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张PPT)
鱼我所欲也 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
【乙】刘文正公①性简傲,不蹈科名积习,立朝侃然②,有古大臣风。尝有世家子岁暮馈以千金公呼其仆入,正色告曰:“汝主以世谊通问候,其名甚正,然余承乏③政府,尚不需此,汝可归告汝主,赠诸故旧之贫窭④者可也。”有赀郎⑤昏夜叩门,公拒不见,次早至政事堂,呼其人至,责曰:“昏夜叩门,贤者不为。汝有何禀告,可众前言之,虽老夫过失,亦可箴规也。”其人嗫嚅而退。
(选自《清代名人轶事》,有删改)
【注释】①刘文正公:刘统勋,谥号文正。②侃然:刚毅正直的样子。③承乏:在任官吏常用的谦辞。④窭(jù):贫寒。⑤赀(zī)郎:指出钱捐官的人。赀,同“资”,钱财。
·
·
·
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句意:不遵循科举功名积累的习气。蹈:遵循。
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例句中的“而”是连词,表修饰;A.连词,表顺承;B.连词,表修饰; C.连词,表并列; D.连词,表转折。
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 A.【甲】文先从正面论述“义”比“生”珍贵,再从反面论述“不义”不可取;B.【甲】文举这三个例子,能够论述“富贵不能淫”的观点,而不是“威武不能屈”; C.【乙】文主要运用的是语言描写,没有“心理描写”。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尝 有 世 家 子 岁 暮 馈 以 千 金 公 呼 其 仆 入
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而接受了。
/
/
【乙文参考译文】
刘统勋性格高傲,不遵循科举功名积累的习气,在朝堂之上刚毅正直的样子,有古代大臣的风范。曾经有世家子弟,年底时赠送千金,刘统勋喊他的仆人进来,严肃告诫说:“你的主人用一辈子的友谊与我往来问候,这样的名义很正当,然而我暂居宰相之位,还不需要这些,你可以回去告诉你的主人,赠给那些仍然贫寒的故人就可以了。”有出钱捐官的人夜里敲门,刘统勋拒不相见,第二天早上到了政事堂,呼唤那人来,责备说:“夜里敲门,有德行的人不会这样做。你有什么要禀告的,可以在众人面前说出来,即使是我的过错,也可以告诫规劝。”那人便畏畏缩缩地退出去了。
唐雎不辱使命 对比阅读
阅读精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
·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②,使为书招张世杰③。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释】①弘范:张弘范,元朝将领。②厓山:宋朝抗元的最后据点。③张世杰:南宋将领。
·
·
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句意:不是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发怒。士: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句意:国家灭亡而不能拯救,身为国家之臣,已是死有余辜,怎么还敢苟且偷生而怀有二心呢?“国亡不能救”与“为人臣者死有余罪”构成因果关系的复句,“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又与前面在语意上构成递进关系,也需停顿。故正确断句为: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唐雎和文天祥选择了‘义’,并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表述错误。只有文天祥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生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文天祥临刑前,仪态特别从容,他对身边的吏卒说:“我(挽救宋王朝)的事业就此结束了。”
【乙文参考译文】
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到张弘范,左右押解之人令其下拜,文天祥坚持不拜,张弘范就以宾客之礼接见了他,并与其共入厓山,要求文天祥写信给张世杰,令其投降。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父母,反而教我让人背叛自己的父母,怎么可以这样做呢?”张弘范坚持要求他写招降书,文天祥就把自己所作的《过零丁洋》的诗给了他。张弘范大笑,并将这件事搁置一边。后来厓山被攻破,张弘范在军中置酒大摆庆功会,张弘范说:“你的国家已经灭亡,你作为宰相忠孝已经两全了,若能以事奉宋之心事奉我大元皇帝,仍然可能是宰相。”文天祥潸然泪下,说:“国家灭亡而不能拯救,身为国家之臣,已是死有余辜,怎么还敢苟且偷生而怀有二心呢?”张弘范认为他讲义气,派人将其护送至京师。
文天祥待在大都一共有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于是召文天祥入朝,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我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能侍奉第二个国家呢?只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文天祥临刑前仪态特别从容,他对身边的吏卒说:“我(挽救宋王朝)的事业就此结束了。”向南叩拜而死。
送东阳马生序 对比阅读
阅读精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乙】念自七岁时先妣①殁,遂来依姊氏。屋后小园数丈余,嘉树荫之。树阴有屋二椽,姊携拯居焉。拯十岁后,就塾师学,朝出而暮归。比夜,则姊恒执女红②,篝一灯,使拯读其旁。夏苦热,辍夜课。天黎明,辄呼拯起,持小几就园树下读。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日出,乃遣入塾。故拯幼时每朝入塾,所读书乃熟于他童。或夜读倦,稍逐于嬉游,姊必涕泣曰:“汝今弗勉学,母氏地下戚矣!”呜呼,拯不材年三十矣,念姊氏教不可忘。
(选自王拯《〈媭③砧课诵图〉序》,有删改)
【注释】①先妣:已去世的母亲。②女红:女子纺织、缝纫之事。③媭:古代楚国人对姐姐的称呼。
·
·
·
称赞,称道
美好
拿着
略微
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期归还。
所以我小时候每天早晨进入书塾,(对)读过的书就比其他小孩子更熟悉。
/
/
4.【甲】【乙】文段中,作者都回忆了自己幼时读书的情形,但用意不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文作者是为了强调自己读书时的艰难与勤奋,以此勉励马生勤苦学习。【乙】文作者是为了强调姐姐对自己的敦促与勉励,表达对姐姐的想念与感激之情。
【乙文参考译文】
回想起我从七岁时,母亲去世了,于是来投靠姐姐。屋后有个几丈宽的小花园,美好的树木覆盖着它。树荫底下有两间屋子,姐姐带着我住在这里。我十岁以后,到私塾跟着老师学习,早晨出去傍晚回家。到了晚上,我姐姐常常做一些女红,点一盏灯,让我在她的身旁读书。夏天很热,就停止了晚上上课。天刚亮,姐姐就叫我起床,我拿着一个小凳子坐在花园树下读书。树根下有两块巨大的石头,一块姐姐用来作为捣衣服的石砧,一块让我用来坐在上面读书。太阳出来,姐姐就催我去私塾。所以我小时候每天早晨进入书塾,(对)读过的书就比其他小孩子更熟悉。有时晚上读累了,略微贪图玩耍,姐姐一定会哭泣着告诉我说:“你现在不勤奋读书,母亲在地下就会伤心!”唉,我很不争气,都三十岁了,想到姐姐的教诲不能忘记。
曹刿论战 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注】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余营。汉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释】掎(jǐ):牵制。
·
·
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使信服
命令
攻克、攻破
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即使不能明察,但一定会根据诚心处理。
将士疲惫,心情(神情)沮丧,再也无计可施。
/
/
4.诸将认为“攻备当在初……击之必无利矣”,陆逊却认为“掎角此寇,正在今日”,陆逊如此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甲】【乙】两文主要是通过对人物的什么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陆逊在指挥作战方面有哪些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
语言(对话)描写。讲究战略战术;准确把握敌我双方的形势(知己知彼),做出正确的判断;掌握战机,果断行动(当机立断)。
【乙文参考译文】
闰月,陆逊想要向汉军发起进攻,众将领都说:“攻打刘备应在开始时,如今竟让他深入五六百里,相互对峙已有七八个月,他的各要害都防守严密,攻打他必定没有好处。”陆逊说:“刘备是个狡猾的敌人,经历的事很多,他的军队刚集结时,(他)考虑周密用心专一,不能触犯(他)。现在(他)驻军长久,没有占到我们的便宜,将士疲惫,心情(神情)沮丧,再也无计可施。夹击这个敌人,就是今日。”于是先攻打一个营寨,没有取胜,众将领都说:“(这)是白白让士兵送死罢了!”陆逊说:“我已经知道攻破他们的办法。”于是就命令士兵各拿一把茅草,用火攻攻破他。顷刻之间火势形成,陆逊率领各路军队同时进攻,杀死了张南、冯习以及胡王沙摩柯等将领,攻破蜀军四十多个营寨。刘备的将领杜路、刘宁等人走投无路,请求投降。
邹忌讽齐王纳谏 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
·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
·
·
【乙】越王勾践栖①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②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③进对④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⑤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⑥,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注释】①栖:退守。②昆:兄。③种:指文种。④进对:进谏。⑤絺(chī):细葛布。⑥爪牙之士:指勇敢的将士。
·
·
·
·
·
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妾之美我者:我的妾认为我美。美:认为……美。
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A.动词,认为/介词,凭借;B.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表修饰/表并列;D.使……听到/闻名。
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句意:我听说,商人夏天的时候就准备皮货,冬天的时候就准备细葛布,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有大水的时候就准备车辆,就是打算在缺少这些东西的时候派上用场。故正确断句为: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就像蓑笠一样,雨已经下来了,肯定要到处找。
二人都是通过类比说理的方式委婉地进行劝谏。通过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在对别人进行劝谏的过程中要讲究方法,让人容易接受,同时也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意思相近即可)
【乙文参考译文】
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上,向三军下令说:“凡是我父辈兄弟和黎民百姓,只要有能够帮助我出谋划策击退吴国的,我将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文种进谏说:“我听说,商人夏天的时候就准备皮货,冬天的时候就准备细葛布,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有大水的时候就准备车辆,这是打算在缺少这些东西的时候派上用场。即使没有被四邻侵扰的时候,然而谋臣与勇敢的将士,不可不选拔出来供养他们。就像蓑笠一样,雨已经下来了,肯定要到处找。现在君王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了,然后才寻求出谋划策的大臣,恐怕太迟了吧?”勾践说:“如果能够让我听听您的高见,又有什么晚的呢?”于是就拉着文种的手,跟他在一起商量。
陈涉世家 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甲】……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
·
·
·
【乙】攻一时,敌退,三保①亦自喜。婉贞独戚然,曰:“小敌去,大敌来矣。设以炮至,吾村不齑粉②乎?”三保瞿然③曰:“何以为计?”婉贞曰:“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吾村十里皆平原,而与之竞火器,其何能胜?莫如以吾所长,攻敌所短。操刀挟盾,猱④进鸷⑤击,徼天之幸,或能免乎!”三保曰:“悉吾村之众,精技击者不过百人。以区区百人,投身大敌,与之扑斗,何异以孤羊投狼群?小女子毋多谈。”婉贞微叹曰:“吾村亡无日矣!吾必尽吾力以拯吾村。”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曰:“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诸君无意则已,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⑥可也。”众皆感奋。
(选自《冯婉贞》,有删减)
·
·
·
·
·
·
屡次
哀怜、怜悯
到
精通
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A.介词,用/连词,来;B.表转折,却/表转折,却;C.代词,西洋人/助词,的;D.是/才。
况且壮士不死便罢了,要死就该成就伟大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把我们全村人都算上,精通武术的也不过百来个人。
有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乙文参考译文】
攻打了一阵,敌人退却了,冯三保非常高兴。唯独婉贞忧愁地说:“小股敌人走了,大股敌人就要来了。如果他们拿大炮来到,我们全村不就化为粉末了吗?”冯三保吃惊地问道:“那怎么办呢?”冯婉贞说:“西洋人的长处是使用枪炮等火器,短处是不会武术。枪炮对远距离攻击有利,而武术对近身作战有利。我们村方圆十里都是平原,跟敌人较量枪炮,那怎么能取胜呢?不如用我们的长处,去攻击敌人的短处。持着刀,拿着盾,像猿猴那样敏捷地进攻,像鸷鸟那样勇猛地搏击,如果上天宠幸,也许能避免这场灾祸吧!”冯三保说:“把我们全村人都算上,精通武术的也不过百来个人。让这样少的人投身到强大的敌群中搏斗,这跟把一只羊孤身投到狼群里有什么不同呢?小女孩子不要多嘴。”冯婉贞微微地叹息说:“我们的村庄眼看就要完了!我一定要尽全力来拯救我们的村庄。”于是她把谢庄精通武术的少年召集起来,激励他们说:“与其坐着等死,怎比得上奋起抗敌拯救我们的谢庄呢?各位如果没有这种意思也就算了,如果有这种意思的话,就听我的指挥好了。”大家都被激励得振奋起来。
出师表 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
·
·
·
·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乙】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①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②之时也。
(节选自《后出师表》)
【注释】①并日:两天合作一天。②进趋:快速前进。
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A.句意:应当鼓励并率领三军。奖:鼓励。
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A.动词,是/动词,做;B.连词,表转折,却,然而/连词,表顺承,无实际意义;C.介词,把/介词,把;D.介词,在/介词,对,向。
D
【解析】本题考查综合理解分析。D.【甲】文首段叙述本志,写先帝猥自枉屈,三顾茅庐一事,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和叙述共患难的经历,故所用的表达方式为叙述兼抒情;第二段叙述白帝城托孤之事以及出师的条件及目标,表达“报先帝、忠陛下”的感情,故此段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兼抒情;第三段归纳各方面的责任,再次提出对陛下的期望和要求,以叙述为主,抒发感情。
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有名望。
/
/
【乙文参考译文】
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贼不能同时存在,复兴王业不能偏安一方,所以才把征讨曹贼的大事托付给我。凭着先帝的英明,来衡量我的才干,本来(他)知道我去征讨曹贼,(我的)才能较弱,而敌人强大。但是不去讨伐敌人,王业也是要败亡的,只坐着等待灭亡,哪里比得上去讨伐敌人呢?因此先帝毫不迟疑地(把讨伐曹贼的事业)托付给我。我接受遗命以后,(每天)睡觉不稳,吃饭不香。想到往北征伐敌人,应该先去平定南方。所以(我)五月领兵渡过泸水,深入到连草木都不生长的地区(作战),两天才吃得下一天的饭;我不是不爱惜自己,只不过是想到(蜀汉的)王业决不能够偏安在蜀都,所以冒着艰难危险来奉行先帝的遗命,可是有些发议论的人却说这样做不是上策。如今曹贼刚刚在西方显得疲困,又竭力在东方(和孙吴作战),兵法上说要趁敌军疲劳的时候(向他进攻),现在正是快速前进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