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新题速练】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全国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2024·四川雅安·二模)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王荆公①再罢政,以使相②判金陵。筑第于南门外七里,去蒋山亦七里,平日乘一驴,从数僮游诸山寺。欲入城,则乘小舫,泛潮沟以行,盖未尝乘马与肩舆③也。所居之地,四无人家。其宅仅蔽风雨,又不设垣墙,望之若逆旅之舍。有劝筑垣墙,辄不答。元丰末,荆公被疾,奏舍此宅为寺,有旨赐名报宁。既而荆公疾愈,税城中屋以居,竟不复造宅。
(选自《东轩笔录》,有删改)
[注释]①王荆公:指王安石。②使相: 官名。 ③肩舆: 轿子。
1.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其宅仅蔽风雨,又不设垣墙;望之若逆旅之舍。
2.本文写罢政后的王荆公,请结合语段分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024·陕西宝鸡·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班超字仲升,扶风①平陵人,徐令②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③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④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⑤、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⑥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选自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有改动)
【注释】①扶风:汉朝郡名,今宝鸡市扶风县。②徐令:班超的父亲班彪曾任徐县县令。③执:操持,做。④固:班超的哥哥班固,《汉书》的作者。⑤傅介子:傅介子、张骞都是西汉外交家,都因出使西域有功而封侯。⑥研:同“砚”。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不耻劳辱( ) (2)尝辍业投笔叹曰( )
(3)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 ) (4)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受直以养老母”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境过清 B.策之不以其道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皆以美于徐公
5.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2)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班超的性格特点。(回答两点即可)
(2024·广东广州·一模)汉中程文矩妻者,同郡李法之姊也,字穆姜。有二男,而前妻四子。文矩为安众①令,丧于官。四子以母非所生,憎毁日积,而穆姜慈爱温仁,抚字②益隆,衣食资供皆兼倍所生。或谓母曰:“四子不孝甚矣,何不别居以远之?”对曰:“吾方以义相导,使其自迁善也。”及前妻长子兴遇疾甚重,母恻隐自然,亲调药膳,思情笃③密。兴病愈,呼三弟谓曰:“继母慈仁出自天受。吾兄弟不识恩养,心如禽兽。虽母道益隆,我等过恶亦已深矣!”遂将三弟诣南郑狱,陈母之德,状已之过,乞就刑。县言之于郡,郡守表彰其母,免除徭役,遣散四子,令其修革。自后训导愈明,并为良士。
穆姜年八十余卒。临终敕诸子曰:“吾弟伯度,乃智达之士。所言薄莽,其义至矣。今吾去,令汝等遵承,勿与俗同,增吾之累。”诸子奉行焉。
(选自《后汉书》,有删节)
【注释】①安众,县名。②字,哺育、养育。③笃 dǔ,忠实。
7.解析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使其自迁善也( ) (2)临终敕诸子曰( )
8.用“/”划分朗读节奏。
继 母 慈 仁 出 自 天 受
9.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程文矩妻的美德?
(2024·江苏无锡·一模)①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霞客生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力耕奉母。年三十,母遣之出游。每岁三时出游,秋冬觐省,以为常。
③过陈木叔小寒山,木叔问:“曾造雁山绝顶否?”霞客唯唯。质明已失其所在,十日而返,曰:“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三十里,有宕焉,雁所家也。复上二十馀里,其颠罡风逼人,有麋鹿数百群,围绕而宿。三宿而始下。”其与人争奇逐胜,欲赌身命,皆此类也。
③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访黄石斋于闽,穷闽山之胜,皆非闽人所知。登罗浮,谒曹溪,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往复万里,如步武耳。繇终南背走峨眉,抵峨眉,属奢酋阻兵,乃返。过余山中,剧谈四游四极九州九府经纬分合历历如指掌。谓昔人志星官舆地,多承袭傅会;江河二经,山川两戒,多囿于中国一隅。
④丙子九月,辞家西迈。僧静闻愿登鸡足礼迦叶,请从焉。遇盗于湘江,静闻被创病死,函其骨,负之以行。泛洞庭,上衡岳。再登峨眉,北抵岷山,极于松潘。过丽江,憩鸡足。瘗静闻骨于迦叶道场,从宿愿也。
(节选自[清]钱谦益《徐霞客传》)
10.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力耕奉母(侍奉) B.曾造雁山绝顶否(到)
C.谒曹溪(拜见) D.憩鸡足(休息)
11.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剧谈四游四极九州九府经纬分合历历如指掌。
12.翻译下列句子。
(1)每岁三时出游,秋冬觐省,以为常。
(2)遇盗于湘江,静闻被创病死,函其骨,负之以行。
13.钱谦益对徐霞客给出“奇人奇书当流传不朽”高赞评论,请概括赞他为“奇人”的原因。
(2024·江苏南通·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翰传
①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也。父俨,吴大鸿胪①。翰有清才,善属文,而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会稽贺循②赴命入洛,经吴阊门,于船中弹琴。翰初不相识,乃就循言谈,便大相钦悦。问循,知其入洛,翰曰:“吾亦有事北京。”便同载即去,而不告家人。
②齐王冏辟为大司马东曹掾③。冏时执权,翰谓同郡顾荣曰:“天下纷纷,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后。”荣执其手,怆然曰:“吾亦与子采南山蕨,饮三江水耳。”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俄而冏败,人皆谓之见机④。然府以其辄去,除吏名。翰任心自适,不求当世。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贵其旷达。
③性至孝,遭母忧⑤,哀毁过礼。年五十七卒。其文笔数十篇行于世。
(选自《晋书·张翰传》)
【注】①大鸿胪:官名。②贺循:两晋时期名臣,会稽郡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人。③齐王冏辟为大司马东曹掾:齐王冏,晋武帝司马炎之侄,“八王之乱”参与者之一。大司马东曹掾,官名。辟,征聘并授予官职。④见机:看机会,辨形势。⑤母忧:母亲的丧事。
14.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会 稽 贺 循 赴 命 入 洛
15.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乃就循言谈( ) (2)祸难未已( )
(3)求退良难( ) (4)俄而冏败( )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
17.首段说张翰“纵任不拘”,从全文看体现在哪几件事上?
18.传记通常通过多种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本文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刻画张翰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2024·宁夏银川·一模)中华民族自古崇尚读书,有“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王冕①者,诸暨②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踏田者,父怒,挞③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④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⑤闻而异之,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选自宋濂《宋学士文集》)
注:①王冕:元末著名画家、诗人。②诸暨:今浙江境内。③挞:用鞭棍等打人。④长明灯:佛像前昼夜不熄的灯。⑤韩性:元末大学者。
【丙】
许衡,字仲平。幼有异质,七岁入学,问其师曰:“读书何为 ”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 ”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尝从日者①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②说。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 ,言动必揆③诸义而后发。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
(节选自宋濂《元史 许衡传》)
【注】①日者:算命先生。②王辅嗣:王弼,字辅嗣,三国曹魏经学家、哲学家。③揆: 揣测。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尝趋百里外 ( ) (2)益慕圣贤之道 ( )
(3)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 ) (4)手抄归 ( )
20.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或牵牛来责踏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21.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
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22.宋濂是元末明初文学大家,善于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请从【甲】【乙】两个选段画线句子任选一处,简要分析这一手法的作用。
(2024·四川雅安·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卖酒者传
魏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中①有数聚饮,平事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②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③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④。
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里中:乡里;②侪:chái,同辈,同类的人。③子母:利息和本金。④责券:求取证据。
23.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里中有数聚饮,平事不得决者,相对咨嗟。
24.选文表现了卖酒者的哪些品行?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条说明。
(2024·天津·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修始在滁州
修①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②。虽机阱③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④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⑤,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⑥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⑦之。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注释】①修:欧阳修。②天资刚劲:生性刚直。③机阱:陷阱。④枉直乖错:冤假错案。⑤润身:修身养性。⑥宽简:宽松简易。⑦便:安逸,安适。
25.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未尝及文章 尝:
(2)故所至民便之 故:
26.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
27.阅读选文,请概括欧阳修是一个怎样的人。
(2024·广东清远·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2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躬耕于南阳( )
②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③当奖率三军( )
2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乙】
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帝遣真①督诸军军郿,遣张郃击亮将马谡,大破之。安定民杨条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进军围之。条谓其众曰大将军自来吾原早降耳遂自缚出。三郡皆平。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增邑,并前二千九百户。四年,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 帝从其计。真当发西讨,帝亲临送。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真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真病还洛阳,帝自幸其第省疾。真薨,谥曰元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①真:指曹真,三国时魏国名将。
3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大破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B.三郡皆平/土地平旷
C.治其城/则治臣之罪 D.亮果围陈仓/果得于数里外
3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条 谓 其 众 曰 大 将 军 自 来 吾 原 早 降 耳 遂 自 缚 出
32.【甲】文中诸葛亮说“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为此,他采取了哪些行为来“北定中原?”请根据【乙】文作答。
(2024·湖南长沙·一模)(欧阳)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中子棐①,字叔弼,广览强记,能文辞,年十三时,见修著《鸣蝉赋》,侍侧不去。修抚之曰:“儿异日能为吾此赋否?”因书以遗之。修卒,代草遗表,神宗读而爱之,意修自作也。服除,知襄州。曾布②执政,其妇兄魏泰倚声势来居襄,规占公私田园,强市民货,郡县莫敢谁何。至是,指州门东偏官邸废址为天荒,请之。吏具成牍至,棐曰:“孰谓州门之东偏而有天荒乎?”却之。众共白曰:“泰横于汉南久,今求地而缓与之,且不可,而又可却邪?”棐竟持不与。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中子棐:欧阳修的第二个儿子欧阳棐。②曾布:曾巩的弟弟,北宋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词人。
33.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查阅字典,“顾”字的义项有①照顾;②看;③顾惜等;文中选择第②个义项,理解为“看”。
B.“侍侧不去”中的“去”,文中指“前去,去往”,与成语“去国怀乡”的“去”含义相同。
C.服除,即脱去了丧服,意为守丧结束,文中指的是欧阳棐为其父欧阳修守丧期满。
D.“却之”中的“却”与“了却君王天下事”里的“却”是同一意思。
3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B.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C.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D.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35.请说说下面句子的大意。
修卒,代草遗表,神宗读而爱之,意修自作也。
36.欧阳修的一生不仅福泽民众,也“惠”及子孙。请结合选文概述欧阳棐哪些方面受到其父欧阳修的影响?
(2024·广东清远·二模)(苏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②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③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④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
【注释】①涂潦:泥沼、雨水。②侪(chái):同辈,同类中人。③畚锸(běn chā):箕畚、铁锹。④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3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徙知徐州/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B.轼诣武卫营/及郡下,诣太守
C.使官吏分堵以守/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D.卒全其城/卒获有所闻
38.请用三条“/”给文中的句子断句。
复 请 调 来 岁 夫 增 筑 故 城 为 木 岸 以 虞 水 之 再 至 朝 廷 从 之
39.选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你从选文看出苏轼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2024·河北石家庄·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褚承亮①,字茂先,真定②人。宋苏轼自定武③谪官过真定,承亮以文谒之,大为称赏。宣和④五年秋,应乡试,同试者八百人,承亮为第一。明年,登第⑤。调易州⑥户曹⑦,未赴,会金兵南下。天会⑧六年,斡离不⑨既破真定,拘籍⑩境内进士试安国寺,承亮名亦在籍中,匿而不出。军中知其才,严令押赴,与诸生对策 。策问“上皇无道,少帝失信” 。举人承风旨 ,极口诋毁。承亮诣主文 刘侍中曰:“君父之罪,岂臣子所得言耶?”长揖而出。刘为之动容。余悉放第 ,凡七十二人,遂号七十二贤榜。刘多 承亮之谊 ,荐知 藁城 县。漫应之,即弃去。年七十终,门人私谥曰“玄贞先生”。
(节选自《金史》)
①褚承亮:人名,宋金之际学者。②真定:地名。③定武:地名。④宜和:北宋时期,宋徽宗第六个年号。⑤登第:这里指应考被录取。⑥易州:地名。⑦户曹:掌管民户、祠祀、农桑等的官署。⑧天会:金朝年号。⑨斡离不: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次子,金朝名将。⑩籍:名册。 对策:这里指按简策上的问题陈述自己的见解。 上皇无道,少帝失信:这里的“上皇”“少帝”指宋徽宗和宋钦宗。 承风旨:这里的意思是迎合意旨。 主文:指主考官。 放第:这里指被录取。 多:赞美。 谊:合理的道理、行为。 知:主持,掌管。 墓城:地名。
4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明年 明年:
(2)幹离不既破真定 既:
(3)承亮诣主文刘侍中曰 诣:
(4)余悉放第 悉:
4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承亮为第一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出师表》)
B.军中知其才 其真无马邪(《马说》)
C.与诸生对策 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D.刘多承亮之谊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4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调易州户曹,未赴,会金兵南下。
43.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对表现褚承亮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44.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角度来看,褚承亮符合孟子所认为的“大丈夫”的标准吗?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2024·江苏无锡·一模)①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且刃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②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①,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吏②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吏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
③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
④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选自《三国志》,有删节)
注释:①草创:开始创建。②掾吏:官府里的办事员。
45.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刃芝(杀死)
B.或流声上闻(使……听说)
C.具陈节罪(全、都)
D.不矜廉隅(自夸)
46.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
47.用现代汉语翻译划横线句子。
(1)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
(2)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
48.陈寿评司马芝为“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请结合②③两段阐述这样评价的理由。
(2024·四川德阳·模拟预测)专 诸 传 (节选)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①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乃进专诸于公子光②。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佯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间。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注】①伍子胥;伍员,字子胥。因父兄被楚王枉杀而逃离楚国来到吴国。②光:吴国的公子。
49.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B.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C.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D.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50.下列各选项中加点的字词意义和同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伍子胥之亡楚 ②且秦灭韩亡魏
B.①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C.①因以匕首刺王僚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D.①具酒请王僚 ②百废具兴
5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他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刑,发奋继续完成《史记》被尊称为“史圣”。
B.专诸的故事还曾出现在《唐雎不辱使命》中,与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并列,其事迹为鱼腹藏剑。
C.文中专诸在王僚排兵布阵、严防死守的情况下依然毫不畏惧,将刀藏于鱼腹中,刺死王僚,不辱使命。
D.王僚,姓王名僚,春秋时吴国君主,他被刺死后即位的是阖闾,阖闾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吴王夫差。
5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①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②酒既酣,公子光佯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2024·山东泰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养浩传
①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②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①不忽木,大奇之,乃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②也。”
③及为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③,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④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 张养浩传》,有删改)
【注释】①平章:官职名。②掾(yuàn):属官,副职,助手。③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废除了有盗窃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的规定。
53.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限3处)
到 官 四 月 未 尝 家 居 止 宿 公 署 终 日 无 少 怠。
54.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遇人有遗币于途者 遗: (2)四顾壁立 顾:
(3)大奇之 奇: (4)互相戒曰 戒:
5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2)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
56.选文中的张养浩有哪些宝贵的品质?请分条概括。
(2024·山东泰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赵抃,字阅道,衢州西安人也。少孤贫,举进士,以母丧,庐于墓三年,不宿于家。终丧,起知海陵、江原二县。翰林学士曾公亮未之识,荐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①,京师号“铁面御史”。
知益州。蜀地远,民弱,吏肆为不法。抃以身帅之,蜀风为变。穷城小邑,民或生②而不识使者。抃行部③无不至,父老喜相慰,奸吏竦服。
知虔州。虔素难治,抃召戒诸县令,使人自为治。令皆喜,争尽力,狱以屡空。岭外仕者死,多无以为归④,抃造舟百艘,移告诸郡曰:“仕宦之家,有不能归者,皆于我乎出。”于是至者相继,悉授以舟,并给其道里⑤费。
乞归越州。吴越大饥疫,死者过半。抃尽教荒之术,疗病,埋死,而生者以全。下令修城,使得食其力。抃长厚清修⑥,人不见其喜愠。日所为事入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不可告则不敢为也。其为政,善因俗施设,猛宽不同,为世所称道。
(节选自《宋史·赵抃传》)
【注】①凛然:令人敬畏的样子。②生:一生,一辈子。③行部:巡视属县。④归:死后归葬故乡。⑤道里:旅程,旅途。⑥长厚清修:恭谨宽厚,清正有修养。
5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3处。
日所为事入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不可告则不敢为也
58.解释文中画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以身帅之 帅:
(2)素难治 素:
(3)悉授以舟 悉:
(4)人不见其喜愠 愠:
5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令皆喜,争尽力,狱以屡空。
(2)其为政,善因俗施设,猛宽不同,为世所称道。
60.选文中的赵抃有哪些才能和优秀品质?请分条概括。
61.(2024·山东淄博·一模)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
是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诸遣使循①行,未报②。乃请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振③之。且禁民淫祀④,奏蠲⑤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弊十事。
岁余,徙苏州。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
会边陲有警,因与枢密副使富弼请行边。于是,以仲淹为河东、陕西宣抚使,赐黄金百两,悉分遗边将。麟州新罹大寇,言者多请弃之。仲淹为修故砦⑥,招还流亡三千余户 躅其税,罢榷酤⑦予民。又奏免府州商税,河外遂安。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释】①循:同“巡”,巡视。 ②未报:没有答复,这里指皇帝没有回应范仲淹的请求。③振: 救济。④淫祀: 不合礼制的祭祀。⑤蠲(juān): 免除。⑥砦: 同“察”。⑦榷酤(què gū):官府所实行的酒专卖制度。
(1)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语。
文言字词 方法 解释
京东滋甚 课内迁移法: 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A.
以食四方游士 语境推测法 B
会边陲有警 查阅字典法: ①终将; ②适逢, 恰巧遇上; ③领会; ④会合 C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长于《易》 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
B.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 无从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生序》)
C.帝恻然 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D.乃命仲淹安抚江、淮 乃不知有汉 (《桃花源记》)
(3)请用“/”为下面句子划出朗读的节奏。 (标2处)
州 大 水 民 田 不 得 耕 仲 淹 疏 五 河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为执经讲解,亡所倦。
(5)谥号是帝王或官员去世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褒贬的一种称号,慈惠爱民曰文,守道不移曰正。范仲淹谥号“文正”,请结合选文及《岳阳楼记》,简要评价其得此谥号的原因。
(2024·江苏泰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正统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先菽秫,次黍麦,次稻。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诏行之。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①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当是时,上下皆倚重谦,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
谦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西华门,辞曰:“国家多难,臣子何敢自安?”固辞,不允。
(选自《明史·于谦传》)
【注】①【也先】蒙古族瓦剌首领。
62.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有僧奇之曰( ) ②俟秋成偿官( )
③明年秋( ) ④固辞,不允(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诏行之 以君之力(《愚公移山》)
B.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 其真无马耶(《马说》)
C.一动则大事去矣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送东阳马生序》)
D.当是时,上下皆倚重谦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6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
64.翻译下列句子。
(1)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
(2)国家多难,臣子何敢自安?
65.文中僧人对于谦的评价似有先见之明。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阐释于谦当得起“救时宰相”这一评价的理由。
二、现代文阅读
(2024·湖南邵阳·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小孤山①
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释】: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6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诗歌开篇即用比喻,将小孤山所处环境比作“海门关”,突出小孤山地势的凶险与峭拔,地势险要。
B.颔联表现出小孤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铸就而成,“砥柱”一词照应诗题,赋予小孤山中流砥柱的意义。
C.尾联间接抒情,诗人登上小孤山峰顶,极目远望,纵观山河,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D.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语言凝练,表达诗人身似孤臣,时处末世,亦不忘报效国家之情。
67.请结合全诗,赏析颈联“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两句诗的妙处。
【乙】
谢枋得传
①谢枋得①,字君直,信州弋阳人也。为人豪爽。性好直言,一与人论古今治乱国家事,必掀髯抵几,跳跃自奋,以忠义自任。宝佑中,举进士,对策极攻丞相董槐与宦官董宋臣,意擢高②第矣,及奏名,中乙科。除抚州司户参军,即弃去。
②明年正月,吕师夔③与武万户分定江东地,枋得以兵逆之。吕军驰至,枋得走入安仁,奔信州,不守。乃变姓名,入建宁。已而去,卖卜④建阳市中,有来卜者惟取米屦⑤而已委以钱率谢不取。
③至元二十三年,集贤学士程文海荐宋臣二十二人,以枋得为首,辞不起。福建行省参政魏天佑见时方以求材为急,欲荐枋得为功。枋得骂曰:“天佑仕闽,无毫发推广德意,反起银冶⑥病民,顾以我辈饰好邪?”及见天佑,又傲岸不为礼。天佑怒,强之而北。
④二十六年四月,至京师。已而病,迁悯忠寺,见壁间《曹娥碑》⑦,泣:“小女子犹尔,吾岂不汝若哉!”留梦炎⑧使医持药杂米饮进之、枋得怒曰:“吾欲死,汝乃欲生我邪?弃之于地,终不食而死。
(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谢枋得:南宋爱国诗人,名中的“枋”字,同“柄”,权柄。《周礼 春官 内史》:“内史掌王之八枋之法,以诏王治。“得”同“德”。②擢高第:高中进士甲科。③吕师夔:南宋降元将领。④卖卜:占卜,算卦。⑤屦jù:古时用麻、葛等做成的鞋。⑥银冶:炼制银矿。⑦曹娥碑:东汉年间,人们为纪念曹娥投江寻父的孝行,刻石立碑以彰孝烈。⑧留梦炎:南宋末期奸臣。
68.下面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忠义自任”中的“以”与“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中的“以”意思相同。
B.“除”有“台阶”“清理”“逝去”“任命”等义项,“除抚州司户参军”中的“除”应为“清理”之意。
C.“枋得以兵逆之”中的“逆”本义是“迎接”,此处引申为“迎战”之意。
D.“乃变姓名”中的“乃”和“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中的“乃”意思相同。
69.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来卜者/惟取米屦而已/委以钱率/谢不取
B.有来卜者/惟取米屦/而已委以钱/率谢不取
C.有来卜者惟取米屦/而已委以钱率/谢不取
D.有来卜者/惟取米屦而已/委以钱/率谢不取
7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大意。
(1)及见天佑,又傲岸不为礼。
(2)枋得怒曰:“吾欲死,汝乃欲生我邪?”
71.读史不仅可以知得失,还可以识人魂。北京有一个祠堂名为“谢叠山祠”是为了纪念谢枋得所建,请你联系【甲】诗【乙】文,说说人们为什么要纪念他。
参考答案:
1.他的住宅只能够遮蔽风雨,又没有设置围墙,远远看去好像旅店的房屋。 2.写王荆公住处偏僻,房屋简陋,出行不坐马和轿子,是一个生活简朴、内心恬淡安然的人。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能力。句中重点词:
宅,住宅。蔽:遮蔽。设:设置。垣墙:围墙;逆旅:旅店。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阅读语段,根据“盖未尝乘马与肩舆也。所居之地,四无人家”可以看出作者重在写罢政后的王荆公所住的房舍破旧,出行都是骑驴坐船,不坐马和轿子,可见他为人的节俭,是一个生活简朴、内心恬淡安然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
王安石再次辞去丞相之职后,朝廷让他到南京任使相之职。王安石在南京城南门外七里的地方盖了一所房子,这里距离蒋山也有七里,平时他就骑着一头驴,带着几个书童一起去游览几个山中寺庙。想要进城的时候,就乘坐一艘小船,顺着河沟泛舟而行,大概从来没有骑马或者乘轿的时候。王安石居住的地方,四周没有人家。他的房子仅能够遮蔽风雨,而且没有院墙,远远望去就像是旅店的房子一样。有人劝王安石应该筑起院墙,他总是不回答。元丰末年的时候,王安石生了重病,于是写奏折请求把自己的房子改做寺庙,皇帝下旨赐名“报宁”。不久王安石病好了,就到南京城中租了一间屋子用来居住,一直到最后也没有再建造住宅。
3. 以……为耻 停止 效法、学习 怎么 4.C 5.(1)(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关注生活中的小细节。
(2)家境贫寒,(班超)常常被官府雇佣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6.示例:从“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可以看出班超吃苦耐劳;从“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可以看出班超胸怀大志;从“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可以看出班超孝顺。(回答两点即可)
【解析】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不以劳动为耻辱。耻:以……为耻。
(2)句意:他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辍:停止。
(3)句意:总应该学学在国外建功立业的傅介子和张骞。效:效法、学习。
(4)句意:怎么能够老是干这笔墨营生呢?安:怎么。
4.本题考查词的意义和用法。
受直以养老母(句意):以此所得来供养老母。以:连词,表目的,翻译成“来”。
A.句意: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凄清。以:连词,表原因,翻译成“因为”。
B.句意: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以:介词,表示方式、方法,翻译成“用”。
C.句意: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以:连词,表目的,翻译成“来”。
D.句意:(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介词,表示比较,翻译成“比”。
故选C。
5.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注意:
(1)为:做。大志:远大的志向。修:讲究。
(2)贫:贫穷。佣:雇佣。以:连词,表目的,翻译成“来”。供养:谋生。
6.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根据“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可知,班超有远大志向,并且不拘小节,不太在意琐碎的事情;根据“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屈辱”“受直以养老母”可知,班超在家中孝顺勤劳,吃苦耐劳,为人谨慎;根据“有口辩,而涉猎书传”可知,他有口才,广泛阅读书籍,知识面广。
【点睛】参考译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他为人有大志向,不拘小节;然而内心孝顺细心,在家中常常做一些很辛苦的事,不以劳动为耻辱。班超很有口才,广泛阅览了许多书籍。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前往担任校书郎,他便和母亲一起随从哥哥来到洛阳。因为家中贫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书来谋生糊口,天长日久,非常辛苦。他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学学在国外建功立业的傅介子和张骞,用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干这笔墨营生呢?”周围的同事们听了这话都笑他。班超便说道:“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过了好久,明帝有一次问起班固:“你弟弟如今在哪里?”班固回答说:“在帮官府抄书,以此所得来供养老母。”于是明帝任命班超为兰台令史。
7. 改变、变化 命令、训诫 8.继 母/慈 仁/出 自/天 受 9.对继子的衣食供给比对亲生儿子优厚;精心照料生病的继子;临终前教导儿子不要厚葬自己。
【分析】7.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使其自迁善也:让他们自己变好哩。迁:改变,变化。
(2)临终敕诸子曰:临终交代几个儿子道。敕:命令、训诫。
8.本题考查节奏划分。一般而言,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句意断句,可以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断句,一般而言在虚词之前、语气词之后断句。
继母慈仁出自天受:继母慈祥仁爱,出自本能天授。
“继母”是人物,“慈仁”是品行,“出自天受”写的是“慈仁”的出处,故分别断开。
断句:继母/慈仁/出自/天受。
9.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根据“穆姜慈爱温仁,抚字益隆,衣食资供皆兼倍所生。”可概括:丈夫死后,照顾关心前妻之子胜过亲生,对继子的衣食供给比对亲生儿子优厚;
根据“母恻隐自然,亲调药膳,恩情笃密。”“遂将三弟诣南郑狱,陈母之德,状己之过,乞就刑。”可概括:精心照料生病的继子,程兴被继母感动,携弟自求刑罚,致郡守表彰其继母;
根据“临终敕诸子曰:‘吾弟伯度,乃智达之士。所言所言薄莽,其义至矣。今吾去,令汝等遵承,勿与俗同,增吾之累。’”可概括:临终前教导儿子不要厚葬自己。
【点睛】参考译文:汉中程文矩的妻子,是汉中李法的姐姐。字穆姜。有二个儿子,而前妻有四个儿子。文矩做安众令,死在官位。四个儿子认为母亲是后母,怨恨毁嫌弃后母的心思越来越重,可是穆姜慈爱温和,抚养更加尽心,衣食资财供给都比亲生儿子加倍。有人对母说:“四个孩子不孝得很,为什么不叫他们另外居住来疏远他们一些?”答道“:我正用义来引导,让他们自己变好哩。”后来前妻的大儿子程兴生病很厉害,后母内心不安,亲自调理药和膳食,恩情极厚。程兴病了许久才好,于是把三个弟弟叫来说道:“继母慈祥仁爱,出自本能天授。我们兄弟不知道孝顺,是禽兽心肠。虽然母爱更厚,我们的过恶也很深了。”于是将三个弟弟送进南郑牢狱,说明母之恩德,也诉述自己的过失,请求处以刑罚。县官报告郡守,郡守表彰其母,免去他家的差役,遣散四个儿子回家,准许他们改过自新,从此以后训导更加明白,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穆姜年八十多岁死去。临终交代几个儿子道:“我的弟弟伯度,智慧通达的人。他所说的薄葬,其意义很深。我去世以后,叫你们遵守,不要与流俗相同,增加我的负担。”几个儿子都照办。
10.C 11.剧谈四游四极/九州九府/经纬分合/历历如指掌。 12.(1)(他)每年的三季出游,秋冬天的时候,拜望探视双亲,把这当作常例。(2)在湘江遇到了强盗,静闻遭受伤害致死。(徐霞客)用盒子盛放他的尸骨,背着尸骨前行。 13.①敬奉母亲,恪守孝道。②争奇逐胜,敢于冒险。③为友尽心,重情重义。④醉心山水,放志远游。
【解析】10.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C.句意:拜谒了曹溪 谒:拜谒;
故选C。
1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句意:开心地谈论四游、四极,九州、九府,纵横变化,清楚得好像是谈论手掌中的事。
“四游四极”“九州九府”“经纬分合”为并列关系,
故断为:剧谈四游四极/九州九府/经纬分合/历历如指掌
1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1)岁:年;三时:三季;觐:拜望;省:探视;以:把……当作。
(2)于:在;被:遭受;创病:伤害;函:用盒子盛放;负:背着;行:前行。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文章第①段“力耕奉母。年三十,母遣之出游。每岁三时出游,秋冬觐省,以为常”可知,徐霞客热爱山水,一直在家耕种敬奉母亲,三十岁时听从母亲出去游玩,但他秋冬季会赶回家拜望双亲,看出徐霞客恪守孝道;
根据文章第②段“‘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三十里,有宕焉,雁所家也。复上二十馀里,其颠罡风逼人,有麋鹿数百群,围绕而宿。三宿而始下。’其与人争奇逐胜,欲赌身命,皆此类也”可知,徐霞客在登山时喜欢走险峻的小路,敢于冒险,登山时与他人,赌上身命,争奇逐胜;
根据第④段“僧静闻愿登鸡足礼迦叶,请从焉。遇盗于湘江,静闻被创病死,函其骨,负之以行。泛洞庭,上衡岳。再登峨眉,北抵岷山,极于松潘。过丽江,憩鸡足。瘗静闻骨于迦叶道场,从宿愿也”可知,僧人静闻在途中被害,徐霞客不辞辛苦背着静闻尸骨把他埋葬在他想去的鸡足山,了却他的心愿,看出徐霞客为友尽心,重情重义;
根据第③段“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访黄石斋于闽,穷闽山之胜,皆非闽人所知。登罗浮,谒曹溪,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往复万里,如步武耳。繇终南背走峨眉,抵峨眉,属奢酋阻兵,乃返”可知,徐霞客在服完丧后更加醉心山水,放志远游,去了福建许多当地人都不了解的地方,登上了罗浮山,拜谒了曹溪,又在黄山追访黄石斋,从终南山南走峨眉山,遇到战争才返回。
【点睛】参考译文:
徐霞客名弘祖,是江阴梧塍里人。徐霞客生在乡里,奇情充沛,十分喜欢山水,三十岁的时候,母亲让他出游。每年的三季出游,秋冬天冷的时候,拜望探视长辈,把这当作常例。
拜访陈木叔在临海的住处。陈木叔问他:“到过雁荡山的最高峰吗?”徐霞客不敢肯定地回答。天刚亮,他人已经不见了。十天以后回来了,说:“我从小道,手拉藤条登上了大小龙湫,走了三十里,看到一个坑洼,是大雁住的地方。攀登陡峭的山路,走了十多里,又上行二十多里,山顶劲风逼人,有好多麋鹿围绕着我住下。住了三宿才开始下山。”他和人争奇斗胜,以身家性命相赌,都是这类情况。
母亲去世,服丧期满,他更加放开心志游览远方。在福建拜访了黄石斋,看遍了福建的美景,都不是当地人所熟知的。登上了罗浮山,拜谒了曹溪,回来又在黄山追访黄石斋。 来回上万里,好像是在近处漫步。从终南山南走峨眉山,到了峨眉山下,正碰上奢崇明反叛朝廷的战争,只好返回。回来到拂水山庄拜访,开心地谈论四游、四极,九州、九府,纵横变化,清楚得好像是谈论手掌中的事。说从前人记载天文地理,很多都是抄袭附会。长江黄河二条经脉,山与水两者之间的界限,从有记载以来,大多局限于中原之内。
丙子年九月,辞家西行。僧人静闻希望登鸡足山,礼拜迦叶,请求跟从。在湘江遇到了强盗,静闻遭受伤害致死。徐霞客用盒子盛放他的尸骨,背着尸骨前行。泛舟洞庭湖,上了衡山。然后登上峨眉山,北面抵达氓山,最远到了松潘。最后渡过丽江,在鸡足山休息。把静闻的尸骨埋葬在迦叶道场里,了却了静闻的夙愿。
14.会稽贺循/赴命/入洛 15. 靠近(接近,凑近) 停止 很,甚 不久,一会儿 16.有人对他说:“你怎么可以放纵、安逸一时,难道不考虑身后的名声吗(难道不为身后的名声考虑吗)?” 17.与素不相识的贺循交谈甚投;与贺循同载入洛不告家人;不得适志,辞官而归;不求功名,心性旷达;母过世,哀伤的表现超过礼制规定。 18.(1)运用正面描写(或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如语言描写“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表现张翰任心自适、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2)运用侧面描写(或烘托手法),以“人皆谓之见机”,侧面烘托张翰淡泊自适、善于审时度势的特点。(3)对比(反衬)。
【解析】1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会稽的贺循接受命令,前往洛阳。根据句子结构划分:首先“会稽贺循”是一个地名加人名的组合,表示“来自会稽的贺循”,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读。接着,“赴命”是一个动词短语,表示“接受命令前往”,应该与前面的地名和人名分开。最后,“入洛”又是一个动词短语,表示“进入洛阳”,也应该与前一个短语分开。因此,正确的断句为:会稽贺循/赴命/入洛。
15.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
(1)句意:于是靠近贺循并与他交谈;乃:于是,就。
(2)句意:灾祸不断;已:停止。
(3)句意:想要退隐是很困难的;良:很,甚。
(4)句意:不久司马冏就失败了;俄而:不久,一会儿。
16.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重点词语有:
或:有人,某些人;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纵适:动词短语,纵情适意,自由自在地生活;独:副词,表示单独、仅仅。
17.本题考查文言文人物形象。
由“翰初不相识,乃就循言谈,便大相钦悦”可知,张翰初次遇见贺循时,尽管素不相识,但他主动上前交谈,并很快与贺循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率真和主动的行为体现了他的“纵任不拘”。
由“便同载即去,而不告家人”可知,张翰在决定与贺循同行去洛阳时,没有告诉家人,而是直接启程。这种果断和不受约束的行为也展现了他的“纵任不拘”。
由“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可知,张翰因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官场的厌倦,决定辞官回家。这种不为名利所束缚,追求个人自由和舒适的行为,正是他“纵任不拘”性格的体现。
由“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可知,张翰在面对他人劝诫时,表现出对功名的淡泊和旷达的性格。他更看重的是当下的生活和快乐,而不是未来的名声和地位。这种超脱世俗、不受名利束缚的态度,也是他“纵任不拘”性格的一种表现。
因此,可以概括说,张翰的“纵任不拘”性格体现在他与人交往的率真和主动、行事的果断和不受约束、对自由和舒适的追求以及对功名的淡泊和旷达等多个方面。
18.本题考查文言文写作方法。题干要求分析本文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刻画张翰的性格特点。这需要我们仔细阅读文本,识别并理解作者用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在传记文学中,常见的写作手法包括正面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侧面描写(烘托手法)、对比(反衬)等。
(1)正面描写(或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文本中直接通过张翰的语言和动作来展现其性格特点。例如,“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这句语言描写,生动表现了张翰任心自适、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他不在乎名利,追求即时的欢乐,这种性格特点在他的语言中得到了直观的体现。
(2)侧面描写(或烘托手法):作者通过他人的评价和反应来间接描绘张翰的性格。如“人皆谓之见机”,这句话通过他人的评价,侧面烘托出张翰淡泊自适、善于审时度势的特点。他没有被权力和名利的诱惑所迷惑,能够准确判断形势,做出明智的选择。
(3)对比(反衬):虽然文本中没有直接给出对比的例子,但对比手法在传记文学中是一种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我们可以想象,在相同的历史背景下,其他人物可能为了名利而争权夺利,而张翰却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所动。这种对比能够进一步凸显张翰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性格特点。
综上所述,作者通过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潜在的对比手法,成功地刻画了张翰这一形象,展现了他任心自适、旷达洒脱、淡泊名利、善于审时度势的性格特点。这些手法不仅丰富了文本内容,也增强了读者对张翰这一历史人物的认知和理解。
【点睛】参考译文:
张翰,字季鹰,是吴郡吴县人。父亲张俨,官任吴地大鸿胪。张翰品行高洁才华卓越,善于写文章,性情放纵不羁,当时人称他为“江东步兵”。会稽人贺循受命到洛阳任职,经过吴地阊门,在船中弹琴。张翰最初并不认识贺循,凑近与贺循交谈,两人彼此便钦慕不已。张翰问贺循赶赴何处,了解到贺循要去洛阳,张翰说:“我也正有意到北方京城谋事。”于是就同乘一车离开了,都没有与家人告别。
齐王冏征召张翰授予大司马东曹掾的官职。冏当时执掌大权,张翰对同乡顾荣说:“天下纷乱,祸难不断。到盛名享誉四海之时,急流勇退恐怕会相当困难。我本来就是与世无争之人,对时势不感兴趣。您善于以明达之思防患未然,也善于以睿智谋虑未来。”顾荣拉着张翰的手,悲伤地说:“我也和你一起去南山采蕨菜,痛饮家乡之水。”张翰见秋风刮起,就思念起吴地的菰菜、莼羹、鲈鱼脍这些家乡美味,于是说到:“人生可贵的是舒适自得,怎么能在几千里之外束缚为官来谋取功名爵位呢!”于是命人驾车回归故里。没过多时,齐王冏兵败,人们都称张翰能看准形势,善于灵活应对。然而官府因其擅自离开,革除了他的官职。张翰任随心意舒适自得,不求随顺世俗。有人对张翰说:“您只能任随心意舒适自得一时,难道不为过世后的声名考虑吗?”张翰回答到:“让我死后留得声名,还不如饮得眼前一杯美酒。”当时的人都认为他的旷达十分可贵。
张翰十分孝顺,母亲去世万分忧伤,哀痛的表现超过礼制规定。他57岁去世,有几十篇文章流行于世。
19. 快步走 学说 对……感到惊奇 用手 20.(1)我站在旁边伺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2)有人牵着牛来责骂他们家的牛踩坏了庄稼。父亲大怒,鞭打了王冕一顿。不久,王冕又像原来那样。 21.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22.用“乡之先达”的倨傲粗暴,与作者的谦卑恭敬形成对比,突出作者一心向学、不怕羞辱的态度。用佛像的面目狰狞凶恶,与王冕的神色安然作对比,突出王冕专心学习,不受外界影响的心态。
【解析】1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1)句意:曾经跑到数百里以外。趋:快步走。
(2)句意: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道:学说。
(3)句意:安阳的韩性听说以后对此感到很惊讶。异:对……感到惊奇。
(4)句意:用手抄好后才回家。手:用手。
20.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1)余:我;立:站;侍:伺候;左右:旁边;援疑:提出疑难;质理:询问道理;俯身:弯下身子;倾耳:侧着耳朵;请:请教。
(2)或:有人;责:责骂;踏:踩踏;怒:生气;挞之:用鞭子打他;已而:不久;复:又;如初:像原来一样。
21.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
“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的意思是:曾经在夏天经过河阳,许衡口渴极了,路边有梨树,大家争着摘梨吃,许衡独自端正地坐在树下和平常一样。“尝暑中过河阳”交代了时间地点,“渴甚”,描述了许衡的状态,“道有梨”描述了路边看到的情景,“众争取啖之”,描述了他人的行动,“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是许衡的独特行为。据此断句为: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22.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甲】文中“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用“乡之先达”的倨傲粗暴,与作者的谦卑恭敬形成对比,突出作者一心向学、不怕羞辱的恭敬态度。
【乙】文中“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佛像大多是泥塑的,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用佛像的面目狰狞凶恶,与王冕的神色安然作对比,突出王冕专心学习,不受外界影响的心态,表现了王冕超越年龄的成熟。
【点睛】参考译文:
【甲】文: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借书,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跑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在旁边伺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乙】文: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地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牛来责骂他们家的牛践踏田地,踩坏了庄稼。父亲大怒,鞭打了王冕一顿。不久,王冕又像原来那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借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大多是泥塑的,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以后对此感到很惊讶,收他做弟子,后来他成了大学问家。
【丙】文:许衡,字仲平。自幼就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入学,许衡问他的老师说:“读书是为了干什么?”老师说:“为了科举考试中举!”许衡说:“就为了这个吗?”老师大为惊讶。每次叫他读书,他都要问书文的旨义。时间长了,老师对他的父母说:“这个孩子聪明非凡,将来有一天肯定能远远超出常人,我不适合当他的老师。”于是告辞离去,许衡的父母极力挽留也没能留住。像这样共换了三任老师。逐渐长大之后,许衡嗜好读书如饥似渴,可当时遭遇天下大乱,且家里贫穷,没有藏书。曾经跟随一个算卦的人到他家去,见那人家有为《书》旧注所作的阐释,于是就请求住在他家里,用手抄好后才回家。后来逃到徂徕山,才得到易王辅嗣说的《易经》。当时正在兵荒马乱之中,许衡日夜思考背诵,身体力行去实践,一言一行必要合乎礼仪,然后才行动。曾经在夏天经过河阳,许衡口渴极了,路边有梨树,大家争着摘梨吃,许衡独自端正地坐在树下和平常一样。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吃,他说:“不是属于我的东西却去拿,这是不对的。”别人说:“世道这么乱,这些梨早没有主人了。”许衡说:“梨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
23.乡里有人多次聚在一起饮酒,商量事情不能决断,相互叹息。 24.(1)诚信经营。如:儿童或女人来买酒,一定要问买酒给谁喝。
(2)乐于助人。如:有来买酒的人走路不稳跌倒摔破了装酒的器皿,卖酒者从自己家里拿出瓶子,重新装好酒。让(买酒的人)拿着回去;为别人还债。
(3)智慧理家。如:无事在家与三子终日博,保护自己的家产。
【解析】2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
里中:乡里。数:多次。平事:商量事情。决:决断。相对:相互。咨嗟:叹息。
24.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
第①段“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意思是:一生从不欺负别人。有的人派遣儿童、女人来买酒,卖酒者一定问:你能饮酒吗?可知儿童或女人来买酒,一定要问买酒给谁喝。据此概括为:诚信经营;
第①段“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意思是:有的人(来买酒的)走路不稳跌倒摔破了装酒的器皿,卖酒者总是从自己家里拿出瓶子,重新装好酒。让(买酒的人)拿着回去。第②段“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意思是:立即拿出四百两帮他们偿还了贷款,并不求取借据。根据以上可概括为:乐于助人;
第③段“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意思是:儿子们好玩耍,不这样他们就会和别人赌博,败坏我的家产了。无事在家与三子终日博,保护自己的家产。据此可概括为:智慧理家。
【点睛】参考译文:
万安县有个卖酒的人,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一生从不欺负别人。有的人派遣儿童、女人来买酒,卖酒者一定问:你能饮酒吗?有的人(来买酒的)走路不稳跌倒摔破了装酒的器皿,卖酒者总是从自己家里拿出瓶子,重新装好酒。让(买酒的人)拿着回去。因此,远远近近的人都称赞他是有德行的人。
乡里有人多次聚在一起饮酒,商量事情不能决断,相互叹息。卖酒的人询问道:诸位为什么多次聚在一起饮酒,相互叹息呢?聚在一起喝酒的人说:“我们为某甲向某乙借贷提供了担保,某甲超过期限不肯还贷,将要被起诉。如果被起诉就会倾家荡产,事情就会牵连到我们,我们几家人就不得安宁了!”卖酒者询问:“你们担保了多少钱?”他们回答:“本息一共四百两。”卖酒者说:“这有什么发愁的呢?”立即拿出四百两帮他们偿还了贷款,并不求取借据。
魏先生说:我听说卖酒者喜好赌博,没事就和自己的三个儿子终日赌博,争执起来没有家人之间的礼节。有人问他,他说:“儿子们好玩耍,不这样他们就会和别人赌博,败坏我的家产了。”唉!卖酒人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
25. 尝:曾,曾经 故:因此 26.(欧阳修)没有消遣的事情,就拿以前的案件档案反复察看。 27.欧阳修为人正直;做事认真;淡泊名利,为政宽简。
【解析】2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①句意为:不曾涉及文章。尝:曾经。
②句意为:因此他来到的地方人民生活便利。故:因此。
26.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句中重点词语有:
无以:没有;遣:消遣;因:于是,就。
27.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
结“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可知,他生性刚直、见义勇为、临危不惧;结合“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可知,他坦然面对挫折,心胸豁达;从“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可知,他勤政爱民。
【点睛】参考译文:
欧阳修当初在滁州时,别号醉翁,晚年改号为六一居士。他生性刚直。虽有弓弩陷坑在前,将一触即发,而他也会奋不顾身。因而前后几次被放逐流离,但志气还是如常不衰。在贬职夷陵县时,没有什么排遣,就取出旧日已办的案卷反复阅览,结果发现案中是非颠倒、违法曲断的错误比比皆是,于是他仰天长叹说:“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县,尚且如此,全国就可想而知了。”从此以后,他遇事不敢疏忽不慎。当文人求见欧阳修时,他跟他们谈话,从不涉及文章的事,只谈论官吏治事的问题。他认为好的文章只在滋益自身的思想,而政事的好坏则关系到群众的利益。凡他任职的几个郡,不显露治理事迹,不追求名声荣誉,为政宽松简易而不烦扰,因此所到的地方百姓都感到安逸。
28. 亲自 将要,将近 鼓励 29.①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
②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 30.D 31.条谓其众曰/大将军自来/吾原早降耳/遂自缚出。 32.①诸葛亮围祁山。②亮果围陈仓。③蜀连出侵边境。
【解析】28.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
①句意:在南阳务农亲耕。躬:亲自。
②句意: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临:将要,将近。
③句意:应当鼓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奖:鼓励。
29.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1)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猥,辱,谦辞。枉屈,屈尊就卑。
(2)受任:接受任务。奉命:奉行使命。
3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攻克,打败/破败,破落;
B.平定,平息/平坦;
C.治理,管理/惩处;
D.果然,果真;
故选D。
31.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句意:杨条对手人说:“如果大将军亲自来,我愿意早些投降。”于是杨条将自己捆绑起来出城投降。
“曰”译为“说”,其后句子为杨条说的内容,故应在“曰”后断开;“大将军”为主语,“自”作为副词,修饰谓语“来”,故“大将军自来”为一完整短句;“耳”为句末语气词,“遂”译为“于是”,连接前后两句;
故断句为:条谓其众曰/大将军自来/吾原早降耳/遂自缚出。
32.本题考查文章的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根据乙文“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可知,诸葛亮为了能够“被定中原”,首先围攻了祁山;根据乙文“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可知,在围攻祁山失败后,诸葛亮开始了第二步计划:攻打陈仓;根据乙文“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可知,诸葛亮不仅围攻了祁山和陈仓,还接连侵扰魏国边境地区。
【点睛】参考译文:
【甲】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谋求在诸侯之中闻名显达。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使我感动奋激,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整天担忧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当鼓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竭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乙】诸葛亮围攻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投向诸葛亮。明帝派曹真都督部队屯兵郿县,派遣张郃攻击诸葛亮的部将马谡,大破马谡军。安定城的百姓杨条等人掳掠了一些官吏和百姓防守月支城,曹真进军包围了他们。杨条对手人说:“如果大将军亲自来,我愿意早些投降。”于是杨条将自己捆绑起来出城投降。过去叛投诸葛亮的三郡相继得以平定。曹真意识到诸葛亮兵败祁山,以后必定带领人马来攻打陈仓,于是派将军郝昭、王生守卫陈仓,并加固城池。第二年春天,诸葛亮果然攻打陈仓,(曹军)已有准备,(蜀军)不能攻克。朝廷给曹真增加封邑,加上以前封的,共二千九百户。四年,在洛阳朝见天子,升为大司马,天子赐予他佩剑穿履上殿,入朝参见时不必小步快走的特权。曹真认为“蜀军经常出兵骚扰边境,应当立即前去征伐,如果派遣诸将分成数路并进,必定能获大胜。”明帝采纳了他的计策。当曹真带兵西征刘蜀之时,明帝亲自送行。曹真八月份从长安出发,从子午道南进入西川。司马宣逆汉水而上,两军约定在南郑会合。其它几路军队,有的从斜谷道进军,有的从武威入蜀。适逢大雨连绵,三十多天不见天晴,入蜀的栈道完全断绝,皇帝下诏令曹真等人班师。曹真每次出征,总是与将士们同甘共苦,军资赏赐不够,往往将家产拿出来赏赐将士,士卒都愿意为他调遣派用。曹真因病回到洛阳,明帝亲自去他的府邸探视病情。曹真去世后,谥为元侯。
33.C 34.B 35.欧阳修去世,(他)代欧阳修写遗表。神宗读后喜爱这篇文章,以为是欧阳修自己写的。 36.①为文之道上的影响:潜移默化教导,与其父亲文学风格相近。如代父所拟奏表,神宗读后喜爱,误认是欧阳修所作。
②为政之德(为官之道/为人品格)上的影响:坚持正义,性格刚强(或为民请命,刚正不阿),如明知魏泰朝中有人,得罪不起,依然毅然拒绝其无理要求。
【解析】33.本题考查文言字词及文学常识。
A.触发之不顾:一触即发,他也会奋不顾身。顾:顾惜,选择第③个义项;
B.“前去,去往”错误。侍侧不去:站在一边不肯离开。去:离开。去国怀乡:意思是离开国都,思念家乡;
D.却之:拒绝了魏泰的索求。却:拒绝。了却君王天下事:(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却:去掉。意思不同;
故选C。
3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本句句意: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县尚且如此,天下就可想而知了。“且”是连词,尚且之意,其前面应断开;“天下固可知”是完整的主谓句。故断句为: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故选B。
35.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卒,去世;草,拟写;意,以为、认为。
3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由“广览强记,能文辞,年十三时,见修著《鸣蝉赋》,侍侧不去”可知,这表明他在文学修养和创作能力方面受到了父亲潜移默化的教导。
由“因书以遗之。修卒,代草遗表,神宗读而爱之,意修自作也”可知,欧阳修去世后,欧阳棐代草遗表,其文笔得到了神宗皇帝的喜爱,以至于误以为是欧阳修本人所作,这反映出欧阳棐在文学风格上与父亲相近,受到了其文学风格的熏陶。
由“棐曰:‘孰谓州门之东偏而有天荒乎?’却之”“棐竟持不与”可知,尽管魏泰有朝中声势,欧阳棐仍然坚持正义,不畏强权,拒绝了魏泰的无理要求,这体现了他受到父亲为民请命、勇于担当的为政之德的影响。
【点睛】参考译文:
欧阳修天性刚毅,见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即便有圈套在前,一触即发,他也会奋不顾身。因为流放驱逐而流落多次,但是志气还是和从前一样。刚被贬到夷陵县的时候,没有用来排遣愁闷的,就拿出原来已办结的案卷反复看,发现案卷中是非颠倒、违法曲断的错误数量太多了,难以计算。于是他仰天长叹道:“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县尚且如此,天下就可想而知了。”从此以后,他遇事不敢疏忽怠慢。
(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字叔弼,广泛阅读,记忆力强,擅长写文章。十三岁的时候,看到父亲欧阳修写《鸣蝉赋》,站在一边不肯离开,欧阳修摸着他的头说:“儿子啊,他日能写我这样的文章吗?”于是写好了送给他。欧阳修去世,他代欧阳修写遗表(古代大臣临终前所写的章表,于死后上奏),神宗读后喜爱这篇文章,以为是欧阳修自己写的。服丧期满后,做襄州知州。曾布掌管政事,曾布的大舅子魏泰依仗声威和权势来襄州居住,圈占公私田地园圃,强买民货,郡县没有人敢查问。到这时候,又强指州门东侧荒废的官邸旧址为无主土地,(向地方)索要这块地。地方官吏详细写成公文送到,欧阳棐说:“谁说州门东侧是无主土地?”拒绝了魏泰的索求。官员们都说:“魏泰横行于汉南很久了,如今索要土地,给慢了尚且不行,又怎么可以拒绝呢?”欧阳棐最终坚持不给。
37.D 38.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39.记叙了苏轼带领徐州官民一起抵御水灾的事情。从文中可以看出苏轼具有临危不惧、以身作则、善于指挥、足智多谋、公而忘私、亲民爱民等可贵品质。
【解析】3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动词,主管、执掌/动词,知道;
B.动词,前往,到/动词,拜访;
C.动词,派、让/动词,出使;
D.意思相同,都是副词,最终;
故选D。
38.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意:他又请求调发第二年的夫役来增筑旧城墙,用树木筑起防护堤,用来防备洪水再来。朝廷同意了他的提议。
句子结构:“复请调来岁夫”表明再次请求调拨来年的役人,这是一个动宾结构;“增筑故城”是说增筑旧城墙,又是一个动宾结构;“为木岸”表示建造木制的堤岸,是一个动宾结构;“以虞水之再至”意思是用来防备水患再次到来,表目的;“朝廷从之”是指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主语是朝廷。
根据以上分析,可推知断句为: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39.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概括分析。
根据“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可知,选文描述了苏轼在徐州任知州时,面对黄河决堤、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况。
根据“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和“驱使复入”可知,苏轼在百姓纷纷逃避洪水时,坚定地表示要与大家一起守城,展现出临危不惧和以身作则的品质。
根据“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可知,苏轼动员武卫营士兵参与抗洪,显示了他的善于指挥和足智多谋。
根据“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可知,苏轼顾全大局,不回家照顾自己的家庭,体现了公而忘私的品质。
根据“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可知,苏轼组织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城市,这表现了他的领导能力和对人民的关爱。
因此,选文记叙了苏轼在徐州任上带领百姓和士兵成功抵御洪水的故事,展现了他临危不惧、以身作则、善于指挥、足智多谋、公而忘私、亲民爱民等可贵品质。
【点睛】参考译文
(苏轼)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将要被冲坏,富人争着出城躲避水灾。苏轼说:“(如果)富人出城了,百姓都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呢?我在这里,洪水决不会冲坏城墙。”驱赶(富人)重新进入城里。苏轼到武卫营去,喊来卒长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替我出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泥沼雨水,我等小人,应当效命。”他率领兵卒拿着箕畚铁锹出去,筑起东南长堤,从戏马台开始,一直连接到城墙。苏轼在河堤上建了房舍(暂住),(每天巡守)经过家门也不进入,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他又请求调发第二年的夫役来增筑旧城墙,用树木筑起防护堤,用来防备洪水再来。朝廷同意了他的提议。
40. 第二年 已经 往,到(拜访) 都 41.A 42.褚承亮调任易州户曹,还未去赴任,正赶上金兵南下。 43.写苏轼对其大为称赏,侧面烘托了褚承亮才华出众。 44.示例:我认为褚承亮符合孟子所说的“大丈夫”的标准。当金人要求其对策时,褚承亮不惧威逼胁迫,长揖而去;当他被举荐掌管藁城县时,他不慕名利,亦断然离去。这些行为都体现了他没有被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坚守本心,所以,他符合孟子“大丈夫”的标准。
【解析】4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第二年,他成功登科及第。明年:第二年。
(2)句意为:斡离不攻破真定后。既:已经。
(3)句意为:褚承亮拜访主考官刘侍中说。诣:往,到(拜访)。
(4)句意为:其余的人都被录取了。悉:都。
4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均表判断,是;
B.代词,他/难道,表反问语气;
C.介词,和/动词,给、给予;
D.助词,的/代词,这件事;
故选A。
4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本句重点词语:调:调任。未赴:还未去赴任。会:正赶上。
4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句段作用。
“宋苏轼自定武谪官过真定,承亮以文谒之,大为称赏”意思是宋朝时,苏轼被贬官路过真定,褚承亮带着自己的文章去拜访他,苏轼对他的文章大为赞赏。该句运用侧面描写,写苏轼对其大为称赏,从侧面烘托了褚承亮才华出众。
4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人物形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意思是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强权下不能改变自己的态度,这样才是大丈夫。据此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结合文章内容,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角度来看,褚承亮确实符合孟子所认为的“大丈夫”的标准。
由“军中知其才,严令押赴,与诸生对策。策问‘上皇无道,少帝失信’。举人承风旨,极口诋毁”“承亮诣主文刘侍中曰:‘君父之罪,岂臣子所得言耶?’长揖而出”可知,他面对富贵和权势的诱惑,没有屈服。在安国寺的考试中,尽管其他考生都迎合金兵将领的意旨,极力诋毁宋朝的皇帝,但褚承亮却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拒绝诋毁自己的君父。他深知“君父之罪,岂臣子所得言耶?”这体现了他“富贵不能淫”的品质,即不因富贵而丧失自己的道德原则和人格尊严。
由“刘多承亮之谊,荐知藁城县。漫应之,即弃去”可知,当他被举荐掌管藁城县时,他不慕名利,亦断然离去。
综上所述,褚承亮在面对富贵、贫贱和威武的考验时,都表现出了坚定的道德原则和人格尊严,符合孟子所认为的“大丈夫”的标准。他的故事启示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坚守自己的道德信仰和人格尊严,不为富贵所动,不为贫贱所移,不为威武所屈。
【点睛】参考译文:
褚承亮,字茂先,真定人。宋朝时,苏轼被贬官路过真定,褚承亮带着自己的文章去拜访他,苏轼对他的文章大为赞赏。宣和五年秋天,褚承亮参加乡试,与他一同考试的共有八百人,褚承亮取得了第一名。第二年,他成功登科及第。随后被调任为易州户曹,但他还没有上任,就恰逢金兵南下。天会六年,斡离不攻破真定后,将境内的进士全部拘捕,在安国寺进行考试,褚承亮的名字也在名册之中,但他藏匿自己不出现。军中知道他的才华,严令押解他去参加考试,与其他考生一同应对策问。策问的内容是“上皇无道,少帝失信”。考生们迎合意旨,极力诋毁宋徽宗和宋钦宗。褚承亮拜访主考官刘侍中说:“君主和父亲的罪行,怎么是臣子可以谈论的呢?”说完,他深深作揖后离开了。刘侍中为此深受触动。其余的人都被录取了,总共有七十二人,于是被称为“七十二贤榜”。刘侍中很欣赏褚承亮的义举,推荐他掌管藁城县。褚承亮只是敷衍地应承下来,然后就弃官离开了。他七十岁时去世,他的门人私下里谥号他为“玄贞先生”。
45.C 46.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 47.(1)太守郝光一向尊敬信任司马芝,就让刘节代替王同服兵役,青州人称司马芝为“能让郡主簿服兵役”。
(2)君王在上无能,官吏在下遭受灾祸,这就是政事不能治理的原因啊。 48.(1)不畏豪强:他派刘节的宾客王同等服兵役,遭到阻拦,亲自上书,让刘节代王同伏法。
(2)公正严明,不徇私:太监想托他办事,辗转找到他的妻子的伯父,他的伯父也害怕,不敢请求。
(3)善于教导下属:他认为官吏触犯法令让君主知道了,就是官吏的灾祸,他的教导勉励了下属。
【解析】4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尤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
C.有误,“具陈节罪”的意思是详细地陈述刘节的罪状。“具”的意思是详细地;
故选C。
46.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
句意:设定法令却有人违犯,这是君王的无能;违犯法令却让君王听到了,这就是官吏的灾祸。“设教而犯”和“犯教而闻”是表示并列的短语,在其后各断开一处,“君之劣也”和“吏之祸也”都是判断句,应单独放在一处,故断句为: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
47.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
(1)素:一向;敬信:尊敬信任;即:就;以:让;代:代替;号:号称,称作;为兵:服兵役;
(2)劣:不好,低下。与“优”相对,这里指无能;于:在;祸:名词作动词,遭受灾祸;所以:……的原因;理:治理。
4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概括。
“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的意思是从魏到今担任河南尹的官员没有能比得上司马芝的。根据题干要求,从②③两段中找出司马芝的好的作为,概括人物性格特点即可。
根据第②段“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吏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吏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可知,司马芝不畏豪强,他派刘节的宾客王同等服兵役,遭到阻拦,亲自上书,让刘节代王同伏法;
根据第③段“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可知,司马芝公正严明,不徇私,太监想托他办事,辗转找到他的妻子的伯父,他的伯父也害怕,不敢请求;
根据第③段“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可知,司马芝善于教导下属,他认为官吏触犯法令让君主知道了,就是官吏的灾祸,他的教导勉励了下属。据此概括回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年少为书生,在荆州躲避战乱,在鲁阳山遇到了贼寇,同行的人都抛弃了老弱逃跑,唯独司马芝坐着守护老母亲。贼寇到了,用刀逼迫司马芝,司马芝叩头说:“母亲老了,就看各位了!”贼说:“这是个孝子,杀了他不道义。”于是(他)能够免遭杀害,(他)用鹿车推上母亲。在南方呆了十余年,亲自耕种坚守节操。
太祖平定了荆州,让司马芝担任菅长。当时天下刚刚建立,很多人不遵守法律。郡主簿刘节,是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郡做盗贼,入郡就扰乱官吏办公。不久,司马芝差遣刘节的宾客王同等人参军服兵役,掾吏根据情况禀告司马芝说:“刘节家从来就没有服过徭役,如果到时候藏匿,你一定会为事情办不成负责任。”司马芝不听,给刘节写信说:“您是大家族,然而宾客常常不参加兵役,已经让老百姓怨恨了,或许关于你的不好的流言会使上面听到。现今调遣王同等人服兵役,希望你按时派遣。”兵已经集结在郡,然而刘节藏了王同等人,就命令督邮以军队要出发的理由来责备县里,县吏实在没有办法,就乞求代替王同。司马芝就把公文快马奔驰送到济南,详细地陈述刘节的罪状。太守郝光一向尊敬信任司马芝,就让刘节代替王同服兵役,青州人称司马芝为“让郡主簿服兵役”。后来迁任广平令。
黄初中,入朝担任河南尹,抑制豪强,扶助弱者,私人请托从不理会。恰好宫中太监想拿事请托司马芝,不敢对他说,就通过司马芝的妻子的伯父董昭传话。董昭也很怕司马芝,不替他沟通。司马芝对众位属下教导说:“君王能设定法令,不能使官吏一定不违犯。官吏能违犯法令,而不能使君王一定听不到。设定法令却有人违犯,这是君王的无能;违犯法令却让君王听到了,这就是官吏的灾祸。君王在上无能,官吏在下遭受灾祸,这就是政事不能治理的原因呀。各位难道能不严格要求自己吗?”于是下属都自我勉励。
司马芝性格耿直,不夸耀自己的品行方正。与宾客谈论,有不符合自己的想法的,便当面驳斥对方的不足,离开以后就不再说任何别的话了。在官位上去世,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从魏到今担任河南尹的官员没有能比得上司马芝的。
49.B 50.C 51.D 52.①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他们)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②喝酒已经喝到畅快的时候,公子光假装脚有毛病,进入地下室,派专诸把匕首放到烤鱼的肚子里,然后把鱼进献上去。
【解析】4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四月丙子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