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模拟新题速练】13.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试卷(含答案解析)全国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中考模拟新题速练】13.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试卷(含答案解析)全国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8.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2 14:4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新题速练】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全国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2024·上海杨浦·二模)阅读下面选文, 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
①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②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丙】
景公信用谗佞,赏无功,罚不辜。晏子谏曰:“臣闻明君望圣人而信其教,不闻听谗佞以诛赏。今与左右相说颂①也,曰:‘比死者勉②为乐乎!吾安能为仁而愈黥民③耳矣!’故内宠之妾,迫夺于国,外宠之臣,矫夺于鄙,执法之吏,并荷百姓。民愁苦约病④,而奸驱尤佚⑥,隐情奄恶,蔽谄其上,故虽有至圣大贤,岂能胜若谗哉!是以忠臣之常有灾伤也。臣闻古者之士,可与得之,不可与失之; 可与进之,不可与退之。臣请逃之矣。”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说颂:指逢迎取媚。②勉:尽力。③愈黥民:指过得连罪犯都不如。④约病:贫困。⑤佚: 放纵。
1.【甲】文节选自课文 ,作者是诸葛亮;【乙】文节选自课文《送东阳马生序》,作者是 。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比死者勉为乐乎( ) (2)故内宠之妾(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4.下列对【甲】、【乙】两文作者的劝勉意图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文中作者多次提及先帝,意在激励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实现先帝遗愿。
B.【甲】文称“陛下”时,是作者言辞恳切地提出建议,期望后主能励精图治。
C.【乙】文中作者讲述自己求学的经历,目的是提醒马生要努力克服求学之难。
D.【乙】文中作者列举了当下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勉励马生珍惜学习机会。
5.【丙】文中景公做出“ ”的行为,是受到 (用自己的话概括)想法的影响。造成的后果是:(1) ;(2) 。晏子所言之意,即【甲】文中诸葛亮所谏: 。
6.三篇选文在写作手法上有相同之处。请任选一处文中的划线句,具体分析该写作手法的作用。
(2024·河南平顶山·二模)阅读下面两个文段, 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 勇气也。一鼓作气, 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
二十三年夏,公如齐观社,非礼也。曹刿谏曰:“不可。夫礼,所以整民也。故会以训上下之则①,制财用之节;朝以正班爵之义②,帅长幼之序。诸侯有王③,王有巡守,以大习④之。非是,君不举矣。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
(节选自《左传·庄公二十三年》)
【注释】①以训上下之则:用以训示上下之间的法则。②朝以正班爵之义:朝觐是用以排列爵位的仪式。③有王:指朝聘于天子。④大习:熟悉朝会制度。
7.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中的“间”是“参与”的意思,与“时时而间进”中的“间”意思不同。
B.“肉食者鄙”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鄙”都指的是“目光短浅”。
C.“何以战”与“可以一战”中的“以”都是“凭借”的意思。
D.“君不举矣”与“管夷吾举于士”中的“举”都是“举荐、推荐”的意思。
8.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必以信。
9.后人曾用《齐鲁长勺之战》作为甲文的题目,清代《古文观止》的编者将其改为《曹刿论战》,请说说该编者不沿用旧题目的理由。
10.甲乙两文都展示了曹刿的品质,请结合两个文段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曹刿的认识。
(2024·广东广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穿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臣未尝闻也( )(2)长跪而谢之曰( )(3)秦王怫然怒( )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2024·内蒙古呼伦贝尔·一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乙】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丙】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军士吏被甲 被: (2)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日 兵:
(3)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谢: (4)贫贱不能移 移:
14.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闻天子之诏
A.已而之细柳军到往 B.皆布衣之士也
C.称善者久之 D.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1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
16.【甲】文中周亚夫被汉文帝称为“真将军”,是因为他 。【乙】文中唐雎能够不辱使命,是因为他 。周亚夫和唐雎都彰显了孟子心目中大丈夫“ ”的特点。
(2024·全国·一模)阅读下文,完成各问题。
【甲】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①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②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③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④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⑤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
(改编自李斯《谏逐客书》)
【注释】①让:嫌弃。②择:同“释”。③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和周武王。④黔首:泛指百姓。⑤赍(jī):送,送给。
17.下列各项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形貌昳丽 / 而愿忠者众 B.齐国之美丽者也 /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
C.闻寡人之耳者 / 国大者人众 D.皆以美于徐公 /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窃以为过矣
19.给【乙】文中划线句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3处)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②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
21.结合【甲】【乙】谈谈,齐国和秦国强大的原因有哪些相似之处?
(2024·上海嘉定·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文, 完成各题
【甲】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丙】
宋小坡退敌
宋小坡侍御督学秦中,值教匪流毒①正酷,案临巩昌,距府城数十里外。郡守驰报贼信,请勿至,小坡毅然往。出廉俸二千金,募回兵为防御计。贼侦知,遁去,城藉②无恙。前任陈远山闻贼到汉中,即他避,生童③随散,多为贼所戕④。远山闻之,郁郁成疾,卒于任。可见临大事,存乎胆识,胆识不足,而欲以济事也,难哉。
【注释】①教匪流毒:指清朝时的白莲教之乱。②藉:同“借”,凭借。③生童:生员和童生。④戕:杀害。
22.【甲】诗的作者是唐代的 (人名);【乙】文选自《 》(书名)。
2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肉食者鄙 ( ) (2)可见临大事 ( )
24.对【乙】文中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大大小小的监狱,即使不能一一巡查,我也一定根据实情(进行处理)。
B.大大小小的监狱,虽然不能一一巡查,我也一定根据诚心(进行处理)。
C.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虽然不能一一明察,我也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D.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 即使不能一一明察, 我也一定根据诚心(合理裁决)。
25.“郁郁”一词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有六个义项:①富有文采的样子;②香气浓盛;③盛美的样子;④茂盛的样子;⑤忧愁烦闷的样子;⑥众多的样子。其中最适合作为【丙】文中加点词“郁郁”注解的一项是 (填序号),理由是 。
26.【乙】文中战前围绕“(1) ” (用原文语句)这一中心问题,鲁庄公“三答”,曹刿“三评”。两人起先有分歧,最终达成了共识,鲁庄公也认识到政治上 是战争取胜的基础。
27.以上三则材料均与战争有关。 【甲】诗诗人借“铜雀春深锁二乔”委婉地指出:如果“东风不与周郎便”,赤壁之战的结局可能是 ;【乙】文借战前乡人与曹刿的问答,表现出曹刿 的形象; 【丙】文通过将陈远山畏缩避战、病重去世与宋小坡 的事迹进行对比,突出文章的主旨。
(2024·江西新余·一模)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②遗之。飞曰:“主上宵旰③,岂大将安乐时?”飞辞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④,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选自《宋史·岳飞传》,有删改)
【乙】
初八日,元世祖召天祥至殿中。长楫不拜。左右强之,坚立不为动。上使谕之曰:“汝以事宋者事我,即以汝为中书宰相。”天祥曰:“天祥为宋状元、宰相,宋亡,惟可死,不可生,愿一死足矣。”遂命之退。天祥为绝笔自赞,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盂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天祥就义》,有删改)
【注】①吴玠:人名,岳飞的朋友。②名姝:有名气的美女。③宵旰:即宵衣旰食,天不亮起床,天黑才吃饭,形容终日操劳。④营第:建造宅子。
28.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侍( ) (2)素( ) (3)戒( )
29.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2)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30.岳飞和文天祥同是南宋著名的英雄人物,他们一个武将出身,怀直捣黄龙之志,率领岳家军抗击金兵:一个状元及第,被敌人俘获后至死不降。请结合你所了解的相关诗作,并根据选文内容,说说两人的共同之处。
(2024·甘肃天水·一模)【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哀,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节选)
【乙】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①而盛卧之。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哲②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飞将军》
【注】①络:用绳子编织成的网状物。②哲:突然。
31.甲文选自《 》,这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 体史书。
32.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单于素闻广贤( ) ②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 )
3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②得李广必生致之。
34.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填空。
所叙之事 主要人物形象特点
【甲】文 ① 军事才能卓越
【乙】文 李广被生擒后伺机逃脱 ②
35.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在对方辙乱旗靡时乘胜追击,李广“佯死”,见“旁有胡儿骑善马”便马上行动,甲乙两文都给我们这样的启示: 。
(2024·辽宁葫芦岛·一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自密徙徐①。是岁,河②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城南两山环绕,吕梁百步扼之,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③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④,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插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従之。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节选自苏辙《栾城集·东坡治水》)
【注】①自密徙徐:从密州调任徐州。②河:黄河。③屦:粗布鞋。④涂潦:洪水
3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是进亦忧 斯是陋室
B.尾属于城 属予作文以记之
C.河势益暴 香远益清
D.民心乃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
3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何时而乐耶?
(2)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
38.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两处)
涨 不 时 泄 城 将 败 富 民 争 出 避 水
39.【甲】文中所指的“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豁达胸襟和 。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生命境界,在【乙】文苏轼身上均有充分体现,他(苏轼)一心为民(大水将冲决徐州城,人手缺乏,他派人去武卫营请禁军出力抗洪)和 (河水暴涨,情势危急,他坚守城头)。
(2024·上海奉贤·二模)阅读下面选文, 完成小题
【甲】
曹刿论战(节选)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
出师表(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丙】
柳公权劝谏(节选)
柳公权,字诚悬。幼嗜学,十二能为辞赋。元和初,进士擢第。穆宗即位,入奏事,帝召见,谓公权曰:“我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日拜右拾遗。穆宗政僻①,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历穆、敬、文三朝。文宗思之,复召为侍书,迁谏议大夫。俄改中书舍人,舍后充翰林书诏学士。便殿对六学士,上语及汉文恭俭,帝举袂②曰:“此浣濯者三矣③。”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帝留而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浣濯之衣,乃小节耳。”
(选自《旧唐书·柳公权传》)
【注释】①僻:不正,偏离正轨。②袂:衣袖。③浣濯:洗。
40.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1) 又何间焉( ) (2)复召为侍书( )
41.下面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
B.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
C.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
D.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
4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43.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篇目 背景 进谏者的身份 进谏目的 进谏方式 进谏者的共同形象
《曹刿论战》 (节选) “(1)”“(2)” (3) 帮助鲁庄公做好战前准备。 婉谏 (11)
《出师表》 (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刘禅不能做到尽职尽责 大臣 希望刘禅采纳三条建议: (5) (6) (7) 直谏
《柳公权劝谏》(节选) “穆宗政僻” (4) 希望穆宗(8);希望文宗(9)。 (10)
(2024·江西赣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淳于髡使赵
淳于髡者,齐之赞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威王八年,楚大发①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②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③索④绝。王曰:“先生少之乎?”觅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旁有禳田⑤者,操一豚蹄,酒一孟,祝曰:‘瓯窭⑥满算,污邪⑦满车,五谷蕃熟⑧,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贵黄金千镒,白壁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发:派遣,派出。②赍(jī):持有,携带。③冠缨:系在颌下的帽带。④索:全,都。⑤禳(ráng)田:在田间设祭,以求丰收。⑥瓯窭(ōu lóu);高狭之地。⑦污邪:地势低洼的田地。⑧五谷蕃熟,穰(ráng)穰满家:五谷繁茂丰熟,米粮堆积满仓。
4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之( )(2)岂( )(3)与( )
4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2)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46.淳于髡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对齐威王劝谏时都运用了怎样的劝谏方法?请结合两篇文章简要分析。
(2024·福建福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杞子①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 中寿,尔墓之木拱矣③!”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④,崤有二陵⑤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
(节选自《左传》)
[注]①杞子:秦国大夫。②管:钥匙。③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要是你蹇叔只活个差不多的年纪就去世的话,你坟上的树都有两手合抱一般粗了。中寿:中等的年寿。④崤:山名。⑤陵:大山。
4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B.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C.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D.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48.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
若潜师以来 参考成语解释词义成语:畏罪潜逃 (1)潜:
公辞焉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 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2)辞:
晋人御师必于崤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 御:①驾驭,控制;②侍奉;③抵挡,抵御。 (《古汉语常用字》) (3)御:
4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50.本文中的蹇叔和《曹刿论战》中的曹刿身上有哪些相同品质?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
(2024·贵州黔东南·一模)齐桓公见小臣稷①,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骜②爵禄者,固轻其主; 其主骛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③骛禄爵,吾庸④敢骜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桓公所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者,遇士于是也。
(选自《吕氏春秋。下贤》)
【注释】①稷: 人名。②骜(ào): 看轻、轻视。③夫子:对稷的敬称。④庸: 岂,怎么。
51.下面与文段中的故事内容相近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 B.三顾茅庐 C.曹刿论战 D.邹忌讽谏
52.根据文段意思,说说齐桓公不敢“轻其士”和后来“一匡天下”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
5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士之骛爵禄者 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B.一日三至而不得见 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
C.士之鹜爵禄者,固轻其主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
D.天下闻之 求闻之若此(《穿井得一人》)
(2024·江西·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五年,晋献公灭虞、虢,虏虞君与其大夫百里奚。既虏百里奚,以为秦穆公夫人滕①于秦。百里奚亡秦走宛,楚鄙人执之。穆公闻百里奚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②羊皮赎之。”楚人遂许与之。
当是时,百里奚年已七十余。穆公释其囚,与语国事。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穆公曰:“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固问,语三日,穆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
百里奚让曰:“臣不及臣友蹇叔,蹇叔贤而世莫知。臣常游困于齐而乞食铚人,蹇叔收臣。臣欲事齐君无知③,蹇叔止臣,臣得脱齐难,遂之周。周王子颓好牛,臣以养牛干之。及颓欲用臣,蹇叔止臣,臣去,得不诛。事虞君,蹇叔止臣。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诚私利禄爵,且留。再用其言,得脱,一不用,及虞君难。是以知其贤。”于是穆公使人厚币迎蹇叔, 以为上大夫。
【注释】①滕(yìng):陪嫁的仆役。②羖(gǔ) :黑色的公羊。③无知:即公孙无知。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弑杀齐襄公,自立为君,第二年被大夫雍廪袭杀。
54.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亡( ) (2) 让 ( ) (3) 事 ( )
55.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既虏百里奚,以为秦穆公夫人滕于秦。
(2)再用其言,得脱,一不用,及虞君难。
56. 秦穆公是“春秋五霸”之一,请结合选文探讨原因。
(2024·四川成都·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诸葛亮出师
①初,越巂太守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深加器异。汉昭烈①临终,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及出军祁山,亮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而以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邻战于街亭。
②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②,舍水上山,不下据城。张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乃拔西县千馀家还汉中。收谡下狱,杀之。亮自临祭,为之流涕,抚其遗孤,恩若平生。蒋琬谓亮曰:“昔楚杀得臣③,文公④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亮流涕曰:“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是以杨干乱法,魏绛戮其仆。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
③或劝亮更发兵者,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破贼,乃为贼所破,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今欲减兵省将,明罚思过,校变通之道于将来;若不能然者,虽兵多何益!自今已后,诸有忠虑于国者,但勤攻吾之阙,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跷足而待矣。”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亮上疏请自贬三等,汉主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
【注】①昭烈:三国时期刘备的谥号。②烦扰:混乱无章。③得臣:能臣。④文公:晋文公。
5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出代表该选项的字母)
A.张郃绝其汲道 绝:断绝 B.千馀家还汉中 馀:同“余”,多
C.于是考微劳 微:稍微 D.引咎责躬 咎:错误,过失
58.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2)但勤攻吾之阙,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跷足而待矣。
59.文中诸葛亮两次流泪体现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024·江苏无锡·一模)异宝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
五员①亡,荆②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五员载拜受赐,曰:“吾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五员者,爵执圭③,禄万檐,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五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为矣,而无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注释]①五员:即伍员,指伍子胥。 ②荆:楚国。 ③执圭:爵位名。
60.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员亡(逃亡) B.地险而民多知(知道)
C.绝江(横渡) D.吾犹不取(尚且,还)
6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五 员 过 于 吴 使 人 求 之 江 上 则 不 能 得 也 每 食 必 祭 之
62.翻译下列句子。
(1)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
(2)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
63.“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有人所宝者“利”,有人所宝者“义”,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文中“丈人”之所宝。
(2024·福建·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靖康之难①,钦宗幸虏营。虏人欲得某文②。钦宗不得已,为诏从臣孙觌③为之,阴冀觌不奉诏,得以为解。而觌不复辞,一挥立就,过为贬损,以媚虏人。而词甚精丽,如宿成④者。虏人大喜,至以大宗城虏获妇饷之,觌亦不辞。其后每语人曰:“人不胜天久矣古今祸乱莫非天之所为。而一时之士,欲以人力胜之,是以多败事而少成功,而身以不免焉。孟子所谓‘顺天者存,逆天者亡’者,盖谓此也。”或戏之曰:“然则,子之在虏营也,顺天为已甚矣!其寿而康也,宜哉!”觌惭亡以应。闻者快之。
——(节选自朱熹《记孙觌事》)
【注】①靖康之难:靖康二年(1127)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靖康之难导致了北宋的灭亡。②某文:即投降书。③孙觌(dí):宋钦宗时,官翰林学士。④宿成:事先已经做好。
64.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
钦宗幸虏营 查阅字典法: ①幸运;②侥幸;③偏爱、宠爱;④指帝王到达某地;⑤敬辞。 (1)幸: (填序号)
阴冀觌不奉诏 参考成语法: 冀其成功:希望他成功。 (2)冀:
觌惭亡以应。 课内迁移法: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3)亡:
闻者快之 语境推断法 (4)闻:
6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的序号写在答题卡上。
人A不胜天B久矣C古今D祸乱E莫非F天之G所为
6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觌不复辞,一挥立就。
(2)子之在虏营也,顺天为已甚矣!
6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请结合孟子在《富贵不能淫》一文中对“大丈夫”的论述,判断并分析文中孙觌是否为大丈夫?
(2024·福建漳州·一模)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伤春
陈与义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①照夕烽。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②。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稍喜长沙向延阁③,疲兵敢犯犬羊④锋。
【乙】
正月,帝在扬州。丁亥,金人破青州。己酉,金人破泗州。泗州奏金人且至,帝大惊,军中仓皇,以内帑所有,通夕搬挈……金人入真州。金人攻泰州。金人破沧州、晋宁军,焚扬州。是日,定议航海避敌……乃议移舟之温、台以避之。己未,金人破明州。辛酉,御舟离章安镇。
(摘自《续资治通鉴》)
【丙】
一岁之间再致大寇,虽曰天数,亦人事也。去春致寇其病原于军政不修而起燕山之役去冬致寇,其病原于去春失其所以和,又失其所以战。何也?贼以孤军深入,前阻坚城而后顾邀击之威,当是时不难于和。而朝廷震惧,其所邀求,一切与之。既割三镇,又质亲王,又许不赀⑤之金币,使贼有以窥中国之弱,此失其所以和也。诸道之兵既集,数倍于贼,将士气锐而心齐。朝廷畏怯,莫肯一用,使贼安然厚有所得而归,此失其所以战也。失此二者之机会,故令贼志益侈,再举南牧无所忌惮,遂有并吞华夏之心。
(节选自李纲《靖康传信录》)
[注] ①甘泉:秦汉行宫,这里指宋皇宫。②飞龙:喻指天子。③向延阁:指长沙太守向子。④犬羊:对金兵的鄙称。⑤不赀:不计其数。
68.下列对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去春致寇/其病原于军政/不修而起燕山之役/
B.去春致寇/其病原于军政不修/而起燕山之役/
C.去春/致寇其病原于军政/不修而起燕山之役/
D.去春/致寇其病原于军政不修/而起燕山之役/
69.下列对古诗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雄浑沉郁,与杜甫的《春望》一样看似写春,实为感伤时势。
B.甲诗诗人漂泊异乡,虽目睹烟花燃放美景,却仍难掩满心的愁绪。
C.甲诗结尾讴歌向子諲带兵奋起抗敌的壮举,流露诗人的爱国情思。
D.乙文和丙文的内容分别对应甲诗“照夕烽”的宋朝现实及其原因。
70.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
泗州奏金人且至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 天子且至。(《周亚夫军细柳》) (1) 且:
故令贼志益侈 联系成语解释词义精益求精 (2) 益:
后顾邀击之威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 邀:①拦击,堵截。②邀请。③求,谋取。(《古代汉语词典》) (3) 邀:
使贼有以窥中国之弱 参考字源释义,联系语境推断词义 窥:小视也。从穴规声。(《说文解字注》) (4) 窥:
7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一岁之间再致大寇,虽曰天数,亦人事也。
(2) 诸道之兵既集,数倍于贼,将士气锐而心齐。
72.甲诗作者对天子有怎样的情感态度? 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 《出师表》 宋濂 2. 比:等。 故:所以。 3.而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4.C 5. 信用谗佞,赏无功,罚不辜。 享乐思想。(或不施仁政) 内宠之妾,迫夺于国。 外宠之臣,矫夺于鄙,执法之吏,并荷百姓。 亲贤臣,远小人。 6.示例:“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亲贤臣,远小人”和“亲小人,远贤臣”的不同结局,发人深省。
【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历史上有《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通常所说的《出师表》一般指《前出师表》。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全文结构严谨,详略有致,用对比说理,在叙事中穿插细节描绘,读来生动感人。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要等到死时才尽量欢乐吗!比:等,等到。
(2)句意为:所以宫内受宠的妻妾。故:所以。
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语:则:而是。若:如。余:我。专:专心。耳:罢了。岂:难道。过:过错。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分析不恰当。根据“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可知,作者讲述自己求学的经历,目的是提醒马生专心学习,而非“努力克服求学之难”。
故选C。
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1)根据【丙】文“景公信用谗佞,赏无功,罚不辜”(齐景公信赖重用谗谀妄佞之人,赏赐无功之人,惩罚无辜之人)可得:信用谗佞,赏无功,罚不辜。
(2)根据【丙】文“比死者勉为乐乎!吾安能为仁而愈黥民耳矣”(要等到死时才尽量欢乐吗!我怎么能为仁而生活得比罪犯还不如)可得:享乐思想。(或不施仁政)
(3)根据【丙】文“故内宠之妾,迫夺于国,外宠之臣,矫夺于鄙,执法之吏,并荷百姓”(所以宫内受宠的妻妾,在国都内硬逼抢夺,外面受宠的臣子,在地方上勇武抢夺,执法的官吏,一并烦扰百姓)可得:内宠之妾,迫夺于国。
(4)根据【丙】文“故内宠之妾,迫夺于国,外宠之臣,矫夺于鄙,执法之吏,并荷百姓”(所以宫内受宠的妻妾,在国都内硬逼抢夺,外面受宠的臣子,在地方上勇武抢夺,执法的官吏,一并烦扰百姓)可得:外宠之臣,矫夺于鄙,执法之吏,并荷百姓。
(5)根据【丙】文“故虽有至圣大贤,岂能胜若谗哉!是以忠臣之常有灾伤也”(所以虽然有至圣大贤之人,怎能够胜过这些谗言呢?因此忠臣经常有灾受伤害)可知,晏子所言之意是劝谏齐景公亲近贤臣,疏远小人可见与【甲】文中诸葛亮所谏“亲贤臣,远小人”相似。
6.本题考查写作手法。三篇选文画线句均使用了对比手法,任选一处文中的划线句,具体分析该写作手法的作用即可。
示例1:【乙】文画线句“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现今太学生拥有图书的优越条件。
示例2:【丙】文画线句“故内宠之妾,迫夺于国,外宠之臣,矫夺于鄙,执法之吏,并荷百姓”(所以宫内受宠的妻妾,在国都内硬逼抢夺,外面受宠的臣子,在地方上勇武抢夺,执法的官吏,一并烦扰百姓)运用对比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不施仁政贪图享乐的君主的行为。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未尝不叹息而痛恨桓帝、灵帝时期的腐败。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善良、守节不逾的大臣,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乙】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
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诗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不是天赋、资质低下,而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丙】
齐景公信赖重用谗谀妄佞之人,赏赐无功之人,惩罚无辜之人。晏子劝谏说:“我听说明白的君主仰慕圣人而信任他们的教诲,不去听闻谗谀妄佞之人的话来进行诛杀赏赐。如今君主与左右近臣互相取悦歌颂,说:‘要等到死时才尽量欢乐吗!我怎么能为仁而生活得比罪犯还不如!’所以宫内受宠的妻妾,在国都内硬逼抢夺,外面受宠的臣子,在地方上勇武抢夺,执法的官吏,一并烦扰百姓。民众愁闷苦恼又被疾病约束缠绕,而奸商行进得尤是放纵,隐瞒民情占有恶行,遮蔽谄媚上级,所以虽然有至圣大贤之人,怎能够胜过这些谗言呢?因此忠臣经常有灾受伤害。我听说古代有胆识和才能的人,可以跟随明君得到天下,不可以跟随昏君失去天下。有明君,他们跟随明君进而图治,有昏君不可以跟随,他们就会辞官退隐。我请求逃离了。”
7.D 8.祭祀用的祭品(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9.甲文紧扣“论战”,战前论民心的重要性,战后论取胜的原因,始终以曹刿的言论贯穿全文,重点表现曹刿的远见卓识和军事才能,对于战争的过程一笔带过。用《齐鲁长勺之战》作为题目不能体现文章“围绕中心,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10.①甲文中的曹刿主动向鲁庄公出谋献策,重视战前准备,认为民心才是取胜的关键,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爱国爱民情怀;指挥作战时他能把握战机又步步谨慎,可见他谋局周密,有卓越的军事才能。②乙文中曹刿直接劝阻鲁庄公出行看社,并有理有据,可见他直言敢谏:曹刿向庄公讲“礼”的重要性,并用对后嗣的影响来劝谏,说明他重视“礼”。
【分析】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时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D.“君不举矣”的“举”是“举动”的意思;“管夷吾举于士”中的“举”是“被选拔”的意思,二者意思不同,故选项错误。
故选D。
8.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要结合上下文补充省略成分。本题重点词有:
牺牲:供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牲畜;玉:玉器;帛:丝织品。加:虚报夸大;
9.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甲】文记叙了战前曹刿与鲁庄公讨论作战的条件,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关键;接着描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指挥作战的过程,他善于把握战机,在齐军士气衰落时发起进攻;最后解释了他判断齐军战败原因的分析,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洞察力和谋略。
文章通过详细叙述曹刿论战的过程,突出了他的深谋远虑、善于观察和把握战机等特点。用《曹刿论战》作为题目,更能突出文章的重点是曹刿对战争的分析和谋略,更能体现文章的主旨。《齐鲁长勺之战》这个题目只侧重于对战争过程的描述,不能突出文章的重点。
10.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人物的身份、地位等方面入手,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及相关情节入手。
在【甲】文中,当乡人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时,曹刿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见他对国家大事有自己的见解,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当鲁庄公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时,曹刿认为“可以一战”,表明他重视取信于民,有政治远见。在战场上,他通过观察齐军的情况,准确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如“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可矣”等,展现了他善于观察和把握战机的能力。
在【乙】文中,曹刿谏言鲁庄公“观社”的行为不符合礼法,“夫礼,所以整民也……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体现了他坚守礼法原则,有强烈的原则性和责任感。
【点睛】参考译文
【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乙】二十三年夏季,鲁庄公到齐国去观看祭祀社神,这是不合于礼的。曹刿劝谏说:“不行。礼,是用来整饬百姓的。所以会见是用以训示上下之间的法则,制订节用财赋的标准;朝觐是用以排列爵位的仪式,遵循老少的次序;征伐是用以攻打对上的不尊敬。诸侯朝聘天子,天子视察四方,以熟悉会见和朝觐的制度。如果不是这样,国君是不会有举动的。国君的举动史官一定要加以记载。记载而不合于法度,后代子孙看到的是什么?”
11. 曾经 认错,道歉 盛怒的样子。 12.(1)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2)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发怒。
【解析】1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我未曾听说过。尝:曾经;
(2)句意: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谢:道歉;
(3)句意:秦王勃然大怒。怫然:盛怒的样子。
1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虽:即使;易:交换;直:只,仅仅。。
(2)怒:发怒;士:有才能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说:“大王加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这再好不过了,虽然是这样,但这是我从先王那继承的封地,我愿意一生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不高兴。于是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他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只想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因此穿丧服,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了。”说完(唐雎)挺剑而起。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保全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13. 被:同“披”穿着 兵:兵器 谢:道歉 移:改变、动摇 14.B 15.(1)过了不久,皇帝到了,也不让进入军营。
(2)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保全下来,只因为有先生您啊。 16. 治军有方,军纪严明,恪尽职守 善于抓住秦王的弱点,讲究说话技巧 威武不能屈
【解析】13.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可结合句意推断词义。
(1)句意:官兵都穿戴盔甲。被:同“披”,穿着;
(2)句意: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兵:兵器;
(3)句意: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谢:道歉。
14.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
例句“不闻天子之诏”中的“之”是助词,可译为“的”;
A.动词,到,往;
B.助词,的;
C.结构助词,虚指,无实义;
D.结构助词,用于主谓结构之间,不译;
故选B。
15.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句中注意重点字词“居(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无何(不久),至(到)”要理解正确;
(2)句中要注意重点词“而(但),以(凭借),徒(只),以(因为)”要理解正确。
16.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与把握人物形象。
结合【甲】文“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可知,军中戒备森严,可见周亚夫治军严谨;结合“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可知,即使皇帝到了军营,没有将军的军令也不得入营,可见周亚夫治军恪尽职守,令出如山;
结合“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可知,皇帝进了军营也必须按照将军的军令下马徐行,且周亚夫也只以军礼参见他,可见周亚夫治军坚持原则、刚正不阿、不取悦君主;据此可知,周亚夫彰显了【丙】文中的孟子心目中大丈夫“威武不能屈”这一特点;
结合【乙】文“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替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背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编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可知,面对秦王的威胁,唐雎不畏强暴,临危不惧,机智果敢,使得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从而“不辱使命”;据此可知,唐雎也彰显了孟子心目中大丈夫“威武不能屈”的特点。
【点睛】参考译文:
【甲】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 “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乙】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拔剑出鞘立起。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只因为有先生您啊!”
【丙】居住在天下这么广阔的空间,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走着天下最光明的仁义之路;能实现理想时,就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时,一个人独自走这条路。富贵不能引诱他,贫贱不能使他改变,威武不能使他压服,这样才叫作大丈夫。
17.B 18.①同“熟”,仔细;②资助 19.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20.①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
②于是秦王取消逐客的命令,恢复了李斯的官职。 21.君主善于纳谏,知错就改;大臣善于劝谏,敢于进谏。
【解析】1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A.而:表并列,并且,而且/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
B.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C.者:……的人/就;
D.以:动词,认为/连词,因此;
故选B。
18.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根据句意,推知词义。
①句意为: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孰,是疑问代词,谁,哪个。
②句意为:私下认为逐客错了。窃,私下。
19.本题考查断句。根据句子结构、虚词及句意断开停顿。
本句的意思是:现在却抛弃百姓以资助敌国,排斥宾客而使他们帮助别国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缩而不敢向西,停步不进秦国。这里“却”表转折,但是,应断开;“使”是介词,应断开;“裹足”是动词,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应该断开。故据此断句为: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20.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①重点词:诚知,确实知道;不如,比不上。
②重点词:乃,于是,就;除,取消;逐客之令,逐客的命令;复,恢复。
2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分析、理解。
甲:根据“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知,邹忌用类比的手法,现身说法,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善于劝谏;
根据“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可知,齐王虚心纳谏,齐威王也纠正了缺点和错误,齐国政治清明。齐威王纳谏去蔽,从而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乙:韩国畏秦强大,派水工郑国来秦,劝秦王大兴水利,企图借此消耗秦的国力,以免对韩国用兵。此事被发觉后,秦国即决定驱逐所有的客卿。根据“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可知,李斯先说客卿对秦的重大贡献;根据“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可知,李斯再说逐客的无理有害;根据“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可知,通过李斯有理有据地进谏,最终秦王采纳;由此可知,李斯善于进谏,秦王善于纳谏。所以,齐国和秦国强大的原因有:大臣善于劝谏,敢于进谏;君主善于纳谏,知错就改。
【点睛】参考译文:
【甲】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丽,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要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
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敌国。
【乙】
“臣听说官吏们在议论赶走客卿,依臣的私见,这真是错了!臣听说,土地广阔的粮食充足,国家强大的人口众多,军队强盛的士兵勇敢。泰山不嫌弃泥土,所以成就了它的伟大;河海不挑剔细流,所以成就了它的深广;君王不拒绝众民,所以宣扬了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四方,人民不分国别,四季充实美好,鬼神都来降福,这就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啊。现在却抛弃百姓以资助敌国,排斥宾客而使他们帮助别国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缩而不敢向西,停步不进秦国,这真是所谓‘借武器给敌人,送粮食给强盗’呀!”
物品不产于秦国而可宝爱的,很多很多;贤士不生在秦国而愿效忠的,也有很多。如今驱逐客卿以帮助敌国,减损百姓而增加仇人的力量,内使自己空虚,外与诸侯结怨,这样下去,要想国家没有危险,那是不可能啊!
于是秦王取消逐客令,恢复了李斯的官职。
22. 杜牧 左传 23. 目光短浅 面对 24.C 25. ⑤ 从“……郁郁成疾,卒于任”可知,陈远山因忧虑而生病,最终在任上死亡。 26. 何以战 取信于民 27. 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爱国热情和深谋远虑 智退敌匪
【解析】22.本题考查相关文学常识。
《赤壁》的作者是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相传为左丘明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2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作官的人目光短浅。鄙:目光短浅。
(2)句意:由此可见,面对着大事。临:面对。
24.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注意下列词语的意思:
狱:案件;虽:虽然;察:明察;以情:按照实情。
故选C。
25.本题考查词语的意思。
郁郁而亡:忧愁烦闷地死去。故选⑤。
从“陈远山闻贼到汉中,即他避,生童随散,多为贼所戕。远山闻之,郁郁成疾,卒于任”可知,正是因为陈远山的逃跑躲避,才造成“生童随散,多为贼所戕”,于是才有“远山闻之,郁郁成疾,卒于任”,所以,这里的“郁郁”应该是忧愁烦闷的样子。
26.本题考查信息梳理与概括提炼能力。
在乙文第二段中,当曹刿问问: “何以战 ”时,鲁庄公说:“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否定说:“小惠未遍,民弗从也。”鲁庄公又解释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再次否定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又回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最后曹刿给出肯定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由此可见,鲁庄公和曹刿战前回绕着“何以战”这一中心问题,鲁庄公“三答”,曹刿“三评”。两人达到共识的条件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也就是说,公正的司法能得到百姓对君王的爱戴和支持,也就是说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基础。
27.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甲】诗“铜雀春深锁二乔”委婉地指出:如果“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可知,桂牧认为,如果周瑜借不到东风,就不能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而如果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乙】文战前乡人与曹刿的问答,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和“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知,曹刿害这些目光短浅的内食者误国而要参与到这场战争中来,可见他强烈的爱国热情;从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可知,曹刿认为,政治上于民才是战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可见其深谋远虑。
【丙】文从“小坡毅然往。出廉俸二千金,募回兵为防御计。贼侦知,遁去,城藉无恙”宋小坡面对敌人,毫不畏惧,积极准备智退敌匪,与陈远山畏缩避战、病重去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大事,存乎胆识,胆识不足,而欲以济事也,难哉”这一主题。
【点睛】参考译文:
【乙】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对他说:“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其间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
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条件同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亨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诚实。”曹刿回答说:“这是小信用,还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对于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诚心诚意来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种表现,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让我跟从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一开始,鲁庄公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齐军击鼓三次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被打得大败。鲁庄公就要下令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还不行。”曹刿下车看了看地上齐军战车辗过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撤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以后,鲁庄公问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崐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后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完了。他们的勇气已经完了,我们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但大国难以捉摸,恐怕有埋伏,我看到他们战车的车轮痕迹很乱,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已经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丙】宋小坡奉皇命在秦中督学,正遇上白莲教匪患正猖獗的时候,(宋小坡)查看巩昌,距离府城几十里开外。郡守赶紧上报贼人进犯的消息,让(宋小坡)不要来,小坡还是坚定地来了。自出正俸和养廉银二千金,招募回兵作好防御的准备。贼人侦查知道后,逃跑了,府城凭此平安无事。宋小坡的前任陈远山听到贼人侵犯汉中,立即跑到他处躲避,生员和童生随着他四散逃避,大多数从都被贼人杀害。陈远山听说这事,忧郁成病,在任上死了。由此可见,面对着大事,要生存是需要胆识的,胆识不足,却想成事的,难呀!
28. 陪侍,侍候 一向,向来 告诫 29.(1)文臣不爱钱,武臣不舍不得死,天下就太平了。
(2)问市场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 30.岳飞和文天祥都热爱自己的国家,都具有美好的品格和崇高的气节。选文中岳飞说“文臣不爱财,武臣不惜死”,可谓文武官员为官的准则。同时,岳飞治军甚严,大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岳家军深受百姓爱戴。文天祥被俘后面对威逼利诱不动摇,面对死亡不畏惧,一身浩然正气,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从容就义。
【解析】28.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
(1)句意:家中没有女仆侍候;侍:陪侍,侍候。
(2)句意:吴玠一向佩服岳飞;素:一向,向来。
(3)句意:皇帝告诫他说;戒:告诫。
29.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重点词语有:
(1)爱:贪爱、贪恋;惜:吝惜、舍不得。
(2)市人:集市上的人;孰:哪里;为:是;南面:向着南面;就死:受刑而死。
30.本题考查文言文人物形象、对比阅读。
岳飞,身为武将,矢志不渝地追求直捣黄龙、驱逐金兵的目标。他率领的岳家军,不仅英勇善战,更以治军严明、秋毫无犯著称,深受百姓爱戴。他深知文武官员的责任与担当,提出“文臣不爱财,武臣不惜死”的为官准则,这不仅是他个人的坚守,也成为后世官员的典范。而文天祥,身为状元之才,本可享受高官厚禄,但他在国家危亡之际,毅然选择坚守气节,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毫不动摇。在被俘后,他面对死亡毫无畏惧,展现出一身浩然正气。他留下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成为激励后人的名言。他在临刑前的从容与坚定,无不体现出他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诚与热爱。
两位英雄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热爱自己的国家,具有美好的品格和崇高的气节。无论是岳飞在战场上的英勇抗敌,还是文天祥在困境中的坚守气节,他们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他们的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综上所述,岳飞和文天祥的共同之处不仅在于他们的爱国之情和崇高气节,更在于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后世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成为了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丰碑。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岳飞非常孝顺,他的母亲留在黄河以北,他派人到处寻找,最后把母亲接了回来。母亲有长期的疾病,岳飞一定要亲自喂药。母亲去世后,岳飞三天三夜没吃饭也没喝水。他家里也没有女佣人。吴玠一直很佩服岳飞,想和岳飞结交,于是送给他一个美女。岳飞说:“皇上正日夜为国事操劳,这哪是大将安享快乐的时候呢?”岳飞推辞不接受,吴玠因此更加佩服他。岳飞年轻时喜欢喝酒,皇帝告诫他说:“你将来到了黄河以北才可以喝酒。”岳飞于是从此再也不喝酒了。皇帝当初要为岳飞建造府邸,岳飞推辞说:“敌人还没有消灭,怎么能安家呢?”有人问他:“天下什么时候能太平?”岳飞说:“文臣不贪图钱财,武将不怕牺牲,天下就太平了。”
【乙】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八日,元世祖召唤文天祥到宫殿中。文天祥见了皇帝只拱手作揖而不跪拜。皇帝的侍臣强迫他,他仍然坚定地站立着,不被他们所动摇。元世祖派人告诉他说:“你用侍奉宋朝的忠心来侍奉我,就任用你当中书省宰相。”文天祥说:“我文天祥是宋朝的状元宰相,宋朝灭亡了,只能死,不能偷生,希望一死就够了。”于是,元世祖命令他退下。文天祥将被押出监狱前,就写下遗书自我表白,挂在衣带中。那文词写着:“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因为已经尽了人臣的责任,所以达成了仁德。读古代圣贤的书,所学的不是成仁取义的事又是什么事呢?从今以后,我差不多就没有愧疚了!”他被押过市区时,气概神色自然,态度从容,观看的人像墙一样团团围住。即将受刑时,他不慌不忙地向执刑的官吏说:“我的事都已做完了。”问市场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不久,有使者前来传令停止行刑,到达时文天祥却已经死了。看到、听到的人,没有不伤心流泪的。
31. 左传 编年 32. 一向,向来,平素; 好 33.①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②抓到李广一定要让他活着送过来。(俘获李广一定要活着送来。) 34.①长勺之战的经过及战后曹刿论取胜原因 ②沉着机智,英勇善战 35.做任何事情,要善于观察,并抓住最好时机及时行动。
【解析】3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相传为左丘明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3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匈奴单于一直听说李广贤德。素:一向,向来,平素;
(2)句意:偷瞄到旁边有个匈奴男子骑了一匹好马。善:好。
3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①之,指曹刿。长勺:鲁国地名,今山东莱芜东北。
②得,捉往。必,一定。生致,生擒。
34.本题考查概括事件与分析人物形象。
(1)甲文第一段记录了长勺之战的经过,但并未详写战争的过程,只是写了在战争过程中曹刿两次阻止庄公的经过。第二段是战争取胜之后,曹刿向庄公解释自己不让他击鼓和追击的原因。可概括为:长勺之战的经过及战后曹刿论取胜原因。
(2)根据乙文中的“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哲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可得:沉着机智。
根据“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可得:英勇善战。
35.本题考查阅读启示。
根据甲文中的“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可知,曹刿经过仔细观察,确定齐军不是假装失败来诱敌,所以才下令追击。根据乙文中的“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可知,李广假死,仔细观察,发现旁边的匈奴骑兵骑着一匹好马,捉住机会,夺马夺弓而逃。由此可得启示: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要仔细观察,然后抓住最佳时机及时行动。
【点睛】参考译文:
【甲】鲁庄公和曹刿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土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乙】李广派遣卫尉做将军,出雁门关抗击匈奴,匈奴军队庞大,把李广的军队打败了,活捉了李广。匈奴单于一直听说李广贤德,有命令说:“抓到李广一定要让他活着送过来。”匈奴骑兵捉到李广的时候,李广正生病,于是匈奴骑兵就把李广用网装起来,让他卧在网中,并将网栓在两马之间。行进了十几里之后,李广装死,偷瞄到旁边有个匈奴男子骑了一匹好马,李广跳起来骑到马上,把那个匈奴男子推下马去,抢了他的弓,策马向南跑了数十里之后碰到他的残余部队,于是带领他们进入关塞。匈奴出动几百名骑兵来追赶他,李广一边逃一边拿起匈奴男子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因此得以逃脱。
36.C 37.(1)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2)太守尚且不逃避洪水,是我们这些小人效命于您的时候了。 38.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39. 忧国忧民(心系国家和百姓) 公而忘私(大公无私)
【解析】3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A.代词,这样/动词,是;
B.动词,连接/同“嘱”,嘱咐;
C.都是副词,更加;
D.形容词,安定/副词,怎么;
故选C。
37.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
(1)然则:既然这样;何时:什么时候;
(2)犹:尚且;涂潦:洪水;侪:辈;之:结构助词,的。
38.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意: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涨不时泄”是连动结构,应在“泄”后停顿;“城将败”主谓结构,应在“败”后停顿;故可断为: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3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人物形象。
第①问:根据甲文“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可知,表达了古仁人胸怀天下,心系百姓的政治情怀。可概括为:忧国忧民(心系国家和百姓)。
第②问:根据乙文“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可知,他不顾危险,冲在最前线,且过家门而不入,他是一个身无士卒,大公无私,舍己为民的人。可概括为:公而忘私(大公无私)。
【点睛】参考译文:
【甲】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者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为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苏轼)从密州到徐州赴任,这年,洪水决堤要淹没曹村,在梁山泊上泛滥,就要溢出南清河。城南两山环绕,吕梁狭窄,阻滞了泄洪,水汇集在城下,不停上涨不能及时流泄。城就要被冲垮了,富民们争着要逃出城避水。苏轼说:“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就会动摇民心,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水就绝不会冲了城。”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穿着粗布鞋拄着木棍亲自到武卫营,将卒长呼出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逃避洪水,是我们这些小人效命于您的时候了。”于是苏轼拿着梃率领众人穿短衣赤着脚拿着箕畚铁锹出城,从东南方向筑起长堤,首起戏马台,一直到城门口。长堤造成,水涨到长堤下,没有危害到城,民心才安定。然而雨日夜不停地下,水势更大了,城还有六尺没有沉。苏轼住在城上,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地方。最终保全了城,把这个情况向上级报告,又请求增调明年的夫役,在老城增建木岸,以防洪水再来。朝廷听从他的意见。事后发诏书表彰他,徐州人至今还怀念他。
40. 参与 召唤,召集 41.A 42.先帝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 43. 齐师伐我 公将战 平民 大臣 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正心修身、端正书法和治国态度 节俭治国,选贤任能 笔谏 忠诚耿直,敢于直言
【解析】40.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
(1)句意:你又何必参与呢?间:参与。
(2)句意:又召他回朝担任侍书;召:召唤,召集。
41.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君主应该选拔贤良的人,罢黜不贤的人,接受谏言,明察赏罚。”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和语义逻辑来进行断句。在古汉语中,断句通常依据词语的功能、语义的完整性以及句子的逻辑结构。考虑到“人主当”是一个完整的意群,表示“君主应该”,所以在“当”字后应断开。接下来,“进贤良”和“退不肖”是并列的动宾结构,分别表示选拔贤良的人和罢黜不贤的人,因此它们之间应断开。然后,“纳谏诤”是一个单独的动词短语,表示接受谏言,也应在其后断开。最后,“明赏罚”是另一个单独的动词短语,表示明察赏罚,所以也要在此处断开。综上,整个句子的断句应为: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
故选A。
4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重点词语有:
每:每次;论:谈论;未尝:不曾;叹息痛恨:叹息和痛恨,这里指痛心遗憾。
4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第一、二空:由《曹刿论战》一文中的背景描述可知,当时齐国军队正在攻打鲁国。这一事实构成了文章开篇的情境,也为后文曹刿的进谏提供了直接的背景和动机。因此,可以填写“齐师伐我”作为背景之一。同时,鲁庄公即将应战齐国军队。这一决策反映了当时鲁国面临的紧急军事形势,也为曹刿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