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课件(共5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文言文复习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课件(共5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39.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2 20:5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文言文
第1篇 《世说新语》二则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急了,谢安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二哥的长子谢朗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谢安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原 文
参考译文
咏 雪
文章主旨 《咏雪》客观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为我们营造了一种高雅的家庭文化氛围,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才智,流露出作者对谢道韫才华和才气的赞美。
写作特点 1.通过对话交代了主要事件。
2.直叙其事。将谢家子弟咏雪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来,未做出任何评价,但意图明显。
3.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表明作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
知识梳理
一、作家作品
《世说新语》的组织编写者__________,是__________(朝代)临川王。《世说新语》是一部__________集,主要记载____________士大夫的言谈、逸事,以短篇为主。
刘义庆
南朝宋
志人小说
汉末至东晋
二、文言实词
1.古今异义
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其他重点实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内集: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儿女讲论文义 文义:__________
(3)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__________
拟:__________
(4)俄而雪骤 骤:__________
(5)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__________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文章的义理
大体
相比

不如,不及
··
··
··
··
·
·
·
文言文
回归文本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家父)已经离开了。”友人于是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中午。中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原 文
参考译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
文章主旨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陈元方小小年纪便聪敏过人、明白事理,说明“礼”与“信”的重要性,也告诫人们:做人要方正,即刚正不阿、为人正派。
写作特点 对话描写,表现人物。通过实录对话,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元方及“客”的形象,文中强调“信”“礼”的中心也十分明显。
知识梳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尊君在不
“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  

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离开
约定
舍弃
感到惭愧
玩耍,游戏
拉,牵拉
丢下(他)而离开

回头看
三、翻译句子
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家父)已经离开了。”
连词,表顺承,译为“就” 
副词,才
代词,指陈元方
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文言文
第2篇 《论语》十二章
原 文 参考译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们,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能有所成就;四十岁时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迷惑;五十岁时知道哪些是上天的意旨;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时能顺从意愿,而不越过法度。”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学习了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去学习,就会感到疑惑。”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多么贤德啊,颜回!”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快乐的人。”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必定有能做我老师的人在其中。我要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平民百姓却不可以改变志气。”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文章主旨 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写作特点 1.所选十二章中每章字数不多,仅三言两语;所记述的言论,仅提出观点或做出结论,并没有进行详细论证。
2.语言凝练,思想内容极其深刻。一些语句已经成为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成语,至今仍活跃在人们的生活中,如“温故知新”“三十而立”等。
一、作家作品
1.《论语》,________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共20篇。宋代把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
书”。《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_____体和______体
为主。
2.孔子,名丘,字_____,_____时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政治家、教育家,______学派的开创者,是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被后人尊称为“______”。
大学

中庸
孟子
语录
对话
仲尼
知识梳理
春秋
儒家
圣人
二、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
(1)有朋自远方来
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朋友。
(2)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数词,三。


愉快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志同道合的人
泛指多次
(3)可以为师矣
古义:__________。今义:可能,许可。
(4)思而不学则殆
古义:__________。今义:几乎;差不多。
疑惑
可以凭借
了解
懂得
得到
成为,做

愉快,快乐
以……为快乐
乐趣
按时
每天
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学过的知识
新的理解和体会
指有才德的人
生气,恼怒
自我检查、反省
竭尽自己的心力
诚信
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迷惑,疑惑
法度
越过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能忍受
喜爱,爱好
不正当的手段
跟从,学习
河流
停止
往、离去
军队
改变
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坚定
恳切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并列
介词,对,对于
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代词,指“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代词,他的
代词,他们的
四、翻译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学习了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去学习,就会感到疑惑。
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乙文参考译文】
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一天比一天进步,而子贡会一天比一天退步。”曾子问:“为什么这样说呢?”孔子说:“子夏喜欢和比自己贤能的人相处,子贡喜欢评论不如自己的人。……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地选择与自己相处的人。”
文言文
第3篇 诫子书
回归文本
原 文 参考译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君子的行为操守,通过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通过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文章主旨 本文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德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在生活中勤俭节约并珍惜时间,字里行间渗透着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希望。
写作特点 1.语言简练严谨,充满智慧理性。2.短小精悍,思路清晰。3.正反对比论证。
知识梳理
一、作家作品
《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文集》,作者是__________,字孔明,__________(朝代)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三国
懈怠
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轻薄
修养
学业
学习  
使……成
变成
增长
远大目标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操守,品行
达到
增长才干
立志
放纵懈怠
振奋 
轻薄浮躁
丧失
疾行,指迅速逝去
陋室
语气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拿来……的办法
四、翻译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通过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通过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文言文
第4篇 狼
回归文本
原 文 参考译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屠户)走了很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户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文言文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屠户处境困迫,恐怕前后一起遭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一样。屠户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挖洞,打算从通道进入,来攻击他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户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文言文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文章主旨 这则寓言故事,以狼为主线,通过叙述屠户如何战胜狼的故事,表现了狼贪婪狡诈和愚蠢凶恶的本性,最后用议论点明了主旨:无论狼多么狡诈阴险,最终都会被机智勇敢的人战胜。
写作特点 1.独特精巧的构思。情节引人入胜,主题突出。
2.生动、形象的语言。语言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
知识梳理
一、作家作品
1.《狼》选自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是________,字留仙,别
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________代文学家。
2.郭沫若曾为蒲松龄的故居——“聊斋”题写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蒲松龄 

动词,停止
副词,仅、只
名词,前面
动词,上前
动词,攻击
名词,敌人
名词,神情、态度
动词,打算、企图
像狗似的
屠户 
挖洞
从通道
连接,紧跟
一起
追随,追赶
跟原来一样
看,视
处境困迫,为难
解除,卸下
径直
闭上眼睛
从容,悠闲
突然 
睡觉
狡猾
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代词,指代狼
音节助词
代词,指代狼
结构助词,的 
介词,把 
介词,用
连词,来
 代词,其中
代词,指代柴草堆
代词,指代屠户
副词,于是
副词,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连词,表转折 
四、翻译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文言文
第5篇 寓言四则(其中两则)
回归文本
原 文 参考译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常常要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这件事,丁氏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像这样听到的传闻,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
穿井得一人
文章主旨 通过“丁氏打井得到一个人的劳力被误传为丁氏从井中得到一个人”的故事,说明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不要轻易相信,也不要轻易传播。
写作特点 1.故事短小,寓意深刻。2.幽默风趣。
知识梳理
一、作家作品
《穿井得一人》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吕氏春秋》,又称《__________》,先秦______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________(人名)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吕览

吕不韦
二、文言实词
1.古今异义
(1)穿井得一人
古义:__________。
今义: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体上。
(2)国人道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指本国的人。
·
·
·
挖掘,开凿
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动词,听见,听闻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3.其他重点实词
(1)家无井而出溉汲 溉:__________
汲:__________
(2)及其家穿井 及:__________
(3)国人道之 道:__________
(4)丁氏对曰 对:__________
浇灌,灌溉 
从井里取水
待,等到
讲述
应答,回答
结构助词,的
代词,这话
代词,指“穿井得一人”这件事
代词,这件事
代词,这件事
结构助词,的
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四、翻译句子
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介词,向
介词,从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常常要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
像这样听到的传闻,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
文言文
杞人忧天
回归文本
原 文 参考译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杞国有一个人担心天会崩塌下来、地会陷落下去,自己没有地方容身,便整天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是没有空气的。你的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为何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那人说:“天果真是聚积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会掉下来吗?”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积在一起的气体中那些发光的东西,即使坠落,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其人曰:“奈地坏何?”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踩踏着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为何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那个杞国人消除了疑虑,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消除了疑虑,非常高兴。
文章主旨 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了忧天者与晓之者两种人。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不必为毫无根据的事而担心。
写作特点 1.篇幅短小,寓意深刻。2.运用对话描写。
知识梳理
一、作家作品
《杞人忧天》节选自《列子·天瑞》。《列子》,旧题为__________著,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
二、文言实词
1.通假字
其人舍然大喜
“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
(1)身亡所寄
古义:__________。今义:死亡,逃跑。
(2)因往晓之
古义:________。今义:天刚亮的时候;知道。
舍 
释 
解除、消除
无,没有 
告知,开导
(3)若屈伸呼吸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好像;如果。
(4)亦不能有所中伤
古义:________。今义:污蔑别人使受损害。
4.其他重点实词
(1)天,积气耳 积气:__________
(2)终日在天中行止 行止:__________
第二人称代词,你
伤害
名词,天
名词,太阳
聚积的气体
行动,活动
·
·
·
·
(3)奈何忧崩坠乎 奈何:__________
(4)只使坠 只使:__________
(5)地,积块耳 积块:__________
(6)充塞四虚 四虚:__________
(7)若躇步跐蹈 躇步跐蹈:__________
(8)其人舍然大喜 舍然:__________
·
·
·
·
·
·
·
·
·
·
·
·
·
·
为何,为什么
纵使,即使
聚积的土块
四方
踩,踏
消除疑虑的样子
代词,那
代词,它
四、翻译句子
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杞国有一个人担忧天会崩塌下来、地会陷落下去,自己没有地方容身,便整天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积在一起的气体中那些发光的东西,即使坠落,也不会有什么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