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语文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语文试卷(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2 15:0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升初模拟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卷面分值: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6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刚劲(jìng) 薄雾(báo) 收敛(liǎn ) 芬芳馥郁(fù)
B.疙瘩( dá ) 痱子(fèi ) 汲取(jí ) 戛然而止( gā)
C.虱子(shī) 糨糊(jiàng ) 窗框(kuàng ) 半明半昧(mèi )
D.稻穗(huì ) 叶柄(bǐng ) 坍塌(tān ) 明眸皓齿( móu)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呻吟 屹立 悬崖绝壁 囫囵吞枣
B.报怨 诀别 暴露无遗 无济于是
C.滞留 喧染 汹涌澎湃 开山鼻祖
D.板粟 榛子 自做自受 垂头丧气
3.下列有关字词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御”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驾驶(车马);②称与皇帝有关的;③抵挡; “防御”中,“御”应选第③种解释。
B.“凿”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Z”,再查音节“zao”
C.“境”“沫”“糊”“惧”都是形声字。
D.“鼎”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部首“目”,再查八画。
4.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顾影自怜 三顾茅庐
B.硕大无朋 高朋满座
C.翠色欲流 摇摇欲坠
D.日薄西山 厚此薄彼
5.下列句子中,对省略号的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表示列举的省略)
B.她志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表示说话结结巴巴,欲言又止)
C.渔夫说:“还好,总算活着回来啦。….菲菲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表示语意的跳跃)
D.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表示引文的省略)
6.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及其日中如探汤(热水) B.巍巍乎若太山(如果)
C.使弈秋诲二人弈(教导) D.孰为汝多知乎(同“智”,智慧)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山水是自然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 ; 。 ; 。
①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刷自己的才智和机敏
②那屹立万年的大山,多像静穆庄重的仁者
③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
④而那欢快流动的江河,多像才华横溢的智者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④②①③ D. ③①④②
8.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我们要向袁隆平学习立志做大事的勇气担当。为了让中国人吃饱饭,他不断克服因难,实现了水稻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 了我国粮食安全。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钻研,他 地坚持着,凭借“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执着,最终获得了 的回报。2019年,袁隆平被 “共和国勋章”。
A.保障 义无反顾 丰厚 授予
B.保护 忘乎所以 丰富 授予
C.保障 忘乎所以 丰厚 给予
D.保护 义无反顾 丰富 给予
9.整本书阅读。判断正误,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8分)
(1)《爱的教育》中的一名少年因为勇救落水同学而被市长授予公民勋章。( )
(2)《丑小鸭》——只要保持心中那份恒久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不懈追求,即使
身处逆境,最终也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
(3).《骑鹅旅行记》——尼尔斯虽然在奇异的旅行中遇到困难和危险,受到了锻炼,但
回到家中,恢复本性,又变成了不爱学习、喜欢恶作剧的顽皮孩子。( )
(4).《汤姆索亚历险记》——成长中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冷静分析,勇于尝试,像汤姆一
样不退缩、不放弃。( )
下列有关阅读策略的说法,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6分)
(1)在读书时,可以在页面的空白处随时写下自己的感触。( )
(2)遇到人物关系复杂的名著,可以不用理会人物的关系,往下读就行了。( )
(3)读完一本书后,可以把全书的结构写下来,还可以写写作者在书中表达的一些想法。( )
11.综合性学习,制作成长纪念册。(6分)
1.成长纪念册一般分为 、 、 等部分。
2.我为自己制作的成长纪念册取了一个贴切的名字:
3.下列不适合用来制作成长纪念册的成长资料是( )
A.有纪念意义的照片 B.铅笔丢了,买了一支铅笔的事情
C.各种获奖证书、奖牌 D.老师和同学的寄语、祝福
12.古诗填空。(5分)
古往今来,梅花一直是高洁的象征。它不慕虚名,傲视严寒。为此,王安石在《梅花》中用“ , ”来描绘它;王冕在《墨梅》中用“ , ”来赞誉它;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用“ , ”来夸奖它;毛泽东在《卜算子·咏梅》中用“ , ”来刻画它。卢钺在《雪梅》中用“ , ”来欣赏它。
13.围绕语段的意思,仿照第一句的样子,完成填空。(4分)
绿色推开春天的门,雷雨推开夏天的门。 , 。
14.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些词语与戏曲有关。读一读下面的词语,再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写。(6分)
捧场 打圆场 插科打诨
二、民族团结教育(20分)
15.单选题(每题4分)
(1)为新疆各族人民在维护国家统一原则下,充分行使自治权利,自主管理地方事务,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提供有力制度保障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生产资料公有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D.按劳分配制度
(2)新疆( )音乐以民间音乐最负盛名。
A.蒙古族 B.锡伯族 C.哈萨克族 D.维吾尔族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边陲,面积约166万平方千米;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约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 )
A.七分之一 B.五分之一 C.四分之一 D.六分之一
(4)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以( )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团结。
A.中华民族的认可 B.国家统一领导下
C.加强民族工作为指导 D.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5)阿克苏市王三街和兴隆街367对各民族商户结对认亲、携手并进:阿瓦提县乌鲁却勒镇拉依当村8个不同民族的村民你来我往、亲如一家;拜城县村医夏忠惠用一生报答当地各民族父老乡亲…多年来,新疆阿克苏大地上演着一个个感动人心的故事。这些故事生动地体现了( )。(4分)
A.各族人民享受着平等的权利 B.各族人民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C.我国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各族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三、阅读理解(30分)
失去声音的鸟
哑椎
一群鸟在天上飞。
它们的队伍包括十八只麻雀、三只乌鸦、两只喜鹊。
它们飞着。没有方向,没有目的。飞,只是因为它们还能飞,只有飞着,它们才知道自己还活着。命还没有像遗落的阴影一样弃它们而去。
这里是死亡之海一一罗布泊无人区。
没有人知道这群鸟是什么时候飞进来的,只知道,它们从飞进来,就没有吃过一点食物,喝过一点儿水。因为罗布泊无人区根本没有食物和水。
在鸟儿们的字典里,“天高任鸟飞”这句话永远是正确的,它包含了人类的经验和它们自己的体会。哪儿有鸟不能飞的地方呢?直到自由的翅膀将它们带进罗布泊。这是个陌生的世界,没有它们所熟悉的任何东西。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因为树,也只不过是死了若干年的枯桩而己。
它伯飞着,互相安慰着,喊着,直到完全发不出声音,只是依赖生命的本能,机械地飞。
直到一群探险者来到罗布泊,它们才看到一线生机,跟着探险者的车队一路飞着。一位有经验的探险者喊:停车。他知道,鸟儿们对自己将要飞往哪里已经不关心,它们最需要的是水和食物。
探险者们停下来,拿出随身带的水和食物放到地上,鸟儿们迅速覆盖过来。鸟儿们温顺极了。喝着水,吃着东西。探险者把它们一个个抓住,放入纸箱内,他们明白必须用这种办法才能把它们带出无人区。
有四只麻雀在他们的手中死了。它们已飞到了生命的极限。如果没有遇上探险者,它们可能会在飞翔途中掉落下来,同自己的影子一起在黑沉沉的大地消失。
探险者给我讲这段故事的时候,我问他:“在罗布泊无人区,水是最珍贵的东西,你们为什么要拿出有限的水给鸟儿们喝呢?”
探险者回答:进入罗布泊无人区之后,人和鸟的命运是一样的,面对未知的恐惧和各种可能的危险,我们也已暂时失语。那时,鸟已成了我们的同伴,救助它们,就救助了二十三条性命。也似乎是在救我们自己。
后来,探险者和鸟儿们一起出了罗布泊无人区。在库尔勒,探险者们还举办隆重的放飞仪式据说,现在也常有一些小鸟,如同探险者的闯入一样来到罗布泊,而探险者也无一例外地想办法把它们带离无人区。
只有在罗布泊,人才学会了珍视生命。因为人和鸟在彼时已并无区别。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6分)
珍视:
绕树三匝:
17、“天高任鸟飞"这句话的前半句是 。(2分)
18、为什么说鸟儿们进入罗布泊“绕树三匝,无枝可侬”呢?(4分)
19、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6分)
(1)这只鸟的队伍包括十八只麻雀、三只乌鸦、两只喜鹊。( )
(2)有四只麻雀在他们的手中死了。它们已飞到了生命的极限。如果没有遇上探险者,它们可能会在飞翔途中掉落下来。( )
(3)探险者们随身带的水却食物很多,所以拿出来放到地上喂鸟,鸟儿们迅速覆盖过来。( )
20、走出罗布泊,探险者们举办了隆重的放飞仪式,这样做蕴含了什么意义?(6分)
21、文章末尾谈到“只有在罗布泊,人才学会了珍视生命,”作者究竟想要告诉读者什么道理?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理解。(6分)
四、习作表达(40分)
在我们生命历程中,有一件事值得我们特别地珍视,那就是“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诲之恩,朋友的知遇之恩,邻居的帮助之恩,陌生人的关照之恩,都需要我们用生命珍爱。请以“感恩”为主题写一篇习作。抒发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