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2课 中国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演变
2、知道传统节日的习俗与内涵
3、从传统节日中理解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活动一:探究:我国主要传统 节日的起源
请各小组的同学代表介绍我国主要节日
的起源
节日的起源跟神话传说有关,跟天文、历法、节气有关,跟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纪念有关。我国很多节日风俗都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商周以后不少节日成为礼俗,变成国家的祭奠仪式;秦汉时期,节日基本定型;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节日的文化内容不断充实。宋元以后,有的节日成为礼仪、娱乐性的活动,从文献上可查阅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历》、《尚书》,所以说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深沉的历史感。
活动二:
分享:我国主要节日习俗及变化
春节习俗
腊八节(十二月初八):佛教中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祭灶节,祀灶日(十二月二十三) 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十二月二十四 扫尘
除夕(十二月的最后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封井(祭井神),贴春联,迎财神,吃年夜饭,守岁
1·年夜饭
南方年夜饭必不可少的两样菜:一是有头有尾完整的鱼,象征年年有余;二是丸子(圆子),象征团团圆圆;年糕(年高)
福建:韭菜(久),豆腐(兜福),萝卜(菜头-彩头),竹笋(节节高),鸡,橘子(吉祥如意),甘蔗(甜甜蜜蜜,节节高升)。
北方:饺子(更岁交子,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
北京:荸荠(必齐)。
正月初一:春节
爆竹迎年
拜祭祖先
着新衣,戴花胜,饮春酒
拜年:由内及外,由近及远。
压岁钱
送穷鬼与祭财神
正月初五:破五日,开市,神话中五路财神诞辰
正月初七:“人生日”
七菜羹:芹菜、蒜、葱、芫荽、韭菜、鱼
寓意勤快、会计算、聪明、有人缘、长久幸福、富足有余; 人日登高
正月十五 :元宵节(正灯日,道教上元节)赏花灯、吃汤圆
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是认识先辈。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鬼节等。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食节,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鬼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习俗
扫墓
祭黄帝
踏青
荡秋千
放风筝
蹴鞠
清明食品
鸡蛋,春饼,
乌饭,螺蛳,清明粑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来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风俗: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
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节(“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七夕节的简介
穿针乞巧
瓜果乞巧
吃巧巧饭
农历七八九月为秋季,在古代分别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八月为仲秋,后称中秋。
中秋节的传说: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
中秋节风俗:吃月饼,赏月。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团圆,思乡
中秋节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九是阳数,两个九叫“重阳”。
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夕、清明、盂兰盆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近年来,由于人们对老人的尊重,故此节日又被称为老人节。
重阳节
重阳节
与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重阳节的习俗
1、登高
2、吃重阳糕 :
3、赏菊
4、饮菊花酒
5、佩茱萸
1、有关春节: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庆贺春节的风俗习惯,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有关清明:最远从春秋时期开始,清明节就有一个习俗—公祭黄帝陵。
3、有关重阳: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活动三:赏析:诗词中的中国传统节日
01
1、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2、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3、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4、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张祜
《正月十五夜灯》
5、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
《小重山·端午》
6、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7、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9、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10、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8、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
11、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刘长卿《新年作》
活动四:
合作探究:如何看待“洋节”和“土节”
无论是洋节还是土节,都带动了社会消费,促进了经济增长;都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社会生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对于洋节,我觉得我们不要一味的否定,西方的节日多来自于西方的历史文化,以人为本,重视的是个人的存在和价值,中国的节日更重视集体和家国,同时反映了我们古老的农业文明的传统。
洋节我们要借鉴引进,在引进的同时,不要丧失了我们的根本—自己的民族的东西。我们既要有国际视野,又不忘华夏根基。中华民族各种传统节日均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多彩的风俗习惯,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铸造“民族魂”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8起,我们国家法定节假日中,新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这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举措。
拓展延伸:
如果我们用一些关键词来归纳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你觉得会是哪些词呢?
根: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人的根,是文化之源,寄托了千百年来人们共同的情感:如对亲情、对团聚、对平安、对幸福的歌颂和追求,重视家庭,崇宗敬祖,除旧迎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是中华民族融汇亲缘感情、增强内聚力的符号。
新:节日习俗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了,现在出现了“网络(祭奠先祖和革命烈士)”、“低碳”、“环保”等新元素,我们倡导健康的过节方式。
美:
这些传统节日都是很美的,视觉上的美:春节的中国红,清明的烟雨弥蒙,端午节色彩绚丽的龙舟,中秋节的皓月,重阳节的聚会插满头,七夕节的浪漫,都画在人们心目中。味觉上的美:春节的饺子,元宵节的汤圆,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都让人回味无穷。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课后了解我国少数民族还有哪些特色传统节日。
课后活动
今天的收获
讨论一下
你会选择过“洋节”还是过中国的传统节日?为什么?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