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七上第一单元 活动课 太阳光直射、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
【课型】活动课
【课标要求】
●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
【教学目标】
1. 通过用手电筒演示直射、斜射光线,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知识的过程, 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2. 通过观察一天中清晨、正午、傍晚的太阳高度,培养学生的“地理慧眼”。
3. 通过观察图片、视频,并结合自身体验,比较不同季节、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
【教学方法】活动实验与理论研究相结合
【教具准备】手电筒、卡纸、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早晨、中午的光照景观;冬季、夏季的景观图片;寒带、热带景观图。
以上图片中体现的热量不同,都与太阳照射角度的大小密切相关。
通过观察图片,结合自身感受,知道“万物生长靠太阳”,地球表面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
疑问:太阳光的直射、斜射对地球表面获得热量的多少有何影响呢?
通过图片展示,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整体感知
直射和斜射
一天中的太阳高度大小
演示
与观察
一
学以致用
1.给每一学习小组分发手电筒和绿色卡纸
2.教师巡视
3.迁移:(如果把太阳比作一个篮球,地球只有绿豆那么大)太阳距离我们十分遥远,因此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可以看成是平行光线。
展示资料:
4.总结:
(1)阳光直射,地面获得的热量多。
(2)阳光斜射,地面获得的热量少。
斜射的越厉害,地面获得的热量越少,
1、小组长拿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直射、斜射卡纸。(不同的倾斜角度)
2、两位同学重点观察光线散布的面积和亮度,并说出。
3、小组其余成员利用表格做记录。
光线散布面积
亮度
光线直射
小
亮
斜射角度1
斜射角度2
斜射角度3
4、观察图片:同一地区,直射时地面受热面积 ,光热集中,地面获得的光热 ;
斜射时地面受热面积 ,光热分散,同样面积的地面获得的光热 。
小组多个成员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从地理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探究
观察二
提示: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也称太阳高度角。
1、检查昨天布置的观察任务。
2、播放一小段视频:人随着地球自转由早到晚所经历的太阳高度变化。
3、总结:一天中,清晨和傍晚太阳高度小,地面获得的热量少;正午太阳高度大,地面获得的热量多。
1、读图:理解太阳高度。
2、各小组找代表投影自己组的观察结果:
清晨
正午
傍晚
太阳高度大小
小
大
小
自己的影长
长
短
长
3、探究结果:太阳高度大,地面获得的热量多;太阳高度小,地面获得的热量少。
生活中处处是知识,把生活体验总结出来。
衔接
与过渡
我们刚刚学过,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事实上,就是由于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大小不同等原因,才导致了不同季节气温有高有低;不同纬度的地方气温也不同。
一年中不同季节的正午
太阳高度
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学以致用
提示: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太阳升到最高点时的太阳高度。
1、投影:几个小组长9月22日(秋分)测量的学校旗杆正午的影长。
给出:我们学校旗杆正午影长,夏至是 3米 左右;冬至是 17米 左右。
2、展示图片:
(北京)二分二至正午太阳高度示意
生活应用:
我们这里的楼间距应如何确定呢?
3、播放一小段视频:全球不同纬度地带在不同的节气显示出的正午太阳高度。给同学们一个全球的整体感受。
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是怎样影响不同纬度的气温的?
生活应用:
为了使太阳能热水器的效果更好,应如何注意集热板倾斜的角度?
4、拓展延伸: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是利用以上地理知识解决的?
1、秋分旗杆影长 9米 。(春分的影长也是9米)
理解:正午物体的影长是由正午太阳高度决定 。
2、说出我们这里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自己观察的实际情况)。
3、观察图片记录:
夏至
冬至
春、秋分
正午太阳高度
最大
最小
居中
5、看图讨论、探究:应主要依
据 冬至日 (节气)的正午太阳高度H和楼高h,确定楼间距L。
4、小组交流、归纳:
一年中,北京 夏 季节正午太阳高度高→地表获得热量多→气温高; 冬 季节正午太阳高度低→地表获得热量少→气温低。
5、看视频并参照五带的光照图,比较各温度带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归纳、总结:
热带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获得的太阳光照最多;寒带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获得的光照最少。
6、观察图片探究、理解:根据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让集热板应尽量接受阳光的 直 射。
小组讨论、交流
通过理解不同季节、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不同,学以致用,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教学理念。
通过本次活动课让学生进一步透彻理解第四节知识:由于地球公转到不同位置,同一地区正午接受太阳光照射角度不同,获得热量就不同,从而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热量也不同,从而有了五带的划分。
总结
决定地球表面某地区不同季节获得太阳光照多少的主导因素是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而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又是由其纬度高低决定的。
【教学反思】
本节地理活动课强调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通过学生亲身体验,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老师把讨论、发言、动手的机会和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创造学生能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前面所学的知识,在成功中不断进步,增强了学习地理的自信心。
课件21张PPT。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热带景观寒带景观活动课 太阳光直射、斜射 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 源于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中午与早晨比较,中午热;夏季与冬季比较,夏季热;赤道地区与两极地区比较,赤道地区热。这是为什么呢?观察一:太阳光照射角度大小与 地面获得热量多少的关系 观察步骤:
1.用手电筒的光线模拟太阳光的直射与斜射。观察同一束光线散布在不同的面积上,其亮度有何不同。小小大大 2.甲、乙、丙三地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太阳光照射状况。观察哪一束光线散布面积最小?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哪一束光线散布面积最大?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大90度小多中中 中60度小30度大少地面获得的热量多地面获得的热量少观察二:一天之中,太阳高度大小 与地面获得热量多少的关系小小大太阳高度小,获得的热量少;太阳高度大,获得的热量多;太阳高度小,获得的热量少。认识正午太阳高度观察三:一年之中,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对不同季节气温高低的影响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太阳升到最高点时的太阳高度比较夏季与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北京)最大最小中等观察三:一年之中,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对不同季节气温高低的影响合作交流:
一年中,什么季节北京地表获得热量多,气温高?什么季节北京地表获得热量少,气温低?一年中,夏季北京地表获得热量多,气温
高;冬季北京地表获得热量少,气温低。 夏季北京气温高,正午太阳高度大是一个原因,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进一步思考:北京夏季白昼时间较长 归纳:
1.决定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照多少的
主导因素是:
正午太阳高度在赤道附近,太阳光线几乎直射在地球上。而在两极附近,正午太阳高度小,相同的能量被散布到一个较大的区域。 2.地球上的五带中,哪个温度带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获得的太阳光照最多?哪个温度带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获得的太阳光照最少?热带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获得的太阳光照最多寒带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获得的太阳光照最少河南省夏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获得的太阳光照最多。 3.从季节上看,某一地区,哪个季节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获得的太阳光照最多?哪个季节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获得的太阳光照最少?我们以河南为例:河南省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获得的太阳光照最少。再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