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模拟新题速练】10.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试卷(含答案解析)全国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中考模拟新题速练】10.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试卷(含答案解析)全国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5.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2 14:4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新题速练】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全国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2024·山东济南·一模)【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依①睢阳②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③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④。
(选自苏轼《范文正公文集》)
【注】①依:寄居。②睢(suī)阳:古地名。③俾:使。④封识:即标志。宛然:依然如故。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甲文中“庙堂”是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借指朝廷;“江湖”则指边远地方。
B.“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抒发情怀,阐述观点。在写法上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抒情。
C.乙文“范文正公仲淹贫悴”一句中,文正是谥号,“公”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D.“笃”字本义是“马行走缓慢”。乙文中“会术者病笃”是“严重、加重”的意思。
2.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出其方并白金授之
B.或异二者之为 吾善炼水银为白金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汝尚幼
D.其必曰 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
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岳阳楼记》通过景物的暗明对比及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对比,反衬出古仁人的旷达胸襟,凸显文章主旨。
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有追慕先贤之意,又有世无知音之叹,也暗含着自勉之意及对滕子京的期望之情。
C.乙文术者病笃,临终托付范仲淹炼金之方,写出了范仲淹本不想接受所托,表现了他的无可奈何。
D.两篇选文都能表现范仲淹的品行节操,甲文侧重写他的政治态度,乙文则通过小事表现他的高尚品德。
4.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B.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C.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D.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2)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
6.按《谥法》:道德博闻曰文,靖共其位曰正,“文正”是最高级别的谥号之一。结合甲乙两文主旨谈谈范仲淹获得这一谥号的原因。
(2024·广西贵港·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壶。
【乙】
冰泉铭
元结
苍梧郡城东二三里,有泉焉。出于郭中,清而甘,寒若冰。在盛暑之候,苍梧之人得救渴。泉与火山相对,故命之曰冰泉,以变旧俗。铭曰:火山无火,冰井无冰。惟彼泉源,甘寒可微①铸金磨石, 篆刻此铭。置之泉上, 彰厥②后生。
[注释]①微(zhǐ):表示迹象、现象,引申指证明。②厥:代词,其。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心乐之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B.潭中鱼可百许头 二者不可得兼
C.其岸势犬牙差互 其如土石何
D.置之泉上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8.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文都是山水游记,都交代了潭(泉)的地点,以及周边环境和游人的观景感受。
B.两文都写出了水的特点,其中甲文的水是清澈透明,乙文的水是清寒甘甜。
C.在甲文中,作者的观感有一个先乐后凄的变化,表现出官场失意后的落寞之情。
D.在乙文中,作者十分赞赏冰泉,专门为之作铭刻碑,让其声名远扬,传到后世。
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2)出于郭中,清而甘,寒若冰。
10.甲文中“水尤清冽”的“冽”是否可以换成“洌”?为什么?
11.甲乙两文中都用到侧面描写,请结合文意,具体分析其作用。
(2024·河南平顶山·二模)阅读下面两个文段, 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 勇气也。一鼓作气, 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
二十三年夏,公如齐观社,非礼也。曹刿谏曰:“不可。夫礼,所以整民也。故会以训上下之则①,制财用之节;朝以正班爵之义②,帅长幼之序。诸侯有王③,王有巡守,以大习④之。非是,君不举矣。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
(节选自《左传·庄公二十三年》)
【注释】①以训上下之则:用以训示上下之间的法则。②朝以正班爵之义:朝觐是用以排列爵位的仪式。③有王:指朝聘于天子。④大习:熟悉朝会制度。
12.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中的“间”是“参与”的意思,与“时时而间进”中的“间”意思不同。
B.“肉食者鄙”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鄙”都指的是“目光短浅”。
C.“何以战”与“可以一战”中的“以”都是“凭借”的意思。
D.“君不举矣”与“管夷吾举于士”中的“举”都是“举荐、推荐”的意思。
13.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必以信。
14.后人曾用《齐鲁长勺之战》作为甲文的题目,清代《古文观止》的编者将其改为《曹刿论战》,请说说该编者不沿用旧题目的理由。
15.甲乙两文都展示了曹刿的品质,请结合两个文段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曹刿的认识。
(2024·内蒙古巴彦淖尔·一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结庐人境,植杖山阿,林壑地之所丰,烟霞性之所适,荫丹桂,藉白茅,浊酒一杯,清琴数弄,诚足乐也。
【乙】
读书宜楼,其快有五:无剥啄之惊,一快也;可远跳,二快也;无湿气浸床,三快也;木末竹颠,与鸟交语,四快也;云霞宿高檐,五快也。
【丙】
净几明窗,一轴画,一囊琴,一只鹤,一瓯茶,一炉香,一部法帖;小园幽径,几丛花,几群鸟,几区亭,几拳石,几池水,几片闲云。
(摘选自《小窗幽记》)
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结庐人境
(2)云霞宿高檐
17.翻译下面的句子。
清琴数弄,诚足乐也。
18.说说语段甲描写作者居所之外的自然环境有何作用。
19.仿照语段【丙】的句式,描绘一个富有意味的场景。(可不用文言,前后分句各不少于三个数量词)
(2024·河南漯河·一模)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陈所敏云:溪鹚①能敕水,故水宿之物莫能害。啄木遇蠹②穴,能以嘴画字成符,蠹虫自出。鹤能步罡③,蛇不敢动。鸦有隐巢,故鸷鸟④不能见。燕衔泥常避戊己⑤,故巢不倾。鹳有长水石,能于巢中养鱼,而水不涸。燕恶艾,雀欲夺其巢,即衔艾置巢中,燕遂避去。此皆禽之有智者也。
(节选自张岱《夜航船》)
【注释】①鸿鸩(xī chì):俗称“紫鸳鸯”。②蠹(dù):蛀虫。③步罡(gāng):动作,步伐。④鸷鸟:凶猛的鸟。⑤戊己:土的代称,古以十干配五方,戊、己属中央,于五行属土,故名。
20.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执策而临之 课内迁移法:临表涕零(《出师表》)
故巢不倾 查阅字典法:①斜,侧,偏斜;②倒塌,倾覆;③倾尽,全部倒出;④压倒,胜过;⑤钦佩,倾慕。 摘自(《古代汉语词典》) (填序号)
即衔艾置巢中 词语推断法:置身事外
21.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2.甲文中的“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一句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述。
23.甲乙两文都是通过动物自身的特性来阐明一个问题。请根据以上两篇选文,说说一个人要想成为智慧型人才应具备哪些必要条件。
(2024·宁夏银川·一模)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和《与施从事书》并称“吴均三书”,都是描写山水的名篇,学者钱锺书认为其成就可与《水经注》中的写景段落相提并论。阅读下面三篇文章,体会吴均写景文章的特点。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②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③。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①还觅(mì)薜(bì)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一种山中生长的藤本植物。屈原《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②幽岫(xiù):幽深的山穴。③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幸好菊花、竹实很多。 菊花,竹实都是隐士的食物。
【丙】
故鄣县①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②,孤峰入汉③;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④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⑤被⑥径。风雨如晦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⑧。
(吴均《与施从事书》)
【注】①故鄣县:古地名,在今浙江安吉西北。②绝壁干天:形容山峰直插云霄。③汉:银河。④企水:口渴求饮。企,祈求,盼望得到。⑤春罗:绿萝。⑥被:覆盖。⑦风雨如晦:又是刮风,又是下雨,天色昏昏的像夜晚一样。语出《诗经 郑风 风雨》。晦,昏暗。⑧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在对美好景物的欣赏中,内心确实会有所感悟。
2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互相轩邈( ) (2)蝉则千转不穷( )
(3)岂徒语哉( ) (4)千翼竞来( )
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26.请用“/”给画线的句子断句。
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27.甲、乙、丙三篇文章都运用了多种写法描写青山,请找出它们的共同写法并简要分析。
(2024·宁夏银川·一模)中华民族自古崇尚读书,有“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王冕①者,诸暨②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踏田者,父怒,挞③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④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⑤闻而异之,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选自宋濂《宋学士文集》)
注:①王冕:元末著名画家、诗人。②诸暨:今浙江境内。③挞:用鞭棍等打人。④长明灯:佛像前昼夜不熄的灯。⑤韩性:元末大学者。
【丙】
许衡,字仲平。幼有异质,七岁入学,问其师曰:“读书何为 ”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 ”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尝从日者①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②说。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 ,言动必揆③诸义而后发。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
(节选自宋濂《元史 许衡传》)
【注】①日者:算命先生。②王辅嗣:王弼,字辅嗣,三国曹魏经学家、哲学家。③揆: 揣测。
2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尝趋百里外 ( ) (2)益慕圣贤之道 ( )
(3)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 ) (4)手抄归 ( )
29.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或牵牛来责踏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30.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
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31.宋濂是元末明初文学大家,善于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请从【甲】【乙】两个选段画线句子任选一处,简要分析这一手法的作用。
(2024·广东汕头·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 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
①单于①欲因此时降(苏)武。卫律②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 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 当相坐。”武曰:“本无谋, 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 吾 计 后 虽 欲复见 我尚 可得 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何以女为见!”
②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置武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zhān)毛并咽,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máo)尽落。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注】①单于:匈奴称其君主为单于。②卫律:生长于汉,任汉使,后投降匈奴,封为丁零王,统领投降匈奴的人。
3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 (2)父命之( ) (3)必敬必戒( )
33.下列推敲文言词义的方法或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
选项 文言词句 方 法 释义
A 本无谋 字源推测法: 根本, 本来
B 武不应 参考成语法:一呼百应 回应, 回答
C 畔主背亲 课内迁移法:攻亲戚之所畔 同“叛”, 背叛, 违背
D 副有罪,当相坐 查阅词典法:①席地而坐;②座位;③由于,因为;④定罪; 席地而坐
A.A B.B C.C D.D
3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单于愈益欲降之,乃置武大窖中,绝不饮食。
35.请用“/”给文中画曲线句子断句。
今 不 听 吾 计 后 虽 欲 复 见 我 尚 可 得 乎?
36.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因此公孙衍、张仪不算“大丈夫”。你认为苏武是“大丈夫”吗?请结合材料【乙】中苏武的事迹,说明理由。
(2024·广东清远·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3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躬耕于南阳( )
②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③当奖率三军( )
3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乙】
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帝遣真①督诸军军郿,遣张郃击亮将马谡,大破之。安定民杨条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进军围之。条谓其众曰大将军自来吾原早降耳遂自缚出。三郡皆平。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增邑,并前二千九百户。四年,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 帝从其计。真当发西讨,帝亲临送。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真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真病还洛阳,帝自幸其第省疾。真薨,谥曰元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①真:指曹真,三国时魏国名将。
3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大破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B.三郡皆平/土地平旷
C.治其城/则治臣之罪 D.亮果围陈仓/果得于数里外
40.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条 谓 其 众 曰 大 将 军 自 来 吾 原 早 降 耳 遂 自 缚 出
41.【甲】文中诸葛亮说“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为此,他采取了哪些行为来“北定中原?”请根据【乙】文作答。
(2024·甘肃定西·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右溪记
元结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①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②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③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④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铭刻石上,彰示⑤来者。
【注释】①欹(qī)嵌: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②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③置州:设置道州。④俾(bǐ):使。⑤彰示:宣扬,告示。
42.解释下列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1)潭中鱼可百许头 查阅词典法:①可以,能②堪,值得③大约④岂,哪 (填序号)
(2)合营溪 语境推测法:前文有“有小溪。南流数十步”
(3)悉皆怪石 课内迁移法: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4)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成语联想法:因地制宜
43.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溪若在山野\若为佣耕 B.而置州以来\潭西南而望
C.以裨形胜\以其境过清 D.遂命之曰右溪\乃记之而去
44.翻译下列句子。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45.课堂上,小甘和小天对这两篇文章展开了讨论,请结合文章内容,补全对话。
小甘:这两篇文章都写了水,【甲】文写了水的清澈,【乙】文写了水的(1) 。那两文的描写方法一样吗?
小天:不一样,【甲】文属于(2) ,【乙】文属于正面(直接)描写。
小甘:那小石潭和右溪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小天:(3) 。
(2024·北京门头沟·一模)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故以法治国,举措①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②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选自《韩非子·有度》)

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③,其视颠颠④。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粱;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⑤知君子小人哉!
(选自《庄子·外篇·马蹄》)
注:①[举措]制定出来,推行下去。②[挠]弯曲。③[填填]稳重端庄的样子。④[颠颠]目光专注不游移,表现质朴而无机心的神态。⑤[恶乎]疑问代词。
46.“是谓大同”中的“是”与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实事求是 B.回头是岸 C.是非颠倒 D.是可忍,孰不可忍
47.翻译甲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翻译:选出品德高尚和有才干的人。人们都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
理解:这两句对偶精严,押韵和谐;是对实施“大道”、实现“大同”的进一步阐释。
【乙】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翻译: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理解:这句话从人尽其力的角度阐述了“大同”社会的一种理想模式。
48.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各有不同。甲文阐明儒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乙文法家的韩非子则从依法治国的角度,强调 ;丙文道家的庄子主张取消一切束缚和羁绊,让社会和事物重返 的生活状态。
(2024·辽宁·一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
【乙】
然巧言令色①孔壬②之人,能伺人主意所在而为倾邪③者,此尧、舜之所畏,而孔子之所欲远也。如此人当知而远之,使不得亲近。然如此人亦有数。陛下博访于忠臣良士知其人如此则远而弗见;误而见之,以陛下之仁圣,以道揆④之,以人参⑤之,亦必知其如此;知其如此,则宜有所惩。如此则巧言令色孔壬之徒消,而正论不蔽于上。今欲广闻见,而使巧言令色孔壬之徒得志,乃所以自蔽。
(节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钞 ·论馆职札子》 )
【注释】①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伪善谄媚的神情。②孔壬:大奸佞。③倾邪:这里指邪恶 不正的事情。④揆(kuí):衡量,度量。⑤参: 比较参验。
4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此皆良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
B.有所广益 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C.以道揆之 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 )
D.则宜有所惩 有仙则名 (《陋室铭》 )
50.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今欲广闻见,而使巧言令色孔壬之徒得志,乃所以自蔽。
5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 。
陛 下 博 访 于 忠 臣 良 士 知 其 人 如 此 则 远 而 弗 见
52.根据甲乙两文概括回答,君主应该如何对待贤臣和小人。
(2024·广东茂名·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
5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环而攻之而不胜( ) (2)委而去之( )
(3)亲戚畔之( )
5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乙】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市,鏖而不征,法而不鏖①,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②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鏖,无夫里之布③,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济④者也。如此,则无敌于天下。”
(选自《孟子》,有删改)
【注释】①鏖而不征,法而不鏖:货物储存在仓库中不征税,或依法收购滞销货物不让它积压仓中。②讥:稽查,盘问。③夫里之布:土地税。④济:成功。
5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一项是( )
A.尊贤使能/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B.而愿藏于其市矣/能谤讥于市朝
C.而愿为之氓矣/辍耕之垄上 D.仰之若父母矣/若屈伸呼吸
56.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耕 者 助 而 不 税 则 天 下 之 农 皆 悦 而 愿 耕 于 其 野 矣
57.【甲】【乙】两文都提到治国之道,写法上各有什么侧重点
(2024·黑龙江大庆·一模)【甲】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臣以险衅,夙遭闵①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②;行年四岁,舅夺母志③。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④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⑤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⑥,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选自李密《陈情表》,有删选)
【注释】①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②见背:弃我而死去。③舅夺母志:指舅父强行改变了李密母亲守节的志向。④祚(zuò):福分。⑤婴:纠缠。⑥乌鸟私情:相传乌鸦能反哺,所以常用来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孝养之情。
5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由是感激
③终鲜兄弟
④保卒余年
5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60.用/标出下列句子中的朗读停顿,划4处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61.读【乙】文第一段,概括作者幼年遭遇的三大不幸。每空4个字,不得摘抄原文。
第一大不幸: ;第二大不幸: ;第三大不幸: 。
62.【甲】【乙】均为“表”,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一种特殊文体。以词达意,以语传情,二者均为上奏陈情的表,言辞都是极为恭敬恳切的,但又略有不同。其实《出师表》表达的诸葛亮的 思想,而《陈情表》则是更多侧重表达 思想。(分别用两个字表达)
(2024·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马说》)
【乙】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②死马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 燕策一》)
【注】①涓人:君主的近臣。②安事:要……何用。③捐:弃
63.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zhǐ) B.骈死于槽枥之间(bìng)
C.才美不外见(xiàn) D.于是不能期年(jī)
64.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1)策之不以其道( ) A.马鞭 B.用马鞭驱赶 C.鞭策
(2)其真不知马也( ) A.表推测语气,大概 B.表反诘语气,难道 C.代词,它的
(3)涓人对曰( ) A.面对,应对 B.回答,对答 C.正确
(4)君遣之( ) A.打发,送走 B.休,休弃 C.差遣,派遣
6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66.甲文中的“食马者”与乙文中的“涓人”对“千里马”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2024·内蒙古呼伦贝尔·一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乙】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丙】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6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军士吏被甲 被: (2)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日 兵:
(3)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谢: (4)贫贱不能移 移:
68.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闻天子之诏
A.已而之细柳军到往 B.皆布衣之士也
C.称善者久之 D.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6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
70.【甲】文中周亚夫被汉文帝称为“真将军”,是因为他 。【乙】文中唐雎能够不辱使命,是因为他 。周亚夫和唐雎都彰显了孟子心目中大丈夫“ ”的特点。
(2024·重庆·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肤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太宗与黄门侍郎王珪宴语①,时有美人侍侧,本庐江王瑗②之姬也,瑷败,籍没③入宫。太宗指示珪曰:“庐江不道,贼杀④其夫而纳其室,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珪避席⑤曰:“陛下以庐江取之为是邪,为非邪 ”太宗曰:“安有杀人而取其妻,卿乃问朕是非,何也 ”珪对曰:“臣闻于《管子》曰:齐桓公之郭国,问其父老曰:‘郭何故亡 ’父老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桓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 ’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今此妇人尚在左右,臣窃以为圣心是之。陛下若以为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太宗大悦,称为至善,遽⑥令以美人还其亲族。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宴语:在宴席上交谈。②庐江王瑷:唐太宗的本族叔父李瑷,封庐江王后,因谋反罪被杀。③籍没:官府把罪犯家人和财产登记没收。④贼杀:“贼”亦为“杀”之意。⑤避席:古人席地而坐,离座而起,以示尊敬,谓之避席。⑥遽:立即、立刻。
7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视之
B.皆以美于徐公 以其善善而恶恶也
C.安有杀人而取其妻 安求其能千里也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齐桓公之郭国
7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
73.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威王与太宗都乐于采纳谏言,都有广阔的胸襟和果断行事的理政智慧。
B.“徐公何能及君也 ”采用反问句,突出了妻和妾对邹忌的偏爱之情。
C.【乙】文划线句正确断句为:“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
D.邹忌的劝谏让威王明白“王之蔽甚矣”,王珪的劝谏让太宗明白不能“知恶而不去”。
74.讽谏,即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邹忌和王珪都采用了哪种方法进行讽谏 请结合【甲】【乙】两文简要分析。
(2024·四川乐山·二模)(甲)
黄生借书说(节选) (清)袁枚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①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②,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③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④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⑤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乙)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之外,从乡之贤达执经叩问。
【注释】①随园主人,作者的号;②七略、四库,指皇宫藏书;③庋(guǐ):放置、保存;④通籍:出仕,做官;⑤素蟫(yín):指书里蠹虫。
75.对文中加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B.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C.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D.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7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而强假焉”与(乙)文“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的意思完全相同。
B.(甲)文“随园主人授以书”与(乙)文“计日以还”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
C.由(乙)文中“无从致书以观”的意思推测“家贫难致”中“致”意思是“得到”。
D.“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中“祖父”解释为“祖辈和父辈”,“无论”理解为“更不用说”。
77.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用天子、富贵者、祖父辈藏书甚丰,而读书者很少的例子,从反面说明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
B.(甲)第三自然段,用我借书之难而刻苦读书,同我做官之后大量购书而不爱读书形成对比,再次强调了借书者的用心专一。
C.(甲)(乙)两文作者都回忆了幼年好学而借书不得之事,意在告诉青年后生读书要勤奋刻苦,要珍惜少年时光。
D.两文都是功成名就的学者对青年后生的殷殷教诲,文章显得道理充足,言辞恳切,富有感染力。
78.翻译下列句子。
①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上文)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2024·湖南益阳·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乙】令既具,未布①,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②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從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徙者子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③下令。
於时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④也,不成施刑,刑⑤其傅⑥公子虔,黥⑦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节选自《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
【解释】①布: 公布, 公布。②於: 同“于”。③卒: 终究。④嗣: 继承。⑤刑: 处置。⑥傅:老师。⑦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
79.下句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选贤与能”中的“与”同“举”,推举的意思。
B.“女有归”中的“归”是指女子出嫁。
C.“以明不欺”中的“明”是明白的意思。
D.“秦民大说”中的“说”通“悦”,高兴。
80.【乙】文中画横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B.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C.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D.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8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2)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
82.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已进入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83.(2024·广东东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有鱼》)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怒而飞
②志怪者也
③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②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余曾有横事①被拘,为群小所使,将致之深议②,友人救护得免。遂作《穷鱼赋》。常思报德,故冠之篇首云:
有一巨鳞,映红莲而得性,戏碧浪以全身。宕而失水③,届于阳濒④。渔者观焉乃具竿索集朋党风驰电往,竞下任公之钓⑤,争陈豫且之网⑥。于是曳纶⑦垂钩,腾跃无由。
大鹏过而哀之曰:“昔予为鲲也,与是游乎。自予羽化,之子其孤。”俄抚翼而下,负之而趋。南浮七泽,东泛五湖。是鱼也,已相忘于江海,而渔者犹怅望于泥涂。
(选自卢照邻《穷鱼赋》,有删改)
【注】①横事:指作者因为诗歌《长安古意》得罪权贵,被直接下狱。②深议:从重论罪。③失水:搁浅。④阳濒:水的北岸。⑤任公之钓:指巨大的钓钩。⑥豫且之网:指巨大的渔网。⑦纶:钓鱼用的丝线。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友人救护得免/亦免冠徒跣
B.是鱼也/是日更定矣
C.腾跃无由/得志,与民由之
D.负之而趋/负势竞上
(4)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渔者观焉乃具竿索集朋党风驰电往
(5)《穷鱼赋》中“巨鳞”(即“穷鱼”)、“大鹏”的形象均脱胎于《庄子》,却又有所不同。请你结合【甲】【乙】两文,分析卢照邻用“巨鳞”“大鹏”作赋的深意。
(2024·河南安阳·一模)阅读下面两个文段, 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故郭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千尺,孤峰入汉③;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②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③。
(吴均《与施从事书》)
【注释】①汉:指银河。 ②企水:口渴思饮。③悟衷散赏:开扩心胸,散心欣赏。
84.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素湍绿潭 词语推断法:银装素裹
(2)风雨如晦 查阅词典法:①农历每月的末一天。②昏暗;不明显。 ③夜晚。④隐藏。(摘自《古代汉语词典》) (填序号)
(3)鸡鸣不已 课内迁移法: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
85.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86.小语希望利用寒暑假期观赏三峡美景。请你从景物特点方面考虑,根据甲文,为他推荐最佳观景时间。
87.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甲乙两文都写到了“猿”,甲文中通过猿鸣久绝,突出三峡① 的特点,并以猿鸣声音哀转,渲染秋天② 的氛围,表达了感伤情绪;乙文中描写了猿猴企水的动景,与上文③ 的动景相映成趣,给山水增添了蓬勃的活力,表达了④ 。
(2024·辽宁·一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出师表》)
【乙】
刘善明①至郡,上表陈事曰:“夫常胜者无忧,恒成者好怠。今皇运始创,万化始基,政多浇苛。臣早蒙殊养,徒有其诚。夙宵惭战如坠渊谷不识忌讳,谨陈愚管②。”所陈事曰:京师浩大,远近所归。宜遣医药,问其疾苦;宜除宋氏大明泰始以来诸苛政细制,以崇简易;忠贞孝悌,宜擢③以殊阶,清俭苦节,应授以民政。
(节选自《南齐书·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刘善明:平原人。齐高帝封其为新涂伯。②愚管:愚蠢的建议。③擢:提拔。
8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兵甲已足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B.若无兴德之言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C.夫常胜者无忧 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D.恒成者好怠 人恒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9.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2)宜除宋氏大明泰始以来诸苛政细制,以崇简易。
90.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夙宵惭战如坠渊谷不识忌讳
91.甲、乙两文都是上奏劝谏之言。两文都分析了 并提出自己的建议:甲文诸葛亮建议后主思虑谋划,“ ”(用原文回答); 乙文刘善明建议君主要关心百姓疾苦、 (用四个字概括)、提拔特殊官阶。两文都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2024·陕西渭南·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②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③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然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④。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⑤以守,卒全其城。
(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
【注】①涂涤:泥沼雨水。②吾侪:我们这类人。③畚锸:泛指挖运泥土的用具。④版:古城墙之夹板,中填土石,夯实,垒而成墙。⑤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9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月色入户 ( )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3)吾在是 ( ) (4)轼庐于其上 ( )
9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者”,与“念无与为乐者”中“者”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B.上书谏寡人者
C.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北山愚公者
94.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95.【甲】文中苏轼自嘲为“闲人”,【乙】文中苏轼“很忙”,结合两文内容,说说一闲一忙中,你读出怎样的苏轼?
(2024·湖南邵阳·二模)阅读文言文 ,完成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 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 ,畏我也;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 ,王之蔽甚矣。”
(选自《战国策》)
易齐须眉
子思①适齐,齐君之嬖臣②美须眉立乎侧。齐君指之而笑,且言曰:“假貌可相易,寡人不惜此之须眉③于先生也。”子思曰:“非所愿也。所愿者唯君修礼义,富百姓,而伋④得寄⑤帑于君之境内,从襁负之列⑥,其庸⑦多矣。若无此须鬣⑧,非伋所病也。昔尧身修十尺,眉乃八分彩,实圣。舜身修八尺有奇,面颔无毛,亦圣。禹汤文武及周公勤思劳体或折臂望视或秃骭背偻亦圣。不以须眉美鬛为称也。人之圣在德。岂在貎乎!且吾先君生无须眉。而天下王侯不损其敬。由是言之。伋徒患德之不绍,不病毛须之不茂也。
(选自《孔丛子居卫》)
【注释】①子思:孔子之孙,名级。②嬖(bì)臣:受宠爱的近臣。③须眉:男子之美在于须眉。指貌美。④伋:子思的字。⑤寄:依附,暂居。帑:同“孥”,指妻子儿子。⑥襁负之列:指平民之列。⑦庸:须、用。⑧须鬣:胡须。代指美貌。⑨秃骭(gàn):小腿无毛。⑩邵:疑为“劭”。高尚,美好。
96.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易”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为将容器中低熔点的锡注入模具,铸造新器皿。由《列子·汤问》“寒暑易节”中的“ 易”引申之义为“换、交换”,文中“假貌可相易”的“易”在文 中也是“ 交换”的意思。
B.“昔尧身修十尺”和“邹忌修八尺有余”中的“修”的含义相同。
C.“伋徒患德之不邵”中的“徒”有“迁徙、改变、调职、只”等义项。根据前后语境 ,此处应该选择“ 改变”之义。
D.成语“斟酌损益”的“损”是“减少”的意思。“而天下王侯不以此损其敬”的“损”也是这个意思。
9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禹汤文武及周公/ 勤思劳体/或折臂望视/或秃骭背偻/亦圣。
B.禹汤文武及周公/ 勤思劳体或/折臂望视或/ 秃骭背偻/亦圣。
C.禹汤文武/及周公勤思劳体/或折臂望视/或秃骭背偻/亦圣。
D.禹汤文武及周公/ 勤思劳体或/折臂望视或/ 秃骭背偻亦/圣。
9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2)子思适齐,齐君之嬖臣美须眉立乎侧。
99.以上两则故事带给我们哪些启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024·山东临沂·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①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②于东,兵法乘劳③,此进趋之时也。
(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注释】:①顾: 考虑,顾虑。②务: 致力。③乘劳:趁着疲劳。
100.解释下列句子的加点词语
(1)由是感激 感激: (2)庶竭驽钝 庶: (3)宜先入南 宜:
10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猥自枉屈 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
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受命以来 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D.量臣之才 山川之美(《答谢中书书》)
10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103.用“/”为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
臣 受 命 之 日 寝 不 安 席 食 不 甘 味
104.请分别找出甲乙两文中诸葛亮认为当前出师北伐条件已经具备的句子。
甲:
乙:
(2024·山东烟台·一模)【甲】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①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①,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②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②,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③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④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天资刚劲:生性刚直。②润身:修身养性。③宽简:宽松简易。④便:安逸,安适。
10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泉香而酒洌
(2)未尝及文章
10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至于负者歌于途 其一犬坐于前
B.临溪而渔 而事不弛废
C.酿泉为酒 或异二者之为
D.醒能述以文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0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108.【甲】【乙】两个文段都表现了欧阳修的 理念。【甲】文侧重表现 ;【乙】文侧重表现 。
109.(2024·山东淄博·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
秦攻赵,赵使平原君赵胜求救于楚。得十九人偕从,无以满二十。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①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②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
既至楚,平原君与楚王言合从。日中不决。毛遂入按剑迫楚王说以利害致楚王立定合从之约。毛遂谓十九人曰:“公等录录③,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平原君亦自以为不善相士,谓:“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毛遂为上客。
(选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注释】①赞:介绍。②蚤:通“早”。③录录:通“碌碌”。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以战/静以修身 B.衣食所安/安求其能千里也
C.虽不能察/察纳雅言 D.必以情/览物之情
(2)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乙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
文言词句 理解词义的方法 解释
不外索 查阅词典法:①大绳子;②要,取;③寻找;④孤单;⑤姓。 (1) (填序号)
平原君亦自以为不善相士 参考成语法:骁勇善战 (2)
遂以毛遂为上客 课内迁移法:全石以为底 (3)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4)阅读甲乙两文,完成练习。
①下面对于两则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选自《左传》,《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此文体现了儒家“以民为本,取信于民”的观点。
B.乙文中,平原君赵胜出发前对毛遂不屑一顾、满怀顾虑的态度,可以得出平原君赵胜不是一位重视人才、有见识的开明政治家形象。
C.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甲文中,鲁庄公的两次决策均遭到曹刿的否定,从侧面反映出鲁庄公在军事上的轻率。乙文中的“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也属于侧面描写,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毛遂却都没有说出来,为下文突出毛遂的才华出众做铺垫。
D.两个语段塑造了曹刿和毛遂两个人物形象的不同之处是:语段甲主要凸显了曹刿的认真细致、冷静谨慎;语段乙主要体现了毛遂的智勇双全,他有出色的口才,不畏楚王之威,为赵国争取了联盟。
②习近平将伟大的抗战精神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两个人物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B 2.C 3.C 4.B 5.(1)范仲淹正想推辞,那个术士却已经气绝而死。
(2)所以就托我先保管秘方和一斤白金,如今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些东西还给你。 6.从甲文看出他有先忧后乐的情怀和旷达胸襟;从乙文看出他为人正直诚信,不贪恋钱财。因此谥号文正。
【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B.“记”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A.倒装助词,无实意/代词,代指术士之子;
B.名词,指心理活动/动词,成为;
C.都是连词,因为;
D.代词,代指他们/代词,这;
故选C。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C.有误,乙文术者病笃,临终托付范仲淹炼金之方,写出了范仲淹本不想接受所托,表现了他不贪图钱财的高尚品质;
故选C。
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我有个方法可以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句意完整;“吾儿幼”“不足以付”为承接关系;“今以付子”句意完整;
故断句: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故选B。
5.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1)方:正、刚;辞避:托辞退避。
(2)故:因此;汝:你;成立:长大成人;当:应当。
6.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结合【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知,从甲文看出范仲淹具有先忧后乐的情怀和旷达胸襟;结合【乙】“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可知,术者病笃,临终托付范仲淹炼金之方,十几年后范仲淹原封不动将秘方还给术士的儿子,由此可见其为人正直诚信,不贪恋钱财。因此谥号“文正”。
【点睛】参考译文:
【甲】像那连绵不断的雨,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呼啸,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老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香气馥郁,青葱繁茂。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浮动的波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人唱着歌互相应答,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都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中做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唉!如果没有这样的人,那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文正公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户姓朱的人家里,经常和一个术士来往。一天那个术士病危了,便请人叫来范文正,告诉他:“我有个方法,可以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于是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范仲淹刚想推辞,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后来过了十几年,范仲淹当上了谏官,而当年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范仲淹派人把他叫来说:“你的父亲会使用神奇的点金术,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托我先保管秘方,如今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个东西还给你。”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还有白金一起交给术士之子,那个密封的记号还保存完好,没有被打开过。
7.D 8.A 9.(1)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2)泉水出现在外城之内,清凉甘甜,寒冷得像冰。 10.示例一:我认为“冽”不应写作“洌”,因为“清冽”是融合了视觉和触觉的来形容潭水,表现出柳宗元在观察到水很清澈的同时也似乎感受到了水的冷冽,这就是一个由视觉转移到触觉的通感手法,可谓妙笔生花,增强文章表达的丰富性和感染力。
示例二:我认为“冽”不应写作“洌”,因为联系全文来看,潭的环境是“悄怆幽邃”,作者的感受是“凄神寒骨”,所以此处用上一个体现冰冷特征的“冽”字,与文章的意境更为合拍,恰如其分。
示例三:我认为认为“冽”应该写作“洌”,因为清洌是写水的清澈特征,与下文对于石和鱼的描写皆属于视觉角度,符合情理。 11.示例:甲文中的鱼影和鱼趣属侧面描写,衬托出潭水清澈透明的特点;乙文中苍梧人得以解暑救渴属侧面描写,衬托出泉水甘寒可人的特点。
【解析】7.本题考查理解文言重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的能力。
A.意动用法,感到快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B.副词,大约/动词,能够;
C.代词,代小溪/助词,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D.动词,放置/动词,放置;
故选D。
8.本题考查理解辨析选文内容能力。
A.依据【甲】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下见小潭,水尤清冽”“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等语句可知,本文交代了潭(泉)的地点,以及周边环境和游人的观景感受。依据【乙】文“苍梧郡城东二三里,有泉焉”“在盛暑之候,苍梧之人得救渴。泉与火山相对,故命之曰冰泉,以变旧俗”“铭曰:……篆刻此铭”可知,这是交代了冰泉的地点,命名和环境,并没有描述游人的观景感受。
故选A。
9.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可以采取直接翻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同时注意一些特殊文言现象的准确理解与翻译。句中重点词语有:
(1)以:因为;境:环境;过:太;清:凄清;久:长久;居:停留。
(2)于:从;郭:外城;清:清凉;甘:甘甜;若:像。
10.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
示例1:我认为“冽”不应写作“洌”.“冽”是寒冷的意思,“洌”是清澈的意思,两个词词义不同,不能通用。“尤为清冽”的意思就是清澈而冰凉。
示例2:《小石潭记》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在写景中作者抒写了自己被贬生活的孤凄悲凉。文中第④段“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 而去。”集中表现了作者的这种感受。 所以,我认为“冽”比“洌”更为确切。这样不仅是写实,写出了自然之景的水的清凉,也是写虚,衬托了人物心情的悲凉。作者在开篇就奠定了悲凉的气氛,与结尾处的“凄 神寒骨,悄怆幽邃”遥相呼应,使文章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11.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示例:【甲】文,依据②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可知,这是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游鱼的数量和游鱼的活动,侧面衬托出潭水清澈透明的特点。【乙】文,依据“在盛暑之候,苍梧之人得救渴”句意可知,文中作者通过叙述苍梧人因泉水得以解暑救渴的叙述,侧面衬托出泉水甘寒可人的特点。
【点睛】参考译文:
【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成为水中的小岛,成为水中的不平岩石,成为水中的悬崖。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乙】苍梧县城东二三里的地方,有一眼泉水。泉水出在城外,清澈而甜美,像冰一样的寒冷。在盛夏的时候,苍梧的人们都靠它解除干渴。泉水与一座被当地人称为“火山”的山相对,所以我命名它为“冰泉”,用来改变旧的风俗。铭文说:被称为“火山”的山其实并没有火,被命名为“冰泉”的水其实也并不冰。只有那泉水的源头,甘甜和寒冷都是可以被验证的。熔化金属雕刻磨石,把铭文刻写在上面。把它放在泉水边上,使后来的人们能看到它。
12.D 13.祭祀用的祭品(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14.甲文紧扣“论战”,战前论民心的重要性,战后论取胜的原因,始终以曹刿的言论贯穿全文,重点表现曹刿的远见卓识和军事才能,对于战争的过程一笔带过。用《齐鲁长勺之战》作为题目不能体现文章“围绕中心,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15.①甲文中的曹刿主动向鲁庄公出谋献策,重视战前准备,认为民心才是取胜的关键,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爱国爱民情怀;指挥作战时他能把握战机又步步谨慎,可见他谋局周密,有卓越的军事才能。②乙文中曹刿直接劝阻鲁庄公出行看社,并有理有据,可见他直言敢谏:曹刿向庄公讲“礼”的重要性,并用对后嗣的影响来劝谏,说明他重视“礼”。
【分析】1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时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D.“君不举矣”的“举”是“举动”的意思;“管夷吾举于士”中的“举”是“被选拔”的意思,二者意思不同,故选项错误。
故选D。
1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要结合上下文补充省略成分。本题重点词有:
牺牲:供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牲畜;玉:玉器;帛:丝织品。加:虚报夸大;
14.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甲】文记叙了战前曹刿与鲁庄公讨论作战的条件,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关键;接着描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指挥作战的过程,他善于把握战机,在齐军士气衰落时发起进攻;最后解释了他判断齐军战败原因的分析,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洞察力和谋略。
文章通过详细叙述曹刿论战的过程,突出了他的深谋远虑、善于观察和把握战机等特点。用《曹刿论战》作为题目,更能突出文章的重点是曹刿对战争的分析和谋略,更能体现文章的主旨。《齐鲁长勺之战》这个题目只侧重于对战争过程的描述,不能突出文章的重点。
1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人物的身份、地位等方面入手,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及相关情节入手。
在【甲】文中,当乡人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时,曹刿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见他对国家大事有自己的见解,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当鲁庄公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时,曹刿认为“可以一战”,表明他重视取信于民,有政治远见。在战场上,他通过观察齐军的情况,准确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如“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可矣”等,展现了他善于观察和把握战机的能力。
在【乙】文中,曹刿谏言鲁庄公“观社”的行为不符合礼法,“夫礼,所以整民也……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体现了他坚守礼法原则,有强烈的原则性和责任感。
【点睛】参考译文
【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乙】二十三年夏季,鲁庄公到齐国去观看祭祀社神,这是不合于礼的。曹刿劝谏说:“不行。礼,是用来整饬百姓的。所以会见是用以训示上下之间的法则,制订节用财赋的标准;朝觐是用以排列爵位的仪式,遵循老少的次序;征伐是用以攻打对上的不尊敬。诸侯朝聘天子,天子视察四方,以熟悉会见和朝觐的制度。如果不是这样,国君是不会有举动的。国君的举动史官一定要加以记载。记载而不合于法度,后代子孙看到的是什么?”
16. 建造 停留 17.弹奏几曲清雅的琴曲,确实足以令人感到快乐。 18.通过描写优美的自然环境,表达作者对幽雅环境的喜爱;衬托出作者超凡脱俗的雅趣。这种环境描写既展现了作者的生活品味,也反映了他的人生态度和审美追求。 19.示例:翠竹轻摇,一池碧水,一叶扁舟,一壶浊酒,一卷诗书,一局棋,一炉沉香,一院清风;幽径通幽,几簇花影,几声鸟鸣,几处亭台,几块奇石,几潭清水,几片流云。
【解析】1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在人烟聚集的地方建造屋舍。结:建造。
(2)句意:云霞停留在高高的屋檐上。宿:停留。
17.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重点字词:清:清雅。数:多次。弄:弹奏。诚:的确,确实。足:足够,充分。乐:感到快乐。
18.本题考查环境描写作用,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
根据甲文“结庐人境,植杖山阿,林壑地之所丰,烟霞性之所适,荫丹桂,藉白茅,浊酒一杯,清琴数弄,诚足乐也”可知,作者通过描绘“人境”的庐舍,周围山林的丰茂,烟雾的适宜,以及丹桂、白茅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自然、和谐的氛围。这些自然环境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居住环境的幽雅和诗意,暗示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同时,文中“浊酒一杯,清琴数弄”等词句,又进一步体现作者隐逸、淡泊的生活态度,以及以琴声自娱、超凡脱俗的雅趣。因此,环境的描写不仅有助于塑造作者的形象,也映射出他的人生态度和审美追求。
19.本题考查仿写句子。根据语段丙的句式特点,每个分句都有六个数量词,并且描述的场景富有诗意和宁静的气氛。在仿写时,需要保持相同的结构,同时选择富有意味的元素,描绘出一个新的场景。场景可以是自然环境,也可以包含人物的活动,以体现宁静、雅致的氛围。
示例:静夜微澜,一盏明灯,一窗月色,一首诗,一阵轻音;庭院深邃,几枝梅花,几缕暗香,几声虫鸣,几片落红。
【点睛】参考译文
【甲】在人间建造房子居住,在山的曲折处拄杖而行,此地多森林和山谷,烟霞是性情所适宜的,在丹桂树荫下,坐在白茅上,饮一杯浊酒,弹几曲清雅的琴曲,确实足够快乐了。
【乙】读书宜在楼上,其中的快乐有五种:没有来访者敲门的声音,是第一快乐事;可以眺望远方,是第二快乐事;没有湿气侵袭床铺,是第三快乐事;在高楼上靠近树木的树梢和竹子的顶端,可以与鸟儿交谈,是第四快乐事;云霞仿佛停留在高高的屋檐下,是第五快乐事。
【丙】窗明几净的房间里,放一轴画,一张琴,养一只鹤,烹一杯茶,点一炉香,摆一部字帖;在小园幽静的小路旁,种几丛竹子,有几群鸟,几个小亭子,几块石头,几塘池水,几片闲云。
20.面对;②;放置。 2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22.①通过自问自答(设问),得出了不是“无马”,而是“食马者不知马”的结论;②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实质,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的嘲讽与愤懑之情。 23.①要有真才实学(要有才能);②要有展示才能的机会;③要能抓住机会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④要有伯乐的赏识、重用。
【解析】20.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临表涕零”句意: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眼泪纵横。“执策而临之”句意:拿着鞭子面对它。临:面对。
(2)根据查阅字典法确定选②。句意:所以(它的)巢穴不会倒塌;倾:倒塌,倾覆。
(3)“置身事外”句意: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毫不关心。“即衔艾置巢中”句意:就(用嘴)叼着艾草放置在燕巢中。置:放置。
2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且,尚且;欲,想要;安,怎么;求,要求。
2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意思是: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一问一答,运用了设问的手法,句中的“马”指千里马,象征“人才”;认为“无马”“不知马”的人,是“食马者”,即统治者。得出了不是“无马”,而是“食马者不知马”的结论;这几句是说统治者面前就站着人才,却不认识,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2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甲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可知,要有伯乐的赏识、重用;
根据甲文“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可知,千里马最终死于槽里之间;所以要有展示才能的机会、舞台,要能抓住机会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
乙文主要体现了各种鸟儿的智慧,启发我们作为人才要有真才实学(要有才能)。
【点睛】参考译文:
【甲】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虽然有名贵的马,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因日行千里而闻名于世。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喂千里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良的素质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驱使它,喂养它却不能喂饱它,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听千里马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陈所敏说:(因为)紫鸳鸯能够浮在水面,所以在水中寄宿的生物不能加害(它)。啄木鸟遇到蛀虫的巢穴,能够用嘴(在上面)啄描字成符,蠹虫自己就(从洞穴中)出来了。鹤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