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2 15:1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表为1978年以来我国各种定价形式在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的占比变化情况统计表,反映了我国的价格改革变迁。据此可知,改革开放以来的价格改革( )
生产资料销售总额的定价形式 1978年 1991年 1992年 1999年 2000年
政府定价 100.0 36.0 18.7 9.6 8.4
政府指导价 0.0 18.3 7.5 4.4 4.2
市场调节价 0.0 45.7 73.8 86.0 87.4
A.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 B.助推国有企业改革稳步进行
C.受市场经济体制的驱动 D.形成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2.1979年3月,陈云在其《计划与市场问题》中指出“中国计划经济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由市场调节这一条。所谓市场调节,在经济生活的某些方面可以用‘无政府’‘盲目’生产的办法来加以调节”。这经济思想( )
A.已触及了指令性计划体系 B.明确了市场经济的重要性
C.提出计划经济为主的主张 D.主张恢复自由的市场经济
3.为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相关措施。据此可知,国企改革( )
时间 措施
1992年 国家经贸委先后出台《股份制企业试点办法》《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等10多项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文件
1993年 新中国第一部《公司法》出台
1994年 明确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选择100家大中型国有企业进行试点
1999年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从试点进入到全面推进阶段
A.推动了城市改革的全面展开 B.呈现出循序渐进的特征
C.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D.明确了公有制主体地位
4.2003年,《南方都市报》策划大型专题报道《深圳,你被抛弃了吗?》,引起深圳市从政府官员到市民的广泛热烈讨论,共同寻找解决城市转型的答案。这一讨论( )
A.是深圳政府对南方谈话的回应 B.体现出改革开放深化的复杂性
C.彰显优秀报刊的宣传动员作用 D.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作了铺垫
5.下图为天津市1978—1997年的外贸出口总值统计。图中1992—1997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局势大为缓和 B.现代化工业基础初步奠定
C.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明确
6.如图为新中国成立后与农村改革初期前后两个16年,山东省人均粮食产量变化情况。对图示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
A.土地改革对于农业生产的作用相对有限
B.三大改造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全面恢复
C.调整国民经济提高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
D.政策调整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7.1979年,广州市交通运输局与港商合作创办“白云出租”,在全国率先实行“扬手即停,计程收费,电话约车,24小时服务”的新型服务方式。“扬手即停”很快受到大众的欢迎,“打的”由此逐渐风靡全国。“打的”风潮的出现( )
A.表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C.反映出国企积极探索新模式 D.折射出改革开放激发新活力
8.20世纪80年代,国家加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步伐,扩大国企自主权,指令性计划大幅度减少,计划外空间扩大,如土地、劳务、资本、技术等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开始出现。这种状况带来的影响是( )
A.经济结构逐渐多元化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展开
C.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D.企业经营困难全面化解
9.与1964年相比,1979年四川钢产量由占全国的4.7%上升到占8.5%,成品钢材量由5.3%上升到7.6%。1980年,四川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22亿元,名列全国第一。四川工业的大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城市现代化水平提高 B.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
C.国家工业布局的调整 D.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
10.1980年7月12日,上海第一家自筹资金的“味美馆”饭店开始营业,生意兴隆,不少外宾和华侨也前去参观和用饭。《人民日报》在8月10日第二版对此评价说“批准时以为是一家小点心铺,不料他们竟大干起来,看来有些问题需要研究解决”。这表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帷幕 B.民营企业深受外宾华侨欢迎
C.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亟需调整 D.思想的解放有待进一步深入
11.下面是1992年12月《乡镇经济》杂志上一篇文章里记录的当时浙江某位副省长的一段讲话。由此可知,当时浙江“如果忽视乡镇企业,或者放松抓乡镇企业,那就脱离了浙江的基本省情,就不是一个开明的、清醒的领导者,要使浙江经济发展快一点,必须抓住乡镇企业这一块。”( )
A.国有企业改革正在全面铺开 B.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基本实现
C.思想解放大讨论需继续深入 D.农村工业化的建设受到重视
12.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国各族人民将‘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要‘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实行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责任制,改进劳动组织,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发展生产力’。”此规定( )
A.贯穿了改革创新的精神 B.旨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源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体现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
13.下表为1978—1982年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单位:万人),这反映了当时( )
年份 农村二、三产业就业人数 进入城镇就业人员 人口迁移总数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3150 3190 3505 3592 3805 148.4 70.8 127.4 92.0 66.0 3298.4 3409.2 3848.6 4130.6 4309.6
A.改革开放推动城乡经济均衡发展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加快人口迁移
C.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14.1980年,浙江省某县一衬衫总厂以打破“铁饭碗”和“大锅饭”为要义,实施全面改革。工厂由一个濒临破产的县级小厂成为省一流企业的同时,力主改革的时任厂长却成为了一个不太受欢迎的人,甚至有部分老工人向省里写信状告他。这说明( )
A.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解放思想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建立
C.产业结构调整引发利益冲突 D.对外开放步伐需要循序渐进
15.从1993年起,河北省农机局连续6年组织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仅1998年全省就组织9个市、89个县(市)、106支作业队、10058台联合收割机赴豫、皖、蒙作业,减少损失和增加收入合计达10.8亿元。河北省的这些做法( )
A.有利于缩小区域经济的差异 B.改变了社会经济的布局
C.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D.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万元户”
材料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一部分农民通过加工农副产品、开展多种经营、搞特色经营等方式先一步富裕起来,由此诞生了众多的“万元户”。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肯定了“万元户”在带头勤劳致富、发展商品生产、改进生产技术方面的典型示范作用。各地农村基层党组织吸收大批年青的有知识的“万元户”加入党组织。随着越来越多的“万元户”进入党内,越来越多的党员也变为“万元户”,群众看到“万元户”入了党,更加坚信党的政策不会变,都放开手脚发展商品生产,使中央的农村政策在基层得到了更好的贯彻。
——摘编自董昊《变与不变: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改革》
材料二 下表为1984年前后,四川、河北、湖北、福建等省市每百户“万元户”基本情况统计表
——摘编自何宏权主编《中国万元户》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20世纪80年代初期“万元户”现象的认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下表为1984—1990年我国财政收支情况。
年份/年 总收入/亿元 总支出/亿元 收支差额/亿元 增长速度/%
收入
总收入 国内收入 总支出
1984 1501.86 1546.40 -44.54 20.2 21.1 19.6
1985 1866.40 1844.78 21.62 24.3 25.2 19.3
1986 2260.26 2330.81 -70.55 7.9 5.8 12.4
1987 2368.90 2448.49 -79.59 4.8 3.6 5.0
1988 2628.02 2706.57 -78.55 10.9 10.0 10.5
1989 2947.87 3040.20 -92.33 12.2 12.6 12.3
1990 3312.55 3452.20 -139.65 12.4 11.8 13.6
——摘编自《中国财政年鉴(199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84—1990年我国财政收支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2000年(中国)。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价格机制不断完善,市场调节价在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的占比显著提高,价格体系发展逐步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阶段,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的价格改革坚持了市场化的改革方向,A项正确;材料没有讲述价格改革助推国企改革稳步进行,排除B项;1992年之后我国才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排除C项;当前我国的价格改革未能形成公平的市场环境,如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仍处于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排除D项。故选A项。
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9年(中国)。据题干中陈云的文章内容,他指出了当时中国计划经济体系中只强调计划而忽视了市场调节的必要性,认为在某些方面市场可以“无政府”地调节生产,显示了他对指令性计划经济体系局限性的认识,A项正确;题干虽提到了市场调节的重要性,但并非明确市场经济的重要性,且主要语境是对已有计划经济体系的反思,排除B项;文题干并未提出以计划经济为主张,而是指出计划经济体系的不足,排除C项;主张恢复自由的市场经济与题干不符,陈云更多是在讨论计划经济体系内如何认识市场调节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2—1999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企业股份制改造稳步推进,呈现出循序渐进的特征,B项正确;1984年中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的信息,排除C项;明确了公有制主体地位说法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正向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03年《南方都市报》策划的《深圳,你被抛弃了吗?》专题报道引发的讨论,反映了深圳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面临的挑战和转型问题。这一讨论揭示了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城市所经历的复杂变化,包括经济结构调整、社会管理创新以及如何保持持续的竞争力等方面的问题。通过这样的讨论,深圳市民及政府官员共同探索解决城市转型的路径,这不仅体现了改革开放政策深化的过程,B项正确;南方谈话发生于199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优秀报刊的宣传动员作用”只是体现部分材料,排除C项;材料主旨“改革开放深化的复杂性”,而“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作了铺垫”与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1997年(中国)。据材料天津市1978—1997年的外贸出口总值统计图可知,天津外贸出口总值在1992年后急剧上升,结合所学可知,这与党的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关,D项正确。冷战后的国际局势缓和与紧张并存,排除A项;我国现代化工业基础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即已建立,排除B项;21世纪初,随着“九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与农村改革初期前后两个16年山东省人均粮食产量变化,与当时国家政策的调整密切相关,D项正确;从材料信息可知,土地改革对农业生产作用还是较为显著的,“作用相对有限”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到1952年底,我国农业经济已全面恢复,排除B项;材料没有调整国民经济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7.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9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广州市交通运输局与港商合作创办“白云出租”,在全国率先实行“扬手即停,计程收费,电话约车,24小时服务”的新型服务方式,“打的”由此逐渐风靡全国,这折射出改革开放激发出新的经济活力,D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企改革与材料时间“1979年”不符,排除A、C项;“打的”方便快捷,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稳步提高”的说法缺乏材料依据,排除B项。故选D项。
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指令性计划大幅度减少,计划外空间扩大,如土地、劳务、资本、技术等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开始出现”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了企业自主权,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的多元化,A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无关,排除B项;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于20世纪九十年代,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了企业自主权,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的多元化,但不能全面化解企业经营困难,排除D项。故选A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四川钢产量和成品钢材量的占比在1964年到1979年间有了显著提升,同时1980年四川省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全国第一,这表明四川的工业在这段时间内取得了快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层面的政策调整为鼓励和支持四川地区的工业发展,那么这可能是导致四川工业快速增长,从而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的主要原因,C项正确;城市现代化水平提高”虽然可能是工业发展的结果之一,但题目没有提供直接证据表明城市现代化水平提高是推动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在当时,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发生于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B项;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通常与国际贸易和外部投资有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0年中国。结合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对城市个体经济的经营和管理还缺乏一定的经验,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体现了思想需要进一步解放,D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帷幕拉开是在1984年,而不是1980年,排除A项;外宾和华侨去个体饭店吃饭不能等同于欢迎民营企业,排除B项;C项说法符合当时的情况,但是材料不能说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亟需调整,材料说明思想的解放有待进一步深入,排除C项。故选D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2年后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乡镇企业这条新的中国式农村工业化建设的重要性已经被浙江省政府高度认可,D项正确;乡镇企业是集体企业,并非国有企业,排除A项: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基本实现与当时实际不符,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农村发展建设问题,而非思想解放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82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82年宪法承认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强调通过实行责任制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肯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承认了市场机制的存在,贯穿了改革创新的精神,A项正确;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B项;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C项;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属于政治建设的内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1982年(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表格反映1978—1982年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一方面,劳动力从农业向农村第二、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从农村向城镇转移。这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发展乡镇企业密切相关,C项正确;材料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数据,没有涉及城乡经济发展对比情况,排除A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1984年全面启动,故该表格与城市经济改革无关,排除B项;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故选C项。
1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据题意可知,该衬衫厂的厂长虽然通过改革使企业得到跨越式发展,但他的改革却遭到部分老工人的反对,说明当时的经济改革仍然存在阻力,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A项正确;我国到1992年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B项;材料说明的是改革存在一定的阻力,而不是产业结构引发利益冲突,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经济体制改革,不是对外开放,排除D项。故选A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党中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材料所述状况实际上是根据市场情况优化了资源配置,这顺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深入的结果,C项正确;材料只是涉及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无法体现区域经济,排除A项;材料没有社会经济布局改变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D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国民经济的恢复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排除D项。故选C项。
16.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的“万元户”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又对当时的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全面展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推行,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成为“万元户”。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万元户”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养殖业以及与之相关的交通运输业和综合经营等行业,但服务业、建材业和农产品加工领域的“万元户”则相对较少。
“万元户”在带头勤劳致富,发展商品生产、改进生产技术方面的典型示范作用,得到中央的肯定和高度重视,并在全国推广其成功经验和做法。各地吸收年青有知识的“万元户”加入党组织,充分发挥“万元户”党员在发家致富和商品生产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强化了基层治理。
“万元户”是农村经济改革的重大成果,是先富农民的典型,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推动了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创新和思想解放。
【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根据材料“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一部分农民通过加工农副产品、开展多种经营、搞特色经营等方式先一步富裕起来,由此诞生了众多的‘万元户’”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的“万元户”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又对当时的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据材料“1984年前后,四川、河北、湖北、福建等省市每百户‘万元户’基本情况统计表”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全面展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推行,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成为“万元户”。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万元户”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养殖业以及与之相关的交通运输业和综合经营等行业,但服务业、建材业和农产品加工领域的“万元户”则相对较少。根据材料“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肯定了‘万元户’在带头勤劳致富、发展商品生产、改进生产技术方面的典型示范作用。各地农村基层党组织吸收大批年青的有知识的‘万元户’加入党组织。随着越来越多的“万元户”进入党内,越来越多的党员也变为‘万元户’,群众看到‘万元户’入了党,更加坚信党的政策不会变,都放开手脚发展商品生产,使中央的农村政策在基层得到了更好的贯彻”可知,“万元户”在带头勤劳致富,发展商品生产、改进生产技术方面的典型示范作用,得到中央的肯定和高度重视,并在全国推广其成功经验和做法。各地吸收年青有知识的“万元户”加入党组织,充分发挥“万元户”党员在发家致富和商品生产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强化了基层治理。综上所述,“万元户”是农村经济改革的重大成果,是先富农民的典型,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推动了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创新和思想解放。
17.说明:除1985年外,其余年度的总支出大于总收入,赤字问题日益严重;总支出与总收入不断扩大;1984-1987年,总支出增长速度下降,1988-1990总支出不断上升;国内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逐渐下降,而总支出中的国内支出比重也有所下降。
原因: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发展成本上升;经济增长放缓;原有经济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
【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84—1990年(中国)。说明:根据材料二“总收入”与“总支出”的数据变化和比较可知,除1985年外,其余年度的总支出大于总收入;赤字问题日益严重,并且总支出与总收入不断扩大;根据材料“总支出增长速度”变化可知,1984-1987年,总支出增长速度下降,1988-1990总支出不断上升;根据材料二的“国内收入”与“总收入”的数据变化可知,国内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逐渐下降,而总支出中的国内支出比重也有所下降。原因:根据材料二“ 1984—1990年我国财政收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发展成本上升;根据材料二“总收入”的数据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增长放缓;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有经济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