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模拟新题速练】22.议论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全国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中考模拟新题速练】22.议论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全国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5.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2 14:2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新题速练】议论文(全国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2024·山西运城·一模)九年级(2)班开展“勤奋与恒心成就未来”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小题。
笨鸟先飞与笨鸟多飞
余华《活着》一书中有句话颇耐人深思:“笨鸟先飞,我还得笨鸟多飞”,是富家纨绔子弟徐福贵在输光家产后,为了养家糊口没日没夜在田里埋头耕种时发出的感慨。
“笨鸟先飞”,出自元朝关汉卿《状元堂陈母教子》一书,意思是______。然而,仅仅依靠“先飞”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多飞”,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才能取得成功。“笨鸟多飞”与寓言故事《龟兔赛跑》揭示的道理相似。乌龟面对强大的对手不急不躁,平心静气持续发力,经过长时间努力最终赶超对手,就是一种“多飞”。“小考七次始售”的曾国藩经过常年努力终成晚清中兴名臣,堪称“多飞”之典范。
“笨鸟多飞”是一种更加坚定的信念,也是一种对未来的积极期待。白居易《偷闲走笔题二十四韵》中“补拙莫如勤”,以及荀子《劝学》中“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的深邃哲理,鼓励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克服自身的弱点和不足,在“多飞”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多角度、多层面地探索,经过坚持不懈努力实现弯道超车,最终获取成功。
总之,“笨鸟先飞”和“笨鸟多飞”都是积极的人生态度,需要有耐力和恒心,需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精神支撑并从中获取精神滋养和动力。理想、信念犹如人的精神之钙,缺钙之人会变得柔弱无力。战国纵横家苏秦之所以能“刺股”发奋苦读,就是因为他心怀梦想且信念坚定。因此,只有以精神和信念为翼,以耐力和恒心为羽,我们方能飞得更高、更远。
1.请研读文章,结合语境思考第二段中“笨鸟先飞”的意思,并补写在文中画横线处。
2.好的文章,总能给人以启迪、引人深思。阅读本文,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请以此为观点,结合文本和生活积累,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写作提示:①观点明确;②论证合乎逻辑;③不少于100字。
(2024·宁夏银川·一模)传统文化类作品何以频频“出圈”
于园媛
①近些年,传统文化类作品“出圈”的例子比比皆是。国画传世珍品《千里江山图》引发“故宫跑”,其山水图像与青绿色彩延展到服装、器具、装饰、舞美等众多领域;《中国诗词大会》以精彩的诗词接龙和“飞花令”,增强了节目的冲突感,在社会上掀起一波吟咏诗词的热潮;《国家宝藏》邀请影视演员演绎文物故事,让历史文化得以鲜活呈现……传统戏曲、国风音乐、古典诗词、非遗工艺、古籍书画、民族民间舞蹈等,不断突破特定圈层,走向更广阔的受众,在社会上产生轰动效应,这让传统文化不再是“故纸堆”“老古董”,而变得新潮、时尚、有趣味。
②传统文化类作品何以频频“出圈”?
③首先,内容和形式创新是根本。有学者提出,近年来“出圈”的传统表演艺术多以“熟悉嫁接陌生”的形式展现,形成“反差式创新”。京剧、越剧、昆曲等传统戏曲,都有人们耳熟能详的精彩唱段,形成了固有的唱念做打表演程式,长期以来,观众津津有味地欣赏的就是一句唱词、一个身段里展现的韵味和风采。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套路化的弊病,观众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因此,对传统艺术守正传承的同时,还要有从内容到形式上的创新。比如,白先勇推出青春版《牡丹亭》,在剧情、造型、服装、唱腔等诸多方面对传统昆曲进行改造,为昆曲创新开辟出新的道路。
④其次,形象传达必不可少。触屏时代,信息传播以秒计时、以“短平快”为特点。文艺作品要想在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往往需要一个“高光时刻”、一位“亮点人物”、一套醒目的“包装”,这能大大提升作品的辨识度,让其在有限的时间里迅速吸引众人的目光。比如,在故宫博物院“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上,一句“十八岁少年的千古绝唱”,就让《千里江山图》与画家王希孟令人震撼的传奇故事一起抵达许多艺术爱好者的内心。在文艺作品传播过程中,高光时刻、优秀人设,能为作品抵达观众内心之路照明——那一束光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并牵引着观众走完整个审美旅程。
⑤再次,适应平台属性变化非常重要。从剧场、影院、电视到PC端,再到手机等移动平台,每次媒介形式的变化都会带来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的变化。许多现象级的传统文化类作品都借助新媒体和短视频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这种影响力的形成跟观众的情绪有关。观众观看相关作品短视频的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情绪消费。当相同的情绪集聚到一起,就会形成情绪共振,助力相关作品迅速“出圈”。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视频的形式和内容会越来越丰富,视频带给人的心理和精神价值会越来越多元,喜欢看视频的网友会越来越多,传统文化类作品面临的传播环境也会越来越复杂。
⑥各种要素交织共存的传播生态给传统文化类作品“出圈”提供了多重机会,也带来更多挑战。唯有把握机会,适应变化,方能让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艺术“破圈”成功。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4 年1月3日)
3.下列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唯有把握机会,适应变化,方能让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艺术‘破圈’成功”。
B.在以“短平快”为特点的触屏时代,传统文化类作品只要有高光时刻和优秀人设就可以获得成功。
C.文章从三个方面探讨传统文化艺术“破圈”的原因,层次清晰,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并重,论证有力。
D.文章语言浅近,“出圈”“破圈”等网络用语既新奇有趣也贴近生活,使读者有继续阅读的兴趣。
4.有同学认为本文第①段并未回答标题提出的问题,且与中心论点无关,可以删去,你是否赞同? 请说明理由。
5.若将下面材料作为本文的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 请说明理由。
最近爆火的《新龙门客栈》在越剧创新上大胆尝试,在演出方式上推出一个新概念——环境式越剧,采用沉浸式场景,剧场是一间布满机关暗道的客栈,舞台与观众席融为一体,演员表演时可与观众互动,大大增强了戏剧观赏的体验感。
6.学校邀请宁夏秦腔剧团团长来校开展弘扬非遗文化讲座,除宣讲秦腔艺术魅力外,团长也提到了剧团目前面临的观众锐减的困境。请你结合本文内容,给剧团团长提两条建议。
(2024·宁夏银川·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从2024年春节档体育题材电影说开去
①老少咸宜的合家欢电影在春节档里有着天然的优势。2024年春节档档期内产生4部票房过10亿元的影片,其中,《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两部作品票房均超过20亿元。无独有偶,两部作品均是围绕体育题材而展开。今年这种定档,表明了一个重要的创作趋势:后疫情时代的体育电影正逐渐向平民化下沉,转向对全民健康体魄、体育精神的关注。
②“有健全的身体,才有健全的精神!”90年前的《体育皇后》拍摄于“九·一八”事变之后,体育救国的理想融入其中。影片号召强健体魄以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全民健身的体育精神被认为是激励自信、强大实力的民族发展动力。新世纪之后,北京奥运带动体育电影的发展。从2008年《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再现刘长春第一次代表中国参加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到2020年《夺冠》展现女排里约奥运会重返巅峰,竞技体育叙事反映了从运动员个人到集体在赛事前后的训练和不懈拼搏的奋斗征程。也映射了中国体育发展史与体育现代化的进程。参与奥运、亚运等各种赛事并夺冠,成为大部分国产体育电影创作的重心。竞技体育电影不断成熟创新的模式也在不自觉地反哺体育运动的平民化创作。与以专业运动员为原型不同,《热辣滚烫》中宅家躺平的女主乐莹不仅不具备运动经历,甚至体质指数都不正常。在结识拳击教练、接触运动之后,她克服接踵而至的打击努力锻炼身体。这时女主参赛,夺冠不是目的,完赛即是赢得自我人生的证明。2021年《五个扑水的少年》中也存在这种没有任何训练基础的角色设置,一群高二学生将个人的耐力、柔韧、爆发力与自信重建相结合,将队员整体的节奏、协作与信任重建相结合。大家出现在比赛现场并没有参赛资格,只是为了完成表演。从这群普通人不屈于命运的勇气,再次印证了拥有健康身心,乃是从竞技体育下沉到全民体育的精髓。
③体育精神推动全民个体的参与。《飞驰人生2》是表现退役运动员重返赛场的作品。沈腾饰演的车手张驰从昔日冠军沦为落魄驾校教练,从个人英雄到组建车队团战,曾经的热血和骄傲,以梦想照进现实。《八角笼中》《热烈》《棒!少年》《破冰》《少林足球》等,这些影片中的教练,他们深知体育对自己人生的意义,也用体育改变着更多的人。当他们培养天赋选手、引导草根少年走出困境时,几代中国运动员的传承为弘扬中国体育精神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体育电影不再特别热衷于训练场景和比赛进程,更加关注体育运动带给个体人物命运的突破。普通人与运动结缘发生的脱胎换骨的变化,《热辣滚烫》绝对是让人叹为观止。片中封闭社交圈层十年之久的大学毕业生最终与世界和解,在几位拳击教练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运动学会自爱。影片对参与运动的普通人有了更深一层的探察。影片之外,贾玲体重直降百斤的话题热度也一直不减。透过贾玲减肥成功的表象,强调了生命的美好和珍贵,对于当下“内卷”“躺平”的年轻人是有启迪作用的。
④加强体育美育,回归健康审美。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国产电影落入了一个“白瘦幼”的审美桎梏。部分影视作品中,纸片人疯狂节食宛如骨架,这些审美几乎病态。回顾《女篮五号》中的篮球运动员、《冰上姐妹》中的滑冰运动员,她们自信从容的面貌和天然健康的形体,就是在引领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现在的优秀作品也在激发运动美的内涵,不仅是力量感和速度感等在强壮体格中的能量赋予,还有对耐心毅力、勇敢机敏、健康活力、友爱温情等优秀品质的赞赏,这些都会对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目前来看,体育电影的健美形象传播,能帮助降低容貌焦虑、身材焦虑对观众的影响,确实是纠偏畸形审美的最优路径。在体育题材电影中,竞技技巧、强对抗心态等,更能够借助影像抵达观众。《飞驰人生2》中聚合了大量悬崖飙车、弯道漂移、陡坡飞驰、两车对撞等特技,《破风》中串联了多场惊心动魄的自行车竞速比赛现场,《少林足球》的武术绝技和球技结合也通过精彩视效得以呈现。体育竞技对抗中的场面高能高燃,力与美、速度与激情交织,惊险又刺激。后疫情时代,大家对身体健康更加关注。体育运动当中的力与美、生命的纯粹与美好都被反复凸显。
⑤温暖积极的运动活力就是热烈的生命力。爱自己、追逐梦想与希望,让生活的每一个瞬间都变得无比鲜亮。《礼记·大学》曰:“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平天下。”从体格到个人品德,“一身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电影讲述人类命运,体育电影的现实关怀和生命哲思,正在以真实粗粝的笔触描摹普通人面对生活的意志和勇气,提醒我们拥抱生活、享受当下,引导和激励我们以健康的体魄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选自《文艺报》,有改编)
7.文章第一段从两部高票房影片谈起有何作用?
8.细读第二段,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9.第三段的论证方法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10.“现在的优秀作品也在激发运动美的内涵,不仅是力量感和速度感等在强壮体格中的能量赋予,还有对耐心毅力、勇敢机敏、健康活力、友爱温情等优秀品质的赞赏,这些都会对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句中加点词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
(2024·四川雅安·二模)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①现在不少人感觉到,焦虑、着急和不耐烦仿佛成了一些人的常见病,干什么事都显得急不可耐,总是等不得、坐不住、慢不了和静不下。作家米兰·昆德拉说过,要“慢下来”,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慢下来”首先要有耐心。
②耐心就是不急躁、不厌烦,它既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品格,是“高尚的秉性”,能够成就事业,更成就人生。
③耐心成就成功之美。在相当意义上说,耐心是成功的“通行证”。在人生的征途上,如果没有耐心,则很难看到成功的模样。有位年轻人应聘给一位雕塑大师当助理,与其想象大相径庭的是,这位雕塑大师竟是一个整天孤独地埋头于工作室的老人。年轻人问他:如何能够寻找到一个要素,足以表达自己的一切?这位雕塑大师沉默片刻,然后极其严肃地说:应当工作,专注工作,还要有耐心。在相当意义上说,正是耐心成就了雕塑大师。“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很多时候,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有无耐心。
④耐心成就过程之美。耐心是一种积极的等待和良好的心态。《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大学》里讲:“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丰子恺先生曾在《山中避雨》提到,同友人游山遇雨而仓皇奔走,友人不耐烦,但丰先生竟被“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遂借了把胡琴,信手而弹,一时把这苦雨荒山衬出了暖色。正是这份对世事的耐心,才能在细粒微毫间,得到人生真趣味。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生长,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而这份静美唯有耐心才可获得。在人生的旅途上,多一份耐心,就会多一些发现,多一重体验。
⑤耐心成就意志之美。耐心考验人的毅力和定力。古往今来,滴水穿石也好、铁杵磨成针也罢,愚公移山也好、精卫填海也罢,难在耐心,贵在耐心,成也在耐心。我们做很多事情,往往要靠绣花功夫、工匠精神,而离开了耐心,这些都无从谈起。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细水长流,这也正是对人的意志品质的锤炼和塑造。
⑥耐心是一种修养,需要修炼养成。耐心不够:或因心里想法太多,欲望太强;或因沉不住气,性子太急。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泊;少一点焦虑,多一份淡定;少一点杂念,多一份纯净;少一点喧嚣,多一份宁静。如此,方可保持一颗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月9目,作者徐文秀,有删改)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2.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耐心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品格,是一种修养。
B.③、④段都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论证思路也相同。
C.③段中两次写到“在相当意义上说”,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
D.最后一段给出了修炼耐心的方法,是对前面论述的进一步深化。
13.请简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2024·甘肃定西·二模)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做人做事须怀平常心
王晓河
①“当然我们也不要一味地追求奇迹,还是要怀平常心,把握住自己的历史定位。不要做出那种带有极端性的、情绪性的举动,病急乱投医。那些做法毫无益处。”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重心长,是党员干部做人做事的行动指南。
②保持平常心,不是归于平庸,而是静水流深、从容淡定,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低头拉车、抬头看路的知行统一,是敢于“有我”、甘于“无我”的完美结合。平常心不平常,它含有平实,既积极主动、尽力而为,又顺其自然、不急功近利;蕴有平和,任凭外界风吹雨打,内心依旧平静如常;蓄着平稳,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抱元守一充满自信。滋养、拥有一颗平常心,这不仅是一种清醒、一种成熟、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信念、一种责任、一种追求,是深远的修炼,是立世做人做事的根本之一。
③平常心是正常心,蕴含本色本真。一位作家说:“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官本平常人,应有平常心。不能一阔脸就变,不能有权就任性,不能有成绩就骄矜。“扎根原在群众中”,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和人民群众一块苦、一块吃、一块干,本色本真得人心。不为出人头地,不搞标新立异,而是珍惜本色、坚持本色、演好角色,干好该干的事。铭记自身是民,持本秉真,像人民群众那样“有着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强烈责任感,平淡之中的无私奉献”。丢掉民的品质、民的淳朴、民的本色,高贵之感就是颓废之念。“七一勋章”获得者李宏塔,当过兵、做过工人,而后又在共青团、民政、政协等部门工作过,一步步走上领导干部岗位。他有一个习惯从未改变,坚持天天骑自行车上下班;一生节俭从不讲究,一家人两室“蜗居”,一住16年。党员干部只有放下架子,与民平起平坐,一起摸爬滚打,才能知民之需、民之忧、民之盼,才有亲和力、感召力、凝聚力。
④平常心是进取心,蕴含自强自信。《菜根谭》中说:“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平常心不是懦弱,而是一种内心强大的自信,是一种专注的从容进取。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平常不寻常;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创造“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平凡出不凡;“能到现场就不到会场”,长此以往就是脚踏实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习惯成自然便是久久功成。“攀山越水寻常事”,要勇于知难而进;知重负重不皱眉头,做到自信弥坚、自强不息。如果好高骛远、心理浮躁,把功夫下在“造势”上,耍嘴皮子,摆花架子,“不平常”实则是色厉内荏;好大喜功、掩盖矛盾、粉饰太平,终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平凡的进取最有力,不贪得无厌,不得意忘形,做人恰如其分,做事恰到好处,一锤一锤钉钉子,步步扎实、步步深入。
⑤平常心是持久心,蕴含谦虚谨慎。平常心是对生活意义的彻悟,是对生命价值的领悟,也便是一以贯之的行动。得陇望蜀,志得意满,耐不住寂寞,守不住清贫,往往无善终。古人云:“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持之以恒,方得功成。张富清多次立功并获“人民功臣”荣誉称号,却一辈子深藏功名,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开国将军甘祖昌解甲归田当农民,不辞辛劳领着乡亲们修水库、建电站、架桥梁、改造红壤田……保持平常心,是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人生的过程,有战胜自我的豁达和大度,有拒绝庸俗的超脱和清醒,让心时刻处于平常之位,让路时刻走在正直之间,必能一路晴朗,一路高歌。
(选自《中国国防报》2024年1月8日,有删改)
14.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的?
15.文章中运用了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试结合文章,列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16.下面句子是从原文中摘录下来的,结合文意,你认为把它放在哪一段较合适?为什么?
“青春无悔,中年无怨,到老无憾”,黄大年用鞠躬尽瘁的执着和卓越的科研成果向人们诠释时间与生命的意义。
17.下列说法与文章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平常心是正常心,蕴含本色本真,如荣获“七一勋章”的李宏塔一生节俭从不讲究。
B.平常心是一种内心强大的自信,是一种专注的从容进取,不会好高骛远、心里浮躁。
C.那种得陇望蜀,志得意满,耐不住寂寞,守不住清贫的人,往往缺乏平常心。
D.滋养、拥有一颗平常心,不仅是一种清醒、成熟、智慧,更是立世做人做事的根本。
(2024·北京·一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艺术作品是通过意造空中楼阁来慰情遣兴的。那这种楼阁是如何建筑起来的呢?我们拿一个艺术作品做实例。比如王昌龄的《长信怨》:“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从文字上分析,他必定使用了想象。
②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比如看到寒鸦,心中就印下一个寒鸦的影子,知道它像什么样,这种心镜从外物摄来的影子就是“意象”。意象在脑中留有痕迹,眼睛看不见寒鸦时仍然可以想到寒鸦像什么样。
③想象有再现的,有创造的,它们对艺术创造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再现的想象是:原来从知觉得来的意象如此,回想起来的意象仍然如此。比如我昨天看见一只鸦,今天回想它的形状,丝毫不用自己的意思去改变它,就是只用再现的想象。艺术作品不能不用再现的想象。比如这首诗里“奉帚”“金殿”“徘徊”等,在独立时都只是再现的想象。
④但是,_________。
⑤创造的想象并非从无中生有,它仍用已有意象,不过把它们加以新配合。《长信怨》的精彩全在后两句,这两句就是用创造的想象做成的。每个人都见过“寒鸦”和“日影”,从来却没有人想到诗的主人公班婕妤的“怨”可以见于带昭阳日影的寒鸦。但这话一经王昌龄说出,我们就觉得它实在是至情至理。
⑥创造的想象可以分析为两种心理作用:一是分想作用,一是联想作用。
⑦“分想作用”就是把某一个意象和与它相关的许多意象分开而单提出它来。有分想作用而后有选择,只是选择有时就已经是创造。画家在一片荒林中描出一幅风景画来,都是在混乱的情境中把用得着的成分单提出来,把用不着的成分丢开,来造成一个完美的形象。诗有时也只要有分想作用就可以作成。例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风吹草低见牛羊”……诸多名句都是从混乱的自然中划出美的意象来,全无机杼的痕迹。
⑧不过,创造的想象大半是旧意象的新综合,因而大半要借“联想作用”。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艺术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就不能离开联想。联想又分为“接近”和“类似”两类。
⑨比如这首诗里所用的“团扇”这个意象,班婕妤在《怨歌行》中用它时,是起于类似联想,因为她见到自己色衰失宠类似秋天的弃扇;在王昌龄用它时则起于接近联想,因为他读过班婕妤的作品,提起班婕妤就因经验接近而想到团扇的典故。“怀古”“忆旧”的作品大半起于接近联想,例如看到赤壁就想起曹操和苏东坡。
⑩《长信怨》里的“玉颜”一词中,“玉”和“颜”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只因为在色泽肤理上相类似.就嵌合在一起了。语言文字的引申义大半都是这样起来的。例如“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中三个动词都是起于类似联想的引申义。因为类似联想的结果,物固然可以变成人,人也可变成物。物变成人通常叫做“拟人”。一切移情作用都起自类似联想,都是“拟人”的实例,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花”“鸟”、《长信怨》中的“寒鸦”等。人变成物通常叫做“托物”,班婕妤自比“团扇”就是实例。最普通的托物是“寓言”,寓言大半拿动植物的故事来隐射人类的是非善恶。
总之,艺术创造想要意造出更为缥缈的空中楼阁,是需要借助想象的,如此才能更好地慰情遣兴。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18.下列各项中,能够表明文章核心观点的两个关键词语是 和 。
A.意造空中楼阁 B.艺术创造 C.借助再现想象 D.借助创造想象 E.借助想象
19.根据作者论述的思路,在第④段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
20.想象在艺术欣赏中同样重要。请运用文中相关知识,分析下文中钟子期主要是运用哪种想象来欣赏伯牙琴音之趣的。
伯牙善鼓①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②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③,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选自《列子·汤问》)
注:①鼓:弹奏。②卒:同“猝”,突然。③操:乐曲。
(2024·北京门头沟·一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①当今世界,科技在体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体育强国,必须实现高水平的体育科技自立自强。”使用机器人从事翻译、保洁、导航等服务,提升办赛效率;推进绿色电能供应、智能化基建,让运动场馆更低碳环保;从点燃杭州亚运会主火炬的“数字人”,到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新升级的乒乓球教练机器人……科技赋能的创新实践,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②近年来,体育与科技融合发展成为一种趋势。不少地方积极探索,加强智能技术应用,打造沉浸式户外运动体验空间,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着眼未来,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让科技更好为体育赋能,让相关成果惠及更多人。
③【甲】在足篮球、田径、乒羽网等项目的高水平赛事和训练中,辅助裁判系统、大数据分析、陪练机器人等技术日臻成熟,成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围棋、国际象棋、象棋等智力运动中,人工智能不断迭代升级成为提升竞技水平的重要工具。推广应用高科技,既能提高比赛专业性,也有利于降低观赛门槛。比如,在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等比赛转播中,运动员的空中翻转动作、乒乓球的落点分布被追踪模拟呈现出来,观赏性大幅度提升。未来,还应在赛事转播、运动表现分析等方面持续发力,与时俱进,加强技术支撑。
④【乙】坐在划船机上,借助头戴式显示设备的虚拟仿真技术,就能感受畅划大海、湖泊、河流等不同场景的乐趣。随着智能穿戴设备普及、健身行业数字化进程加快,体育运动日渐拓展内涵与外延,智能健身、云赛事、虚拟运动等新形式丰富了人们的选择。虚拟运动等打破了时间、场地等因素的限制,有利于丰富运动场景。想方设法让智能设备更可及、更便利,让普通人也有机会尝试强对抗、高难度项目,有利于催生体育新业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⑤【丙】智能操场上,学生做完立定跳远后,系统能立刻报出成绩,并在大屏幕上显示起跳角度等影像分析;智能健身房里,只需扫描二维码,个人运动时的心率、消耗的能量等信息就实时显示在手机上。得益于5G、达数据以及人体运动姿态捕捉技术的成熟,大批量运动数据的生产、采集和分析成为可能。激活数据要素,用好数据分析,不仅有助于打造“测试—训练——测试——提高”的科学训练闭环,开辟体育产业发展的新蓝海,也将促进体育强国建设。
⑥为人民健康筑基,为美好生活添彩。打开视野,抢抓机遇,在创新的沃野上奔跑,就一定能推动“体育+科技”结出更多硕果。
(《人民日报》,有改动)
21.本文阐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2.根据文意,将下列语句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恰当的一项是( )
①推广智能设备,培育体育新业态。
②善用大数据,打造运动新体验。
③借助先进技术,激发办赛新气象。
A.【甲】②【乙】①【丙】③ B.【甲】②【乙】③【丙】①
C.【甲】③【乙】②【丙】① D.【甲】③【乙】①【丙】②
2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任选一则说说这则材料可以作为③④⑤中哪一段的论据。
【材料1】
2023年中国网球公开赛的一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观众发现,中网首次启用了电子司线系统。相比“人工司线+鹰眼挑战”的“半自动”方式,电子司线升级为“全自动”判罚,大大减少误判。
【材料2】
智能滑雪鞋垫,被称为踩在脚底的“私人滑雪教练”。在滑行过程中,它们随时可以获取使用者的滑行姿势、转弯弧度、起跳落地角度等运动参数,还可以通过无线蓝牙与相关手机App连接,并可借由耳机对用户进行技术指导。
(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一模)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对待父母的态度,是你最真实的人品
韩九叔
①周国平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则是种教养。”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他们渐渐老去,成为弱的那一方,我们占据强者优势。在对待父母的态度里,往往藏着我们最真实的人品,决定了我们的一生。
②父母,是我们的根。司马迁曰:“父母者,人之本也。”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我们的根本。我们就像天上的风筝,在广阔中尽兴,在微风中爽朗;父母如同风筝之下的线轴,拼尽全力牵扯,只为成全我们一片蓝天。时光流逝,风筝越飞越高,越来越忙; , 。风筝开始敷衍每一次与线轴的谈话,减少陪伴线轴的时间。直到有一天,线断了。风筝失了方向,一头栽到树枝上,遍体鳞伤。
③毕淑敏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父母在,就像鲜花有根,在慢慢凋零的年岁里,内心始终充满希望;父母去,如同鲜花失了根,看似绚烂,内心早已枯萎。人,不管活得多枝繁叶茂,都不要忘记埋在底下的根。
④《韩诗外传》中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世间的遗憾之所以成为遗憾,是因为人生无法重来。曾看过一个故事:古代有一男子叫韩伯俞,从小到大,每回犯错,母亲都会打他,但他从未哭过。后来有一天,他又犯了错,母亲打他,结果他大哭。母亲很惊讶,问他为什么,他说:“以前您打我,很疼,但我能感受到您是为了教育我才如此,所以没哭。但是,今天您打我,力气小了很多,已经感受不到疼痛了,说明您已经老了,我能孝敬您的时间越来越短了,一想到这些,我的眼泪就忍不住啊!”岁月无情,时光飞逝,很多人记忆里的健壮父母,早已佝偻。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为人子女,不要相信所谓的来日方长,要在来得及的时光里,尽情陪伴。
⑤在对待父母的态度里,往往藏着一个人最真实的人品。生活中,很多失败者会把自己失败的原因归咎到父母的身上,认为他们害了自己的一生,心中怀有怨恨,更谈不上“孝顺”二字。他们对父母的百般苛到,是变相的人格扭曲;他们要求父母完美,自己却千疮百孔。人无完人,父母只是用他们的方式爱我们。《战国策》有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有的“计”是难以使人接受的,或是错误的,但在爱的基础上,能被一一赦免。能包容父母的人,足以包容天下。
(摘编自《国学文刊》)
【链接材料】
《孝经》上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孝之始也。”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他们费尽千辛万苦把我们养大,我们怎么能忍心伤害自己呢?这是大不孝呀。
24.在选文第②段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使语意完整连贯。
25.选文第③段使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你写出一种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26.我们该如何给父母尽孝呢?请结合以上材料概括要点。
(2024·北京海淀·一模)阅读《学如不及》,完成下面小题。
学如不及
①“学如不及”出自《论语·泰伯》,原文为:“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这句话是说做学问好似 追赶什么,生怕赶不上、达不到,即使学得了也总怕再丢失。及,会意字,甲骨文写作“舀”,像 一只手竭力要去触碰前面的人,本义就是赶上、达到。“学如不及”表现出一种求学求知的紧迫感。
②为什么像孔子这样博学的人,求学还会有如此的紧迫感呢?大概是因为先贤早已认识到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道理。知识的海洋如此浩瀚,既要博古,又要通今,有限的生命实在不够用啊。况且,孔子所说的“学”并不单单指知识的学习,还包括品格德行的修养。个人的克己修身、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社会的伦理道德等等,都是学习的范畴。
③学如不及,还因为 。孔子担心自己研读《易经》无法穷究其理,所以晚年才开始学习它,以求“无大过”。为了读透《易经》,他把穿竹简的牛皮条都翻断了很多次。“韦编三绝”这个成语就出自孔子读《易经》的故事。面对精深的知识,连孔子都要勤学不辍,唯恐不能领悟到知识的真谛。
④纪晓岚的《过学联》中有“学似春冰积不高”一句,意思是:做学问就像春天的冰一样,边结边化,怎么也积累不厚。这句话可以说是对“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活注解。“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都强调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就是要让我们抓紧时间学习,减少遗忘,避免倒退,消减“积不高”的忧虑。
⑤先贤们正是拥有“学如不及”的精神,对学问勤奋钻研,孜孜不倦,以学为乐,才取得了卓越成就。宋濂“幼时即嗜学”,向别人借书来读,冬天抄书连手指冻僵都不停歇。成年后,他艰难跋涉,食不求饱,居不求安,一心向学,终成一代大儒,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沈括自小勤奋好学,14岁就读完了家里的藏书。后来他钻研医学,研究治水之法,改进天文仪器……他一生醉心于科学研究,探求知识的真谛。晚年梳理平生所学,写就了科学巨著《梦溪笔谈》。宋濂“嗜学”,沈括“醉学”,他们都有“学如不及”的迫切感,求知若渴,精研深研,乐在其中,学有大成。
⑥今天,“学如不及”的生活态度能让我们更好地立足于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对于正在读书的孩童,“学如不及”是在告诫他们要在读书学习上下更大的气力,花更多的工夫,保持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你追我赶的奋斗精神,汲取新知,收获成长。对于行至不惑的中年人,“学如不及”则是提醒他们要一直保持求学的动力,因为新知能让人葆有一种不断进取的精神状态。至于老年人,拥有“学如不及”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就会保持年轻的心态,跟上时代的潮流。
⑦知识无涯,学无止境。让我们用“学如不及”的精神激励自己,抓紧时间努力学习,拓展生命的宽度,增加生命的厚度,不断丰满自己的人生。
(取材于张艺瑶的同名文章)
27.下面关于文章结构关系的图示,最恰当的一项是( )
28.根据文章第③段的论述,在文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能够表明本段观点的话。
29.文章第④段画线处使用了比喻论证,分析其论证效果。
(2024·湖南益阳·一模)时代的发展让网络进入了我们的生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让青少年不再沉迷网络游戏
张几
①有孩子长时间玩游戏打乱了正常的作息和饮食规律,有孩子长期低头玩手机患上了颈椎病,有孩子沉迷手游对学业造成很大影响,一段时间以来,部分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现象引发广泛关注。在新学期开学之际,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从多方面入手,织密制度防护网,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②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每一代青少年都会有自己的游戏。从“忙趁东风放纸驾”到“蓬头稚子学垂纶”从踢毽子、丢沙包到跳皮筋、翻花绳,孩子们在游戏中释放天性、体验快乐、收获成长。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游戏兴起,由于其互动性、沉浸性、仿真性强,操作便捷,更是对孩子们产生极强的吸引力。适度接触游戏,可以满足一些青少年对归属感、好奇心和自我实现等方面的心理需求;一些运动类、益智类游戏等,也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但也要看到,未成年人还处在身心发育阶段,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容易过度沉迷网络游戏,甚至产生不能自拔的心理依赖。这不仅会扰乱正常的学习生活,也会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③对今天的许多青少年来说,网络空间是他们学习、社交、娱乐的重要场景。我们不应、也不可能禁止青少年接触网络,但必须为他们健康上网保驾护航。如何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这不仅是家长烦恼的问题,也是全社会都必须思考的现实课题。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达1.83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4.9%,上网玩游戏的未成年网民比例为62.5%。面对日益便捷的上网渠道,迫切需要科学的教育引导和必要的机制屏障。近年来,从建立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到指导网络游戏平台上线“青少年模式”等,国家有关部门持续发力,推动防沉迷工作不断迈出新步伐。
④但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有鉴于此,此次新出台的举措聚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关键环节,作出了更严格细致的规定。从进一步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段时长,到严格落实网络游戏账号实名注册要求,再到加强对防沉迷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种种举措,既综合考虑了未成年人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的需要,也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戈定了边界。
⑤网络游戏沉迷是一个社会问题,防沉迷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久久为功在政府部门严格监管之外,游戏企业必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坚决落实防沉迷工作各项要求,避免出现打折扣、搞变通的行为。同时,造成网络游戏沉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关爱与陪伴,至教育引导孩子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用网习惯,学校、家庭等各方面都携起手来,才能让青少年远离网络游戏沉迷的陷阱。
⑥放下手机,孩子们将有更多时间走进山川、亲近自然,听鸟叫虫鸣、看绿水青山;也将有更多时间参与体育锻炼、社会实践以及各种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从完善法律、革新技术、提高素养等多方面着手,引导青少年合理利用互联网,适度使用网络游戏产品,我们就一定能推动防沉迷工作取得更好社会效果,让青少年健康成长。
30.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31.试分析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
32.结合选文第②段,说说孩子爱玩游戏的原因有哪些。
(2024·辽宁·一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感悟“闻过”的境界
王冠军
①刘少奇同志说过,“人对错误的态度有三种:改正得快,改正得慢,死而不改。改得慢不好,死而不改更不好”。无论是过错、过失,还是缺点、不足,抑或是缺陷、短板等,皆可称之为“过”。由于工作和生活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种意外情况、偶然因素、突发事件也可能不期而遇,所以有“过”在所难免,实属情理之中,但闻过的态度却不尽相同,也彰显不同的修养和格局境界。乐意闻过、善于省过、勇于改过,既是一种气度、胸襟,更是新时代对我们每一位青年提出的要求。
②“闻过则喜”见智慧。孟子以“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来教育弟子们要正确对待批评,“闻过则喜”便由此而来。孔子说过,“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把别人能够指出自己的过错看作一件大幸事。《资治通鉴·晋纪》说:“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誉日损而祸至。”喜欢闻过,过错就会日渐消除而福分增加;喜欢听赞美之词,声誉就会日渐损伤而祸患降临。“闻喜则喜”是人的一种本性,要做到像孔子、孟子般面对批评而喜是难能可贵的。这就必须和本能较劲,在长期磨炼中,从“闻过不怒”到“闻过不责”,然后才能渐渐达到“闻过则喜”的境界。我们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体谅别人的善意,拓宽自己的“心量”,真正把批评听到心里去;要诚恳接受批评,虚心接纳意见,不断拓展格局、提升境界。
③“闻过则省”严修身。《庄子·人间世》有一则寓言故事:颜回向孔子请教游说之法,孔子叫他先做到“心斋”。所谓“心斋”,就是一种内省。孔子还补充道,“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即要时常保持戒惧心态,对照高尚道德信念、健康情趣品行审视自己,这样才能练就“百毒不侵”之身。闻过之后做到自省,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不能把毛病当成特点,更不能把缺点看成优点。“闻过则省”既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更是一种重要的修身方法。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到“三省吾身,谓予无愆”,自省一直以来备受推崇。然而,真正做到自省并非易事,对照是非标准知道过错不难,但坦荡面对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诚如孔子感慨:“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只有“日日知非,日日改过”,摒弃各种思想“毒素”,才能保持思想“常青”。
④“闻过则改”促成长。《周易》有云:“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论语》指出:“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知错必改是闻过的落脚点和目的所在。歌德说:“最大的幸福在于我们的缺点得到纠正和我们的错误得到补救。”人,最难战胜的敌人是自己,知过而改诠释的是严以责己、宽以待人、善待权力,升华的是道德品行,提升的是能力素质。伤口见光易好,捂着易烂。我们要有闻过即改不迟疑,坚定改的决心,不回避、不遮掩,即使遇到再大再多的困难也奋然改之,不达目的誓不休;要行动有力不空谈,从点滴细节改起,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改正过错过失;要持之以恒不懈怠,以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经常查漏补缺,在坚持中确保毛病问题清仓见底、整改归零。
⑤莎士比亚说:“一个人知道了自己的短处,能够改过自新,就是有福的。”我们在向中国梦奋进的征程中,应勇于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和意志,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33.概括选文的中心论点。
34.阅读选文第③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下面的分析。
首先, ;接着,列举了《庄子·人间世》中的一则寓言故事作为事实论据和引用孔子的话作为道理论据论证了“ ”;然后,引用名言进一步论证“真正做到自省并非易事”;最后, 。
35.下面的事例最适合充当哪一段的论据?请说明理由。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之后,吸取历史的教训,广开言路,鼓励大臣们多提意见,并提高谏官的地位。
36.下面是两位同学的对话,请你结合选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也用排比句式写出来。
小文:“闻过”是一种气度、胸襟,我们怎样才能达到选文中“闻过”的境界呢?
小语:面对过错,我们要做到 ;我们要做到 ;我们要做到 。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2024·辽宁丹东·一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涵养与弘扬新时代优良家风
黄雄义
①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不论时代如何变化,家庭之于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均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效用。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要前提。
②家风建设,是为“家之本在身”。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是一个家庭所形成、体现的风尚风貌。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风与个人成长乃至家庭兴衰紧密相连。好的家风,蕴含着满满的正能量,促使个人健康成长、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促进家道兴盛。家风既作用于个人和家庭,又能持续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当千万家庭的家风汇聚融合在一起,就能“积小流以成江海”,使其内含的行为准则和价值理念蔚然成风。“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说的即是此理。
③中华民族历来就有着重家风的深厚文化传统。在中国古代,凡是注重修身齐家、训导子孙者,无不追求涵养优良的家风,并习惯于将其精神融贯于成文家训,以期达到“一时之语,可以守之百世”的良好效果。如,周公旦作《诫伯禽书》,告诫儿子伯禽要恪守六种谦德,“毋以鲁国骄士”;包拯治家如执法,特立家训碑,严令后世子孙禁犯赃滥,否则就得承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的惩罚;司马光作《训俭示康》,教导儿子要以俭素为美,牢记“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这些家训家规,重心皆在于为子孙后代立规矩、树精神。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为新时代我们涵养和弘扬优良家风提供了支撑。对于家风建设,老一辈革命家同样高度重视,推动了红色家风的形成与发展。革命前辈们塑造的红色家风,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坚持和延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④当今时代日新月异,城乡家庭的结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新变化。新时代的家风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有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基本内容,也要传承尊老爱幼、母慈子孝等传统家庭美德。概言之,新时代的好家风,应是融贯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客观需求于一体的家风,应贯穿和体现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时代的家风建设要系统推进。近年来,各地广泛开展家风示范基地阵地建设、优良家风代表家庭评选等家风建设活动,已在全社会形成了浓厚热烈的学习氛围。我们要继续加大宣传推广,以讲故事、树典型等多元方式让新时代的家风厚植民心,让人民知其含义、知其所然。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37.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8.简要分析选文的论证思路。
首先,引出本文的论题;然后论证① ;接下来从“② ”“③ ”两方面进行论证;最后总结全文,提出期望。
39.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中有三个事例,能否删去其中的一个事例?为什么?
40.下面是某学校学生会宣传部拟征求以“涵养与弘扬新时代优良家风”为主题的宣传语样例,请你结合选文,联系生活实际拟写一条该主题的宣传语向学生会投稿。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 拥有良好家风的家庭,必定是一个邻里和睦、幸福美好、平安快乐的家庭。
(2024·北京·一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凡事往好处想就比别人幸福
刘颖倩
①人活在世界上,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有些人稍微遇到一些不合心意的事情,就会开始消极对待生活。他们就像一副慢性毒药,把潘多拉盒子打开,把不满的情绪释放出来,在世界散播自己的黑暗与不满。实际上,悲观又消极的态度,除了让一个人变得更糟糕之外,没有任何好处。
②其实,许多时候,换一个思维去思考,也许生活带给我们的感觉,就变得完全不一样了。当我们换个角度、就能看到一座美丽的奇幻花园。
③凡事都往好处想,是一种好习惯。很久以前,有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一个卖雨伞,另一个卖草帽。老太太终日愁眉苦脸,对生活发愁不已。一位大师路过,就问她:“老人家,你为何愁眉不展呢?”老太太伤心地说:“天晴的时候,我怕卖伞的女儿生意不好;一到下雨,我又怕卖草帽的女儿帽子卖不出去,所以天天都为她们俩发愁啊!”大师说:“老人家,你应该往好的方面想,如果下大雨的时候,你就为卖伞的女儿高兴;如果出太阳,就为卖草帽的女儿高兴。因为不管下大雨还是出太阳,你总有一个女儿可以把自己的货物卖出去啊!”老太太听后,眉开眼笑起来。
④事情还是没有改变,但是当我们看待事情的方向改变了,心态就会变得完全不一样。就像我认识的一个乐观的女孩,她总是记不清老人说的到底说左眼跳财,还是右眼跳财,总之只要每次她的眼皮一跳,就会觉得自己的好运气要来了。古语常说:“否极泰来。”万事万物,发展到达了一个极端,一定会反弹过来。
⑤庄子说:哀莫大于心死,如果一个人对生活失去了期待,就会过得心如死灰,度日如年。当一个人倒霉的时候应该去想,自己已经把所有的坏运气都花完了,人生的低谷快要走完了,接下来要走的将会是上坡路。那些每天都觉得自己很幸运的人,会越来越幸运,而那些总觉得自己很倒霉的人,就会越来越倒霉。因为吸引力法则是这样说的:“你所想的是什么,你就会吸引来什么。”
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心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所以,即便生活虐我们一万遍,我们也可以对待生活如初恋。一个乐观积极的人,内心更容易得到平安喜乐。记住罗曼·罗兰说的话:“快乐就是幸福,一个人能从日常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快乐,就比别人幸福。”
(选自《做人与处事》,有删改)
41.请写出选文的中心论点。
42.选文第①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3.阅读选文,理清论证思路,补全下面的分析。
文章先从反面入手,指出① ;接着从正面摆事实,讲道理,告诉我们② ;最后③ 。
(2024·内蒙古赤峰·二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青年当永葆家国情怀
①诗人艾青有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家国情怀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也可说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只有常怀感恩之心、厚植家国情怀,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②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化于血。家国情怀既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也是赓续传承的文化传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威继光抗倭保家卫国……回溯既往,从神话故事到历史典故,浓浓的家国情怀之中,都体现着民族大义。《礼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国情怀世代相传,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基因。事实证明,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难言个人的尊严。因此,无论何时,我们都应将家国情怀牢记在心。
③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堪称一种精神坐标。邓小平同志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真挚的话语,饱含着爱与真情,正是浓厚家国情怀的写照。“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应体现在行动之中。西藏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事迹为什么感动了亿万人?就在于她们以行动诠释爱国情感,为祖国守护神圣土地。对于个体而言,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更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可以说,家国情怀需要我们爱国、奉献、担当、作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升华爱国奋斗精神。
④今天,家国情怀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奋进在新时代,亟待我们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青年强则中国强,只有青年肩负起时代重任,我们未来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对于年轻人来说,“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众”,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平台再好,自己不参与永远是个局外人”,决不能自甘平庸安于现状;“能力再大,自己不行动永远是个失败者”,决不能踟蹰不前、不思进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激扬青春,崇尚奋斗,当代青年才能不负使命担当,在爱国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
⑤“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估青春能量;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人一生的发展。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用来虚度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为青年提供了干事创业、成长成才的广阔舞台。厚积薄发、久久为功,当代青年必将在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44.文章开篇引用艾青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45.文章第②段,作者是怎样围绕自己的观点展开论述的?
46.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7.请为文章第③段补充一个道理论据。
48.初三2班,要以“讲好中国故事,唱出青春之音”为主题开展班会活动,请你策划三个版块的活动,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项活动的主要内容。
(2024·北京东城·一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近日,“一不小心拍到语文课本封面”话题火爆网络。起初,有网友将自己拍摄的家乡美景套上语文书封面模板,让人直呼“适配度拉满”。随后,各地网友纷纷进行二次创作,多地文旅部门也借这种方式推介当地的秀美风光。
②装入各地山川美景的“语文课本封面”何以火爆网络?
③首先,网友拍摄的每一处家乡美景,都是各具特色的好风景,能生动地传达出人们对美的理解,承载着人们对更多“诗和远方”的憧憬。
④其次,“语文课本封面”让美景多了份诗画相融的意境,也让美景所在之地瞬间披上了一圈光环,极大满足了人们表达对家乡热爱的愿望,助力了各地对自己的宣传。
⑤另外,近年来,数字技术迅猛发展,自媒体创作愈加便利,社交平台广泛应用……时代发展,社会进步,让“语文课本封面”制作更简便,传播更广泛,影响更深远。
⑥“语文课本封面”火爆网络的原因很多, 。
⑦“语文课本封面”启迪了人们对语文更生动的理解。有网友评论道:“‘一不小心拍到语文课本封面’后,我才发现,语文课本早在学生时代就带我行了万里路,但当时只忙着埋头苦读,刷题‘赶路’,没有细细品味。如今亲眼看过了不少祖国美景,我才更体会到了‘语文’的浪漫。”
⑧“语文课本封面”唤起了人们对家乡、祖国更充沛的热爱。评论区里有人触景生情,想回老家转转;有人心生羡慕,计划“跟着课本去旅行”。谁不说咱家乡好,谁不夸咱祖国美,热爱之情溢满屏幕,浇灌着人们的心田。
⑨“语文课本封面”激发了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强烈的自信。它蕴含的文化之美诗意十足,国风浓郁,带给人们美好体验的同时,让人油然生发出强烈的自豪感。
⑩当然,“语文课本封面”的网络热度将来也许会下降,但是它折射出的人们对美的热爱、对文化的亲近和对家国的深情,不仅不会降温,反而还会持续升温。期待更多山川美景以“语文课本封面”的方式记录和展示给更多人,期待多些“语文课本封面”这样富有创意的文旅宣传,让更多人欣赏到祖国的山河锦绣,感受到祖国的地大物博,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增强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
(取材于《北京晚报》《羊城晚报》)
49.根据全文,在第⑥段的横线处补写“启下”的内容。
50.下列关于文章结构关系的图示,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51.结合文章内容,在下面材料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近日,多地文旅部门纷纷推出某省某市版“语文课本封面”,兴起了一波宣推热潮。然而,各地要利用好这波“流量”,宣传“高颜值”的同时,既要 ,又要 ,还要 。
(2024·北京延庆·一模)阅读《怎样看待关于压岁钱的争议》,完成下面小题。
怎样看待关于压岁钱的争议
【编者按】
在万家团圆的春节,压岁钱历来以满满的“仪式”感,传递着亲情和祝福;但也有人反映,近年不断上涨的压岁钱让一些老人甚至中青年难堪重负。怎样看待这一问题?欢迎大家和我们一起探讨。
观点一:
压岁钱寄托祝福,心意特别宝贵
压岁钱在我国由来已久,最初是压“祟”钱,有辟邪驱鬼,保佑平安之义。新春佳节,长辈给晚辈派发压岁钱,将好运和祝福带给晚辈,希望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压岁钱里饱含着满满的祝福和爱护,无论压岁钱数额多少,心意特别宝贵。给压岁钱环节是过年期间最欢乐的环节,有孩童的期待,有老人的祝福,它是一个家庭传递温暖和爱的纽带。
观点二:
压岁钱的逐年上涨,已经让不少人感到了压力。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弱的人,比如农村老年人,大多已经失去赚钱能力,如果再赶上儿孙众多,想放开手脚发压岁钱真的力不从心。压岁钱过高,不但增加经济负担,还可能引发攀比浪费现象。“人家拿这么多,你拿少了,也不好看。”在这种心理支配下,长辈们打肿脸充胖子有苦只能往肚里咽;而孩子也在错误价值观的引导下,学会盲目攀比和“炫富”,给整个社会风气带来负面影响。
观点三:
压岁钱要“减负”,应该量力而为
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思想观念各有不同,应尊重差异化选择,对压岁钱不宜搞“一刀切”,每个家庭应该量力而为。给晚辈压岁钱,这是长辈对晚辈的爱,是美好祝福,不能异化为另一种“啃老”,更不该搞攀比、裹挟杂念。不妨参照他山之石。比如,广东地区有“派利是”的习俗,“利是”金额一般不大,主要为了传递吉祥如意的良好祝愿,人们更在意的是讨个好彩头。这样的形式有助于营造反对奢靡浪费、崇尚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52.根据“观点二”下面的内容,在横线处填写一个恰当的观点。(不超过15个字)
53.阅读“观点三”下面的文字,说说这段话的论证过程。
54.请从下列关联词语中选择一组,说说你对于“压岁钱”这一争议问题的看法。
A.虽然……但是…… B.因为……所以……
(2024·江苏泰州·一模)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①现代社会,焦虑、着急和不耐烦仿佛成了一些人的常见病,干什么事都显得急不可耐,总是等不得、坐不住、慢不了和静不下。
②比如,有的人看到他人成名成功了,一下子会乱了自己的方寸、节奏和步伐,变得焦躁不安、心慌意乱;有的人看到他人提拔重用了,顿时沉不住气,千方百计走捷径;有的人则经不起一点怠慢和挫折,绕不得一点弯路和曲折,不愿也不舍得花更多时间做那些默默无闻、精雕细琢的事,恨不得一蹴而就,早日“梦想成真”;还有的人甚至变得有话不好好说,遇事不好好商量,碰到点问题动辄“一急二躁三冒火”,等等。一言以蔽之,没耐心。
③耐心就是不急躁、不厌烦,它既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品格,是“高尚的秉性”,能够成就事业,更成就人生。
④耐心成就成功之美。在相当意义上说,耐心是成功的“通行证”。在人生的征途上,哪有一帆风顺?总会遭遇挫折,有时还布满荆棘,如果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到底的话,则很难看到成功的模样。有位年轻人应聘给一位雕塑大师当助理,与其想象大相径庭的是,这位雕塑大师竟是一个整天孤独地埋头于工作室的老人。年轻人问他:如何能够寻找到一个要素,足以表达自己的一切?这位雕塑大师沉默片刻,然后极其严肃地说:应当工作,只要工作,还要有耐心。【甲】很多时候,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更在于你能否坚持到底。
⑤耐心成就过程之美。耐心是一种积极的等待和良好的心态。《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乙】正是这份对世事的耐心,才能细粒微毫间,得到人生真趣味。“心收静里寻真乐,眼放长空得大观。”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生长,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而这份静美唯有耐心才可获得。在人生的旅途上,多一份耐心,就会多一些发现,多一重体验。
⑥耐心成就意志之美,【丙】耐心考验人的毅力和定力。古往今来,滴水穿石也好、铁杵磨成针也罢,愚公移山也好、精卫填海也罢,难在耐心、贵在耐心、成也在耐心。俗话说,慢工出细活,我们做很多事情,往往要靠绣花功夫、工匠精神,而离开了耐心,这些都无从谈起。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细水长流,这也正是对人的意志品质的锤炼和塑造。
⑦耐心是一种修养,需要修炼养成。耐心不够,或因心里想法太多、欲望太强,或因沉不住气、性子太急。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泊;少一点焦虑,多一份淡定;少一点杂念,多一份纯净;少一点喧嚣,多一份宁静。如此,方可保持一颗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55.根据课文内容,理清本文思路。
56.根据文意,把下面三则材料恰当地放回文中【甲】【乙】【丙】三处。(填序号)
A.哲人说:“无论何人,若是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
B.《大学》里讲:“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C.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甲】 【乙】 【丙】
57.结合选文内容,简要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在相当意义上,耐心是成功的“通行证”。
(2)我们做很多事情,往往要靠绣花功夫、工匠精神。
(2024·吉林·一模)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从古人读书论读书之道
肖卫
①中国古人对读书是非常重视的。古人有联云:“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尤其指出了读书的重要性。那么古人读书有哪些读书之道呢?
②古人读书、修学是为了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人生境界,读书应该树立志向。汉代徐干《中论·治学》中说:“志者,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如果没有远大志向,通过读书能够发挥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同时,读书要知道读书的根本所在。《论语》里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读书的根本在于通过读书去发现本心,显发明德。这是我们要建立的正确的读书观。
③除了建立正确的读书观,我们还要懂得正确的读书方法。在这里简单说三点。
④首先要知道读书的次第。东晋葛洪说:“凡学道,当阶浅以涉深,由易以及难。”也就是说我们读书要循序渐进。中国古代读书人读书先从蒙学典籍开始,奠定基本功,再进一步学习《孝经》《四书》这些典籍,然后才学习《五经》等,对经典通达以后再来读史,读诸子百家的书,这样就有分辨能力,真正能够会通经史,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例如读史,我们不要一上来就读“二十四史”、《资治通鉴》这些大部头,清人吴乘权的《纲鉴易知录》就是很好的入门书。
⑤其次,古人强调读书要长期坚持。《颜氏家训·勉学篇》中说:“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花,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指出学习就像种树,有春种才有秋收。______
⑥第三点,读书不要求快求多。“开卷疾读,日得数十卷,至老死不懈,可谓勤矣。”明末诗人冯班所说的疾读,从今天来说,读消遣的网文是可以的。但是,读经典之书就不能这样快读了。中国的经史典籍里面所蕴含的道理可以说是常读常新,需要反复读才能够真正领会其中的深意,如果我们读书只求快,所得益处是非常有限的。
⑦那么,通过读书应该实现什么样的人生价值?北宋司马光曾言:“士之读书岂专为利禄而已?求得位而行其道,以利斯民也。”也就是说真正的读书人读书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禄,是希望通过读书能够有为社会大众服务的机会。一个读书人要有修为,要有高尚的情操,还要利于社会、利于国家、利于天下,做到儒家所说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可以说是真正的读书人。
⑧其次,读书要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利益。清代唐彪说:“读经史古文,则学充识广,文必精佳。不读经史古文,则腹内空虚,文必浅陋。且经史之益,更在身心。”
⑨读书不是为读而读,读书是为了力行。陆游曾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必须把书本上的道理变为实际的行动,通过实践才能够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
⑩探讨古人读书之道,我们所收获的不仅仅是知道应该如何读书、治学,更能够懂得修身、处世的道理,今天是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很多人的阅读都是浮于表面的“浅阅读”,我们比任何时候更需要深刻的阅读。探讨古人读书之道的另外一层意义,也在于通过学习古人的读书之道,从“浅阅读”走向“深阅读”,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我们深层次的“文化自信”。
58.简要概括选文是从哪几方面阐述古人读书之道的?
59.结合语境在第⑤段画线处补写一个事实论据,使文章更具说服力。(限60字内)
60.文中哪一段总述了作者的主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024·河南开封·一模)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要怀平常心
①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信心赛黄金,只要有信心,未来可期”“当然我们也不要一味地追求奇迹,还是要怀平常心,把握住自己的历史定位,”这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②平常心体现的是一种积极主动而又冷静从容的心态。平常心是一份沉着的信心,信心是一份坚定的平常心,
③平常心是一份不骄不躁,脚踏实地的进取心。发展是第一要务,以平常心谋划和推动发展,不骄不躁、脚踏实地,才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迈出新步伐。怀平常心,就要克服浮躁心理、急躁心态,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推进现代化建设。认清自身的战略定位、历史使命,把握机遇和优势,不脱离实际,不超越阶段,把步子走稳,多做打基础、利长远、赢未来的事,不搞贪大求洋、盲目蛮干、哗众取宠,坚持出实招求实效,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
④平常心还是一份不务虚功、造福于民的实干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再好的规划和部署,如果得不到落实,也只是空中楼阁。要拿出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愿望的耐心和“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的韧劲,发扬钉钉子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以一颗平常心做平常事,于平常事中见担当,尽心尽力履职尽责、全心全意服务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⑤平常心中见信心和耐心,平常心中见定力和担当。走在中国式现代化这条前人从未走过的道路上,我们要准确洞察发展大势,不因胜利而骄傲、不因成就而懈怠,不为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始终保持信心和耐心、定力和担当,怀平常心并不意味着可以喘口气、歇歇脚。岁月不待人,机遇不等人,我们要有时不我待的精神,不断激发内生动力,不断开辟事业发展新局面,
⑥我们要怀平常心,以道不变、志不改的定力,以一件接着一件办、一茬接着一茬干的恒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奋力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有删改)
【文本二】
“努力做到‘刚刚好’”
①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海南考察时指出:“无限发展行不通,过犹不及。一定要在国家对海南的定位中统筹谋划,努力做到‘刚刚好’。”这启示我们,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既要充满信心,也要注重科学方法,不断淬炼“度”的智慧,
②世间万物,皆有其度。对“度”的理解和把握,体现着能力与境界:
③度者,量与质的交汇点和分界线。古代有一种“欹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厨师恰当把握火候,才能烹饪出美味佳肴;医生准确把握剂量,才能让药品发挥效用;画家精巧调配色彩,才能绘出美妙作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语境中,“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等箴言,都揭示了把握好度的重要性。
④对度的把握,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需要在知与行的统一中努力践行。一切从实际出发,从适时、适情、适意等角度多思考、深调研、细分析,才能切实把握好度,真正做到科学决策。进而言之,做到适时,不贸然超前,亦不慢拍滞后;适情,善于把握契合点;适意,使决策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群众意愿,成为推动发展、惠及民生的“实点子”“金点子”。同时,在快速变动的实际中掌握好度,亦是做好工作的必然要求。比如,在城市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应当做到开发有度、发展有度,致力于让居民生活更美好。
⑤“努力做到‘刚刚好’”,说到底就是按规律办事,运用好辩证法。深刻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才能正确判断形势,做到见势早、谋事准、行动快,从而在工作中掌握主动。学会运用辩证法,把“度”放在心中,才能做到收放自如、进退有度,少走弯路、避免失误,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人民日报2023-11-14有删改)
6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文本开篇都是引用习主席的讲话点明中心论点,吸引阅读者的兴趣。
B.文本一第⑥段中“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是不矛盾的。
C.文本二第③段采用道理论证和比喻论证揭示了把握好度的重要性。
D.两个文本的论点都强调了在发展中要注重科学方法和工作方法。
62.同学们在梳理文本一的结构时有两种不同意见,你认为哪一种更合理,请简要分析。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63.“常怀平常心”和“努力做到‘刚刚好’”二者有什么关系?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内容,简要分析。
(2024·全国·一模)阅读《强化“今日感”》完成各题。
强化“今日感”
陈鲁民 ①与其把明天想得天花乱坠,不如把今天干得扎扎实实。
②哲人说,世上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其中以今天最为重要,把握住今天就等于把握住了一切。这启示我们,要强化“今日感”。放眼古今,但凡“今日感”很强的人都能大有作为;而动辄“明天再说”的人都没啥前途,多会一事无成;满足于既往、沉湎于昨天,躺在功劳簿上睡觉的人,其实早已被时代淘汰。
③毛泽东同志就深谙此道,他虽精通历史,广读典籍,却始终具有强烈的“今日感”,每日抓紧读书做事,不虚度大好时光。在他并不算多的几十篇诗作里,用到“今”字的就有十多首。鏖战之余,他忙里偷闲:“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长征路上,他抒发宏愿:“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登山远眺,他感慨不已:“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捷报传来,他诗兴大发:“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观影归来,他奋笔疾书:“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最出名也影响最大的,自然还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④今日最实在。赢得了今天,就为明天奠定了基础;把握住了今天,就为明天开了个好局。一个人如果今天过得充实而丰盈,明天也不会逊色到哪里去;今天表现得意气风发,明天还会更加气宇轩昂;今天兢兢业业,埋头苦干明天仍会脚踏实地,孜孜矻矻。相反,如果今天吊儿郎当,明天也难一本正经;今天没有抓紧时间,虚度了一日,明天多半还会稀里糊涂打发时光。这就是惯性的巨大力量,抓不住今天,就难有美好未来。
⑤今日最可靠。“明天会更好”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口号,自有其存在的道理,但也因人而异。对于那些自强不息、奋斗不已的人来说,明天的辉煌灿烂自是意料中的事。而对于那些不务正业、无所事事的人来说,“明天会更好”就是痴人说梦。因而,与其把明天想得天花乱坠,不如把今天干得扎扎实实。因为明天固然可以有很多美好设想与计划,但也可能会遇到新的困难与障碍。常见有这样的标语:“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虽看起来有点扎心,说的却是大实话。
⑥今日最重要。因为今天是实实在在放在你眼前的,而明天会有很大变数。据统计,世界上每天大约要死172000多人,倘若他们知道自己已注定没有明天,肯定会抓紧时间尽可能多干些事,以少留遗憾。法国著名数学家伽罗华,第二天要和人进行决斗,而他自知毫无胜算,就在头一天晚上熬了一个通宵,写下了他的全部研究成果,诚如数学家舍瓦利叶所言:“他在天亮之前那最后几个小时拼命写出的东西,将使世世代代的数学家们忙上几百年。”
⑦古人云:“今日事今日毕”,既然“觉今是而昨非”,那就赶快改过,别等到明天了;该“今日痛饮庆功酒”,也别推到明天了;“我拿青春赌明天”更是不靠谱的事。因而,我们最好还是把握住今天,做好眼下事,珍惜光阴,只争朝夕。
⑧“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紧紧抓住今日,不沉湎于昨日,不幻想于明日,方是人生正途、智者之选。
64.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65.选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的?
66.请你梳理第④段的写作思路。
67.第⑥段运用哪些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024·湖北荆州·一模)班长小湖在上网时发现了“数字痴迷症”这篇文章,感触很深,便打印出来带到班会课上进行分享。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数字痴迷症
①数字,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和表达工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②在数字化浪潮汹涌的今天,我们似乎越来越被数字所包围。从手机屏幕上的点击量、阅读量,到公司的业绩报表、个人的微信步数,再到国家的GDP、人口统计,数字仿佛成了我们表达和衡量一切的标准。然而,当这种对数字的过分依赖和崇拜发展到一种病态的程度时,我们便陷入了“数字痴迷症”的泥潭。
③数字痴迷症的表现之一是滥用和夸大数字。在学术领域,我们常常看到某些学者为了彰显自己的研究成果,动辄宣称自己发表了数百篇论文,或获得了多少多少的引用次数。然而,当我们深入了解这两种期刊的发表情况和业内常识时,不难发现这一数字的可疑性。况且,这种为过关达标而不择手段、滥竽充数制造出来的各类成果数字,又能有多少实际意义?
④数字痴迷症的另一个表现是过分追求数字的增长和突破。在企业管理中,我们常常听到“今年业绩要翻一番““明年要突破百万用户”等口号。然而,这种过分追求数字增长的做法往往忽视了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导致企业为了完成指标而采取一些不道德或非法的手段。同样,在教育领域,一些学校和家长也过分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
⑤数字痴迷症是一种病态的现象,它扭曲了我们对真实性的追求,让我们陷入了数字的泥潭。然而,我们应该明白,数字并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过分追求数字只会让我们失去对真实性的追求,忽视事物的本质和价值。
⑥数字痴迷症的产生,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上,人们往往希望通过数字来展示自己的成就和贡献,以此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客观上,现行的制度性诱导和倒逼机制也为数字痴迷症提供了土壤。例如,一些单位或组织将数字作为考核和晋升的唯一标准,使得人们不得不为了数字而拼命努力。
⑦重视数字,当为强化报道的效果,本不一定是坏事,但要看如何使用了,往往细节决定成败。新闻报道、学术研究,甚而日常管理中具体的报表统计、报告总结,无不贵在准确,容不得半点注水。做新闻,讲实绩,与其为追求一时轰动效应,给上级或公众加深印象而刻意地营造和编排,那还不如不用数字,干干净净地“裸说”“裸报”,来得更实在而可信。况且,这种为出彩或过关达标而不择手段、滥竽充数制造出来的各类成果数字,又能有多少实际意义?又凭什么取信于人?这是一条规则,也是一种常识。
(节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68.小湖从中提取了四条信息,但事后比对原文,发现只有一项最符合文意,请你帮他找出来( )
A.在数字化浪潮汹涌的今天,我们越来越被数字所包围,数字成了我们衡量一切的标准。
B.“数字痴迷症”使人们将数字作为考核和晋升的唯一标准,不得不为数字而拼命努力。
C.过分追求数字增长的做法,往往导致企业为完成指标而采取一些不道德或非法的手段。
D.当强化报道的效果时,重视数字,不是坏事,但要看如何使用了,细节往往决定成败。
69.在班会课上,为揭示“数字痴迷症”的危害,小湖将现身说法,请你也在第⑤段后补充一条关于校园学习方面的例证。
70.班会课即将结束,但同学们过度追求“打卡”与“排名”的数字问题依然存在,令人担忧。小湖希望你能站出来,劝说大家摆脱数字痴迷,回归学习本真,请你参与(150字左右)。
(2024·山东淄博·一模)阅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文化视野下的人和自然
楼宇烈
①当前的生态问题源于人类中心主义,人类自视无所不能,能够征服自然。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人自我膨胀,肆意向自然攫取,不尊重天地万物,非但没有取得真正的独立,反而是被物质、财富牵着鼻子走,失去了自我。
②从“人和天地浑然一体”的观念,变成“人与天地相对立”,于是天地就被作为外在的研究、开发对象。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在中国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我们曾引进了很多西方哲学理论和思想学说,例如欧洲理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自然并不是存在于人类之外、与人类实践无关的自然,而是经过人类实践改造了的自然,具有社会历史性的自然。马克思认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人要依靠自然界而生活。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必须与自然界持续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很多人将其误读为:人类的根本任务是征服、改造自然。
③在上个世纪初期,中国的学术界就开始从中国哲学里寻找改造自然的资料。但是,在中国哲学里面没有“改造自然”的提法,于是人们开始研究历史上国人对天人关系的认识。学者们找到的天人关系资料大都是讲“天人合一”的,当时把“天人合一”“畏天命”“奉天”理解为天是绝对不可侵犯的,人在天面前无能为力,只能去适应天。但后来,有人把荀子“明天人之分”的主张理解为人不能做天的奴隶,提升到“人定胜天”的高度,为征服、改造自然找到了理论根据。但这显然不符合荀子的原意——天、地、人各有其道,能够分清天与人的职责的人是圣人。
④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思想值得借鉴。道家认为,人不要把自己看得很伟大,也不要把自己看得很渺小。人确实有伟大的一面,但人不能主宰万物,天无为,人也要学着无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上个世纪,西方一些思想家提出要重建人文主义,人既不能成为神的奴隶,也不能异化为物的奴隶。人类破坏自然,源于人的贪婪,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破坏了生态环境之后再去治理,所需成本比当初破坏它所获收益更多,也无法再完全恢复原貌。因此,在开发自然资源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而且考虑环境问题时,需要抑制人的欲望。
⑤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淡薄,推崇以消费来推动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富有人文精神,倡导不耗尽资源,让现代人可以发展,让子孙后代也可以持续发展。生态平衡是建立在生态伦理的基础上,生态伦理的核心是要相互尊重,要建立起人与自然相互尊重的观念,不去随意破坏、改造自然。另外,食品安全问题也值得关注,我们不能光吃人造的东西,还要多吃自然的东西。这里的“自然”是老子讲的“道法自然”,我们要把自然人文的精神和现代科技更好的结合,不是用现代科技去淹没自然人文。
⑥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物质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数据化让人越来越失去主动性,人在征服物质世界的同时,也丧失了自我。随着技术的发展,有些人成了机器、信息的奴隶。“欲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有。”(《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人类要思考一下,有没有必要向自然、社会攫取那么多的财富呢?
7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历史上“天人合一”“畏天命”“奉天”的主张,曾被理解为天是绝对不可侵犯的,学者们没有从中发现“改造自然”的说法。
B.荀子提出“明天人之分”,其原意不是为了强调“人定胜天”,而是说天、地、人各有其道,能够分清天与人的职责的人是圣人。
C.道家认为,人不要把自己看得很渺小,也不要把自己看得很伟大,甚至能主宰万物。而应该效法天地自然,这种思想值得借鉴。
D.西方一些思想家提出要重建人文主义,是因为人类向自然的索取破坏了生存环境,而恢复原貌所需成本比当前获得的收益要多。
7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的中心主义造成了当今的生态问题。当前,人类一天不改变自身的伦理观念,人类就一天不会取得真正的独立。
B.马克思的自然研究理论为“人类的根本任务是征服、改造自然”的观点提供了理论依据。
C.食品安全问题应高度重视,我们应该把自然人文的精神和现代科技更好地结合起来,而不是用现代科技去淹没自然人文精神。
D.数据化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我们越来越失去主动性,丧失自我,所以不要过度依赖数据,更不能做机器、信息的奴隶。
73.第⑤段提出了“生态伦理”这一概念,请结合原文解释这一概念的意思,并补充一个能体现“生态伦理”的事例。
74.有人认为,文章结尾引用《史记》中的句子可以删去,认为删去后前后文衔接也很通顺,你认为可以吗?请说明理由。
(2024·江苏泰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冯源
①“世界读书日”前后,阅读又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有一种惋惜的声音时常响起,那就是批评数字化阅读方式让人趋向“读图”“读屏”“读视频”。我们不妨把时间倒退回去,回到莫说互联网,就连纸质书都没有的上古时代,看看当时的一位阅读者如何读书。
②春秋时代的鲁国国都曲阜,时常会迎来列国的使者,他们不是来通好交聘,而是专程请求答疑释惑:齐国都城飞来了异鸟,楚王在江中拾到了奇果,吴军在越国发现了巨人的骨头。这些问题最终都汇总到了孔子那里,他如同“搜索引擎”得出一个个答案:商羊、苹实、防风氏之骨……令大家五体投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③“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知者也”。孔子是一位非常成功的阅读者:他爱读书,“读《易》韦编三绝”;精选书,教育儿子“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阅读成就了一座2500多年以来,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学识高峰。
④但是,与我们身处的数字化时代相比,甚至与印刷术诞生之后的时代相比,一个事实显而易见,孔子并没有太多的书籍可供阅读。因为当时的“书籍”无非是简帛甲骨,或是青铜鼎弈,其记载的篇幅有限,而这样的载体,即使是汗牛充栋也好,是学富五车也罢,实际的字数也未必能有成百万或上千万字。由此可见,在那样的年代,孔子的阅读是何等艰辛与可贵。
⑤这也愈发让我们明白,孔子之所以能够成为“万世师表”,靠的绝不是简单的阅读。他坚决反对读死书,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身体力行读“社会书”,“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进而把阅读、思考和游历有机统一起来,即使“陈蔡绝粮”同样“弦歌不辍”,体现了知识分子风骨和尊严。在先贤的启迪下,后世学人才得出“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的判断,不断提出“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主张,强调“为万世开太平”和“人须在事上磨”的修为。
⑥假如,孔子置身当下,能够上网,面对网络上“浩如烟海”的电子书,以及书店里“铺天盖地”的纸质书,他或许会有一时迷惑,可能也会有选择困难,但是他一定会奉行“吾道一以贯之”,坚持自己的阅读之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时,他也不会只在互联网上发帖点赞,没准会与同时期的哲人建个群,聊聊天,“如切如磋,如琢如座”。
⑦假如毕竟只是假如,现实生活中,数字化阅读在给读者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会出现碎片化:实用化、娱乐化的倾向,以至于像认僻字、诵诗词的“寻章摘句”和“记问之学”,在以往仅是学人入门的台阶,现如今已升任公众追捧的对象。这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真谛相去甚远,也启示我们在全民阅读的道路上还要努力前行。
⑧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面对当下的纷繁复杂,无论是为了保持内心宁静,还是旨在寻找航标,阅读都是一把金钥匙。我们有必要重温孔子的阅读之道,他的阅读曾经开启中华民族走向文明的辉煌,也曾经陪伴中华民族走过历史的风雪,在今天也同样能给我们以不时闪耀的启迪。
(选自《北京青年报》)
75.在“世界读书日”这一天,小姜同学给大家推荐了以上这篇文章。他想请你给这篇文章拟一个合适标题(不超过10个字)。
76.小堰读完此文,有两处地方不太理解,请你帮他解答。
第一处:小堰认为“搜索引擎”一词读起来让人耳目一新,然而,他说不出这个词的意思。
你的解惑:
第二处:小堰通过查阅资料发现,第6段加点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诗经·卫风·淇奥》,文中形容一个青年男子美丽又有文采。他认为这个词用在本文中不恰当,你却认为很恰当。
你的解释:
77.小姜推荐的这篇文章给我们提供了很多阅读方法,请你——概括分享给大家。
78.小堰认为文章第④段内容与全文关联不大,应该删除。你不同意他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2024·云南昭通·一模)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别把鲁莽当勇敢
苗向东
①即将大学毕业的黄雨蒙决定去可可西里无人区,她一直都向往那里“原始的苍凉美”,可是可可西里无人区夜晚异常寒冷,成群的野狼经常出没觅食。因此这里被称为“死亡地带”。黄雨蒙只身一人,又没有户外经验,结果她进去后就失联了。之后青海格尔木警方进行了地毯式搜索,还动用了蓝天救援队等民间救援力量,最终找到了她的遗骸。一个女大学生就这样为自己的鲁莽付出了代价。
②记得孩子们在看动画片时,常羡慕临危不惧、英勇顽强的勇士,因此,有些孩子会模仿勇士的行为,常做出一些危险举动。主持人汪涵曾回忆自己的一次鲁莽行为:小时候的他很调皮,一次小朋友们打赌,说:“谁敢从2米高的台阶上跳下来,我们就叫他大王。”汪涵就真的从台阶上跳了下去,然后喊道:“叫我大王!”说完汪涵就跪了下去,他的脚趾骨折了。我们很多人做事虽然看起来大胆勇敢,却因从不考虑后果,而变成了鲁莽。
③《狮子王》里老狮王对年幼的辛巴说:“勇敢不代表到处闯祸。”很多青年习惯把鲁莽当勇敢。比如很多学生去未开发的溶洞探险,去原始森林远足,寻找刺激,可是身体素质不过关,临行前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没有受过专业技能训练,没充分了解其危险性,没有相应的自救安全知识,凭借好奇和冲动就深入一些无人区。这都是鲁莽的行为,使得悲剧一次次发生,这其实是极不负责任的自私之举。
④鲁莽往往以勇敢的名义出现,让人热血沸腾,但勇敢不是鲁莽,那什么是勇敢呢?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即智、仁、勇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勇敢必须包含正义的目的,为了心中的信仰、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