上英美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时间了,二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也就够了。”这一判断导致了( )
A.“一五”计划制定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爆发
[解析] 材料“我国赶上英美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时间了”体现了不切实际、浮夸风的现象,1958年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大跃进”运动中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不断地大幅度地提高、修改指标,出现虚报现象并提出了“赶超英美”的口号,因此这一判断导致了“大跃进”运动,B项正确;“一五”计划开始实施是在1953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材料所述毛泽东的判断基本上成了“大跃进”的指导思想,从而提出了一系列高指标,加快了工业建设的速度,因此材料中的判断导致了“大跃进”运动,而不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排除C项;“文化大革命”爆发时间是在1966年,它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左”倾错误发展的恶果,排除D项。故选B项。
5.(2023·陕西渭南)1960年,中共中央发出紧急指示信,提出“有领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活跃农村市场”,规定:“除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只许卖给国家收购机关以外,其他农产品和副产品,在完成国家规定的交售任务以后,都可以拿到集市上进行交易。”据此可知,上述规定( )
A.说明中共彻底纠正“左”倾错误
B.推动农村经济恢复和发展
C.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平衡
D.表明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中共中央从农村开始调整国民经济,允许农民在完成国家交售任务后,自由交易农副产品,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活跃农村市场,推动农村经济恢复和发展,B项正确;20世纪60年代中共并未彻底纠正“左”倾错误,排除A项;仅有活跃农村市场的做法,不足以影响国民经济结构,排除C项;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与“有领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及史实均不相符,排除D项。故选B项。
6.(2023·江苏连云港)20世纪60年代前期,党中央、毛泽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考虑,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这一战略决策( )
A.利于改善我国工业布局
B.促成中美迅速建交
C.推动国家实现了工业化
D.加快工作中心转移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20世纪60年代前期,党中央、毛泽东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考虑,开展三线建设,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三线建设对保障国家安全、改善全国工业布局和促进我国内陆地区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A项正确;1979年中美建交,排除B项;C项“实现了”表述错误,排除;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故选A项。
7.(2023·江苏南京)由于中苏关系恶化,美国的军事挑衅加强,中国在工业薄弱的西部地区展开三线建设,建设内容以国防工业和基础工业为主,实施了数千个建设项目。三线建设( )
A.杜绝了战争威胁
B.改善了工业布局
C.健全了工业体系
D.改变了经济结构
[解析] 据材料可知,我国进行三线建设的重要原因是中苏关系恶化,美国的军事挑衅加强,所以将工业建设向三线转移,这就有利于工业布局改善,B项正确;“杜绝”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三线建设是为了应对国际威胁,并不能说明是健全了工业体系,更没有改变经济结构,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8.(2022·湖北高考)1960年,我国科研经费支出比1952年增长近60倍,全国全民所有制单位科技人员达196.9万人,平均每万人中有科技人员30名,比1952年增长3倍。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B.海外科研人员归国
C.“双百”方针的提出 D.两个五年计划实施
[解析] 材料数据表明1952年—1960年,我国的科研经费大量增加,科技人员也不断增多,结合时间可知,此时我国已经完成了“一五计划”,正在进行第二个五年计划,工业建设需要大量的科研经费和科技人员,D项正确;科研经费的增加和苏联的援助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海外科研人员归国对我国科技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是材料现象的直接原因,排除B项;“双百”方针是1956年提出的,这是原因之一,但不是直接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9.(2023·江苏南京)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指出,尼克松当选总统后,我有幸被任命为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我们向不同的人表示愿意改善同中国的关系,我们认为他们也许能向中国转达。美国愿意改善中美关系客观上说明( )
A.新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的增强
B.中国重返联合国改变美苏对峙格局
C.中美两国的利益冲突基本得以消除
D.中美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导力量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之所以愿意同中国改善关系,客观原因还是在于新中国综合势力和国际地位的增强,A项正确;中国重返联合国并没有改变美苏对峙的格局,排除B项;中美两国的根本利益并没有消除,也不可能消除,排除C项;中国不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导力量,排除D项。故选A项。
10.1964—1978年,国家投资2 053亿元、调动数百万人开展“大三线建设”,在以四川为中心的广大西南地区建立起“小而全”的工业生产体系、资源能源体系、军工制造体系、交通通信体系和科技研发体系。据此可知“大三线建设”( )
A.优化了我国的经济布局 B.改变了中西部落后面貌
C.打破了中苏的外交僵局 D.调整了我国的工业结构
【解析】1964—1978年在西南地区的工业化建设推动了该地区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有助于优化我国的经济布局,故A项正确;B项材料并未体现,排除;1964—1978年中苏关系处于恶化阶段,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经济区域布局而非工业结构,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2年至1978年我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统计表
项目 1952年 1978年
原煤产量 0.66亿吨 6.18亿吨
钢产量 135万吨 3 178万吨
粮食产量 16 392万吨 30 477万吨
在校学生数 5 444万人 21 351万人
医院、卫生院数 3 540个 64 421个
——据国家统计局《建国以来
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整理
阐释上表中1952年至1978年间国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及意义。
【解析】第一问,可以从社会主义制度、政府政策、科学理论、外交环境等几个角度回答,如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党和政府的重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人民群众建设国家的热情,外交环境的改善,符合史实即可。第二问,可以从对当时与对后世两个方面回答,一是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改善了民生,二是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答案:原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党和政府经济建设经验的积累;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外交环境的改善等。(写出中共八大、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八字方针”、七千人大会、“文化大革命”中人民群众的抵制和周恩来、邓小平的整顿也可)
意义: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改善了民生);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