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
·
【乙】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①,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盖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②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③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④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
(选自欧阳修《偃虹堤记》,有删改)
【注释】①按图:按照地图,文中指看着地图。②远迩:远近。③惠利:指恩惠利益。④作者:建造者。
·
·
规模
停息
命名,起名
凭借,依靠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都为应邀之作,各侧重表达怎样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端着酒,迎着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
那么百姓到现在仍然受惠,天下还会有把有利的事物丢掉的吗?
【甲】文侧重抒发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感,【乙】文侧重表达滕子京以民为本的情怀。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政治抱负,也是他坚守的人生信条,从下面两则【链接材料】中任选一则,说说他是如何践行的。
【链接材料一】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①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链接材料二】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遣使循行②,未报③。乃请间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
【注释】①方:正。②循行:查看。③报:回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链接材料一】范仲淹心系百姓,在乡族中设置义庄,赡养族人,自己及家人却过着“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的俭朴生活。他以人民的幸福为人生的信条,而对自己的生活水平全然不在意。
示例二:【链接材料二】范仲淹心系百姓,胸怀天下。人民受灾,他心急如焚,督促皇帝派人巡查;未有答复,他不惧皇威,再次进见,希望皇帝能换位思考。最终,皇帝派他前往江、淮安抚灾民。由此可见,他无论何时何地都坚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信条。
【参考译文】
【乙】有一个从岳阳来的客人,拿着滕子京太守的信和洞庭湖的地图来告诉我说:“请您写篇记叙的文字吧。”我打开信看着地图,看到从岳阳门往西到金鸡的右边,其外面有一个又高又长的建筑,叫偃虹堤。我问谋划建造此堤和为此堤命名的人,客人说:“这都是我们滕太守做的。”……大概深深考虑老百姓利益的人,在谋划一些事情时是精到的,所以能够用力少而取得的功效多。就是凭借这道百步之长的堤坝,可以抵挡天下的险阻和不可预测的祸事,恩惠当地百姓并且遍及荆州、湘潭、贵州、四川,凡是往来于湖中的人,不论是远是近都得到这个堤的利益。而且岳阳又是四个地方的要冲,往来的船只在此停泊的,一天要有多少呢!假使堤的土石有幸长久不坏,那么滕子京太守对人或物的恩惠,难道是可以用数计算的吗?事情不怕干不成,怕就怕容易坏。大概建造者开始并非不想让它长久完好,可是继承者倒常常把它废弃。自古以来有才德的人,为了百姓兴利除弊,它们的遗迹到处都有。如果继承者都像建造者那样用心,那么百姓到当前仍然受惠,天下还会有把有利的事物丢掉的吗?
【链接材料一】范仲淹内心刚毅外表谦和,性情极其孝顺。因为母亲在世时正贫困,后来即使显贵,不是招待宾客(宾客到来)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自给。然而(范仲淹)喜好施舍给予,在乡族中设置义庄,赡养族人。
【链接材料二】这年发生严重的虫灾和旱灾,江、淮、京东灾情尤其严重。范仲淹请求派遣官员查看灾情,没有得到回复。他就请求于闲暇时上言说:“宫廷里的人半天不吃饭,会怎么样呢?”皇上显出哀伤的样子,于是派遣范仲淹去安抚江、淮的灾民。
醉翁亭记 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
·
【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①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②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
·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③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④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选自曾巩《醒心亭记》)
【注释】①作州:任知州。②洒然:不拘束的样子。③优游:悠闲自得。④夷狄:泛指少数民族。
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以……为乐
有时
取名,命名
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一座山的角落,一池泉水的旁边,哪里会是欧阳公的快乐所在呢?
3.【甲】【乙】两文都表现了欧阳修的“乐”,【甲】文表现了他的“与民同乐”,【乙】文中曾巩用哪些句子表现了欧阳修真正的“乐”?请用原文语句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
4.【甲】【乙】两文中,欧阳修心怀百姓的精神让人印象深刻,请你联系身边实际,说说当前国家在关注民生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使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发生了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城乡居民居住环境,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和医疗卫生需求;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规范分配秩序,充分发挥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关注农村儿童的健康成长,建立健全农村儿童娱乐场所等。
【乙文参考译文】
在滁州的西南方,泉水的旁边,欧阳公出任知州的第二年,建了一座凉亭叫“丰乐亭”,并自己作记,来说明丰乐亭名称的由来。之后又径直向丰乐亭东面走了几百步,找到山势高的地方,建了一座凉亭叫“醒心亭”,让我为它写一篇记。
只要欧阳公和州中的宾客来游玩,就一定会到丰乐亭来饮酒。(他们)有时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来观望风景;(他们)看到那群山环绕白云,水雾滋生蔓延,空旷的原野无穷无尽,花草树木茂盛并且山泉岩石秀丽,所见到的美景使人眼花缭乱,所听到的声音使人为之一振,于是心胸顿觉清爽、洒脱而酒醒,更想多留一会儿,忘记了回去。所以根据这个缘故为它取名,这是取自韩愈《北湖》一诗中的句子。啊!这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而给它们取名来显示它们的实际情况,又是更擅长的了。
即使如此,欧阳公真正的快乐,我是能说出的。我们的国君在上能悠然自得、无为清静,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充裕、没有怨恨。天下求学的人都贤德有才能;四方的少数民族以及鸟兽草木的生长,都适得其所,这才是欧阳公的快乐。一座山的角落,一池泉水的旁边,哪里会是欧阳公的快乐所在呢?他只不过是在这里寄托他的情趣。
湖心亭看雪 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
【乙】舟子曰:“登高忘携酒榼①矣。”鸿干曰:“我等之游,欲觅偕隐地耳,非专为登高也。”舟子曰:“离此南行二三里,有上沙村,我有表戚范姓居是村,盍②往一游?”余喜。于是舟子导往。
村在两山夹道中。园依山而无石,老树多极纡回盘郁之势,亭榭窗栏尽从朴素,竹篱茅舍,不愧隐者之居。园左有山,山峰直竖,上加大石。旁一青石如榻,鸿干卧其上曰:“此处仰观峰岭,俯视园亭,既旷且幽,可以开樽③矣。”因拉舟子同饮,或歌或啸,大畅胸怀。
(选自沈复《浮生六记》卷四,有删改)
【注释】①酒榼:可带的贮酒器。②盍:同“何”,为什么。③樽:古代的盛酒器具,下方多有圈足。上有镂空,中间可点火对器中的酒加热。
·
·
·
·
消失
客居
表示转折,却,但是
全,全部
(湖面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下全是白色的。
此地仰视可以看见峰岭,俯视可以欣赏园林亭台,既高旷又幽静。
3.【甲】【乙】两文在内容和写法上均有所不同,【甲】文用________的手法写景,出语自然,明白如话,不夸张,不藻饰,景中隐含着淡淡的故国之思;【乙】文偏重________的表达方式,直述其事,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的热爱。
4.结合【甲】【乙】两文画波浪线的句子,说说两篇文章各自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可知,张岱和亭中铺毡对坐的人一样特立独行。从“因拉舟子同饮,或歌或啸,大畅胸怀”可知,作者率性豪放。
白描
记叙
自然
【乙文参考译文】
船夫(看见我们)说:“登山忘记把贮酒器带上了。”鸿干回道:“我们此次出游,想要寻觅归隐栖居之地,不是专门登高的。”船夫说:“经过此地向南行走二三里,有个上沙村,我有姓范的表亲就住在这个村里,为什么不前往一游?”我大喜。于是船夫便带我们前往。
村子在两山之间的夹道中。园林依山却没有石头,老树大多呈现盘曲纡回的势态,亭台窗榭栏杆一派素朴,竹篱笆和茅草搭的房子,不愧是归隐之人的居住地。园子左边有山,山峰挺直,顶上叠加巨石。山旁有一块床榻形状的大青石,鸿干躺在上面说:“此地仰视可以看见峰岭,俯视可以欣赏园林亭台,既高旷又幽静,可以一醉方休了。”于是就拉上船夫与我们共饮,(三人)有时唱歌有时长啸,畅饮开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