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生研讨会】人教版生物学七下 第四单元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说课稿+教学设计+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生研讨会】人教版生物学七下 第四单元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说课稿+教学设计+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5-22 14:41:0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地”承万物奥秘,“生”润人文精神地生研讨会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说课稿
xx中学 xx教师
一、说教材
本教材系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是在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是如何排出而安排的。本节内容在本册书中是一个教学重点,也是一个教学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下一章内容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如果缺乏泌尿系统等排泄相关结构,调节只能是一纸空文。因此我们这一节也需要为后面内容做铺垫,才能使教学具有整体性,所以本节内容又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猪肾脏的形态与结构,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2、通过分析尿常规化验单,学会初步判断身体健康状况,培养学生推理的科学思维。
3、尝试运用尿液形成原理,分析不良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伤害的实例,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新课标》、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及思维规律,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 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
四、说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有目的学习教材,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直观教学法——主要利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教师的层层引导,启发学生
积极思维,逐步使学生将感性的认识引导到了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5、说学情学法
1、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资料分析的能力,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还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 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对于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还不清楚,尤其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图片分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2、学法指导
本节的学习我主要培养学生三种学习方法:
(1)观察法:指导学生观察图片和动画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探究法:随着老师的设问,学生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小组讨论,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归纳总结法:指导学生发现并掌握知识内在的联系,总结出“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 的生物学原理。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先从整体,通过复习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引导学生说出细胞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有哪些以及排出的途径。同时区分排泄和排遗。
关于泌尿系统的组成,可以通过观察肾脏模型或者猪的肾脏,引导学生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构建“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关的”概念。
关于尿的形成和排出,先由外往里介绍肾脏的内部结构,认识肾单位以及它们与血管的关系。再通过教材的“资料分析”和视频、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就并进行合理的推理,构建“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起着过滤作用;肾小管起重新吸收”的概念。体现结构与功能观,再通过链接生活,分析血尿、糖尿、蛋白尿,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关于排尿的意义,主要是通过前面的学习以及阅读,纠正学生可能存在的知识误区:排尿不仅是排出代谢废物,还能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
关于其他的排泄途径,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补充。
七、板书设计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地”承万物奥秘,“生”润人文精神地生研讨会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xx中学 xx教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猪肾脏的形态与结构,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2、通过分析尿常规化验单,学会初步判断身体健康状况,培养学生推理的科学思维。
3、尝试运用尿液形成原理,分析不良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伤害的实例,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难点:
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疑导入:细胞的生活需要能量,能量来自于有机物的分解,有机物的分解过程中还会产生废物,这些废物是如何排出体外的呢?废物排出的方式有哪些?
【新课学习】
一、排泄的概念及途径
师生根据知识网络图,构建排泄概念: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作排泄。
(补充:粪便是人体内消化的食物残渣排出,称为排遗。)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
1、PPT展示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学生认识相关结构及功能,并填写导学案。
思考:引导学生思考进出肾脏有几个管道?
教师补充进出肾脏的三个管道。
学生初步认识:尿液来自于血液。
学习任务2:尝试绘制尿液形成模式图
学生生观察肾脏模型中标注的肾动脉和肾静脉的颜色,根据所学知识推测血液是如何进出肾脏的?尝试推测尿液形成的模式图,并说出原因。
教师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并且通过展示学生的尝试构建的模式图。
观察动图,我们会发现肾动脉把血液送入肾脏,肾静脉把血液带出来。
教师提问:从肾脏流出来的血液,跟流入肾脏的血液相比,氧气含量变少了。除了动脉血变静脉血,血液中最明显的变化还有什么呢?
学生回答:尿素含量也大大的减少。
教师提问:那减少的尿素哪里去了呢?被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去了。
学习任务3:肾单位
过渡:要了解尿的形成过程。还需要了解肾的微观结构,取肾的一小部分,将其放大,所看到的就是肾单位的模式图。
猜想:血液流经肾实质部分时,经历什么样的过程才成尿液
讲述: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肾单位。我们人体一共有200多万个肾单位。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知识补充:肾小球两端链接的都是动脉,流的都是动脉血。肾小囊由两层细胞构成的漏斗状结构,里边流动的经过肾小球过滤后的液体,叫做原尿。
学生分析:血液在肾单位里中的流动途径。
教师补充:血液会流经两处的毛细血管,只有经过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时,才从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说明在肾小球这里的毛细血管并没有进行气体交换。
学习任务4:资料分析
展示资料:取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如下数据。请分析这些数据。
讲述:现在请同学们分析这些数据,小组讨论完成导学案上的三个问题。
尿液和血浆的成分有什么不同,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正常人的尿液中没有蛋白质和葡萄糖,排尿主要排出水、无机盐和尿素。
(2)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透过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等小分子物质,而很少透过蛋白质这样大分子的物质。
(3)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说明肾小管可以重新吸收肾小囊液体中的全部葡萄糖。
通过讨论回答,生完善尿液形成的模式图。
师生总结归纳尿液的形成过程
(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血液含有血浆和血细胞,血浆中还有大分子蛋白质、水、无机盐和尿素等。这些物质由入球小动脉进来之后,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不会过滤到肾小囊里边。它们会顺着出球小动脉出来,仍然保留在血管里。而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就会经过肾小囊内壁进入到肾小囊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那么在肾小管处,肾小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现葡萄糖是营养物质,不可以排出体外,肾小管就要对180L的原尿进行重吸收,吸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部分的无机盐。将这些营养物质重新吸收会血液。那么剩下的一小部分的水、一小部分的无机盐和全部的尿素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那么从肾静脉流回的血液含有血细胞、蛋白质,葡萄糖、水和无机盐。就这样,通过过滤作用和重吸收作用,成功的将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废物兵分两路。
链接生活:蛋白尿、血尿:肾小球病变; 糖尿:肾小管病变。
学习任务5:排尿的过程及意义
播放视频,了解尿液排出的路线: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人体排尿的意义:排出细胞的代谢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学习目标三:其他排泄途径
播放视频,了解其他的排泄途径
【课堂拓展】
了解我国尿毒症患者现状,了解血液透析装置和相关科研技术。探讨健康生活方式。
【课堂总结】(共24张PPT)
人体内
废物的排出
第五章 人体内物质的排出
人教版 生物 七年级 下册
xx中学 xxx教师
学习目标
说出人体排泄的途径
01
掌握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02
描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03
知识回顾
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是如何排出体外的呢?
一、排泄的概念及途径
概念:人体将细胞内产生的代谢废物,如 、 和 多余的 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尿素
二氧化碳

排遗:人体将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新课学习
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输送尿液)
(暂时贮存尿液)
(排出尿液)
(形成尿液)
二、 泌尿系统的组成
观察标注的肾动脉和肾静脉以及肾的颜色,推测一下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
肾动脉的颜色为红色,肾静脉的颜色
为蓝色,肾的颜色为红色。
血液流向:
动脉血→肾动脉→肾脏→肾静脉→静脉血
肾动脉
肾静脉
输尿管
观察与思考
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
肾动脉中的血液将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尿素、无机盐和多余的水带到肾脏,形成尿液并排出体外。
肾静脉则将排除了尿素、无机盐和多余的水的血液送往人体其他部位。
肾动脉
肾静脉
输尿管
三、尿的形成和排出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肾动脉
肾静脉

单位
肾小球
肾小管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肾静脉
毛细血管
肾小囊
(1)肾单位
概念: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数量: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肾单位
组成: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2)尿液在肾单位中形成
资料分析
取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如下数据。请分析这些数据。
讨论
① 尿液和血浆的成分有什么不同,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正常人的尿液中没有蛋白质和葡萄糖,排尿主要排出水、无机盐和尿素。
② 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透过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等小分子物质,而很少透过蛋白质这样大分子的物质。
③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说明肾小管可以重新吸收肾小囊液体中的全部葡萄糖。
总结归纳:尿液形成的两大过程
肾小囊
肾小球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
和 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 到肾小囊内,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
血细胞
大分子蛋白质
过滤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 、大部分的 、部分 、 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80L,但上厕所排出的尿液约1.5L,比原尿少了很多,为什么?
肾小球
动脉
原尿
肾小囊
肾小管
静脉
尿液
葡萄糖

无机盐
肾小球
动脉
原尿
肾小囊
肾小管
静脉
尿液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透过)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大部分的水和全部葡萄糖)


无机盐
葡萄糖
尿素

无机盐
尿素
血细胞
大分子蛋白质

无机盐
葡萄糖
尿素

血液
原尿
尿液
尿液形成的两大过程
用序号和箭头写出血液和尿液的路线
动脉血





血路


尿路
肾小球
动脉
原尿
肾小囊
肾小管
静脉
尿液
蛋白尿
血尿
糖尿
链接生活
(3)排尿的过程及意义
过程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意义
排出细胞的代谢废物;
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三、其他排泄途径
导管
分泌部
表皮
真皮
皮下组织
汗腺结构示意图
汗腺
分泌部
导管
功能:形成并排出汗液
形成汗液
分泌汗液
科学.技术.社会
血液透析和肾移植
人工肾脏是根据肾脏的工作原理而制成的一种医疗仪器,它可以模拟肾脏的工作,过滤人的血液,进行血液透析。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课堂总结
泌尿系统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肾单位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尿的形成
过滤
重吸收
输送
暂时储存
排出
尿的排出
1.(2023·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与形成的原尿相比少了许多,是因为(  )
A.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膀胱的暂时贮存作用 D.神经的调节作用
2.(2023·黑龙江·统考中考真题)某人到医院做尿常规检查时,在尿液中发现了血细胞和蛋白质。其发生病变的部位最可能是(  )
A.肾小管 B.肾小球 C.肾小囊 D.肾小体
B
B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人教版 生物 七年级 下册
感谢观看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