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质量检测练习卷(8)(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质量检测练习卷(8)(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2 14:5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升初质量检测练习卷
一、照样子,把下列词语抄写在田字格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二、读拼音,根据意思写词语。
1.夏天的夜里,路边的草丛中偶尔会传来xī shuài( )qīng cuì( )的鸣叫。
2.为了bì miǎn( )受到二次惩罚,明明极力为自己bìàn jiě( ),并请大家相信以后他再也不犯同样的错误了。
三、开心查字典。
“兜”是( )结构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第三笔是( ),名称是( );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 )。
四、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燃放(rán) 唾沫(tuò) 藏戏(zàng) 勉强(qiáng)
B.处境(chù) 步伐(fá) 褴褛(lán) 徘徊(huái)
C.绽开(zhàn) 溶解(róng) 哪吒(né) 坚劲(jìng)
D.书籍(jí) 追悼(diào) 匍匐(pú) 丑恶(è)
2.联系意思,填入横线中最恰当的一句是( )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整个春天;我原想撷取一片枫叶,你却给了整个枫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想爬上山坡看最美的风景,你告诉我无限风光在险峰。
B.我原想捧起一朵浪花,你却给了整个海洋。
C.我知道要有收获,必须努力奋斗。
D.我原想成为一株小草,你却让我长成大树。
3.下面诗句中,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情感相同的是( )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D.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五、先补充词语,再根据语境选词填空。
( )空心思 虎视( )( )
( )海一粟 前功尽( )
别出心( ) ( )然不同
1.这次的获奖作品设计 ,立意与大多数作品 。
2.学海浩瀚,我们学得的知识只是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要坚持学习,与书为伴,否则将 。
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改为反问句)
2.一本你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一本你爱的书,就是 ,也是 。(仿前句写法续写)
3.发挥想象,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下列其中一个词语的情景。
炎热 热闹 香 险
4.描写人物的动作与神态。
例: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七、日积月累。
1. ,万里长征人未还。
2.葡萄美酒夜光杯, 。
3.面壁十年图破壁, 。
4.莫愁前路无知己, 。
5.中华人尺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是 。 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上演的《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享誉世界。
八、课内阅读。
竹 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竹石》是清代画家 为自己的画作《竹石图》所题的诗。
2.“咬定青山不放松”中的“咬”运用了 修辞手法,说明了 。下面对本句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夸张 竹子生长的位置非常险恶
B.拟人 青山上的岩石非常坚硬
C.夸张 竹子很有劲,能穿破石头
D.拟人 竹子紧紧扎根石缝中,顽强生长
3.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托物言志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
A.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B.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4.这首诗在赞颂竹子 的品格的同时,表达了诗人 的人生态度。
5.“岁寒三友”是: 、竹、 。
九、课外阅读。
最大的麦穗
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正是成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束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束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束,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束,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麦穗还在前面呢。( )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束,( )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认为机会还有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样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束麦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 )碰见了,( )未必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束麦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束麦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来;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应该追求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束麦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如梦初醒:
不失时机:
3.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4.苏格拉底的弟子们为什么都没摘到最大的麦穗?
5.你认为苏格拉底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6.读了这篇文章,联系生活经历,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十、学习作表达。
肚子饿时,有妈妈做的香喷喷的饭菜;生病时,有爸爸温暖的大手;学习困难时,有同学温暖的鼓励……六年的小学生活中,你一定经历过许多令你感动的事,遇到过值得你感谢的人。请你以“感谢”为题写一篇作文,表达深切的感恩之情。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