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惊骇(hài) 攥着(zhuàn) 滞笨(zhì)
B.眼翳(yì) 憎恶(zèng) 绷带(bēng)
C.霹雳(pī) 愧怍(zuò) 震悚(sǒng)
D.诘问(jí) 骷髅(kū) 疮疤(chuāng)
2.下列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惶恐 荒辟 抱歉 惧惮
B.镶嵌 絮叨 粗绌 守寡
C.肿胀 凑合 取谛 门框
D.侮辱 辫子 书斋 哀悼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树木失去了根就会________,江河失去了源头就会________,灵魂失去了家园就会________。世界无限广阔,我们渴望到广阔的天地去闯荡,但请记住,一定不要迷失了回家的路。拥有精神家园,才能获得心灵的宁静。
A.枯黄 干涸 堕落 B.枯萎 干涸 堕落
C.枯萎 干旱 陨落 D.枯黄 干旱 陨落
4.选出对选文中的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
①各级各类学校要严肃执行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要开齐开足体育课,政府将体育科目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②学校开展特色体育项目,让每位学生掌握一至二项运动,广泛开展校园普及性体育运动,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等。③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让政府鼓励体育社会组织为学生提供高质量体育服务。④教育政府部门要鼓励地方向学生免费甚至优惠开放公共运动场所;精准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健全学生视力健康综合干预体系,保护中小学生的视力。
A.①句将“严肃”改为“严格”。
B.②句将“举办”改为“举行”。
C.③句删去“让”。
D.④句将“免费”与“优惠”互换位置。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志在千里是诗意;李白豪迈洒脱是诗意;杜甫忧国忧民也是诗意。
B.随着五星红旗、奥运五环旗冉冉升起,北京成为世界首个“双奥之城”。
C.人类过去几千年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没有人知道未来的三十年会发生什么?
D.戏台、窗花、热闹的社火……等乡土文化意蕴丰厚。
6.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那是怎样的一种树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平凡的灌木丛,不曾有人赞美过它们,却能在这陡崖峭壁,沟沟坎坎,生得泼泼辣辣、漫山遍野。
①伸进土层里的灰色、黑色的根,坚硬异常,露出地面的,便可看得到它们努力生长的态势
②侧生的小枝长不足寸,为了保存水分,细碎的小叶子泛着蜡质的光泽,大大小小的树枝上附生着许许多多的荆棘
③身高不足一尺,枝干看上去孱弱纤细,扭曲着向上生长,一伸手就可折弯的样子
④为了支撑平凡的身躯,为了夺取更多的水分,这些树根静默缄口,努力挣扎求生
A.③②①④ B.①②③④
C.①④③② D.③④①②
7.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的祖国》以优美动人的旋律和朴实真挚的歌词,震撼了我们的心灵,激荡着我们的爱国之情。(加点词语的词性分别是:介词、名词、动词)
B.《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作者是北宋史学家司马迁。
C.古代不少数字有“虚指”功能,如“军书十二卷”中的“十二”就表多数,不是确数。
D.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这个句子的标点使用正确)
8.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小说,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
B.《老王》是一篇散文,作者是作家、翻译家杨绛,杨绛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
C.《卖油翁》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D.《竹里馆》是一首绝句,作者是唐代诗人、画家王维。王维的诗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
9.好的封面,或传递书的整体内容,或呈现代表人物,或展示主题情感……或兼而有之。请从下列三幅画中选择一幅合适的画作为小说《骆驼祥子》的封面,并结合小说内容阐述理由。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以下两篇古文,完成各题
【甲】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虎惟恃①勇
人有之山而与虎遇者,其穷②也,则谓之曰:“尔且止,吾与尔斗死之也。”虎闻其言而若有懈焉,止以待之。其人间③则伐树为梃④,执焉而呼曰:“虎来!”前与之合⑤,而折其前之左足;既而又合,而折其右足,以死。虎惟恃夫也,而不知卒以其所恃而毙于人,哀哉!
注释:①恃:凭借;依靠。②穷:窘迫至极。③间:间隙。④梃:棍棒。⑤合:古代指两军交锋为一合,此指决斗。
10.【甲】文作者是宋代的 (人名)。
1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伐树为梃( ) (2)执焉而呼曰(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徐以杓酌油沥之。
13.【乙】文中老虎被人打死的根本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
14.【甲】、【乙】两则故事中的卖油翁和“其人”遇到对手时,都能保持□□,而康肃公与老虎最终甘拜下风,都是因为自己的□□。(用自己的话,在方框内填入恰当的词语)
15.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画线句中的“尔”和乙文画线句中的“尔”,所表示的意思相同。
B.甲文康肃公对卖油翁的态度和乙文老虎对人的态度,前后都有所转变。
C.甲文卖油翁酌油说明了“熟能生巧”,乙文“其人”面对老虎斗智斗勇。
D.甲、乙两文都注重语言描写,寥寥数语,生动传神,展现人物性格特点。
(二)阅读《阿长与〈山海经〉》中几段文字,完成各题。
①玩的时候倒是没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②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③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④“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⑤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也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16.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回事时,“我”是怎么想的? (
17. 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摘录原句回答),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
18. 阿长为什么会把《山海经》说成是“三哼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19. “我”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20. 第⑤段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碗“雪花面”
马海霞
①那年深冬,雪下得不大,但天气却极寒,北风吹在脸上刀割一样疼。母亲去外婆家了,由我负责午饭。我在火上炖了一锅白菜豆腐汤,掐着父亲快下班的点儿,煮上面条。我平时不怎么做饭,煮面条时放多了挂面,煮了满满一大锅。面条剩下就不好吃了,若母亲看到,肯定会劈头盖脸数落我一顿。
②正发愁时,我看到修鞋的瘦大叔又来出摊了。不如将多余的面条送他一碗。我从厨房找了一个大碗,盛了满满一碗面条,端到瘦大叔面前,说:“今天太冷了,请您吃碗热面条暖和暖和。”
③瘦大叔放下手中的活计,客气地说:“不用不用。”但我哪里容得他拒绝,直接将面条放在他的三轮车上,边往回走边说:“吃吧,吃完了我再给您盛,家里还有呢。”
④我正说着,父亲骑车回来了,我低声对父亲说:“面条煮多了,与其到下午坨得不能吃了,不如送给那位修鞋的吃……”父亲听我说到这里,忙折回去,请瘦大叔来家里吃,说外面天冷。瘦大叔笑着说:“没事的,我在外面吃饭习惯了。中午来取鞋子的多,我不能离开鞋摊。”
⑤父亲见他这么说,转身回家,让我把小桌子搬到外面,自己则盛了一碗面条,要到外面和瘦大叔一起吃饭。
⑥这么冷的天,父亲这是中了哪门子邪?父亲把酒瓶装进左口袋里,酒盅装进右口袋里,双手端面,出了屋门,我只好搬着小桌子紧随其后。
⑦瘦大叔见父亲非要和他喝两盅,也不好再拒绝。那天,父亲和瘦大叔一边吃面条一边碰杯喝酒,雪花飘落在他俩身上、脸上、饭碗里、酒盅里,两人依然吃得开心,喝得尽兴。酒足饭饱,父亲又陪着瘦大叔聊了一会儿,才返回家中。
⑧晚上我问起父亲中午在外面与瘦大叔喝酒吃饭的事儿,父亲打开话匣子,说了一段往事——
⑨父亲年轻时推着小车去外县买石灰,等买上石灰,往回赶到半路时,却发现随身带的干粮袋和水壶都忘在了石灰厂。父亲又饿又渴,便敲开一户人家的门讨水喝,男主人出来,听说父亲将干粮和水都弄丢了,忙邀父亲到家里吃饭。
⑩父亲落座,女主人给父亲盛了一碗粥,又递给父亲一个菜窝窝。女主人说,他们这里连续两年遭了水灾,只能请父亲吃这些,很是过意不去。父亲说,那顿饭虽然吃得不好,但受到了客人的待遇,因为那家人也是喝稀粥,吃菜窝窝。若人家递给他一个菜窝窝让他站在外面吃,父亲便有种乞讨的感觉。
父亲的意思我明白了。我送修鞋的瘦大叔面条,初衷是让他帮忙消灭剩饭,送给人家时却一副大善人的模样。其实瘦大叔肯定带了午饭,也不缺我这碗面。父亲就不同了,他是把瘦大叔当朋友,陪他在风雪中吃一碗面,那是情义。
后来,父亲和瘦大叔真成了朋友。瘦大叔说,他来我们这里出摊,是他下岗后的第一份职业,说实话刚开始干,有点磨不开面子,心情也非常低落。但那天,天那么冷,父亲还陪他在外面喝酒、吃饭、受冻,让他非常感动,心情也敞亮起来。
事情过去多年了,瘦大叔每次来我家,都会提及那年冬天他和父亲在雪地里喝酒吃面的场景,那碗面让他吃得热气腾腾,寒意全无。
父亲说得对,一碗“雪花面”,有了情义便有了温度。
21.本文围绕一碗“面”叙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请依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我”给修鞋的瘦大叔送面→ → →父亲回忆年轻时讨水时受到客人待遇的经历
22.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父亲把酒瓶装进左口袋里,酒盅装进右口袋里,双手端面,出了屋门。
23.文中父亲这一形象很鲜明,结合文本分析父亲的形象。
24.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本文以“一碗‘雪花面’”为题好在哪里。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不是一条鱼
非鱼
我是一条鱼。
鱼戏莲叶间,是理所当然的。每天,我所有的快乐就是在那片荷塘里游来游去,嬉戏、觅食。夏日来临,荷叶田田,荷花绽放,那是我最幸福的时刻。偶尔,我会和其他鱼们比赛,那就是看谁能吃到荷花的花瓣。
老实说,花瓣并不好吃。作为鱼,我们天生就不是吃花瓣长大的。可有时候,那些淡粉、鹅黄、洁白的各色花朵,实在是太过鲜嫩娇艳,让人,不,让鱼们调皮一下,从水里跳起来,叼一口。
大多时候,我们谁也吃不到,毕竟荷花端端地高高在上。有时候,偏就有那么一朵,低了一点儿,运气好的话,就会成功。对此,我比它们经验略多,胜出的次数也更多。
我不是一条鱼。
我是岸边捕捉鱼戏莲的一个摄影师。
说实话,我也算不上一个真正的摄影师,临近退休,我需要给自己找个事做。想来想去,唯有摄影还略有兴趣和基础,就在几个老朋友的撺掇下,我置办了一套相机,周末有空了,就来这荷塘边随意拍拍。
有人说这片荷塘里的鱼会吃荷花,我不信。鱼就是鱼,怎么会吃荷花呢?可从他们发来的照片上,我的确看到了一条张着嘴的鱼,正跃出水面,奔向头顶的那朵粉色荷花。另一张照片上,那条鱼已经得嘴,一瓣花朵衔在唇边,正欲沉入水中。开眼界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吃荷花的鱼。
我决定蹲守一下。
和他们一样,大清早太阳还没出来,我就把三脚架支在荷塘边,对着那几朵贴近水面的荷花,等待着阳光和鱼,如果运气好,也许就会抓拍到一幅完美的作品呢。
盯着取景器,我慢慢地等着鱼跃出水面咬上花瓣的那一刻。
为了有一张“镇得住”的照片,我有的是时间和耐心。
我是一条鱼。
什么。
岸上架起的一排排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这个小小的池塘。我知道,他们在等荷花?不。年年岁岁花相似,他们已经对那些花失去了兴趣,他们等的是我们。我记得我说过,我们偶尔会调皮一下,会比赛,就是比看谁跳出去能吃到花瓣,他们等的就是这个。我们一跃出水,那些“炮口”就会齐刷刷地“咔咔咔咔咔咔……”
我告诉他们,别急。看谁能耗过谁,反正我们在水里,有的吃有的玩,让他们慢慢等去吧。
我不是一条鱼。
但我此刻有些恨那些鱼。连着七八天了,我的耐心快耗尽了,还没有一条鱼跳出来,别说拍了,连看我都没看到。荷花深处,倒是听到有鱼们跳出水面弄出来的动静。
太热了。那些聒噪的蝉们拼了老命在叫,好多人已经收拾设备准备撤了,我也打算走。
电话响了,一个熟悉的号码。他问我,在哪儿?我说,在钓鱼。他说,发个位置,我马上去。我赶紧告诉他,没在钓鱼,在拍鱼,等着鱼吃荷花呢。他说,鱼会吃荷花?我不信。
很快,他就来了。
我们席地坐在一棵树下,我给他说了鱼戏莲,是真的,我在等那个惊艳时刻。他看了看我的设备,又看了看别人的。他笑道,哥,你这装备不行啊,入门级的。我说,就是玩儿。
过了几天,他又打电话,说给我捎了一份土特产。土特产?他老家离我老家不过三十里,他的土特产还能比我多娘种的更土更特?我说,不用了,家里人少,吃不了多少。但他还是送来了,一个大纸箱,箱子上真的写着山珍特产。我压根儿不会相信。打开,果然是一个硕大的照相机镜头,佳能,六百变焦。
我立马封上,打电话让他拿走。他说,哥,就一个镜头,不值几个钱。我咨询过了,想拍那种鱼戏莲,得用这种设备,你那个是拍不到的。我说,你再不拿走,我就把箱子放你公司门卫室了。
我是一条鱼。
那个老头儿太执着了。最近每个大清早都来,在众多的长“枪”短“炮”中,支起他寒酸的相机,跟他们一样耐心地等着。
嗨,看在他这么大年纪的份儿上,我就跳一下,给他表演一下,能不能拍到,就是他的事了。
我不是一条鱼。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我等到了。我盯着取景器,手一直放在快门上。看到一条青色的大鱼在水中绕着一朵花盘旋,我就觉得可能有戏。
果然,那条鱼好像知道我做好了准备,它晃了晃尾巴,一跃而起,嘴巴大张,咬住一片花瓣,又一个甩尾,那片花瓣就被它衔在嘴里,然后和它一起沉入水中。
从出水到入水,不过短短的一两秒钟。我全部拍了下来。
等那些长“枪”短“炮”们听到动静,调整相机,去摁快门,那条鱼已经完成了它的全部动作。我给他发信息,说我拍到了鱼戏莲,就用我的破设备。这么久了,那条鱼终究还是没忍住。忍不住,就会有被拍到的可能。
他没回我。
(有删改)
2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花瓣并不好吃,但在鱼看来太过鲜嫩娇艳,才有了鱼戏莲的惊艳时刻,说明鱼无法抵挡花瓣的诱惑,亦如人面对诱惑。
B.小说中的“他”“说给我捎了一份土特产”,实则是送“我”照相机镜头,如此故弄玄虚,是想帮“我”实现拍摄鱼戏莲的计划。
C.小说呈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对色吃荷花的不相信→看到照片决定蹲守→久未等到,耐心将尽→拍得成片,喜悦得意。
D.“我不是一条鱼”反复出现,但意义不断变化:从陈述客观事实,到强调“我”即便是快退休也不会成为轻易上钩的鱼。
26.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多用双关,如“忍不住,就会有被拍到的可能”既指鱼的行为,也暗指如果“我”忍不住收了礼也会被人抓住把柄。
B.小说中的“鱼”有人的思想意识,也有人的习性,“调皮一下”“叼一口”“跳一下”“表演一下”等描写,丰富了“鱼”的形象。
C.小说并未详细交代故事的社会背景和情节的来龙去脉,主人公也没有具体姓名,时空和人物虚化,具有寓言的特点,引人思考。
D.小说语言幽默诙谐,如“那条鱼已经得嘴”“决定蹲守一下”“能不能拍到,就是他的事了”等,旨在为故事讲述营造轻松氛围。
27.小说结尾句“他没回我”意味颇丰,请结合文本分析。
28.小说使用双视角反复切换的方式讲述故事,请分析这样处理的效果。
三、写作
29.请以《你是我最________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请你从“贴心”“感激”“牵挂”“欣赏”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答案
1.C 2.D 3.B 4.B 5.B 6.A 7.C 8.A
9. 甲 (丙) 示例一:因为甲图画面中有古城楼,暗示了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画面中还有车夫和人力车,表明故事的人物及其身份。示例二:因为画面中有一匹高大的骆驼和一个低垂着头的人物,骆驼跟小说的情节有关,祥子因它而得名。人物低着头,暗示祥子不堪生活的重压。
11.欧阳修 12. 伐:砍伐 执:拿,拿着,拿起 13.(卖油翁)慢慢地用勺子倒油向下灌注倒入葫芦。 “虎惟恃夫也,而不知卒以其所恃而毙于人” 14.沉着/冷静/淡定/从容 自负/骄傲/自大 15.A
16. 我以为从阿长那里得到《山海经》根本不可能,我不抱什么希望,但她既然来问,也不好不说。
17.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我感到非常吃惊,震动,全身都震悚起来。) 被阿长的热忱深深打动。
18. 她没有文化,根本不理解书名含义。突出了阿长热心善良,关爱孩子的性格特点。
19. 我根本没有想到她会给我买回来,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这确实是有很大的神力。
【直接引原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也却能够做成功。”也可以得分】
20.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我”听到这个消息时非常震惊震惊的情态,强化了“出乎意料”的表达效果。
21.父亲请瘦大叔来家里吃,瘦大叔拒绝了 父亲在雪花飘落的街边陪瘦大叔喝酒吃面
22.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走出屋门,要和瘦大叔喝酒吃面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对瘦大叔的体谅与尊重。
23.父亲在雪花飘落的街边陪瘦大叔吃面,但又不仅仅是吃面,更是父亲对瘦大叔的情谊和尊重,表现了父亲是一个善良、有情义、懂得尊重和体谅别人的人。父亲对多年前受到别人礼待的事记忆深刻并能推己及人去尊重他人,表现了父亲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24. “雪花面”指父亲在雪花飘落的街边陪瘦大叔吃的面条,面条是本文叙事的线索,吃面是全文的中心事件,雪花写出环境的寒冷,反衬出父亲的举动带给瘦大叔的温暖;揭示了尊重受助者的帮助才能算作善举的主题。
25.B
276D
27.①他没回我,因为他诱惑“我 ”不成,无利可图,表达了对“他 ”之流行事不正、功利世俗的讽刺。②他没回我,因为他送“我 ”昂贵的镜头,“我”忍住了诱惑,我们不是一路人,这反过来表达了对自我保持清醒、守住本心的认可。
28.①从形象来看,人与鱼的心理活动多次穿插对照,衬托了人物对本心的坚守;②从主旨来看,鱼对莲的执着与人对所欲的执着相互映衬,构成隐喻,深化了主旨;③从情节来看,场景的切换与剪裁更有章法,读来新奇有趣。
29、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