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蟋蟀的住宅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1蟋蟀的住宅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2 17:3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本课旨在使学生能够:
1. 理解并掌握课文《蟋蟀的住宅》中的生字新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
3.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让学生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坚韧性格。
二、教学重点
1. 课文中生字新词的学习和运用。
2.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3. 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
1. 课文中生字新词的准确理解和记忆。
2. 课文中特殊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3. 课文中拟人化手法的理解和欣赏。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激发兴趣,了解背景
(1)同学们,你们知道蟋蟀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2)展示蟋蟀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蟋蟀的外形特征。
(3)通过提问,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蟋蟀的了解,如蟋蟀的叫声、生活习性等。
2. 引导观察,激发想象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蟋蟀的住宅会是什么样子?
(2)引导学生思考蟋蟀住宅的特点,如是否需要排水良好,是否需要阳光充足等。
(3)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为接下来的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3. 引入课文,激发好奇心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蟋蟀住宅的课文,它的名字叫做《蟋蟀的住宅》。”
(2)简单介绍作者法布尔,以及他观察自然、记录昆虫习性的科学精神。
(3)通过提问“你们想知道蟋蟀是如何建造自己的住宅的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4. 课文原句引入,初步感知
(1)“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请同学们跟读这句话,感受蟋蟀的出名之处。
(2)“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通过这句话,让学生感知蟋蟀对住宅的高要求。
(3)“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引导学生思考蟋蟀住宅的构造和特点。
(二)生字新词学习
1. 课文原句引用与新词解析
(1)首先,我们要学习课文中的新词,比如“慎”字,它在课文中是这样描述的:“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这里的“慎”字表示小心谨慎的意思。
(2)再比如“掘”字,课文中提到:“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在这里,“掘”字表示挖掘的动作,是蟋蟀建造住宅的关键活动。
(3)接着是“隐”字,课文中说:“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这里的“隐”字表示隐藏,指出了蟋蟀与其他昆虫在居住方式上的不同。
2. 互动式造句练习
(1)现在,让我们用这些新学的字词来造句。比如“慎”,同学们可以这样造句:“在过马路时,我们要慎重其事,注意安全。”
(2)对于“掘”,同学们可以造句:“考古学家们正在地下挖掘,寻找古代文明的遗迹。”
(3)用“隐”字造句,可以是:“在茂密的森林中,小动物们隐匿其中,不易被发现。”
3. 创设情境,加深理解
(1)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加深对这些生字新词的理解。假设你是一只蟋蟀,需要为自己建造一个住宅,你会怎么选择住址呢?请用上我们今天学到的“慎”字。
(2)现在,你已经开始挖掘你的住宅了,描述一下你挖掘的过程,记得用上“掘”字。
(3)最后,你的住宅建好了,它隐藏在青草丛中,不易被发现。请用“隐”字来描述一下你的住宅位置。
(三)句子分析
1. 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深入解析
(1)多音字与形近字辨析
① 课文中“蟋蟀”一词,学生可能会误读为“xī shuài”,应正确读作“xī shuài”,并指出“蟋”字与“悉”字形近,但发音不同,引导学生注意区分。
② “挖掘”一词中的“掘”字,学生可能会与“倔”字混淆,教师应指出“掘”字的偏旁部首是“扌”,表示手的动作,而“倔”字的偏旁部首是“忄”,表示心理状态,通过比较加深学生记忆。
(2)生词与形近词的运用
① “慎重”一词,学生可能会误以为是“重”字的读音,教师应强调“慎”字的正确读音为“shèn”,并解释“慎重”表示做事小心谨慎,不易犯错。
② “简朴”一词,学生可能会与“简陋”混淆,教师应指出“简朴”表示简单朴素,而“简陋”则含有简陋不精致的意思,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两者的区别。
2. 课文中特殊句式与疑难句的讲解
(1)疑难句解析
① “它不肯随遇而安”这句话中,“随遇而安”是一个成语,表示适应环境,不挑剔。教师应解释成语的意思,并引导学生思考蟋蟀为什么不愿意随遇而安,从而理解蟋蟀勤劳和有计划的性格特点。
② “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这句话中,“假使”表示假设,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假设句的用法,并让学生思考蟋蟀住宅的伟大之处。
(2)特殊句式分析
① “蟋蟀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这句话使用了“是...的”结构,强调了蟋蟀住宅的建造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这种句式的特点,并让学生尝试用这种句式造句。
② “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这句话中,“用...还用...”是一个并列句式,表示蟋蟀使用多种工具进行工作。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并列句式来表达多个动作或事物。
(四)提问与讨论
1. 课文内容理解
(1)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
① 蟋蟀的住宅是它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② 住宅向阳、隐蔽、干燥,并且有门和平台。
答案:蟋蟀的住宅具有向阳、隐蔽、干燥的特点,并且有专门的门和平台。这些特点体现了蟋蟀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和精心设计。
(2)蟋蟀为什么选择在十月开始建造住宅?
① 十月是秋天初寒的时候。
② 蟋蟀需要适应天气的变化和身体的增长。
答案:蟋蟀选择在十月开始建造住宅,因为这是秋天初寒的时候,它们需要适应天气的变化和身体的增长,持续挖掘和整修住宅。
2. 课文语言特色分析
(1)课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① 拟人化手法,如将蟋蟀比作人。
② 比喻,如“犹如雨后春笋”。
答案:课文中使用了拟人化手法,将蟋蟀比作人,使得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同时运用了比喻,如“犹如雨后春笋”,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2)课文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点?
① 生动形象,如“蟋蟀的平台”。
② 风趣幽默,如“它不肯随遇而安”。
答案:课文的语言风格生动形象,通过具体的描述让读者仿佛能看到蟋蟀的生活场景;同时语言风趣幽默,如“它不肯随遇而安”,增加了课文的趣味性。
3. 课文主题思想探讨
(1)课文通过蟋蟀的住宅向我们传达了什么信息?
① 蟋蟀的住宅建造过程体现了勤劳和智慧。
② 蟋蟀的住宅特点体现了对生活质量的追求。
答案:课文通过蟋蟀的住宅向我们传达了勤劳和智慧的重要性,以及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蟋蟀虽然工具简单,但能建造出伟大的工程,这启示我们要勤劳智慧,追求高质量的生活。
4. 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
(1)从蟋蟀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精神?
① 蟋蟀吃苦耐劳的精神。
② 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答案:从蟋蟀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吃苦耐劳的精神,它们不畏艰难,一点一点挖掘住宅;同时,它们不肯随遇而安,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这告诉我们要有追求和目标,不满足于现状。
5. 课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1)课文中的蟋蟀住宅与我们的住宅有什么相似之处?
① 都需要精心设计和建造。
② 都追求舒适和美观。
答案:课文中的蟋蟀住宅与我们的住宅相似之处在于,都需要精心设计和建造,追求舒适和美观。这启示我们在建造自己的家园时,也要像蟋蟀一样,追求高质量的生活。
(五)逐段讲解
1. 课文内容解析
(1)课文开篇
① “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 这句话引入了蟋蟀的生活环境和它的知名度,我们可以讨论为什么蟋蟀会和蝉一样有名,引导学生思考蟋蟀的特点。
② “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这里强调了蟋蟀出名的两个原因,可以让学生思考唱歌和住宅对蟋蟀名声的影响。
(2)蟋蟀住宅的特点
① “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蟋蟀对住宅环境的高要求,以及这种选择对其生活的意义。
② “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这里展示了蟋蟀勤劳和自主的一面,可以让学生讨论蟋蟀的这种精神对我们人类生活的启示。
2. 课文情境模拟
(1)模拟蟋蟀挖掘住宅
①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模拟工具,如小铲子,让学生体验蟋蟀挖掘住宅的过程,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② 在模拟活动中,教师可以提问:“如果你是蟋蟀,你会怎样设计你的住宅?”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自己的蟋蟀住宅。
(2)情境对话演练
① 设计一个情境,比如蟋蟀在选择住宅地点时遇到了困难,让学生扮演蟋蟀,提出解决方案。
②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蟋蟀的生活习性和住宅建造过程。
3. 课文语言赏析
(1)赏析生动的描写
①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 这句话用细腻的语言描绘了蟋蟀住宅的环境,可以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② “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这里通过比喻,形象地描述了蟋蟀住宅的出口,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比喻手法。
(2)学习拟人化手法
①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这句话将蟋蟀的叫声比作弹琴,是一种拟人化的表达方式,可以让学生讨论这种写法的好处。
②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要把蟋蟀的叫声比作弹琴?这样的比喻让你有什么感觉?” 通过这样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拟人化手法的效果。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能够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然而,在句子分析环节,部分学生对特殊句式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困难,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指导。
七、作业安排
1. 抄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用它们造句。
2. 写一篇关于自己观察到的昆虫的短文,注意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3. 绘制蟋蟀住宅的示意图,并附上说明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