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共23题;共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共30分)
1.(本题3分)从下列图片中提炼一个主题,最符合要求的是
A.美苏冷战在欧洲加剧
B.亚洲局部热战大范围升温
C.世界多极趋势的出现
D.冷战热战交织
2.(本题3分)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1961年柏林危机 B.苏伊士运河战争
C.古巴导弹危机 D.1964年越南战争
3.(本题3分)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发言时说:“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清除殖民主义是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基础
B.殖民主义是中日两国共同的痛苦记忆
C.共同反对殖民主义是亚非国家独立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
D.该主张打破了会议的僵局,促成了《日内瓦协议》的签订
4.(本题3分)美国某学者在考察了马歇尔计划,柏林墙、“和平的原子”.医学等主题展览后,他著书写道:“20世纪50年代,国际性主题展览已成为关注焦点,并且被每一方当作一系列展现自我世界观、成就与理想的机会”。由此可见﹐国际性主题展览在当时( )
A.使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 B.成为大国间冷战对抗的工具
C.表明美国军事实力有所衰落 D.促使美苏激烈争夺中间地带
5.(本题3分)1959年,美国斥巨资在莫斯科举办国家博览会,主题是“选择和表达的自由”。组织者强调将用事实展示“美国是一个进步的和充满活力的、自由的、极富创造力的、爱好和平的、睦邻友好的国家”。美国此举
A.推动了美苏关系持续缓和 B.有利于缓解国内经济危机
C.改变了对苏联的冷战政策 D.力图扩大西方文化的影响
6.(本题3分)研究二战后初期的欧洲,下列能够说明“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观点的史实有
①两极格局确立②北约成立③马歇尔计划推行④欧共体成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本题3分)随着冷战的发生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两极格局。下列史实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华约”成立 ②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成立
③德国分裂 ④“杜鲁门主义”演说的发表
A.④②③① B.②④①③ C.①④③② D.④③①②
8.(本题3分)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芝加哥太阳报》指出:“紧接着这位伟大而盲目的贵族所高举的大旗,就会使我们投入这个世界最恐怖的战争中去。”同时,斯大林在《真理报》上指出:他的演讲是“危险的行动”,是“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是“号召同苏联战争”。上述材料所指的事件是(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B.马歇尔计划
C.丘吉尔“铁幕演说” D.杜鲁门主义
9.(本题3分)某一时期,自由欧洲电台对苏联进行广播,宣传其民主价值观。苏联对自由欧洲电台等60余家外国电台进行了大强度的广播干扰,干扰信号从最初超出外国广播的3倍,一直提高到10倍甚至20倍,这种超高强度的干扰几乎瘫痪了苏联自己的广播网络。该时期最有可能是
A.1917年—1921年 B.1922年—1937年
C.1938年—1945年 D.1950年—1980年
10.(本题3分)下图是20世纪70年代初的苏联宣传画,图中“苏联”对“美国”说:“最好别惹我!”它反映了( )
A.经济滞胀冲击美国霸权地位 B.美苏争霸形成苏攻美守态势
C.赫鲁晓夫改革取得重大成果 D.苏联超越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二、填空题(共15分)
11.(本题3分)内容:
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 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等。
12.(本题3分)背景
(1)科学理论的突破
① 的提出和 的发展。
②系统论、 、控制论的问世,为技术革命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持。
(2)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13.(本题3分)原因:①美苏成为势均力敌的两个超级大国。
②两国的 存在严重冲突, 也尖锐对立。
③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将苏联视为其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
④战后的苏联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恢复经济,发展社会主义。
14.(本题3分)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15.(本题3分)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 在美国的富尔顿发表演说,呼吁西方国家联合起来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的挑战,冷战序幕拉开。“ ”的提出是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以美国和苏联为中心的两大阵营形成了东西方对峙的 格局。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以东欧剧变、 、 为标志,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向 转型。
三、判断题(共10分)
16.(本题2分)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演说,呼吁西方国家共同对付苏联,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17.(本题2分)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后,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8.(本题2分)二战结束后,美苏从战时盟友变成冷战对手的根本原因是意识形态的对立和冲突。
19.(本题2分)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出现了紧张与缓和、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
A.正确 B.错误
20.(本题2分)“冷战”的影响并非都是消极的。
四、材料分析题(共45分)
21.(本题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在1948年4月实施马歇尔计划,是战后美国第一个大型的官方对外援助计划,也是战后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核心内容。1950年,接受马歇尔计划的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25%,工业生产上升35%,农业生产提高10%。20世纪60年代美国先后制定了1961年和1967年的对外援助法案,受援区已经从西欧发达国家向亚非拉不发达地区转移,援助的方式也由原来的军事援助为主转向以经济技术援助为主。美国提出对非洲的“新非洲”政策,对拉丁美洲的“争取进步联盟”,对西欧的“宏伟计划”等。
——摘编自刘会清《战后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在冷战高潮中,美国政府投入巨资在西欧执行一次秘密的文化宣传计划,史称“文化冷战”。这项计划是美国的情报间谍机构中央情报局在极端秘密的状态下执行的。执行这项计划的主体是文化自由代表大会,它曾在35个国家设有办事处,雇用员工数十人,出版二十多种名声颇大的刊物,举办各种艺术展览,并拥有一家提供新闻纪录片和故事片的公司,其任务就是让西欧的知识分子不再热衷于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倾向上接受有利于“美国方式”的观点。中央情报局于1947年成立,它从极有影响力的社会力量中广泛网罗人员,组成一支由各类人物构成的混合部队,他们既为世界注射防疫针以防感染共产主义,同时又为美国外交政策在海外获得利益铺平道路…美国间谍情报机构一直以可观的财力支持着西方高层文化领域,名义上是维护言论自由…这场“文化冷战”具有一个庞大的文化武器库,武器包括刊物、图书、会议、研讨会、美术展览、音乐会、授奖等。
——摘编自(英)弗朗西斯.斯托纳.桑德斯《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美国进行“文化冷战”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2.(本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后的5个世纪里,以陆、海“丝绸之路”为纽带,初步构建了欧亚交流网络。除却传统的丝绸、茶叶、瓷器、药材经济贸易网络,还有众所周知的“四大发明”向西传播,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东亚和东南亚。北方的游牧民族向南迁入中原,向西迁至西亚、欧洲;西亚的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中国东南沿海汉人下南洋,形成东南亚的华人社会。西亚的小麦、南亚的棉花、美洲的玉米、甘薯和烟草,新物种的传入对中国古代自然生态和经济繁荣产生深远影响。
——摘编自《对丝绸之路源起、演变的再考察》
材料二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涵盖了欧亚大陆和太平洋、印度洋沿岸的65个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战略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背景下,秉承开放包容、平等合作的精神,与参与各国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最终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这与以帮助西欧重建为名、行巩固自身全球霸主地位之实的马歇尔计划有着本质区别。
——摘编自许亮《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欧亚交流网络的具体内容,并结合材料二指出古代“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带一路”战略与马歇尔计划的不同之处。
23.(本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波黑战争是第二次大战后,欧洲土地上爆发的规模最大、最为残酷的种族战争。从1992年4月至1994年3月,美国基本上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在强大的内外压力下,美国终于“出山”,并适时地施加高压,力促冲突三方回到谈判桌。起初,俄罗斯也沉浸在同西方的“蜜月”中,加上综合国力的下降使俄外交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在解决世界热点问题上表现得力不从心,少有作为。但是,俄罗斯外交的软弱状态引起了国内民族主义的强烈反弹。调整后的俄外交政策明显趋硬,加强了在前南问题上的外交攻势。在前南危机发展的前半段,欧共体担当斡旋和调解的主角,美国人起初对欧洲“城池失火”冷眼旁观,对欧共体和联合国派出的“消防队”不但未提供帮助;反而不时地“火上浇油”。1995年夏季欧美俄开始协调行动,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战场形势发生逆转,塞族被迫回到谈判桌,接受被自己多次拒绝的和平计划。
——摘编自朱行巧《波黑战争与美俄欧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波黑战争期间欧美俄的态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波黑战争带给我们的启示。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2.C
3.C
4.B
5.D
6.A
7.A
8.C
9.D
10.B
11. 电子计算机 新材料
12. 相对论 量子力学 信息论 科学技术
13. 国家利益 意识形态
14.雅尔塔
15. 丘吉尔 杜鲁门主义 两极 德国统一 苏联解体 多极化
16.错误
17.错误
18.错误
19.A
20.正确
21.(1)变化:从援助西欧发达国家转向援助发展中国家:从军事援助为主转向以经济、技术援身为;:通过立法推进对外援助。
原因:美国远行冷成和争夺世界需权的需要;亚非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成为重要国际力量;美国枪占市场和发展经济的需要。(任答两点)
(2)特点:以文化宣传方式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宣传和对抗;以“言论自由”为旗号:政府主导并提供财力支持;成立机构和废大组织:形式多样。(任答两点)
影响:有利美国建立西方社会的舆论主导权:有利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扩张:体现美国霸权主义政策;增后方“和平溪变”力度,成为苏东剧变的外因;加剧国际社会意识形态的对抗;不利世界和平发展。(任答两点)
22.(1)具体内容:经济贸易、科技传导、宗教传播(文化传播)人口迁移、物种生态交流。
相同之处:中国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周边地区的繁荣与发展;合作领域广;以经济文化的和平交流方式为主。
(2)范围不同:“一带一路”地域广泛,马歇尔计划以欧洲为主。
背景不同:“一带一路”是全球化发展的产物,马歇尔计划是冷战的产物。
基础不同:“一带一路”坚持平等合作的原则,马歇尔计划由美国主导,控制西欧
目的不同:“一带一路”旨在建立互利互赢的共同体,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意图称霸世界。
内容不同:“一带一路”合作领域广泛,马歇尔计划主要是经济援助。
23.(1)态度:美国由“隔岸观火”到力促冲突三方和谈。俄罗斯:少有作为。欧共体:欧共体表现经济,担当斡旋和调解的主角。
(2)启示:国家利益或经济实力所持态度影响明显;和谈是解决冲突的最佳选择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