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数学教案-积的变化规律_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积的变化规律_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5-12-01 18:3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
积的变化规律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并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难点
探究积的变化规律。
预测学生问题
探究积的变化规律。
问题解决策略
观察算式,发现规律
学生活动(形式、内容)
教师活动(形式、内容)
提出问题,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的规律”。
   观察下面两组算式的因数和积,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7x10=70
7x20=140
7x40=280
7x80=560
我发现第一个因数( ),第二个因数不断( ),积也( ) 。
我发现一个因数( ),另一个因数( ),积也( )
48x10=480
24x10=240
6x10=60
12x10=120
我发现第一个因数( ),第二个因数不断( ),积也( ) 。
我发现一个因数( ),另一个因数( ),积也( )
1.研究问题。
(1)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时,积怎么变化。
观察、并想一想发现了什么,并把发现写出来。
6×2=12
6×20=120
6×200=1200
根据8×50=400直接写出积
16×50=
32×50=
概括发现的规律。
①组织小组交流,让每一个学生先把在第⑴组算式中独立发现的规律说给自己的同伴听。学生也许是就题说题,如,第一组算式,发现的规律是:20是2的10倍,120也是12的10倍;第二组算式,发现的规律是:16是8的2倍,800也是400的2倍。
②组织全班交流。在小组交流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第(1)组算式中积随因数变化的情况,将发现的上述规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 积也乘几。”
(2)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缩小若干倍时,积又怎么变化。
请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又发现了什么?把发现也写出来。
800×4=( )
80×4=( )
8×4=( )
根据8×50=400直接写出积
8×25=
2×50=
概括发现的规律。
引导学生讨论第(2)组算式中积随因数变化的情况,与第(1)组算式的讨论过程相同,最后引导学生概括:“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 (0除外),积也除以几。
2.整体概括规律。
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
引导学生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并用简明的话语表示出来: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0除外》)几 ,积也乘(或除以)几。
板书课题《积的变化规律》
3.验证规律。
(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
26×48=1248 17×12=204
26×24=( ) 17×24=( )
26×12=( ) 17×36=( )
(2)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每位学生各写两组算式,一组3个,展现积分别随一个因数扩大、缩小的变化情况。
4.应用规律。
练习九第1~2题。
三、全课总结
  师 :在这节数学课上,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生1:我们找到了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 ,积也乘(或除以)几。
  生2:我会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很方便。
  生3;我还学会了研究规律的方法。
  ……
  师:大家用自己智慧的双眼,聪明的大脑发现并运用了乘法规律,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提出问题
指导学生说清楚
巡视个别指导
组织交流
引导概括
小结
乘法第四课时学习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