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藏戏》表格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4《藏戏》表格式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2 15:5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藏戏》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顺序、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北京的春节》有较大的不同。从内容看,《北京的春节》介绍的是节日风俗,而本文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从表达顺序看,《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序,而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从表达的方法看,《北京的春节》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而本文主要采用比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看,《北京的春节》的语言自然、平实、准确、精练,京味浓郁,耐人寻味,而本文的语言丰富多样、生动。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在语言积累、阅读能力上已有一定水准,但受限于经济文化条件,孩子们眼界尚不开阔,文化风俗、地理人情了解博度不够,而阅读习惯(方法)、独立阅读、个性阅读这些方面尚不成熟,仍待加强,因此教学本文,须借助一些媒体资源,丰富学生对藏戏的文化内涵的感受和把握,以期达到对文本的深层理解。
三、设计思路
一是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地表达;二是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四、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剧种、面具、激流、发誓、旷野、鼻祖、柔顺、压抑、能歌善舞、别无所求、蜂拥而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形象生动的描述,积累语言
五、教学重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六、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检查预习学案 一、我会读:剧种、面具、激流、发誓、旷野、鼻祖、柔顺、压抑、能歌善舞、别无所求、蜂拥而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 二、我知道: (1)课文从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介绍了藏戏,它有三个方面的粉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不懂:把在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 第一段所学内容;概括课文各部分内容”等方面进行回答即可,教师适时点拨 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内探究 1.出示探究内容: (1)藏戏是怎样形成的? (2)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自由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根据所给题目自读自悟,并画出相关语句。 3.小组内交流:学生分小组边读课文边根据所给题目进行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朗读品评,了解藏戏的特点 要想快速完成,小组合作的分工及和做更是必不可少的。 练习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从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的能力。
分组讨论 1.你印象最深的句子有哪些,说说自己印象深的原因。 2.把你觉得写的好的句子和词语积累下来吧,看谁积累得多。 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 通过学生的交流,我发现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掌握扎实,这也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是教给学生列表对比是一种归纳总结知识的学习方法。 二是培养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维延伸 比较《藏戏》与《北京的春节》的异同,领悟表达方法。出示表格,小组合作完成填写。 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陈述句) 2. 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改为“把”字句) 倾听、思考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目的,老师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与合作,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 让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概括本节课的收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打开。
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小结,互相补充回忆巩固本节课知识,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八、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立足农村学生的实际学情,借助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丰富学生对藏戏的感情认识,在理脉络、读文本,品词句中强化感受,升华认识,引导学生深刻体悟藏戏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作为略读课文教学,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适时引读。教学环节中以悬疑导入引发学生自读课文,在自读中理清文脉,整体把握后再突破“藏戏特色的感受”和“藏戏形成的了解”两大难点。感受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及详、略不同的表现手法,努力实现读写结合,整个课堂设计力求层进,力求自主,力求简约。不足之处:授课中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较少,教师指导的参与度过多,对于语言积累处理过于仓促。
在处理生字词时,除了将带有拼音的生字出示外,还将一些藏族特有的称谓出示,并教学生读准理解,为他们读通课文打下基础。此外,我还引导学生理解“鼻祖”“不一而足”等词语,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对课文有了大体的印象。我觉得这样做的效果还是不错的,特别是中下等的学生,不至于课文学完了,却读不准生字,读不通课文。 课文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的顺序来写,内容清楚,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艺术特色”两方面来介绍的。从文采上来看,“藏戏的形成”这一块内容是比较突出的,我将体验的重点放在这一部分,引导学生重点学习这部分,体会唐东杰布为民造福开创藏戏的艰苦经历。学生从课文的4——7自然段读懂了藏戏是怎样形成的,完成了本课时的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