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生研讨会】人教版地理七下 第十章《极地地区》说课稿+教学设计+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生研讨会】人教版地理七下 第十章《极地地区》说课稿+教学设计+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5-22 14:41:0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地”承万物奥秘,“生”润人文精神地生研讨会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十章《极地地区》的教学设计
xx中学 xx教师
设计说明
本节课采用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一个综艺节目《极限挑战》的形式展开,“极”限又与极地地区的主题契合。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如“冰山一角”的含义,干燥的南极地区为什么有2 000多米厚的冰层,企鹅和北极熊的御寒本领是什么,去极地地区旅游应准备哪些物品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思考。
学习目标
1.从地理位置和范围、自然景观、气候特征、自然资源等角度,说出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3.学会在以南极点或北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重点难点
1.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征、代表动物、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
2.两极地区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归纳法、小组合作。
资源与工具
(一)资源
图片、地图、PPT课件。
(二)工具
1.智慧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情境
今天我们来一次真正的“极”限挑战,走进极地,畅游极地,保护极地。
二、预习检查
课前分组搜集极地地区的图文资料,多角度展现极地地区真实景观。
三、学习任务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独特的自然环境 1.导入:大家应该都看过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今天我们也来一次“极”限挑战,我们的挑战难度更高。首先有请几位同学展示他们搜集的极地地区的有关资料。 2.说一说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3.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 (1)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两极地区出现哪些特殊的现象呢 (2)极地地区特殊现象很多,其中极地俯视图的方向跟一般地图不同,如何判断呢 (3)冰川下滑崩裂入海形成冰山,大家知道“冰山一角”是什么含义吗 展示PPT。 1.学生代表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南极和北极地区的图文资料,如冰山、企鹅和北极熊、科考站等。 2.学生阅读教材第92页和第93页图文资料,指图回答: 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包括南极洲及其周边的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海域,总结为“洋包陆”。 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周边的亚、欧、北美三大洲部分地区,总结为“陆包洋”。 3.(1)学生自由回答:极光、极昼极夜、气候寒冷、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站在南极点四面八方都是北,站在北极点四面八方都是南。 (2)小组讨论,总结在南极和北极俯视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派代表指图说明,俯视图上,根据经纬线判断方向: ①同心圆为纬线,指示东西。从南极俯视,地球顺时针自转;从北极俯视,地球逆时针自转。根据自转方向判断东西。 认识区域首先要从地理位置入手,而南北极并不是相连的区域,所以在学习的时候需要学生调动已有知识,明白观察的角度,还需要复习地球的自转知识。 对于难度较小的知识点,通过教师展示或阅读教材上的图文资料,学生独立回答来掌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4)南极地区很多地方有2 000多米厚的冰层,被称为“冰雪高原”。为什么 南极地区还被称作“风库”,风速很大,为什么 (5)北极地区相对而言气温略高,降水多,风速小,为什么呢 (6)冰天雪地的极地地区也有生命存在。企鹅是南极地区的象征,北极地区的代表是北极熊。PPT展示动物图片。它们练就了怎样的本领能够抵御严寒呢 学生代表展示完后,教师要及时指导并总结方法。 两极地区气候都很寒冷,尤其是南极是世界寒极,表面的冰层有2 000多米厚,使南极洲成为海拔最高的大洲,如果南极冰盖全部融化,全球洋面将升高约60米。 北冰洋沿岸地区的原住民有因纽特人等,南极地区没有常住人口。 ②射线为经线,指示南北。离北极点越近位置越偏北,离南极点越近位置越偏南。 (3)阅读图文资料,了解“冰山一角”的含义及冰山对海上航行的不利影响。 独立回答:虽然降水少,但是气候寒冷,蒸发量小,以固体形式保存下来,亿万年的积累形成现在厚厚的冰川。 (4)总结,南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因为酷寒形成“冰雪高原”,因为干燥形成“白色荒漠”,因为风大被称作“风库”。 (5)学生独立完成,根据提示从海陆位置、地形等角度分析: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受海陆热力性质的影响,南极地区气温更低。 南极地区气候非常干燥,被称为“白色荒漠”。但是陆地上厚厚的冰层使南极地区海拔升高,气温比北极更低;冰雪能强烈反射太阳光,吸收较少,加剧了南极的寒冷。 阅读教材第94~95页图文资料,找到答案:企鹅皮肤下有厚厚的脂肪保护层;北极熊毛皮防水,皮下脂肪很厚。 在读图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极地地区的经纬线不同于之前常见的地图。俯视图上方向的判断是难点,通过小组合作,教师指导总结等方法解决。
四、学习任务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科学考察的宝地 过渡:极地地区虽然气候恶劣,但矿产资源、固体淡水资源和生物资源丰富。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4.科学考察的宝地 为什么我国南极科考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2月呢 近年来,南极旅游越来越受到追捧,如果你去极地地区旅游,会准备哪些物品,为什么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5.极地地区的环境问题 PPT展示捕鲸、遭受漏油污染的海鸟、饿死的北极熊图片。这些图片反映了极地地区存在着哪些环境问题呢   4.学生独立完成回答:南极地区与我们北半球季节相反,2月正值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较高;且白昼时间长(大部分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 小组合作讨论分析,派代表回答:棉衣、棉帽、雪地靴、手套等,可以御寒;太阳镜,防眼盲症;保湿霜,南极气候干燥可以用来保湿;还需要急救包、定位仪、行走拐杖、食品等。 学生回答:极地地区现在面临着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石油泄漏导致海洋环境污染、全球升温导致冰川融化等问题。 利用七年级上册所学的地球公转的知识,解决科学考察的时间问题,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也深刻反映了科学考察本身的危险性和艰难性。 通过学生喜欢的南极旅游准备物品的形式,总结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小组合作,集思广益,答案会更全面。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6.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为了保护极地地区的环境,签订了《南极条约》和《北极环境保护战略》,我们日常生活中能为保护极地地区的环境做些什么呢 6.学生回答:节约用电、绿色低碳出行、使用环保产品等。 极地环境保护知识难度较小,通过独立回答完成即可。这个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五、过程性评价
随堂练习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认识了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企鹅和北极熊。认识了极地地区的我国的科考站,也了解到极地地区现在面临着环境问题,为了保护极地地区的环境,我们每个人应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共同行动起来。
七、布置作业
所有同学完成本课时《七彩作业》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
板书设计(共36张PPT)
第十章 极地地区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人教版)七年级

“极”限挑战
极地地区
导入新课
位置和范围
南极地区
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
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
北极地区
“洋包陆”
“陆包洋”
大    
西

印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南极洲
北冰洋
位置和范围
两极地区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两极地区出现哪些特殊的现象呢?
站在南极点四面八方都是…
极昼极夜
跨经度最广
站在北极点四面八方都是…
气候…


极光
俯视图上方向的判断
2、射线为经线,指示南北。离北极点越近位置越偏北,离南极点越近位置越偏南。
根据经纬线判断方向:1、同心圆为纬线,指示东西。从南极俯视,地球逆时针自转;从北极俯视,地球顺时针自转。根据自转方向判断东西。
西

西

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50℃,极端最低气温-88.3℃。在这样低的温度条件下,将一杯热水向空中泼洒,水还未落到地面就会被冻成冰粒。
南极地区
世界寒极
世界部分大洲平均海拔


(米)
南极洲 亚洲 非洲 欧洲
如果南极冰盖全部融化,全球洋面将升高约60米。
冰川下滑崩裂漂浮入海形成冰山
冰山一角
两极地区每年产生约1200千米3的冰山,大量漂流的冰山,既对附近地区气候环境造成影响,也对海上航行构成威胁。这是因为冰山出露海面部分只占总体积的1/7,人们往往不易察觉。船只遇到冰山时,不小心就很容易被水下体积庞大的部分撞毁。
冰 山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年平均降水量为30—50毫米,低于撒哈拉沙漠年降水量100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极点附近几乎无降水。到南极大陆的科学家,在最初的几个星期,差不多所有的人嘴唇都会干裂。
白色荒漠
南极地区气候非常干燥,被称为“白色荒漠”,但是这里却有2000多米厚的冰层,被称为“冰雪高原”。为什么?
解释现象
在南极科考队员中流传一句话:南极的冷不一定能冻死人,南极的风能杀人。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风速17米~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是12级风的3倍,能卷走车辆,一条锈迹斑斑的铁链能被吹的光亮如新,甚至将一座科考站变成一片废墟 。
风 库
冰雪高原
白色荒漠
风库
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酷寒干燥
烈风
课本P93
想一想
北极地区
北极地区年降水量在100—250毫米之间;
北冰洋沿岸年平均风速仅为10米/秒。
同样是高纬度地区,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呢?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海陆因素 地形因素 其他因素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陆地为主
海洋为主
海拔较高
海拔较低
冰雪强反射
南极地区的象征
企鹅
北极地区的代表
北极熊
南极地区的企鹅
北极地区的北极熊
极地代表动物
企鹅与北极熊为何能在严寒的气候条件下生存呢?
因纽特人十分耐寒,他们以捕鱼、猎杀海豹为生,穿兽皮衣服,住在低矮厚实的房子里,有时住在用冰雪构筑的住房里。因纽特人与他们驯养的爱斯基摩狗相依为命,狗是他们最称职的司机,还能帮他们捕猎。
因纽特人
对北极地区大规模的科学考察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
北极地区资源丰富,随着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的发现和开采,人类对北极地区的科考和研究越来越频繁。
2004年7月28日,我国北极科考站——黄河站,在北冰洋斯瓦尔巴群岛正式落成。
北极科考
北极
黄河站
南极地区的探险与科考
1895年,挪威海员博尔赫格列文克第一次登上南极大陆;
1904年,南极第一个科学考察站阿根廷奥长达斯站建成;
1911年,挪威探险家罗阿德·阿蒙森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人;
1989-1990年,来自中国、美国、苏联、法国、英国、日本国际南极考察队员,卧寒冰、浴风雪,历史7个月完成了横穿南极大陆的壮举。
南极地区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固体淡水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海洋生物。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科学考察的宝地
1985年2月14日—长城站;
1989年2月26日—中山站;
2009年2月2日 —昆仑站;
2014年2月8日 —泰山站;
2018年2月7日 —罗斯海
新站奠基。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
为什么我国南极科考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2月?
此时正值南极的暖季,气温较高;且白昼时间长。
1、建筑物墙板采用“夹心”式,中间是保温材料,窗户较小,且多为双层玻璃,玻璃夹层中间几乎为真空。
南极泰山站
2、建筑物地基很深,下面为立柱,房子通常高出地面1-2米。房屋朝不同方向开门,还设有天窗。
近年来,南极旅游越来越受到追捧,据国际南极旅游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7年旅游季,赴南极旅游的中国游客已达5286人次。目前,中国已成为南极旅游第二大客源国。
南极旅游
想一想
如果你去极地地区旅游,会准备哪些物品:
棉衣、棉帽、雪地靴、手套、太阳镜、急救包、定位仪、行走拐杖、食品、保湿霜等。
SOS专栏
惨不忍睹
生物多样遭到破坏
环境污染
全球变暖
SOS!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南极条约》
《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为保护极地地区的环境做些什么呢?
节约用电、绿色低碳出行、使用环保产品等。
巩固练习
1.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藏着丰富的 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的 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 。
2.北极地区石油、 、煤、 等资源丰富。
3.我国已在南极地区建成了长城站、 站、 站、泰山站等,在北极地区建成了 站。
固体淡水
矿产
海洋生物
天然气

中山
昆仑
黄河
4.针对南极地区的和平利用、科学考察、环境保护等,签订了《 》;针对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制定了《 》。
南极条约
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极地地区
独特的
自然环境
南极地区
(南极圈以内)
冰雪高原、风库、
白色荒漠、企鹅
北极地区
(北极圈以内)
气温较高、风力小、
降水较多、北极熊
科学考察
的宝地
科考站
科考时间:南极2月、北极8月
南极:长城、中山、泰山、昆仑、罗斯海新站
北极:黄河站
极地环境
保护
问题:乱捕滥杀、环境污染、冰川融化
措施:《南极公约》、《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谢谢大家!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地”承万物奥秘,“生”润人文精神地生研讨会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十章《极地地区》说课稿
xx中学 xx教师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这一节课,下面我将从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过程进行说明。
一、本章课标要求
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阐述,本章的课标要求为根据南极、北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说明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极地地区地理环境虽然具有特殊性,但是实质上仍旧是一个区域,学生仍然可运用认识区域的方法进行极地地区的学习,即描述地理位置和范围,归纳气候、地形等要素。
课标明确要求极地地区是教师在进行区域教学过程中必选的区域,其重要性除了极地地区本身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特殊性以外,在极地地区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上也具有特殊性:极地地区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是地球上存在的最后一片净土,也正是因为如此,极地地区是科学考察的宝地。因此,为了树立学生的极地环境保护意识,课标使用了行为动词“说明”,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成果之一,便是具有极地保护的意识,能够根据区域学习方法得到的信息,明确说出开展极地科学考察以及保护极地重要性的原因。
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应当树立学生对于科学考察人员的敬佩之情。极地地区虽然存在特殊性,但是仍然属于一个区域,需要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认识区域的方法进行学习。从地理位置、海陆分布、气候、人类活动等方面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借助区域比较的思维对比极地地区的内部差异,如地球自转方向、海陆分布、降水量和气温等,从而更加全面了解极地地区的重要性。
二、本章教材分析
本章是所学世界地理的最后一个区域,也是一个特殊区域,至此,完成了对整个世界的宏观学习。本章是对“人地协调观”主题的突出和升华,更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传。本章教材比较简明,安排了三方面的教学内容:独特的自然环境、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由位置和范围到特殊原始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再到科学考察的宝地,引出极地环境保护,层层递进,引导学生逐渐深入认识极地地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主要以认识区域为主,按照认识大洲—地区—国家的思路进行。而极地地区作为第十章,也就是本教材的最后一章,补全了认识世界地理最后的板块,同时极地地区由于本身的特殊性,受到人类共同的保护,被单独放在第十章,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全球视野、培养保护极地的意识。
三、本章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读图等地理学科能力,以及了解地球的运动、世界气候分布等基础知识,但一学期过后,学生可能有所遗忘,且之前的认识世界过程中也未运用到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未能从南北极点的视角俯瞰地球;在学习极地地区这节课程之前,已经学习如何认识地区,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学生们虽然没有亲身到过南北极地区,但是媒体有关的报道很多,而且学生们对于这两个特殊的地区很感兴趣,课上利用“极地旅游”“极地考察”等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本章学习目标
根据地图和相关知识,认识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独特性,并能说出开展极地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形成保护极地的意识。
学习目标
1.从地理位置和范围、自然景观、气候特征、自然资源等角度,说出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3.学会在以南极点或北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重点难点
1.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征、代表动物、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
2.两极地区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归纳法、小组合作。
资源与工具
(一)资源
图片、地图、PPT课件。
(二)工具
1.智慧黑板。
五、教学过程
1.利用一个综艺节目《极限挑战》的形式进行情景引入
2.进行探究新知
3.巩固练习
4.课堂小结
5布置作业
这就是我设计的这节课,还存在不足之处,烦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