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2 17:0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共23题;共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共30分)
1.(本题3分)苏共提出“建成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在:
A.赫鲁晓夫时期 B.斯大林时期 C.勃列日涅夫时期 D.戈尔巴乔夫时期
2.(本题3分)1965年,苏联国家给企业下达的指标由赫鲁晓夫时期的八类二十多项减为六类九项,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除了国家财政拨款外,相当一部分是企业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这反映了当时苏联
A.斯大林模式面临困境 B.经济改革取得了一定突破
C.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 D.取消指令性计划管理方式
3.(本题3分)1959年1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一大上又提出个高指标的“七年计划”;1961年10月,他在苏共二十二大上宣布10年内苏联将在人均方面超过美国,“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材料表明当时
A.赫鲁晓夫出现“左”倾冒进倾向 B.斯大林模式受到一定冲击
C.推行经济“加速发展战略” D.美苏争霸中苏联占据优势
4.(本题3分)保罗 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说“(二十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最终( )
A.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B.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C.实现了世界政治文明的统一
D.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5.(本题3分)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其产生的影响是
A.使苏联打开了改革的闸门
B.使苏联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C.有利于苏联改变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D.使企业获得了独立自主的地位,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6.(本题3分)如表为1961—1975年苏联农业投入情况表,由此可推知
年份 1961一1965 1966—1970 1971—1975(预期)
农业生产投入资金(10亿卢布) 6.3 11.7 19.5
拖拉机(千辆) 170 235 287
收割机(千辆) 57 59 70
载重汽车(千辆) 52 102 187
无机肥料(百万吨) 16 40 65
A.苏联着力提升农业的现代化水平 B.苏联经济改革由工业转向农业
C.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得以恢复 D.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优势地位
7.(本题3分)下表所示为1990~1992年美国对东欧国家的无偿援助情况(单位:百万美元),对此解释合理的是,美国
波兰 匈牙利 捷克共和国 斯洛伐克共和国 其他东欧国家 所有东欧国家
经济转轨 448.241 82.598 48.256 38.002 71.256 688.353
民主建设 10.045 5.672 2.386 1.768 19.212 39.083
改善生活 41.688 16.826 12.914 9.040 37.876 118.344
其他 11.899 0.165 0.239 0.135 0.891 13.329
总额 511.873 105.261 63.795 48.945 129.235 859.109
A.积极帮助东欧国家进行经济建设 B.构建与东欧国家的经济同盟
C.积极对东欧国家实施“和平演变” D.与苏联在东欧进行激烈的竞争
8.(本题3分)赫鲁晓夫主政时期,把以部门为主体的管理改为区域性管理,为此建立国民经济委员会以制定和实施“长期和短期生产计划”“生产协作计划、经济行政区内部及同其他州和共和国相互供应原料和半成品计划”等。这一改革( )
A.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 B.加强了国民经济垂直管理
C.有助于国民经济发展 D.消除了地方部门间的壁垒
9.(本题3分)如图所示问题一直延续至赫鲁晓夫时期,为解决该问题赫鲁晓夫采取的措施是( )
1928-1834年答物总产量和国家收购总量
A.实行收购制 B.改行余粮收集制 C.征收粮食税 D.实施义务交售制
10.(本题3分)1989年,美国总统布什制定了对苏联的新政策,称之为“超越遏制”战略,主旨是加强美苏合作,把苏联拉进“国际大家庭”,使其融合到国际社会中来。这一政策
A.促使苏联改革偏向 B.是和平演变战略体现
C.使美苏实现战略和解 D.促进苏联经济的发展
二、填空题(共15分)
11.(本题3分)苏共二十大
(1)时间: 年。
(2)概况: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了 的秘密报告。
(3)影响:打破了对 的个人崇拜,但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造成严重的后遗症。
12.(本题3分)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
(1)成就: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后东欧各国在 的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战后着手恢复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
(2)问题:大多采取 ,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13.(本题3分)二战后初期苏联的发展
(1)成就:恢复和发展了 ;相继爆炸了 和 ;人民的 和 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2)问题:苏联优先发展 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 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
14.(本题3分)苏联的发展:二战后斯大林等人执政时期
(1)成就:相继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1957年成功发射了世界上 ,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2)缺陷: 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
15.(本题3分)改革原因
①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重失调,国民收入下降。
②一些东欧国家希望 ,通过改革,走自己 的道路。
三、判断题(共10分)
16.(本题2分)戈尔巴乔夫改革用经济管理的方法代替原来行政命令,承认市场调节作用,但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改革成效甚微。
17.(本题2分)赫鲁晓夫改革是突破斯大林模式的一次不成功的尝试。
18.(本题2分)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这样,苏联不复存在,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
19.(本题2分)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上台进行改革,政治改革困难重重,转而将重心转向经济领域,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
20.(本题2分)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四、材料分析题(共45分)
21.(本题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讲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下图为俄国粮食产量变化曲线
材料三 1989年共产主义制度在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的崩溃,当然还有东德一一它以并入联邦德国而整体消....度令人畏惧的柏林墙被敲成-一片片碎片做了纪念品。1991 年12月底,飘扬在克里姆林宫镰刀锤子的苏联红旗徐徐降下,俄罗斯的白蓝红三色。
(1)材料一反映了俄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这一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指出其基本原因。
(3)材料三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事件的本质是什么 对比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留下什么深刻启示
22.(本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价格突然暴跌。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上,贸易额减少了3/2。其中,美国工业产量下降超过40%,贸易额减少了70%。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美国有1500万-1700万人失业,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人数更是超过3000万。穷人们食不果腹,衣不御寒;资本家却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不惜销毁大量商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背景。
材料二:为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建立了以下国际经济组织。
(2)材料二中的国际经济组织分别是什么?由此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以谁为中心的?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改革也没能突破这一体制。80年代后期苏联的改革发生了根本方向性错误,终于使局势失控,苏联解体。
(3)材料三中所说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改革指的是什么?80年代后期苏联的改革指的是什么?
23.(本题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经济的发展,主要归功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政策调整。核心内容是减少中央的指令性计划指标,扩大地方、企业的自主权,通过利润提成的方式加强对企业和职工的物质刺激。1965~1975年间还三次大幅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70年代国际石油价格暴涨,西伯利亚地区大量油气田成功开发,为苏联赚取了大量外汇。70年代中后期开始,勃列日涅夫统治集团变得自满起来,把稳定看成了目的,固有的因循保守观念不断发展。勃列日涅夫的“新经济体制”改革并未根本触动斯大林模式。重工业在整个工业产值中一直保持在73%~75%之间,这个数字大大超过了斯大林时期。此外苏联奉行霸权主义,与美国积极进行军备竞赛。在70年代,每年的军费开支约占全部国民收入的20%~25%。军工业的发展,使得苏联的产业结构成为名副其实的“超重型结构”。
——摘编自陈之骅《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的主要问题和历史教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勃列日涅夫前期经济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历史启示。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2.B
3.A
4.B
5.B
6.A
7.C
8.B
9.A
10.B
11. 1956 《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 斯大林
12. 苏联 苏联模式
13. 国民经济 原子弹 氢弹 教育 生活 重工业 轻工业
14.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优先发展重工业
15. 摆脱苏联控制 独立发展
16.正确
17.正确
18.正确
19.错误
20.正确
21.(1)问题:农奴制激化社会矛盾。解决:1861年农奴制改革。影响: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阻碍了俄国的发展。
(2)趋势:逐步下降,1921年后迅速增长。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内战,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3)事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本质:社会制度的改变。启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仅仅代表苏联模式的失败,不能因此否定社会主义道路。
22.(1)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美国
(3)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23.(1)大力发展石油开采行业和对外石油贸易;重视价值规律、重视使用市场手段发展经济;提高工人、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2)保持合理的经济结构;勇于创新,充分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国家不能推行霸权主义;不与资本主义国家搞大规模军备竞赛;重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