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地球 复习讲义课件(共74张PPT) 2024中考地理总复习专题突破商务星球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讲 地球 复习讲义课件(共74张PPT) 2024中考地理总复习专题突破商务星球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5-22 15:2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4张PPT)
第1讲 地球
知识建构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 核心主线·思维导图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综合思维) 2.能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综合思维)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并能在地球仪上确定某个地点的经纬度。(区域认知)
续表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 核心主线·思维导图
4.能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理实践力) 5.能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第1讲 地球
要点梳理
要点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地球的形状
认识 过程 __________(“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亚里士多德根据______的景象推测地球是个球体或近似球体→________船队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______→地球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真实 形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圆地方
月食
麦哲伦
球体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是个球体的例证
3.地球的大小
特别提示 经过精确的测量,人们发现地球并非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
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1千米。事
实上,地球的外形也是不规则的,地表起伏较大。地球极半径相对于地
球平均半径而言,这个差距是微不足道的,因此,我们通常把地球看作
是一个正球体。
要点2 地球仪和经纬网
1.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定义 人们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地球缩小,制作而成的__________
图示
作用 了解地球的面貌,查看地球表面的多种地理事物,演示地球
的运动
地球模型
2.经线和纬线
经线 纬线
定义 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 两极______________ 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
______
形状 半圆形 圆圈(到两极成点)
长度 ______ 由______向两极逐渐缩短
指示方向 __________ __________
半圆形的弧线
圆圈
相等
赤道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3.经度和纬度
经度 纬度
起始线 _________(本初子午线) _________(______)
划分 从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_______,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从赤道到北极和南极各分作
______,赤道以北称北纬,赤道以南称南纬
表示 东经用字母___表示; 西经用字母____表示 北纬用字母___表示;
南纬用字母___表示
0°经线
0°纬线
赤道
180°
90°
E
W
N
S
经度 纬度
图示
区域划分 — 低纬度:___________
中纬度:____________
高纬度:____________
0°~ 30°
30°~ 60°
60°~ 90°
续表
经度 纬度
半球分界线 东、西半球分界线: _________经线和_______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南、北半球分界线:_____纬
线(赤道)
20°W
160°E

续表
知识拓展 东、西半球的判读
(1)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
无论是东经还是西经,只要经度小于20°,均位于东半球,即“小
小为东”;只要经度大于160°,均位于西半球,即“大大为西”。
(2)俯视图中东、西半球的划分
4.经纬网
定义 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________
作用 可以标记任何一个地点的______
应用 目前,经纬网定位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海、气象
观测等许多领域
经纬网
位置
要点3 地球的自转
1.方向和周期
图示
绕转中心 ______
方向 __________
周期 ________________
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轴
自西向东
一天(24小时)
昼夜更替
时间的差异
2.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昼夜 更替 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更替
昼半球与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称为________
时间的 差异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一般来说,地球上同纬度地区位 置偏____的地方,要比位置偏____的地方____________,这 样地球上的时间就有了早晚,不同经度的地方也就出现了时 间的差异
晨昏线

西
先看到日出
时间的 差异 时间的计算 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______划分一个时区,
全球共划分为____个时区。0°经线所在时区为
中时区,向东、向西分别叫作东时区和西时区。每个时区均采用其__________上的________,
这就是该时区的“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________
15°
24
中央经线
地方时
一小时
续表
时间的 差异 日界线 原则上以___________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这条线叫作_________________,简称日界线。为了避免180°经线附近的地区日期出现混乱,日界线不完全与180°经线吻合
180°经线
国际日期变更线
续表
特别提示 昼夜现象与昼夜更替
地球自转产生的是昼夜更替现象,而不是昼夜现象。地球是一个不
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假设地球不自
转,在太阳光照射下仍然会有昼夜现象,但不再有以24小时为周期的昼
夜更替现象(在地球公转的影响下,昼夜更替的周期变为一年),这一
点要特别注意。
要点4 地球的公转
1.方向和周期
图示
绕转中心 ______
公转方向 __________
公转周期 _________________
地理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约365天)
四季的变化
五带的划分
2.四季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日期 _______前后 _______前后 _________前后 __________
前后
太阳直射点 的位置 赤道 __________ 赤道 __________
昼夜长短 昼夜等长 __________ 昼夜等长 __________
四季的划分 3、4、5月 为春季 6、7、8月 为夏季 9、10、11月为 秋季 12、1、2
月为冬季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而南、北
回归线上,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南、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的
最南界线和最北界线。
3.地球上的五带
特别提示 昼夜长短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以北半球为例,箭头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第1讲 地球
典题精析
要点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例1 (四川巴中)2023年4月20日,“天宫对
话——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与上海合作组
织国家青少年问答”活动在上海召开,神舟号多名航天员一起回答了青少年代表的提问,
回应了他们对太空的向往和好奇。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中的地球照片可以推测出( )
A
A.地球的形状 B.地球的大小
C.地轴倾斜的角度 D.地球的公转方向
【解析】从照片可以看出,地球的表面呈弧
形,可推测出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但不
能推测出地球的大小、地轴倾斜的角度、地球的公转方向。
(2)照片只展示了地球部分面貌,如果想知道
地球的大小,可以从下列哪个选项中获得相关信
息( )
D
①地球表面积 ②地球陆地平均海拔 ③地表海洋深度 ④地球平均半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①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④地球平均半径约6 371千米,两者均可以描述地球的大小;②地球陆地平均海拔、③地表海洋深度均不能反映地球的大小。
下列关于地球形状与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B.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千米
C.地球的极半径为6 378千米 D.地球是一个正球体
【解析】经过测量得知,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极半径为6 357米,赤道半径为6 378千米,故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近似椭圆的球体。
要点2 地球仪和经纬网
例2 (江苏常州)0°经线是( )
C
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水陆半球的分界线
C.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 D.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解析】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它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
例3 (广西)小明制作了一个简易地球仪(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四地,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
的是( )
D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解析】四地中,甲、丁两地在赤道以北,位于北半球。甲地在30°W以西,位于西半球。丁地经度为30°E,位于东半球。
(2)图中四地,一年中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 )
C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解析】四地中,只有丙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
(3)乙地的地理坐标是( )
D
A.(30°E,30°N) B.(30°E,30°S)
C.(30°W,30°N) D.(30°W,30°S)
【解析】乙地位于赤道以南,纬度为30°S;乙地所在的经线在0°经线以西,为西经(W),即30°W。
要点3 地球的自转
例4 (广西)在一间暗室里,将一盏电灯固定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固定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然后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的运动。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
是( )
C
①昼夜更替 ②四季的变化 ③昼夜长短的变化 ④时间的差异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图示实验模拟的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和时间的差异。
(2)此时图中P地( )
D
A.可以清晰地看到北极星
B.正值夜幕降临
C.处于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
D.位于晨昏线上
【解析】P地位于南半球,故在P地无法观看到北极星。图示时刻P地位于晨线上,即将进入白天。
(湖南长沙)2023年是中国载人航天首飞20周年。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神舟十六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的新阶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中国空间站距离地面的高度约400千米,其在轨运行绕转中心是
( )
A
A.地球 B.月球 C.北极星 D.火星
【解析】中国空间站在距离地面约400千米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行。
(2)神舟十六号成功发射时,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西五区)的测
控站正值夜晚,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D
A.纬度差异 B.气候差异 C.地球公转 D.地球自转
【解析】地球自转导致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了时间差异。
要点4 地球的公转
例5 (广西)读上海某小区二分二至正午太阳光照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甲楼位于乙楼的( )
B
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
【解析】上海位于北温带,一年四季太阳直射点始终在其南方,地表物体的影子朝向北方,由此可推断甲楼位于乙楼的南方。
(2)当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如③时,北半
球正值( )
B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解析】当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如③时,即一年中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候,此时正值北半球的夏至。
例6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右图中的( )
B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读图判断,图中甲位置对应北半球的春分,乙位置对应夏至,丙位置对应秋分,丁位置对应冬至。 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在北半
球的秋分和冬至之间,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②位置附近。
(2)从2023年10月17日到2024年元旦期
间,北京某中学正午旗杆影子的长短变化
规律是( )
A
A.短→长→短 B.长→短→长
C.长→短 D.短→长
【解析】2023年10月17日在北半球的秋分之后,10月17日至冬至这段时间,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物体的影子由短逐渐变长,冬至时最长;从冬至到2024年元旦这段时间,物体的影子又逐渐变短。
(3)地球从公转示意图中的甲位置运行
到乙位置过程中,北京的昼夜长短变化情
况为( )
A
A.昼渐长,夜渐短
B.昼渐短,夜渐长
C.昼夜等长,保持不变
D.无法判断
【解析】春分时我国各地昼夜等长;春分到夏至,昼渐长,夜渐短。
(湖北十堰,有改动)北京时间2023年10月
26日,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100°E,40°N)
成功发射。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判断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天地球公转到①②之间
B.当天太阳直射点位于0°~23.5°S之间
C.当天酒泉的昼长比十堰(110°E,32°N)的昼长长
D.当天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解析】读图可知,10月26日处于秋
分(9月23日前后)和冬至(12月22日
前后)之间,即地球公转到图中的③
④之间,当天太阳直射点位于0°~
23.5°S之间。当天北半球纬度越高,昼
越短,酒泉的纬度较十堰的纬度高,故酒泉的昼长比十堰的昼长短;秋
分至第二年春分,南极点附近有极昼现象,故10月26日这天南极点附近
有极昼现象。
(湖北十堰,有改动)北京时间2023年10月
26日,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100°E,40°N)
成功发射。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判断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天地球公转到①②之间
B.当天太阳直射点位于0°~23.5°S之间
C.当天酒泉的昼长比十堰(110°E,32°N)的昼长长
D.当天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B
第1讲 地球
备考演练
达标练
1.(海南)如右图所示,驶近的帆
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由此
可推测( )
A
A.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B.海面凹凸不平
C.港口的水面高 D.地球绕太阳公转
2.假如要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应不少于( )
A
A.5.1亿平方千米 B.5.1亿千米 C.5.1亿立方米 D.5.1平方千米
(广西)下图为极点上空的地球俯视图,图中最外圈为赤道,中心为极点,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地的纬度是( )
B
A.0° B.90°N C.90°S D.60°N
(提示:从极点上空俯视,左图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对应的极点应为北极,因此①地的纬度为90°N)
4.下列关于②③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②③两地位于同一条经线上
B.②③两地的经度之和为360°
C.②③两地所在纬线纬度数值相同,长度相等
D.②地位于西半球,③地位于东半球
(提示: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②地位于0°经线上,地处东半球;③地位于180°经线上,地处西半球;②③两地所在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经度之和为180°;②③两地分
别位于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上,南、北回归线的长度相等,纬度均为
23.5°)
4.下列关于②③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②③两地位于同一条经线上
B.②③两地的经度之和为360°
C.②③两地所在纬线纬度数值相同,长度相等
D.②地位于西半球,③地位于东半球
C
(江西九江)暑期,小杰开启了北京之行。入住酒店时,他发现大堂墙上四个城市的钟表时间不一样。读图,完成5~6题。
5.造成图中四个城市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B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地壳运动 D.生活习惯
6.北京和东京的时间差异较小,这是因为两地( )
A
A.经度相差小 B.纬度相差小 C.文化差异小 D.经济差距小
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7~8题。
7.形成二十四节气的主要原因是( )
C
A.地球形状 B.地球大小 C.地球公转 D.地球自转
8.下列节气中,北半球昼长夜短的
是( )
C
A.惊蛰、春分 B.立冬、小雪
C.清明、夏至 D.立春、霜降
(提示:北半球春、秋分时,全球昼夜平分;从春分到夏至,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夏至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从夏至到秋分,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故春分→夏至→秋分,北半球昼长夜短)
读经纬网图,完成9~11题。
9.图中①地所在的地理坐标是( )
C
A.(170°E,70°N) B.(170°W,70°N)
C.(170°E,70°S) D.(170°W,70°S)
[提示: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判读图示是以
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我们知道,东经的度数向东越来越大,西经的度数向西越来越大。读图时,我们往往会以为①地的经度为170°W,而忽略了字母“S”。解答本题需要把图旋转180°,再根据经纬网确定图中①地所在的地理坐标为(170°E,70°S)]
10.图中②地位于③地的( )
D
A.西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正南方向 D.正北方向
11.有关①②③④四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
D
A.①地所在经线与④地所在经线等长
B.②地位于中、高纬度的分界线上
C.③地位于南半球
D.④地位于西半球
(湖北鄂州)读北半球夏至日太阳光照图(甲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乙图),完成12~13题。
12.关于甲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A.A地所在纬线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B.此时A地的昼长大于B地的昼长
C.C地位于热带
D.在D地可观赏到午夜的太阳
13.有关北半球夏至日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A.该日地球公转到乙图中①位置
B.该日鄂州某学校操场旗杆的影子达一年中最长
C.该日鄂州昼长夜短
D.该日前后是去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
提分练
14.(四川遂宁)遂宁某中学的小明同学了解到某日遂宁(约30°N)、北京、哈尔滨三个城市的日出日落时间,具体如下图所示。据此可以判
断( )
A.该日越往北,白昼时间越短
B.该日三城市昼夜长短情况均为昼长夜短
C.该日遂宁正值北半球冬半年中某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D.该日三城市正午太阳高度(H)的关系为H遂宁<H北京<H哈尔滨
[提示:昼长等于日落时间减去日出时间,由此得知三城市的昼长均大于12小时,即昼长夜短,因此该日为北半球夏半年的某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H)越大,故三城市正午太阳高度(H)的关系为H遂宁>H北京>H哈尔滨]
提分练
14.(四川遂宁)遂宁某中学的小明同学了解到某日遂宁(约30°N)、北京、哈尔滨三个城市的日出日落时间,具体如下图所示。据此可以判
断( )
A.该日越往北,白昼时间越短
B.该日三城市昼夜长短情况均为昼长夜短
C.该日遂宁正值北半球冬半年中某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D.该日三城市正午太阳高度(H)的关系为H遂宁<H北京<H哈尔滨
B
15.(湖南益阳)读地球公转示意图(甲图)和极地投影图(乙图),完成下列各题。
(1)2023年7月28日至8月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四川成
都成功举办。该运动会举办期间,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上的____(填字
母)段。
BC
(2)地球从甲图中的A处向C处公转过程中,北半球各地( )
D
A.白昼渐长,黑夜渐短 B.极昼范围逐渐扩大
C.白昼渐短,黑夜渐长 D.始终昼长夜短
(3)从南、北半球来看,乙图表示的是____半球。乙图是地球公转到甲图中___处的极地投影图。

B
(4)乙图中E、F两地位于最长的纬线上,E地到F地的地面距离最长约
_____千米。
2万
(提示:E、F两地位于赤道上,且E、F两地位置相对,故两地之间的地面距离最长约为赤道周长的一半,即2万千米)
(5)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一年(约365天)。地球公转产
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现象,乙图中F地的白昼时间为____小时,该地
一年中约有_____天昼夜等长。
365
12
(提示:赤道上的各地,全年昼夜平分)
(6)生活在北京的小朋友贝贝发现一年中正午太阳有时接近头顶,有时斜
射得很厉害,这种现象是由地球______(填“自转”或“公转”)造成的。
公转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