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2014-201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优质课:第2章第2节 地形图的判读(40中)(教案+课件)(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商务星球版】2014-201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优质课:第2章第2节 地形图的判读(40中)(教案+课件)(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12-01 19:59:54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课题】 七上第二单元 第2节 地形图的判读
【课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目标】
1、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读出某地海拔,算出某两点的相对高度。
2、展示等高线模型图,说明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原理及制作方法;(难点)
3、阅读等高线地形图,认识等高线表示的地形部位及特征,能利用等高线地形
图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重点、难点)
4、初步学会使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来判断某地区的地形地势。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防灾抗灾意识。
【教学模式】“二五三”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地图册、等高线模具等。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模具演示法、问题导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诱思
导学
过渡
衔接
导入:1、通过中国地形图的观察,转入问题

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山脚下,一位藏族老人对他的孙子说:“这是我见到的最高的山峰,它至少有4000米。”“不对,爷爷说的不对,书上说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米。”你怎么认为?
2、教师出示学习目标:
(1)、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读出某地海拔,算出某两点的相对高度。
(2)、阅读等高线地形图,认识等高线表示的地形部位及特征,能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3)、初步学会使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来判断某地区的地形地势。
我们先来了解如何表示山的高度,怎样描述起伏状况。
1、(读图讨论)
学生各抒己见。
2.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习海拔和绝对高度铺垫。
合作
探究
填表与思考
追问与探索
巩固
提高
(板书)探究一 海拔和相对高度
(读图)观察下列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海拔、相对高度?
2、甲乙两地的海拔分别是多少米?
3、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
教师引领小结上面的概念问题。
验证巩固:孙子说的8844米是指珠穆朗玛峰的____高度,而爷爷说的4000米是指珠穆朗玛峰与山脚的_____高度。
提高训练: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点吐鲁番盆地的平均海拔-155米,那么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米。
(板书)探究二 陆地表面基本地形类型
教师多媒体展示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图片,
问题:1、陆地表面主要有哪几种基本地形类型?
2、说出五种基本类型的异同?
(板书)探究三 等高线地形图
观察地形与等高线图,思考,什么叫做等高线。
思考体会等高线是如何绘制的?
课件展示,同时拿出模具演示等高线的形成原理。
等高线概念的理解应用,巩固题出示:
图中的等高距是 米,
如果B是在等高线上,那B的海拔是 米。
5、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就(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就( )。
(读图讨论)
学生积极讨论。
完成3个问题。
(合作交流)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得到海拔和绝对高度概念,并计算出3题中的结果。
完成导学中的问题困惑。
学生计算得出结果。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并完成助学P30第5题表格。
丘陵
山地
高原
平原
盆地
海拔
特征
阅读教程P32-33内容,回答问题,
观察自制的模具体会等高线含义。
第5题小组合作探究完成。
通过教师提供的信息及设计问题,进行描述,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
通过提高训练进一步巩固对相对高度的理解。
通过观察和思考,结合表格来比较记忆基本类型和异同。
通过演示图和模具图来加深对等高线的理解。
过渡与链 接
我们刚才研究的是陆地表面几种基本的地形类型和等高线的含义,某一山体不同部位又怎么样呢?如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
合作
探究
一、指导阅读图示,初步感知山体不同部位的名称。
二、分部分探究各部位的名称。
(板书)探究四 等高线地形图各部分名称及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讨论完成表格。
感知山体不同部位的名称。
观察图片,讨论等高线特点及形状。
指导学生利用上图填出左表
形成一定的图象映像。
通过讨论思考能学会辨别各部分名称的方法。
精讲
精练
教师:几种基本地形部位的判读方法,结合上表和图示重点介绍区别。
练习:读图填空。
读图与分析学习
教师:不同地形部位的等高线比较清晰,复杂地形区
的等高线就太多太密集,看起来很费劲,为了更有立体感便于查阅,人们就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途上不同的颜色,绘成了分层设色地形图;
板书: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
并且颜色越深,海水越深,不同颜色的黄色代表山地、高原和丘陵,褐色表示高山,而且颜色越深,地势越高。
问题:1、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2、它在使用时有哪些优点以及如何使用及如何阅读地形图?
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带着两个问题学习了解分层设色地形图。
培养学生思考和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拓展
提高
学生学会等高线应用:公路、铁路线建设一般沿等高线走,1、减少施工难度;2、减少修路的工程量;3、道路平坦,利于车辆行驶;4、不易造成水土流失。
加深对等高线的理解,提高利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当堂
达标
利用助学《当堂达标题》进行检测。
8分钟时间独立完成助学《当堂达标题》,然后小组检查。
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查缺补漏。
课堂
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用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表示的五种基本地形,初步学会了利用地形图识别地形类型。
利用助学知识梳理来回顾反思本节课主要内容。
通过总结回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拓宽学生思路。
板书
设计
板书设计:
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二、等高线地形图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
陆地表面基本地形类型 1、等高线及各部分名称及特点 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2、等深线
3、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及原理

注:可完成录像课。
课件34张PPT。地形图的判读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山脚下,一位藏族老人对他的孙子说:“这是我见到的最高的山峰,它至少有4000米。”“不对,爷爷说的不对,书上说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米。”学习目标 1、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读出某地海拔,算出某两点的相对高度。
2、阅读等高线地形图,认识等高线表示的地形部位及特征,能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3、初步学会使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来判断某地区的地形地势。活动一:自主阅读教材31页第一段---第二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海拔、相对高度?
2、甲乙两地的海拔分别是多少米?
3、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评判——孙子说的8844米是指珠穆朗玛峰的____高度,而爷爷说的4000米是指珠穆朗玛峰与山脚的_____高度。
海拔相对补充: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关系
海拔是一种特殊的相对高度,相对于海平面而言!又称为绝对高度!练一练: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点吐鲁番盆地的平均海拔-155米,那么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米。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坡度较陡,沟谷幽深。
←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大,起伏和缓。←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高原: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地面广阔,起伏和缓盆地:四周被山岭、高原环绕,中间为平原或丘陵。1001001001001001001001002002002002002002001501501501501501501501501001001002、什么是等高线0100200300等高距100米0100200300等高线(米)切口想一想,真实的等高线地形图是怎样做出来的?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即为等高距。
制作高山模型,绘制等高线图。第二关闯关题:1图中的等高距是 米,
如果B是在等高线上,那B的海拔是 米。100400NM如果M和N都在等高线上,M与N的相对高度
是 米。300-100=2002、小明和班上的同学去爬山春游。请你帮他们分析一下,应该从哪一条线路上山最好?为什么?AB山顶鞍部山脊
陡坡B、生活中的地形: 说出地形名称山谷缓坡山顶: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呈闭合状态。山脊:中部高,两边低,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谷:两边高,中间低向高处凸出。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A山顶B盆地补充训练:——等高线图代表的山体部位等深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等深线所标注的深度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
等深线的疏密可以看出海底坡度大小。分层设色地形图按照越高越亮或者越高越暗的原则,在不同
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可以一目
了然的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
状况。这种地图就叫做______________。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3002001000-100-200地形剖面图西东想一想,地形剖面图的作用和意义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第三关闯关题:甲乙甲乙哪条登山路线省力些?为什么?
甲省力。
因为甲路线上的等高线稀疏,是缓坡。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山坡上向上隆起的部位。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山坡上向下凹的部位。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坡。
等高线重合。大家一起连连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甲乙 计划修建一条甲村到乙村的公路应选择蓝色方案,还是绿色方案,为什么? 提示:公路、铁路线建设一般沿等高线走,
     1、减少施工难度;2、减少修路的工程量;3、道路平坦,利于车辆行驶4、不易造成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