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下 第3章 运动和力 选择专项练习(2)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A A A B B C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D D C C A C D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B C C C C B A A C
1.A
【详解】如果说廖伟华是静止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所以参照物为坐在飞机后座的裁判员;他相对地面上的记录员、路旁的树木和地面上的摄影机的位置不断改变,即以地面上的记录员、路旁的树木和地面上的摄影机他是运动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C
【详解】A.轴承使用钢珠以滚动代替滑动,是用滚动代替滑动的方法来减小摩擦力,故A不符合题意;
B.磁悬浮列车悬浮行驶,是通过使接触面脱离的方法减小摩擦力,故B不符合题意;
C.弓压弦越重,琴声越响,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C符合题意;
D.机器的转轴处加润滑油,是通过使接触面脱离的方法减小摩擦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A
【详解】A.书包带通常都做得较宽,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A符合题意;
B.菜刀的刀刃要磨得很薄,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B不符合题意;
C.鞋底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C不符合题意;
D.体操运动员上单杠前手上擦些镁粉,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A
【详解】A.用力拉弓,弓弦弯了,弓的形状发生变化,故A属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
B.用力蹬脚踏板,自行车加速前进,速度变大,故B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用力垫球,球飞出去,球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都在发生改变,故C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用力划水,人加速前进,速度变大,故D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由以上分析知道,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A
【详解】AC.老鹰正在飞翔,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运动的,乌鸦也是运动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C正确,不符合题意;
BD.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乌鸦与老鹰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乌鸦、老鹰飞行的快慢相同,它们相对静止,故B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B
【详解】A.光滑斜面上静止的小球受重力和拉力的作用,故A错误;
B.随A匀速下滑的B物体,受到重力和A对B的支持力,故B正确;
C.静止在斜面上的木块受重力,斜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故C错误;
D.行李A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B。
7.B
【详解】A.用手托起2枚鸡蛋的力约为1N,故A错误;
B.一张报纸的重力约为0.8N,面积
S=1m×0.8m=0.8m2
平铺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
故B正确;
C.正常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故C错误;
D.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D错误。
故选B。
8.C
【详解】A球频闪照片中两点间距越来越大,做的是变速运动;B球频闪照片中两点间距一直不变,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C。
9.C
【详解】实验中用横轴表示弹簧的伸长量x,纵轴表示弹簧的拉力F(即所挂重物的重力大小),弹簧平放时测量自然长度,此时弹簧伸长量为0cm;当竖直悬挂时,由于自身重力的影响弹簧会有一段伸长量,不挂物体时,伸长量不为0,因为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其所受的拉力成正比,由以上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B
【详解】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而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位置、形状、状态、温度的改变而变化,因此铅球抛出后,高度发生变化,但重力不发生变化,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1.B
【详解】A.乙图是B物体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B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A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甲图是A物体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A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错误,故B符合题意;
C.由图像可知,A物体的速度,B物体的速度
所以,C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D.B物体运动1.5s通过的距离为
D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A
【详解】当密闭玻璃管突然向右运动时,密闭玻璃管内的液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不变,从而把气泡挤向前方,即气泡向右运动,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D
【详解】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弹簧测力计不可能只受一个力的作用;图甲中,弹簧测力计静止,受到的是平衡力的作用,弹簧所受的拉力为2N,因此其示数就是2N;图乙中,弹簧测力计也是静止的,与图甲效果相同,因此也受到的是平衡力的作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是2N,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4.D
【详解】雨滴开始下落的时候,速度很小,阻力也小,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阻力的方向向上,故重力和阻力的合力方向向下,故雨滴做加速运动,随着速度的增加,阻力也越来越大,当阻力增加到和重力相等的时候,雨滴做匀速运动。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5.C
【详解】A.两球向墙扔去,两球反弹的大小与用力的大小有关,不能根据反弹时离墙的距离区分它们弹性的大小,故A不符合题意;
B.两人分别用力将自己的球向地掷出,不能保证力度相等,不能根据反弹时离墙的距离区分它们弹性的大小,故B不符合题意;
C.让两球置于同一块场地上方同一高度自由落下,除了球自身所受到的重力,不受其它作用力,比较它们反弹的高度。这种办法是合理的,故C符合题意;
D.用球拍分别击打两球,小球反弹的高度与用力的大小有关,不能根据飞出的距离区分它们弹性的大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C
【详解】小柯在沿杆匀速上爬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是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为f1,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
f1=G=600N
小柯停在A处休息,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是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为f2,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
f2=G=600N
沿杆加速下滑时,受到的是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3,所以
f3
综合分析
f1=f2>f3
方向都竖直向上,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7.A
【详解】A.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故A正确;
B.起跳后,她与跳台不接触,所以不受弹力的作用,下落过程中全红婵受到重力的作用,故B错误;
C.下落过程中,她的质量不变,所以受到的重力也不变,故C错误;
D.整个跳水过程中,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故D错误。
故选A。
18.C
【详解】A.当手对瓶子施加握力时,瓶子受到挤压,肯定会发生形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当瓶子在空中保持静止状态时,它受到平衡力,即摩擦力与重力相互平衡,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大小等于瓶子重力,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瓶子受到的静摩擦力始终等于瓶子的重力,与手的握力大小无关,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向瓶子里倒入一定量的水后,瓶子的重力增大,而摩擦力等于瓶子和水的总重力,因此摩擦力也增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D
【详解】A.投球时用力蹬地,脚对地面的作用力与地面对脚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
B.抛出去的实心球在空中运动到最高点时,在水平方向上仍向前运动,有一定的速度,故B错误;
C.实心球在下落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C错误;
D.人抛出去的实心球离开手后能继续运动,是由于实心球具有惯性,故D正确。
故选D。
20.D
【详解】A.钎子给冰面的力和冰面给钎子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
B.小科停止用力后,冰车能继续向前滑行是因为冰车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故B错误;
C. 扔掉钎子,冰车继续滑行,冰车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冰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停止用力后,若一切外力都消失,根据牛顿一定律可知,小科和冰车一起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21.A
【详解】车停止前,两个小球和小车一起匀速直线运动,并且两个小球和小车具有共同的速度。当小车突然停止时,由于小球在光滑接触面上,所以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因此两个小球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大小不变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两个小球间的距离不变,一定不会相碰,综上分析知,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B
【详解】A.若两车都向东行驶,且另一列车的速度大于该车的速度时,以她为参照物,则认为另一列车是向东运动的,而她坐的车对地却是向东行驶的,故A错误;
B.小球突然“自动”滚动,说明小球由于惯性而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她坐的车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故B正确;
C.若窗外另一列车与该列车同向、同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两车之间不会发生位置的变化,以一方为参照物,另一方是静止的,但相对于地面来说,有位置的改变,此时两车是运动的,故C错误;
D.小球突然“自动”向东滚动,说明她坐的列车向西加速(启动)或向东减速,故D错误。
故选B。
23.C
【详解】根据题意知道,图A、C中,,由液体压强公式及知
又因为A、B中容器中装的都水,,所以
由以上分析知道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4.C
【详解】由图可知,将A和B看做一个整体,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等,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因此它们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当它们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们受到的推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二者大小相等,故它们受到的水平推力相等,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5.C
【详解】A.由图可知,量杯中的液面稍低,由p=ρgh可知,对底部压强稍小一点,量筒与量杯的底面积相同,根据可知,水对量筒底部的压力大于水对量杯底部的压力,故A错误;
CD.量筒和量杯的底面积相等,相同体积的水倒入量筒和量杯中,量筒中的水面比量杯中的水面高,根据可知,水对量筒底部的压强大于水对量杯底部的压强,故C正确,D错误;
B.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水的总重力,由于水的体积相等,根据可知,水的质量相等,量筒和量杯的质量相等,根据可知,量筒对桌面的压力等于量杯对桌面的压力,故B错误。
故选C。
26.C
【详解】A.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控制小车下滑到水平面的速度相同,三次实验中小车从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处由静止下滑,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实验中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是通过小车的运动距离来反映的,是转换法,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出来的,不是直接得出的,绝对光滑的水平面不存在,不能直接得出结论。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雨天路面阻力变小,刹车后速度减小慢,滑行距离长,雨天驾驶汽车时应该增大与前车之间的距离,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7.B
【详解】A.0~4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甲通过的路程是20m,甲的速度
故A错误;
B.0~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乙通过的路程是20m,乙的速度
0~4s内,甲乙的速度相同,同时沿同一方向运动,以甲为参照物乙是静止的,故B正确;
C.0~4s内,甲通过的路程是20m,4s~8s,甲处于静止状态,所以0~8s内,甲通过的路程是20m,故C错误;
D.0~8s内,乙通过的路程是40m,甲通过的路程是20m,由可知乙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B。
28.A
【详解】设长方体物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h,根据可得,图(a)中,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
图(b)中,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
图(c)中,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
由题和图知
且
所以,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关系为
pa=pc>pb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9.A
【详解】如果A上下一样粗,上方缺少部分的重力为G1,物体A对桌面的压强为
物体B对桌面的压强为
物体A、B对桌面的压强相等,所以
因为两物体等高,所以ρA>ρB;物体B竖直切,高度不变,压强大小不变;物体A只切上半部分,重力减小,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减小,受力面积不变,所以压强减小,则由pA'<pB';综上,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30.C
【详解】A.由v-t图像知道,0~2s内物体速度为0,所以处于静止状态;由F-t图像知道,0~2s内,物体受到的拉力为2N,而木块静止受平衡力作用,因此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等于拉力,大小为2N,故A错误;
BC.由v-t图像知道,木块在4~6s内,木块运动速度不变,因此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平衡力作用,即木块受到的拉力和滑动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根据F-t图像知道,此时木块受到的拉力为4N,所以滑动摩擦力也为4N,根据v-t图像知道,2s~4s内,物体做加速运动,由于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速度无关,因此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仍为4N,故B错误,C正确;
D.木块离开水平台面后,由于重力的作用,物体不会保持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做变速曲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答案第2页,共2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下 第3章 运动和力 选择专项练习(2)
1.空军五项是军运会的特色项目。在去年举行的空军五项(飞行)比赛中,中国八一空军五项队队员廖伟华夺得冠军。如果说廖伟华是静止的,那么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坐在飞机后座的裁判员 B.地面上的记录员
C.路旁的树木 D.地面上的摄影机
2.下列做法属于增大摩擦的是( )
A.轴承使用钢珠以滚动代替滑动 B.磁悬浮列车悬浮行驶
C.弓压弦越重,琴声越响 D.机器的转轴处加润滑油
3.下列事例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
A.书包带通常都做得较宽 B.菜刀的刀刃要磨得很薄
C.鞋底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D.体操运动员上单杠前手上擦些镁粉
4.如图所示为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部分体育图标,其中与其他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
A.①用力拉弓,弓弦弯了
B.②用力蹬脚踏板,自行车加速前进
C.③用力垫球,球飞出去
D.④用力划水,人加速前进
5.摄影师抓拍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所示: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B.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运动的
D.乌鸦和老鹰的速度相同,它们相对静止
6.下列物体的受力分析(忽略空气阻力),正确的是( )
A.光滑斜面上静止的小球 B.随A匀速下滑的B物体
C.静止在斜面上的木块 D.行李A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
7.对科学量进行估测,是学好科学的基本功之一。下列估测的数据与实际相符的是( )
A.用手托起2枚鸡蛋的力约为10N
B.1张报纸对折平铺对桌面的压强约为1Pa
C.正常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4m/s
D.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8.如图所示为A、B两个小球向右运动过程的闪频照片。它表示两小球在相等的时间间隔所处的位置,则对A、B两个小球的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 )
A.小球A、B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球A、B都做变速运动
C.小球A做变速运动,小球B做匀速直线运动
D.小球A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B做变速运动
9.某同学做“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砝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画出的弹簧所受拉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的图线可能是( )
A. B. C. D.
10.将一铅球抛出后如图,选项中能正确反映“物体所受重力跟它所在高度的关系”的是( )
A. B. C. D.
1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图像分别描述了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A、B的运动情况,根据图像得出的信息错误的是( )
A.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A物体做变速运动
C.vA>vB
D.B物体运动1.5s通过的距离是3m
12.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密闭玻璃管内有一气泡。当用手推动玻璃管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时,管内气泡将( )
A.向前方移动
B.向后方移动
C.可能向前移动,也可能向后移动
D.静止不动
13.如图所示,两个弹簧秤都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不计弹簧秤的重力和内部摩擦,则弹簧秤甲和乙的示数分别为( )
A.2N,4N B.2N,0N C.4N,4N D.2N,2N
14.雨滴自高空由静止开始落下,已知雨滴在下落过程中所受的空气阻力随其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大,在整个下落过程中( )
A.先加速下落,后减速下落
B.开始下落后立即匀速运动,最后加速下落
C.先加速下落,中间匀速下落,最后减速下落
D.先加速下落,后匀速下落
15.小江和小北分别购买了两个大小相同,材质不同的网球。小江说:“我的球弹性比你的好。”小北回答说:“我希望你能证实你的说法。”请你帮助小江选择一个最科学的方案( )
A.把两球向墙掷去,比较它们反弹后离墙的距离
B.两人分别用力将自己的球向地掷出,比较它们反弹的高度
C.让两球置于同一块场地上方同一高度自由落下,比较它们反弹的高度
D.用球拍分别击打两球,比较它们飞出去的距离
16.如图所示在消防队员小柯进行爬杆训练。体重为600N的小柯沿着竖直的直杆匀速上爬,此阶段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1;小柯停在A处稍作休息,此阶段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2;之后沿杆加速下滑,此阶段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600N,方向竖直向上
B.f2=600N,方向竖直向下
C.f3<600N,方向竖直向上
D.f1=f2=f3,方向都是竖直向上
17.在刚结束的杭州亚运会上,我国16岁的小将全红婵夺得女子10米跳台跳水金牌,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全红婵站在跳台上,受到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B.起跳后,下落过程中全红婵受到重力和弹力的作用
C.起跳后,下落过程中全红婵受到的重力减小
D.整个跳水过程中,全红婵受到重力的方向始终垂直向下
18.如图,用手握住一个空玻璃瓶,保持瓶子在竖直方向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手对瓶子有握力,瓶子会发生形变
B.手对瓶子有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瓶子重力
C.手对瓶子的握力增大时,瓶子所受的摩擦力也增大
D.向瓶子里倒入一定量的水,瓶子所受的摩擦力也增大
19.如图所示是一名学生投实心球的情景,以下分析中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 )
A.投球时用力蹬地,此时脚对地面的作用力大于地面对脚的作用力
B.实心球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
C.实心球在下落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
D.抛出去的实心球离开手后继续运动,是由于实心球具有惯性
20.全民运动已经成为社会热点。如图所示,小科在水平冰面上滑冰车时,用钎子用力杵冰面,冰车加速向前滑行,但停止用力后会慢慢停下来,不计空气阻力。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冰车加速向前滑行是由于钎子给冰面的力大于冰面给钎子的力
B.小科停止用力后,冰车能继续向前滑行是因为冰车受到惯性力
C.扔掉钎子,冰车继续滑行,冰车受到阻力和地面对冰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停止用力后,若一切外力都消失,则小科和冰车一起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
21.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球,随车一起匀速运动,当车突然停止运动,其他阻力不计,设车无限长,则两小球( )
A.一定不相碰 B.一定相碰
C.若m1 > m2,则肯定相碰 D.若m1 < m2,则一定不相碰
22.图中小球相对于水平桌面静止。据图如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窗外另一列车相对她向东行驶,则她坐的车相对地面一定向西行驶
B.小球突然“自动”滚动,则她坐的车运动状态一 定发生了改变
C.窗外另一列车相对她不动,则她坐的车一定是对地静止的
D.小球突然“自动”向东滚动,则她坐的车一定向西启动
23.如图,A、B、C是三个圆柱形容器,分别装有水或酒精(ρ酒精<ρ水),A 、C两容器中液体深度相同,B、C两容器的底面积相同。三个容器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强分别为pA、pB、 pC,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pA > pB > pC B. pC < pA = pB
C. pC < pA < pB D. pA > pB= pC
24.A、B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正方体,若A和B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在相同的水平桌面上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则水平推力F1与F2的关系为( )
A.F1>F2 B.F125.如图将体积相同的水分别倒入底面积、质量均相同的量筒和量杯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对量筒底部的压力等于水对量杯底部的压力
B.量筒对桌面的压力大于量杯对桌面的压力
C.水对量筒底部的压强大于水对量杯底部的压强
D.水对量筒底部的压强等于水对量杯底部的压强
26.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中,如图小科让小车从斜面顶端同一位置静止下滑,并观察小车在不同材料表面上移动的距离。下列关于本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同一高度静止下滑是为了控制小车到水平面时的速度
B.实验中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是通过转换法来体现的
C.本实验的结论是水平面绝对光滑时小车就会一直运动
D.由本实验可以推理出雨天驾驶应该增大与前车的距离
第26题图 第27题图
27.甲、乙两物体同时沿同一方向运动,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4s内,甲的速度是10m/s
B.0﹣4s内,以甲为参照物乙是静止的
C.0﹣8s内,甲通过的路程是40m
D.0﹣8s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28.如图所示,取完全相同的长方体物体1块、2块、3块分别竖放、平放、竖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a、pb和pc(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则( )
A.pa=pc>pb B.pa=pbpb>pc D.pa29.两等高均质实心物体A、B外形侧面图如图所示(侧壁均为竖直),置于水平桌面上,对桌面压强pA=pB,两物体材料密度分别为ρA和ρB,沿虚线切去宽度均为Δd的一部分后,剩余部分产生的压强为pA'和pB'。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ρA>ρB;pA'<pB'
B.ρA>ρB;pA'=pB
C.ρA=ρB;pA'<pB'
D.ρA<ρB;pA'>pB'
30.如图甲所示,一木块放在由同种材料制成粗糙程度均匀的水平台面上。木块受到水平向右拉力F的作用,F 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运动速度v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丙所示。6s时撤去力F,同时木块从台面滑出。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2s,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木块所受静摩擦力为0N
B.2~4s,木块加速运动,所受滑动摩擦力为6N
C.4~6s,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所受滑动摩擦力为4N
D.木块离开水平台面后,由于具有惯性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第8页,共8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