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考前复习---句式篇
【考情分析】
变换句式一般要求能根据特定的题目要求,在保持原语句意思不变的前提下,改变原句的句式。新高考Ⅰ卷考查改变语序句的表达效果,不同于平时的考查角度和形式。该类题目一般考查描写抒情类语段。这类语段主要是对某些意象或环境等进行多角度的细致描摹,有些还辅以适当的抒情成分。文学性强,语言优美,表达往往更为形象生动,有些语段还特别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美,富有画面感和意境美等。
【方法指导】
句式选用变换——掌握句式特点,联系语境选用
【考查重点】
①了解各种句式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②灵活、准确地变换句式。
③准确辨析、赏析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
④准确运用各种句式表情达意。
【考查方式】
①变换句式。(长短句变换、整散句变换、重组句子)。②仿写题。(注意与仿句句式的一致)。③衔接补写题。(注意与上下文句式的整齐、一致)。④辨析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⑤赏析语言。(涉及句式特点及表达效果)
易错点一 不懂长短句变化规律,句式表达效果不明
长句子词语多、结构复杂,表意严密、精确、细致。短句子词语少、结构简单,表意简洁、明快、有力。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不同的特色。议论文章长句子多,便于逻辑说理;文学类作品短句子多,便于叙事、描写和抒情。
【知识回扣】
【典题试做】
(2024·福建漳州·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车驶下高地,进入峡谷。越往低处,峡谷越发宽阔平缓;海拔降低,植物增多。常绿的大叶杜鹃出现,高山柳出现,花楸出现,喜欢攀援的开着黄花的甘青铁线莲出现。海拔再低三四百米,高挺的针叶乔木出现;柏、冷杉、云杉。将到峡谷底部,阔叶乔木出现,是白桦和青杨。白桦树覆盖山坡,一列列青杨站在路旁村前。分布更广的阔叶树是壳斗科(山毛榉目下一个科,又名山毛榉科;常绿或落叶乔木,稀灌木;单叶,互生)的栎属植物,它们颜色深重沉郁,成片地覆盖了一面面向阳的山坡。
不同的地理高度上生长出不同的植物种群,叫垂直分布。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是一个叫洪堡的地理学家和植物学家总结出来的。两百多年前,他漫游世界,直达世界尽头的南美大陆。他注意到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在同一纬度上,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在此情形下,不同的植物因不同的气温条件,生长在不同的海拔上。达尔文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揭示出那是因为不同的自然条件驱使植物(当然也包括动物)发生了适应性进化。达尔文说,要不是受洪堡的启发,他不会登上“小猎犬号”去探索陌生世界,当然也就不会写出《物种起源》。
是的,这些伟大的人物教给了我们观察大地、观察自然的基本方法。
请用“地理学家和植物学家”开头,把画波浪线句子改写成一个单句。要求保留主要信息,可以适量增减词语,不超过75字。
【答案】
示例:地理学家和植物学家洪堡在两百年前漫游世界,直达世界尽头的南美大陆,总结出不同的地理高度上生长出不同的植物种群的这种植物垂直分布的规律性。(意思对、符合要求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式变换的能力。
组合成一个单句,必须根据画波浪线句子确定单句的主干。
根据“请用‘地理学家和植物学家’开头”和“是一个叫洪堡的地理学家和植物学家总结出来的”可确定主语为:地理学家和植物学家洪堡。
根据“是一个叫洪堡的地理学家和植物学家总结出来的”可确定谓语为:总结出来了。
根据“不同的地理高度上生长出不同的植物种群,叫垂直分布。这种规律性的认识”可确定宾语部分为:不同的地理高度上生长出不同的植物种群的这种植物垂直分布的规律性。
最后,把“两百多年前,他漫游世界,直达世界尽头的南美大陆”作为状语放在句子中。
注意“要求保留主要信息,可以适量增减词语,不超过75字”的要求。
【重点梳理】
一、长句变短句
长句变短句就是把原来单句中的修饰成分变成几个复句分句或一个句组。变换后的短句既可以是一组单句,也可以是一个复句或句群,但必须中心明确,内容完整,语意连贯。
长句变短句·步骤
第一步:找准主干句
①“主干句”是指重要的中心句子,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句子主干”,它可以包含部分修饰语。
②找到主干句后,把它暂放一边。之所以“暂放一边”,一是因为这个句子的位置待定——或放在段首,或放在段尾,一般不放在中间;二是因为这个句子在整理成段时或需要“增删词语”。
③找准主干句就等于完成了长句变短句的一半。
第二步:抽出修饰语独立成句
①把长句的修饰语分别抽出,写成若干个意思完整的短句。
②并列型的修饰语可采用并列关系抽取,包含型的修饰语要根据逻辑关系整理出几个句子。
第三步:整合成连贯的语段
①将分解出来的句子合理安排顺序,还要添加必要的主语、判断动词、宾语和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词语(如代词“它”、关联词“却”等),②删除不必要的虚词及重复的词语,③然后按照句子内容的顺序(如时空、事理、逻辑等)调整词序、句序,从而组合成几个连贯的短句。
二、短句变长句
短句变长句,主要是把以复句形式出现的一组句子组合成结构复杂的单句。变换后的长句只能是单句,只能有一套句子成分,还必须保证其内容完整,语意连贯。短句变长句的步骤如下:
短句变长句步骤
第一步:提取句子主干
①分析所给的几个短句中共同陈述的对象,定为长句的主语,②然后再依次确定谓语和宾语。
第二步:合并枝叶
①即合并表意相同的词语,提取各次要语句的主要信息,将其他短句改作该主干句的修饰成分,②并按一定的语法或语意的关系放在相应的位置上。
第三步:整合答案
①将上述提取、合并的内容进行整合,做逻辑与语法上的检验,②还要注意变换后的句子应做到前后词语的对应,力求语句表意明确、自然流畅。③检查变换后的句子是否为一个单句,切不可为复句甚至句群。
特别提醒
下定义题在压缩语段和变换句式中均有出现。所不同的是:压缩语段所给的是一个完整的语段,要求从中提取信息,组成定义,可以舍弃一些次要信息;变换句式所给的是几个编组好的句子,可以增删词语,很少舍弃信息。
三、重点突破·长句变短句
(一)提取主干法(修饰成分多)
提取主干: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独立成句。 切分枝叶:由大到小切分修饰成分,独立成句。
分层调整:(1)添:添加必要的词语(如主语、判断动词、宾语等)和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词语(如复指代词“这样”“它”等,关联词“因而”“却”等), (2)删:删除不必要的虚词及重复性词语,(3)调:按照句子内部的顺序(如时间、空间、事理、逻辑等顺序)调整词序、句序,组合成连贯的句群。
(二)借助复指法(附加成分多)
长句附加成分多,有时可在附加成分原来的位置上加指代词语。
2、有的机器人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现在许多国家已经能够生产这样的机器人。
(三)并列分离法(并列成分多)
抽出句子的主干,让并列的修饰语分别成为分句。由并列短语组成的复杂单句——拆开并列的修饰成分,让其分别同中心词搭配,变为复句里的几个分句。
(四)改变关系法
如果一个句子的宾语中心语和它前面的几个并列式的修饰语是解说或总分关系,可以把此句变成一个解说复句。
(五)陈说分解法——寻找主谓宾法(内部层次多)
先抓句子的主干,明确句子的中心意思;抽出附加成分,将它们变成按一定顺序(时间、空间、逻辑等)排列的短句。
多个主谓短语层层套装而成、句意绕来绕去的主谓句,可用这种方法。
(1)确定陈述对象(找主语);(2)明确陈述内容(找谓语、宾语);
(3)语意连贯有序(按时间顺序分别陈说事件发生的过程)。
易错点二 不懂整散变换规律,表达效果分析不清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相反,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整句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多用于散文、诗歌、唱词中;散句自由活泼,富于变化。
【知识回扣】
【典题试做】
(23-34高三·安徽亳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分刚过,企盼已久的春意醒来,与人们撞个满怀。那一畦青绿,把“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春天迎进了小院。小院里过冬的香菜、苔菜、菠菜、蒜苗由黄转绿,韭菜的红芽尖探出绿脑袋,春意萌动了。太阳像一把剪刀,剪开灰黑色的夜幕,把孕育生命的阳光洒落大地,敞开新的一天。院南的连翘花丛里,成群的麻雀兴奋地飞来飞去,啼鸣声从一根枝条跳跃到另一根枝条。枝条被压弯,瞬即又柔软地回弹,指向辽远的天空。真是一派鸟语花香的热闹景致。
我早早到种苗批发市场购买西红柿、辣椒和茄子苗,翻好了泥土,将菜畦修平整,再挖出苗坑,然后把秧苗固定住,浇上定苗水,黄昏时刻就栽好了。我喜欢在菜园劳动,或松土,或点种,或锄草,或间苗,或补苗,或浇水,或施肥,或捉虫……活动活动筋骨,享受自然幽雅、清新恬静的田园意境。贫瘠与肥沃,荒芜与繁茂,耕耘与收获,都攥在自己手掌里。耕种之间,情满园,春不老。
把文段中画横线的部分改写成整句。可以调整语序,增删个别词语,保持原意不变。
【答案】翻好泥土,修平菜畦,挖出苗坑,固定秧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分析“翻好了泥土”“再挖出苗坑”可知,可以把划线的几个句子整合成动宾短语的结构,分别是“翻好泥土”“修平菜畦”“挖出苗坑”“固定秧苗”。
【重点梳理】
整句与散句的基本概念
整句,是排列在一起的一对或一组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组成整句的这一对或一组句子,它们结构相同或相似,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协调,气势贯通,适合于加强语势、强调语义、表达丰富的感情。现代汉语的整句是从古代诗文的偶句、骈句发展而来。现代汉语语境下,狭义的整句指对偶句、排比句,广义的整句除对偶句与排比句之外,还包括句式规整的反复句和对比句。
散句,是指句式灵活而富有变化的句子。长短不一是现代汉语散句的标志;句式多变、不押韵、不对偶是古代汉语散句的标志。
从语言的交际功能看,散句是语言的自然形态,也是基本形态,人们平时说话、写文章,主要用散句;整句则是一种修辞方式,是一种辅助形态,在现当代语言实践中,除了在格律诗、快板、对口词、标语口号、对联等少数文艺形式中起主导作用外,整句一般都要与散句结合使用。
整句的特点和表达效果:结构相同或相似,节奏鲜明,音调和谐,易于上口,语势强烈,能给读者以深刻、鲜明的印象。
散句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形式不同,长短不一,富于变化,错落有致,自然灵活,生动感人,能使语气舒缓,收放自如,使用广泛。
散句改为整句的方法
1、确定被参照句,被参照句即样本句,此被参照句往往就在所给的材料中,是被改句的相邻句,以此为标准,将被改的散句与被参照句进行比对。
2、确定句数或短语(词组)数,要与被参照句的句数或短语(词组)数相同。
3、要将被改句的内部短句或短语(词组)的句式或结构改为与被参照句一致。短句句式如主谓句、非主谓句、倒装句等,短语(词组)结构如并列式、动宾式、偏正式、主谓式等,在这方面,被改之句改过之后要与所参照的句子一一对应。
4、改变被改句内部短句或短语句式和结构的方法是调整语序(词序)。
5、置换合适的词语。
6、要基本做到符合对偶或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要求。
7、将被改句的字数压缩或扩张到与被参照句的字数基本相当。
8、改变之后的句子与原句意思应保持不变。
9、如果被参照句使用了某种修辞,如比喻、拟人,被改之句也要使用同样的修辞。
原句与改句比较分析总体答题思路:
找不同、看手法、定范围、析效果。
答案组织角度:
①修辞手法。考虑是否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对偶等修辞手法,可能让句子更生动贴切,或者更有节奏感,或者语气更强烈。
②表现手法。有没有语言、动作等的细节描写,或者视听结合,对比烘托等等。
③句式特点。有没有句式的改变,比如:长短句、整散句,倒装句,被动句,常式句,变式句,肯定句,否定句,反问句,设问句,感叹句,存现句,单句,复句。或者句子成分是否发生改变,是否强调突出某个成分。
④词语锤炼。是否有值得赏析的动词、形容词、修饰词等,甚至考虑单音节、双音节词,比如2023新高考Ⅱ卷。可能表达更准确,更贴切,搭配更合理。
⑤陈述对象。有没有发生改变,比如主体是突出人的感受,还是突出物、景的特征。
⑥角度顺序。角度顺序是否发生改变:高低、俯仰、先后;时间,空间,逻辑。可能思路更清晰,表达更条理,从简到难,从浅到深,从一般到特殊。
⑦结构作用。和上下文是否有结构关联,比如:照应、铺垫、过渡、照应开头、放在结尾。
⑧语体风格。是否有语体色彩改变,比如幽默、风趣、活泼、轻松、舒缓、严谨。
⑨表达效果。是前面①②④点可能带来的效果,比如:生动、形象、传神、诗意、和谐、有感染力。
⑩情感主题。可能涉及作者或主人公的态度,文章的主旨,比如:满足、喜欢、热爱、讴歌、赞美、批评、厌恶。
……
【类题举隅】
典题呈现
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山东卷语言文字运用题开创了这道题型之先河。此后,2021届实行新高考地区纷纷效仿这一题型。在目前阶段,这一新题型代表了一种命题方向,有一定的训练价值。
真题: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
从强调的重点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重点在“一扫而光”,强调吃的结果;原句重点落在“又心满,又意足”,能更好地表达“我”吃完肉饼后心情的舒畅与满足,强调的是吃完的心情,更符合原文的逻辑。
从适用的位置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用来结束文段,语意未尽,似乎话还没说完,给人以结尾收束匆促之感;原句“又心满,又意足”,运用短句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语意完整,适合做段落的结尾。
从语体风格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表达比较普通;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较口语化的文风更和谐。
题型分析
给出一文段,在文段中以波浪线形式画出一句话来,我们称之为“原句”。
题目就这句话进行改写,改写的句子语义基本相同,我们称之为“改句”。
然后就原句和改句的表达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要求多是“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题号在19或20。
题型为主观题。
分值为4分。得分点有两到三个,多的也有四个。评分方式多为2+2;也有1+1+2(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4分),或1+1+1+1。
解析指导
新题型,还在探索中。但任何一种类型题目,都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找。作为一线老师,面对这一题型,笔者先是从大量新试题中选取这一题型;再亲身实践,在做题解题中总结规律方法,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先做后教,先学再研。下面是总结的答题技巧。
问题:
“原句VS改句”,原句表达效果为什么更好?
思路:
第一步:找不同。对比分析,改句与原句在表达方式、表达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第二步:定范围。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体味原句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点,表达内容有什么内涵;确定从哪几个方面来回答,也就是踩准得分点。
第三步:析效果。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对原句的表达方式、表达内容的效果分别进行分析。
具体题型
倒装句
原句与改句相比,句子内容没有多大变化,但是在句子内部结构上会有变化,多为倒装句,起强调突出作用。这类题目的倒装类型有两种:
1.将定语、状语等修改成分独立出来,单独形成一个个小分句。
典型例题:
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倒装效果分析:“心满意足地”作状语,原句把状语扣出来,放到后面,单独成为两个小分句,“又心满”和“又意足”。这样的表达方式起强调作用,能更好地表达“我”吃完肉饼后心情的舒畅与满足,强调的是吃完的心情。
2.在句意不变的前提下,句子的主语是可以变换的,这也是变换句式的一种方法技巧。在主语不同的情况下,就要分析原句所突出的主语(主体)为什么更适合语境。
典型例题1:
原句:尤其使你感觉到屋内的温软堪恋的,是屋外窗外面乌乌在叫啸的西北风。
改句:屋外窗外面的西北风,尤其使你感觉到屋内的温软堪恋。
倒装效果分析:从句式看,原句使用倒装,强调了冬天屋里的温暖让作者无比眷恋。
典型例题2:
原句:时光带走了一切,只有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我们才可能发现它所赋予的微妙而惊心动魄的情感。
改句: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它所赋予的微妙而惊心动魄的情感被我们发现。
倒装效果分析:根据上文“北窗正对着构树,或许也有同我一样远视的人”“相视只是相视”的内容,这里应该强调“我们”主动“发现”;改句强调的是“草木”被动“发现”,不合语境。
长短句
倒装句中的修饰成分单独成句,就是化长为短。还有一些句子,把句子内容分开来说,形成一个个小分句子,也是代长为短。短句的效果:
1.强调作用,突出感情表达。
2.句式活泼灵动,简洁明快,节奏感较强,与原文语体风格一致。
3.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感,读来朗朗上口。
4.长短句结合,句式活泼,错落有致,具有节奏感。
5.用语形象,极富画面感,表现力强。
典型例题1:
原句:城里人走出家门,或三三两两,或成群结队,漫步山间,徜徉林中,看轻风曼舞,赏柚花盛开。柚花从花开到花谢,花期虽不长,可它总能让人沉醉。
改句:大家一个接一个,走在山间的小道上和柚树林中。我们任轻风抚摸,看着眼前盛开的柚花,顿时就陶醉了。
长短句效果分析:句式上:原文句式整齐,采用对偶修辞,更有气势;音韵上:原句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感,更朗朗上口;意境上:用语形象,极富画面感,表现力强。
典型例题2:
原句:那山是太奇绝了,但缺路,少矿,又不能种粮食。
改句:那缺路少矿又不能种庄稼的山是太奇绝了。
长短句效果分析:语体的风格不同,原句为短句,简洁明快,节奏感较强。改写后的句子为长句,在气势语气上不如原句。
特殊句式
这里所说的特殊句,是指变陈述句为反问句、感叹句或排比句,改变平淡的表达,增强表达效果。反问句语气较为强烈,表意较为肯定;感叹句表达感情更为强烈;排比句有气势,有力度,表达感情也比较强烈充分。
典型例题:
原句:美丽的江南水乡啊,你是那样的唯美,那样的妩媚,那样的令人神往!
改句:江南水乡,十分美丽和妩媚,令人向往。
特殊句式效果分析:①原文是感叹句,情感表达效果好;②原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江南的赞美之情;③原句使用了第二人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读来倍感亲切。(少一个要点扣1分,答出3点得满分)
修辞手法
运用修辞用法来增加表达效果是写作的需要。修辞考查是重要考点,不仅语用题考查,文学类文本阅读、古诗鉴赏也会涉及。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反复、设问、对比、对偶、通感等。先要找准修辞手法,然后再结合句子内容分析修辞手法的具体表达效果。
典型例题:
原句:北京的雨与槐花下了一街,一街的槐花雨把整个日子都流淌得芬芬芳芳。
改句:此时北京下的雨会把槐花打落,满街雨水流淌,槐花芬芳。
修辞效果分析:①原文把槐花比作雨,“下槐花雨”更有形象的美感。②原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流淌得芬芬芳芳”兼有视觉的美感和气味的愉悦感。③原文运用了叠音词“芬芬芳芳”,更有音韵美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④“日子都流淌”,比喻化抽象为具体,表述更为生动形象。
词语分析
改句多会删去、压缩一些修饰性的词语,对原句的分析可以从这些省去的词语入手,分析词语的内涵以及其所起到的表达效果。词语有动词、形容词、关联词等。不同词语,不同对待,不同分析。
典型例题1:
原句:或许紫禁城的空间太过浩大,雨点是以慢动作降落的,似从天而降的伞兵。
改句:在紫禁城空旷浩大的空间中,雨点慢慢地降落,从天而降。
词语效果分析:①原文中“或许”是一种主观感受,增添了可能性;②原文中的“慢动作”凸显了雨点降落的姿态,与空间的宏大有关;③原文运用比喻,将雨点比喻成伞兵,生动形象。
典型例题2:
原句:他们匍匐又起来,跳起再蹲下;他们往左边歪,他们往右边歪;他们不停地起伏,不停地斜歪,不停地狂喊,直搅得这一片天地山海轰鸣,烟尘蒸腾!
改句:他们起来再蹲下,左倒右歪,不停地起伏、斜歪、狂喊,这一片天地山海呈现轰鸣、烟尘蒸腾的景象!
词语效果分析:①“匍匐、跳、蹲、搅”这几个动词的使用,准确地描绘了黄河口的人们敲锣打鼓时的动作和状态,富有力量美和感染力;②“左边歪、右边歪”重复,强调了人们舞动鼓槌时的动态美;③“不停地……不停地……不停地……”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人们动作的连续,渲染了黄河口锣鼓的威力,这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与黄河一路奔波,浩浩汤汤奔流入海的壮观景致相一致;④短句的使用,使得此处韵律感非常强,读起来有气势,朗朗上口。如果换成修改后的语段,则不能突出这几个方面的效果,所以修改的语段不如原文表达效果好。
语体(语言风格)
改句多平淡,原句的语体风格与原文相一致,更合语境。从口头语和书面语、长短句结合、句式灵活多变、语气节奏等方面思考,与上下文体和谐一致。
典型例题1:
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语体效果分析:从语体风格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表达比较普通;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较口语化的文风更和谐。
典型例题2:
原句:饭后课余,在屋前小草坪上,各人搬一把椅子,又漫无边际地聊开了。
改句:饭后课余,各人搬一把椅子在屋前小草坪上又漫无边际地聊开了。
语体效果分析:原句多用短句,句式活泼灵动,与原文语体风格一致。
结构安排
可以把原句放到整个文段中,从前文、后文的衔接紧密度(承前启后)来审查,原句内容表达更恰当,更合语境;可以根据句子的位置,断定其内容表达更合文段结构安排。还可以从句子的内部结构顺序的逻辑性角度思考。
典型例题1:
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结构效果分析:从适用的位置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用来结束文段,语意未尽,似乎话还没说完,给人以结尾收束匆促之感;原句“又心满,又意足”,运用短句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语意完整,适合做段落的结尾。
典型例题2:
原句:“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梧桐是秋的信使。梧桐叶大,易受风。叶柄甚长,叶柄与树枝连接不很结实,好像是粘上去的。风一吹,树叶极易脱落。立秋那天,梧桐树本来好好的,碧绿碧绿的,忽然一阵小风,歘地一声,飘下一片叶子,无事的诗人吃了一惊:啊!秋天了!其实只是梧桐叶易落,并不是对于时序有特别敏感的“物性”。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我的印象,已是深秋,梧桐大批地落叶,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往往是一夜大风,第二天起来一看,满地梧桐叶,树上一片也不剩了。梧桐籽炒食极香,极酥脆,只是太小了。我的小学校园中有几棵大梧桐,大风之后,我们就争着捡梧桐叶。我们要的不是叶片,而是叶柄。梧桐叶柄末端稍稍鼓起,如一小马蹄。这个小马蹄纤维很粗,可以磨墨。
画线句子有语病,比较下列两种修改,你认为哪种更好一些?简述理由。(5分)
第一种:据我的印象,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梧桐才大批地落叶。
第二种:据我的印象,梧桐大批地落叶,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
句内结构效果分析:
(示例一)第一种更好。前面“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意思是梧桐叶落尽不是一下子的现象,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第一种表达从已是深秋,再到叶干、籽熟,才大批落叶,符合文意。第二种表达先说落叶,再说过程,不恰当。
(示例二)第二种更好。全段描述的是“梧桐是秋的信使(梧桐落叶早)”,修改后的句子先强调梧桐落叶,延续前面“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的话题,语义紧密;后用三个分句“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语言简练,节奏从容,一气呵成,将情感表达得更充分更深沉。(做出选择1分,理由陈述4分,理由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是“我的印象”是一个名词性短语,与后文不搭,应改成“据我的印象”;第二处是后面的部分缺少逻辑关系,可以改成第一种,强调“梧桐才大批地落叶”的结果,前面三句“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表示时间;也可以改成第二种,强调“梧桐大批地落叶”时,“树叶”和“梧桐籽”的状态。言之成理即可。)
典型例题3:
原句:天很冷很冷,却不带一丝湿润,浸入骨髓的冰凉仿佛要把身体的所有温暖都抽去,只留下如干絮般散漫的冷一团一团地塞在胸肺间。
改句:身体的所有温暖仿佛都要被漫入骨髓的冰凉抽去。
上下文结构效果分析:原句“浸入骨髓的冰凉”作主语,与前句“天很冷很冷”相照应,陈述主体一致:与下句“留下”搭配。
【针对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花灯历史悠久、流派众多,精妙绝伦之作更是( ① )。浙江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精致典雅,造型多变;广东潮州花灯乡土气息浓厚,工艺繁复……为让更多青少年感受到非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不少地方推出了“花灯进校园”活动,在中小学成立非遗传承示范基地,开展花灯兴趣班,组建花灯社团,定期邀请非遗传承人为学生授课……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更加深了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当( ② )的花灯亮起时,孩子们心中那颗传统文化的种子也在渐渐萌发。逛灯会是人们庆祝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如今,许多地方的灯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③ ),化身艺术盛会。太空主题花灯设计精心,科技感十足,让人们尽情释放想象力,有的将花灯与动漫形象相结合,将本地特色建筑以花灯形式汇聚一堂,为彰显地域文化魅力,吸引年轻观众“打卡”……漫步灯会之中,时代气息扑面而来。
请调整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序,使句子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人很早就体会到了荷花之美,以及赏荷所带来的美妙感受,并且毫不掩饰自己对荷花的喜爱。这从大量的古诗词中可以看出。譬如那首汉朝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描述了在茂盛的莲叶间采莲之乐趣。又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道出了荷花之美在于色彩的映衬,在于成片的气势而非一枝独秀。最直接表达这种喜爱之情的,莫过于宋人周敦颐的那篇《爱莲说》,直接以《爱莲》二字写入篇名。除此之外,荷花还是传统国画的重要题材,在中国绘画史上,荷花为主要内容的国画历代精品不在少数。到了近现代,这种热爱仍然在延续。在现代作家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中,清华园里月色下的荷塘美景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自古以来入诗、入文、入画的植物不在少数,但是能像荷花这样留下这么多经典作品的,大概不是很多。
看来,荷花之所以能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一是因为美好的外形,它有着优雅与古典的姿态,它的颜色也很淡雅、清新,给人以美的享受;二是因为所附着的象征意义,荷花亭亭玉立,卓尔不群,有如谦谦君子一般。除此之外,我以为,人们喜爱荷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荷花的同生产品——藕和莲子。
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整句,可以适当增删字词,但不可改变原意。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方绘画的“再现”理念,强调艺术家对世界需认真观察并加以逼真模仿。早期的中国绘画同样要求画家必须身临其境地体悟自然,写实主义成为画家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客观描述的画法也获得长足发展。到了北宋,中国山水画达到客观再现自然的高峰,之后,画家开始注重表达内在旨趣。
明代,西方的写实画法随着传教士进入中国。当时中国不注重空间营造的绘画,被西方画家评价为“不像是活的”;而在中国主流画家眼里,西方绘画的笔法怪异而繁琐,只是一种奇技淫巧 。然而,主流画坛之外的画家却对西洋画法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受到西洋透视法的启发,从中发现描绘空间的新方式,并回溯宋画的写实传统,尝试着在创作中将两者结合起来。例如,明代园林绘画具有一种特殊风格,这种风格既非复古,亦非西化。它由两种画法融合而成:一是宋画的写实传统,一是西方的再现技法。
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重组为一个单句,可适当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也许在将来,延缓衰老不再是神话。即使年迈,自己依然可以很美很健康。正如美国诗人狄金森所言,“我们并非在年复一年地变老,而是日复一日地焕然一新”。
“不是(非)……而是……”表示并列关系,用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的对照来表达所要肯定的意思,使表意更充分。请据此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命的幸福原来不在于人的环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质,而在于人的心灵如何与生活对应。因此,幸福不是由外在事物决定的,贫困者有贫困者的幸福,富有者有富有者的幸福,位尊权贵者有其幸福,身份卑微者也自有其幸福。在生命里,人人都有笑有泪;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与烦忧:这是人间世界真实的相貌。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在生命和生活里,人人都有笑与泪、幸福与烦忧。”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正的午宴是开春第一宴,其重要性仅次于除夕宴。不同的是,除夕是大鱼大肉的盛宴,而这一顿饭却是全素的、的。食材品种繁多,蔬菜、豆制品、干货,这些原料经过母亲的构思和巧手,幻化成一盘盘搭配和谐、极富美感的菜肴,如木耳茭白、胡萝卜面筋、胶东白菜粉丝,或煎,或炒,或烩。饮食之道,也是讲究张弛的,人们的肠胃被连续的酒肉大宴弄得疲惫不堪,一旦面对这桌全素席,当然是惊喜的——这是来自春天田野的味道,夹杂着炊烟和露珠的气息。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成“这种夹杂着炊烟和露珠气息的味道来自春天的田野”,二者语义相近,但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请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1.示例:有的精心设计科技感十足的太空主题花灯,让人们尽情释放想象力;有的将本地特色建筑以花灯形式汇聚一堂,彰显地域文化魅力;有的将花灯与动漫形象相结合,吸引年轻观众“打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分析画线句子,句中共三类花灯:设计精心、科技感十足的太空主题花灯;将本地特色建筑以花灯形式汇聚一堂;将花灯与动漫形象相结合。各自的效果是让人们尽情释放想象力、彰显地域文化魅力、吸引年轻观众“打卡”。重新组合句子,前半是什么特色的花灯,后半是其效果。
句式上,选定一个基准句:有的……+动宾短语。
可整合为:有的精心设计科技感十足的太空主题花灯,让人们尽情释放想象力;有的将本地特色建筑以花灯形式汇聚一堂,彰显地域文化魅力;有的将花灯与动漫形象相结合,吸引年轻观众“打卡”。
2.它有着优雅与古典的姿态,它有着淡雅与清新的颜色。或:它的姿态淡雅、古典,它的颜色淡雅、清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式变换的能力。
散句改整句,需要找出一个“标准句”,然后将其他句子改成相同格式的句子即可。
可以把划线句中“它有着优雅与古典的姿态”为标准句,分析句子结构,“它”是主语,“有着”是谓语,“优雅与古典的姿态”是由定语和中心语构成的宾语;然后将“它的颜色也很淡雅、清新”改成相同结构的句子,可将顿号改为“与”,即“它有着淡雅与清新的颜色”。或者以“它的颜色也很淡雅、清新”为标准句,分析句子结构,“它的颜色”是定语和中心语构成的主语,“淡雅、清新”是谓语,可将“也很”删掉;然后修改“它有着优雅与古典的姿态”,改成“它的姿态淡雅、古典”。
3.
示例一:明代园林绘画在融合宋画的写实传统和西方的再现技法的基础上,形成既非复古、亦非西化的特殊风格。
示例二:明代园林绘画既非复古、亦非西化的特殊风格由宋画的写实传统和西方的再现技法融合而成。
【评分标准】
①句子主干只有一个谓语成分:“绘画(在……基础上)形成……风格”或“风格由……融合而成”。句子主干有两个(或以上)谓语成分的,该项不得分(2分);
②长状语“在融合宋画的写实传统和西方的再现技法的基础上”或“由宋画的写实传统和西方的再现技法”(1分);
③长定语“既非复古、亦非西化的(特殊风格)”;(1分)
④句子连贯,语序合理。(1分)
4.①“非……而是……”引导的两个分句表示并列关系,通过对照来表达所要肯定的意思;
②突出人们面对衰老时应有的乐观心态,每天都“焕然一新”;
③肯定句与否定句结合运用,两相对照,使表述更周密,观点更鲜明,表意更充分。
5.①句式结构不同:改句是一个单句,结构简单,“笑与泪”与“幸福与烦忧”有重复之感;原句为整句,与整个文段整齐句式相吻合,前后搭配也更合理。②强调内容不同:改句重点落在“人人都有”;原句将“生命与生活”“笑与泪、幸福与烦忧”对举,更能强调“苦和乐并存”是人间世界真实的相貌,引人深思。③语气节奏不同:改句语气平淡,节奏感不强;原句节奏鲜明,音调和谐,与文段风格一致
6.①原文用判断句,强调“田野的味道”,改句用陈述句,意在强调味道的来源;②原文“夹杂着炊烟和露珠的气息”单独成句,更突出了这桌全素席清雅的特点,是更符合语境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