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腊八粥 第二课时表格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 腊八粥 第二课时表格式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2 16:19:0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腊八粥》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为“民俗之美”,选编了三篇课文《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三首古诗《古代诗歌三首》。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主要有三,一是了解什么是民俗,体会民俗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从日常生活和平凡事物中探寻文化意味,感受独特魅力;二是要通过反复阅读,分清内容主次,把握叙述的详略,体会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特点,详写主要部分,突出重点内容的;三是品味文章富有个性的语言。
二、学情分析
民俗文化,这种带有传统印记的文化现象,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资源。但是,成长于全球化进程迅速发展时代的这一批学生,在西方文化的大规模入侵下,对民俗文化的认知是相当浅薄的,情感也是比较淡薄的。所以,如何借由这一篇《腊八粥》,让学生了解民俗内涵,引起学生对民俗传统文化的重视,这也是我们应该思索的问题。
三、设计思路
本篇课文是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一部分。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通过小孩八儿的视角,写他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吃粥的过程,使沈从文先生的腊八粥里不仅有粥的味道,还有了人的味道,风俗的味道。从八儿身上传达出的不仅有对腊八粥的钟情,更有八儿的童真童趣和家庭温馨。初一年级的孩子对文章内容兴趣浓厚,能够感同身受,读来也趣味横生。沈从文的文字是自发的、广阔的、未经雕饰的、叫人去感觉的,是不落窠臼的,永远新鲜活泼的。在这一篇小说里,沈从文先生独特的儿童视角、打通感官写食物、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独具匠心的详略处理,都是有借鉴意义的写法。
四、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具体语句体会八儿的馋样儿和腊八粥的特点。
2.能把握课文的脉络,分清详略并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
五、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
六、教学难点
说说课文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打通感官尝粥味情境推进:“噗......噗......”沈从文先生用文字,也熬煮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这是一碗什么样的腊八粥?沈从文先生调动哪些感官描写腊八粥?明确:“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味道、口感(听觉和味觉)“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他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食材、形态、声音(视觉和听觉)“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形态、香味、吃法(视觉、嗅觉)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带领大家品读。交流要点:“喜得快要发疯了”“进进出出”“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从以上内容可以感受到八儿的兴奋、急切、好奇、赌气撒娇、不满等心情。) 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内探究 作者调动且打通了视觉、味觉、嗅觉、听觉等感官,描写了腊八粥味道、口感、形态、香味和声音。这样的一碗粥,正如聂华苓所说:(PPT出示)这就是沈从文先生文字的魅力。“叫人去感觉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叫人五官一起用。——聂华苓” 小说有明暗双线,明线为小八儿盼粥、分粥等活动,暗线为腊八粥的熬制过程,本课以小说暗线熬粥的过程设置情境,过渡推进。本环节重点品读描写腊八粥的语句,引导学生初步品尝腊八粥的味道,学习沈从文先生打通感官描写事物的方法。 要想快速完成,小组合作的分工及和做更是必不可少的。 练习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从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的能力。
分组讨论 喜的快要发疯了的八儿,吃不上粥,只好开始分粥了。他怎么分的腊八粥呢?男女学生分角色朗读分粥文字。“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这一句话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呢?展开想象,现在我们是小八儿,按照他说话的方式,帮他把话说完。 PPT出示:预设:“要不然,我吃四碗,你吃两碗。”“要不然,我还要吃粥里所有的大红枣。”明确:这是一个多吃多占,得寸进尺,人小鬼大的八儿 小结:沈从文非常擅长捕捉到人物的每一个细节,一个动作“进进出出出”,一个称呼“妈,妈”,一个“那”字,甚至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省略号,就把这样一个急迫、得寸进尺,人小鬼大的小八儿活灵活现地摆在我们眼前。“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要不然,我吃____________ ”“要不然,我还要吃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PPT出示)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苏雪琴在《沈从文评传》中这样评价沈先生的文字:(PPT出示)五论八儿见童趣这个急迫、多吃多占、得寸进尺、人小鬼大的八儿,有没有让你很讨厌?明确:不讨厌,小八儿体现出的是儿童所特有的童真童趣。 小结:是呀,那在这碗腊八粥里,我们还品出八儿童真童趣的味道。 学生围绕“第9-13自然段”中关键词句进行交流,师生品读相关语句。言之有理即可。如,为了多吃点腊八粥,八儿跟妈妈讨价还价;打着爹和大哥的旗号,为表示“善解人意”拉妈妈当同盟;对粥的喜爱;通过猜想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急切渴望喝上腊八粥等。体会到的人物形象可以是贪心不足、狡黠、聪慧、天真可爱等。 一是教给学生列表对比是一种归纳总结知识的学习方法。 二是培养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维延伸 紧紧抓住小说明暗两条线索,在不断推进的生活情境中,通过品读细节描写语句,逐步认识一个急切、得寸进尺、人小鬼大的小八儿,品味腊八粥里的童真童趣,领略沈从文先生细节描写的功力 倾听、思考 让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概括本节课的收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打开。
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小结,互相补充回忆巩固本节课知识,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尝试:
1.课堂情境创设方面。好的教学情境设置就像是创造了一个语文学习的“场”,老师和学生沉浸在这个场的氛围里,有利于创造性发挥。本节课,本人结合教材内容,紧扣教学目标,拿着碗和腊八粥食材走进教室,以“我们一起煮一道文学上的美食”为开场白,瞬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了他们语文本的距离。在课堂过程中,我更是抓住小说暗线——不断熬煮的腊八粥,以腊八粥“噗......”叹气似的声音不断推进情境,令学生沉浸在其中,很自然地与文本融为一体。
2.朗读指导方面。朗读指导需要结合生活体验,基于学情,进行个性化指导。本文有大量的对话,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设计了多种形式朗读。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缺少朗读方法。在朗读“那我饿了”这一句时,学生多数只会拖长音,但是这是不能够表现小八儿小心思的转变的。于是,我结合生活体验,引导孩子将声音和小八儿的小心思一起转个弯,味道就读出来了。再比如,“进进出出”四个字,学生在朗读时平均用力,这也是缺乏思考的。因为对于小八儿来说,更重要的是进灶房,所以进字应该读得更重一些。结合生活经验设计个性化朗读指导,既可以唤醒学生生活体验,也可以更有效提高学生朗读生平,同时促进对人物形象的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