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生研讨会】人教版地理七上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课-教学设计+说课稿+图片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生研讨会】人教版地理七上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课-教学设计+说课稿+图片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5-22 14:41:06

文档简介

(共57张PPT)
中考地理导图复习系列
地球和地图
复习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7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
8.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
地球的大小
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3.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
9.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4.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
10.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
与纬度的划分。
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5.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11.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
6.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
应用的实例。




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地球卫星照片
地球是
个球体
海岸观来船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先见桅杆后见船身
180
120
1519
印度洋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6357千米
极半径)。
平均半径6371千米
6378千米
(赤道半径)。
地球的
·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大小
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自西向东
昼夜更替

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1天
时间差异


地轴
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约24小时)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形式
绕转

中心
方向
周期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1年
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直射赤道,
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季节的变化
春分
3月
全球昼夜平分
昼夜长短的变化
直射北回归线,
前后
五带的划分
北半球白昼最长
太阳回归点回归运动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太阳
6月
夏至
冬至
12月
直射南回归线,
22
22
北半球白昼最短
前后
前后
地球公转轨道
9月1秋分
23
前后
直射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注:南半球昼夜长短及其变化情况与北半球相反。
1D59723/SAO96986
202431904:08:55标准时间
10000×加陕(日里
8.51)
模拟地球自转
N
1.定义绕着
地轴
的旋转运动
2方向:自
西向东
3,周期约
24小肘,-天
50E
请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视频演示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
1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
一半。
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
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
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说课稿
xx中学 xxx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1《地球和地球仪》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我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环节进行,下面是具体说明:
【说教材】“认识地球”这一节教材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入手,在地球仪上能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较全面地介绍了地球,使学生对人类的家园——地球有一个粗略的认识。另外教材还让学生体验到了除地球仪外,地图也是一种用来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主要工具。
本节教材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仪、经纬网等四部分内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度、纬度和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东西半球及南北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位置。”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地球仪”、“经纬网”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地球有多大”这部分内容通过图片以及地球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说明地球的大小,其中三个数据是重点内容。“经纬网”部分,教材说明了经纬网的含义和作用,利用经纬网我们可以很方便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然后将经纬网从球面“转移”到平面,展示地球表面互相垂直的经线和纬线,使学生学会判断经纬度的方法。  
  二、【说教法】新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因此我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法:
  1、直观教学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多媒体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像力,深入掌握地轴、南北两极、经线、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等方面的知识。
  2、比较教学法:通过对经、纬线的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等的比较,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增强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深入了解地球仪的基础知识。
  三、【说学法指导】
  1、尽量从感性入手,充分注意教学的启发性,努力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思考性学习者,而非被动的听众。
  2、辨图识图是学生应掌握的基本地理技能,也是能引发学生兴趣的兴奋点。探究活动,既考虑到了基础性,又考虑到了实践性和应用性。学好经纬线为以后判别半球位置、方向和确定地球表面任何点的位置等打好基础。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通过完成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说教学程序】组织教学:
    一.地球的形状。
   [学习方法]让学生独自阅读板前图片归纳地球形状。
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km;赤道周长:约4万km;表面积:约5.1亿km2
  [学习方法]这部分内容少,很枯燥,但是是重点内容。
  三.地球仪
  (一)经线和纬线。
 1.列表比较纬线和经线的特点:
  纬线经线
  形状圆圈(每一条纬线自成一个圆圈,纬线圈)半圆(两条相对的经线才能组成经线圈)
  长度半球:不等长,在两极缩成一个点
  全球:纬度相同纬线长度相等。所有的经线长度相等
  指示方向东西方向(横)南北方向(竖)
  (二)经度和纬度:
  1.列表比较经纬度:
  纬度经度
  度数起点线赤道(即0°纬线)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
  度数划分由0°纬线向南北各分作90°。由0°经线向东西各分作180°。
  代表字母S:0°纬线向南移的纬度均称为“南纬”
  N:0°纬线以北的纬度均称为“北纬”E:本初子午线以东的180°
  属于“东经”
  W:本初子午线以西的180°
  属于“西经”
  变化规律由赤道0°向北、南逐渐增大到90°由0°经线向东、西逐渐增大到180°
  2.半球的划分:(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找出这两条界线)
  (1)南北半球:以赤道划分。(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它将地球分为南北半球。
  (2)东西半球:以20°W和160°E将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3)让学生说出东西半球的界线为什么不是0°、180°组成的经线圈
  (四)高、中、低纬的划分:(先让学生通过填图来理解纬度区的划分)
  1.低纬:30°N——30°S之间的纬度。
  2.中纬:30°S——60°S和30°N——60°N之间的纬度。
  3.高纬:60°S——90°S和60°N——90°N之间的纬度。
  四、经纬网(这部分主要利用练习来进行学习)
  
  1.2《地球的运动》
一、说教材
本节教材是讲述自然地理学最基本的知识——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最基本的运动规律。本节教材位居《地球和地图》的第二节,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复习,让学生对地球的运动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让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基本状态更深一步的认识。
二、说学情 已是复习阶段,所以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材的要
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其基本的运动规律。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能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能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时差的知识。能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四、说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我把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重点:能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难点:能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说教学法
我将在这堂课中我将采用:引导式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来完成我的教学任务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其基本的运动规律。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4、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时差的知识。5、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1.3《地图的阅读》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1章第3节的内容。教材从联系实际出发,为接下来将要学习的地形图的判读等奠定了基础,起到铺路石的作用。
根据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特地制定了如下的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记住地图的三要素,学会利用比例尺量算地图上两点间的实地距离;
2.掌握在地图上根据经纬网或指向标确定方向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地图总结出地图的三要素并能通过练习掌握在不同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引导学生领会并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通过以上对教材地位和作用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不同地图上方向的辨别方法。
【教学难点】
在经纬网地图或指向标地图上确定方向的方法。
二、说学情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开始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有些学生在地图符号的认知和空间关系的建立方面仍然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教法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学法、图片资料展示法等。
本节课学法整体上注重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1.地图三要素
利用多媒体呈现几幅不同的地图,请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学生概括出地图的三要素——图例、方向和比例尺后,讲明比例尺表示的三种方法。
学生自主讨论的方式不仅可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还能做到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理得当。
2.不同地图上方向的辨别方法
在多媒体上展示出几幅不同的方向表示方法的地图,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地图中如何进行方向判断?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不同地图上方向判别的方法。接着我将展示一幅经纬网地图和指向标地图,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我们如何在指向标地图和经纬网地图上进行方向判断。采用学生合作探究的形式不仅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还能在讨论探究中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4《地形图的判读》
一、说教材
本节课出人教版教材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1、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初步具备较系统的地图知识,为下一章各大洲地形基本特征的学习奠定基础。
这是七年级地理的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出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山地的地形部位;
(3)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坡度的陡缓。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提高读图、析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读图、分析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科学知识的作用。
二、说学情
三、初二学生对理性知识已具备一定判断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方面:
我选择了先复习。小组合作,成果展示的形式
学法方面:
从学习过程来看,学生所用到的学习方法有自学探究、合作学习、读图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教师还要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帮助,需要对学生的比较分析及归纳总结进行引导和提示等。
四、说教学过程
一、概念
1、海拔和相对高度
2、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
(黑板出示不同海拔的各点,教师讲解)
三、等高线地形图
特征(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自主学习) 山体的五个部位(本节课重难点)
A、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任务,然后展示成果, B、教师逐一讲解
四、练习
五、小结课堂。
请学生自己总结这堂课的收获。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教学设计
xx中学 xxx
学科 地理 课型 复习课 授课班级 八年级
复习 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 3.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 4.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5. 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大小 7.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 8.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9.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10.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11. 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教学重点 地球的运动和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难点 地球的运动产生的现象。
教 学 方 法 读图、析图、练习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 具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教师出示教学目标 学生齐读 学生了解本节课复习目标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环节二: 地球和地图 活动一:地球 教师出示地球形状和大小课件(见课件) 教师出示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及产生的地理现象课件(见课件) 3 .教师出示习题(见课件) 4.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经纬网知识点然后练习巩固(见课件) 活动二:地图 回顾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探究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 3.明确等高线的五种地形部位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见课件) 合作学习交流地球自传和公转产生的现象 读图、思考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明确自然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 理解自然环境影响人类的生活
环节三: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培养学生善于总结能力,提高归纳能力。
练习 课件习题 学生回答问题 巩固知识点
作业 绘制平面图
板书 设计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地球的运动 自传和公转 三、地图三要素 四、地形图判读方法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