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课件(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课件(共4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7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3 09:08: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七上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遏①年少时,好着紫罗香囊,垂覆手②。太傅________之,而不欲伤其意。乃谲与赌,得即烧之。
(选自《世说新语·假谲》)
【注释】①谢遏:谢玄,谢安侄子。②覆手:手巾之类的物件。
《咏雪》对比阅读
·
·
1.下列选项中的加点词,适合放在【乙】文横线处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B.与儿女讲论文义
C.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D.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从“而不欲伤其意。乃谲与赌,得即烧之”可知,谢安对侄子“好着紫罗香囊,垂覆手”这件事感到忧虑,又不想伤他的心,就骗他以紫罗香囊等为赌注打赌,赢得后马上烧掉。这里应该填写“担心、忧虑”等词语。A.策,动词,用马鞭驱赶;B.讲论,讲解讨论;C.许,答应;D.患,忧虑、担忧。
D
·
·
·
·
·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B.【甲】文“公大笑乐”一句,没有直接言明对两个比喻的评价,表达
含蓄,意蕴丰富。
C.“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个句子朗读节奏划分
是正确的。
D.【乙】文连用“赌”“得”“烧”等动词刻画谢太傅欺骗孩子的虚伪
狡诈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综合理解分析。“刻画谢太傅欺骗孩子的虚伪狡诈形象”理解错误。面对侄子的不良习惯,谢安担心直接指出会伤孩子的心,就骗他以紫罗香囊等为赌注打赌,赢得后马上烧掉,这样巧妙地解决难题,可见其教子有方,用心良苦,而不是虚伪狡诈。
D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谲与赌,得即烧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谢太傅)就骗他以紫罗香囊等为赌注打赌,赢得后马上烧掉。
4.谢安的夫人曾问谢安:“怎么从来没有见您教导过子侄们?”对于谢安
夫人的质疑,请结合【甲】【乙】两文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我不认同谢安夫人的质疑。【甲】文谢太傅和小辈们一起“讲论文义”,在看似不经意的一问中激发小辈即景赋诗的雅兴,并以“大笑乐”的方式委婉肯定小辈们的表现,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乙】文谢太傅看到谢玄沉迷紫罗香囊、覆手等装扮,巧妙地以打赌的方式引导他舍弃这些器物而不伤害他的情绪。从【甲】【乙】两文中可见,谢太傅非常有教育智慧,他将自己的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在平常的点滴小事中教育孩子,以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乙文参考译文】
谢玄年轻时,喜欢佩戴紫罗香囊,挂着手巾。谢安对这件事感到忧虑,又不想伤他的心。(谢太傅)就骗他以紫罗香囊等为赌注打赌,赢得后马上烧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傅子》①曰:“言出于口,结②于心。守以不移,以立其身,此君子之信也。”故为臣不信不足以奉君;为子不信不足以事父。故臣以
《陈太丘与友期》对比阅读
·
·
·
信忠其君,则君臣之道益睦;子以信孝其父,则父子之情更隆。夫仁者不妄为,知③者不妄动。择是④而为之,计⑤义而行之。故事立而功足恃⑥也,身没而名足称也。虽有仁智,必以诚信为本。盖以诚信为本者,谓之君子;以诈伪为本者,谓之小人。君子虽殒⑦,善名不减;小人虽贵,恶名不除。
(节选自《臣轨·诚信章》)
【注释】①《傅子》:西晋傅玄所著政论著作。②结:牢记。③知:同“智”。④是:正确。⑤计:考虑,谋划。⑥恃:依赖。⑦殒:死。
·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处)
此 君 子 之 信 也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太丘舍去 ____________
(2)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
(3)守以不移 ____________
(4)则君臣之道益睦 __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盖以诚信为本者,谓之君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开
回头看
以诚信为本的人,称之为君子。
中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
更加
改变
·
·
·
·
言行一致并坚定不移 
不胡作非为,选择正确的道义之事
5.【甲】文中“友人”的言行,可以证明【乙】文中“以诚信为本”的观
点。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文中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在正午,朋友没到,这就是不讲诚信,可以证
明【乙】文中“以诚信为本”的观点,说明守信用的人才会受到别人尊重。
【乙文参考译文】
《傅子》说:“言语从嘴里说出,而牢记于内心。坚守自己说过的话而不改变,使自己立足于社会,这就是君子的信义了。”所以作为臣子没有信义不配去侍奉君王;作为儿子没有信义不配去侍奉父亲。所以臣子凭借信义效忠他的君王,那么君臣之间的相处就更加和睦;儿子凭借信义孝顺他的父亲,那么父子之间的情义就更加浓厚。有德行的人不胡作非为,有智慧的人不胡乱行动。选择正确的去做,考虑到道义了再去行动。所以事业有成就而功劳就有依靠了,身死后名声也值得称道了。即使仁爱而多智,也一定要以诚信为本。以诚信为本的人,称之为君子;而以弄虚作假、伪装假冒为本的人,称之为小人。君子即使死了,但他好的名声不会减损;小人即使身份显赫,但他坏的名声不能消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对比阅读
·
·
·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商”和“赐”分别为孔子的弟子子夏和子贡。②益:长进。③损:退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传不习乎 __________
(2)人不知而不愠 __________
(3)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____
(4)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__________
老师传授的知识
·
·
·
·
·
生气,恼怒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谨慎,慎重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夏喜欢和比自己贤能的人相处,子贡喜欢评论不如自己的人。
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信呢?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B.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C.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D.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句意:我死之后,子夏会一天比一天进步,而子贡会一天比一天退步。故正确断句为: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4.老子曾说过:“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资:借
鉴)。”用【甲】文中的话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共同谈到了交友的话题,请结合两文内容,谈谈在交
友方面你有哪些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我的收获是交朋友要讲诚信,要和品质高尚的人(或比自己贤明的人)做朋友。例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认为这一点很有必要。他人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且“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我们很难发现自己的缺点,需要旁人的帮助才能认识到。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乙文参考译文】
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一天比一天进步,而子贡会一天比一天退步。”曾子问:“为什么这样说呢?”孔子说:“子夏喜欢和比自己贤能的人相处,子贡喜欢评论不如自己的人。……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地选择与自己相处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①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②。一日,修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③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④,至忘寝食,必欲并
《诫子书》对比阅读
·
·
·
·
·
·
·
·
辔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⑤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⑥之终身。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注释】①荻:植物名,形状像芦苇。②嶷(yí)然有声:有很高的声望。③簏(lù):竹编的盛物器具。④赜(zé):精微,深奥。⑤治:研究。⑥服:行,从事。
·
·
1.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四 岁 而 孤 母 郑 守 节 自 誓 亲 诲 之 学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诫子书/至以荻画地学书
B.淫慢则不能励精/富贵不能淫
C.将复何及/及冠
D.死狱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名词,书信/动词,写字;B.动词,放纵/动词,使……惑乱,迷惑;C.来得及/等到;D.诉讼事件/诉讼事件。
D
/
/
·
·
·
·
·
·
·
·
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A.结构助词,的/代词,他;B.介词,用/介词,用;C.介词,在/介词,向;D.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却。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诸葛亮认为“才须学也”,请结合两文谈谈如何做才能学有所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须有“志”,明确志向,选定目标;②须能“静”,摒除杂念和干扰,保持宁静专一的状态,专心致志学习;③须能“勤”,不怕苦累,刻苦勤奋地学习;④须惜“时”,善于利用时间,能在生活中挤出时间来学习。
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寻求生路而得不到,被判死刑的人和我就都没有遗憾了。
【乙文参考译文】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死了父亲,母亲郑氏,自己发誓守节(不嫁),亲自教导他学习。家境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芦荻做笔在地上学习写字。自幼就聪敏过人,读书过目不忘。等到成人,有很高的声望。一天,欧阳修在废弃的书筐中得到唐朝韩愈遗留的书稿,阅读后心里仰慕他。(他)下苦功夫探究其中的精微之处,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决心要快马加鞭追赶他和他并驾齐驱,终于凭借文章名冠天下。母亲曾经对他说:“你父亲做官的时候,常常在夜间点着蜡烛研究官府公文,多次停下来叹息。我问他怎么回事,他便说:‘是死刑案件,我想寻求保全犯人生命的可能,却没有找到。’我说:‘生路可以寻求吗?’他说:‘寻求生路而得不到,被判死刑的人和我就都没有遗憾了。经常为死囚寻求生路,仍然还有失误造成不该死的人被处死的,然而世间的官吏却常为犯人寻找处死的理由呀。’他平日教导别人的子弟,经常用这些话,我都听熟了。”欧阳修听了这段话,终生照做不忘。
《狼》对比阅读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其一犬坐于前 __________
(2)盖以诱敌 __________
(3)焉能及我 ___________
(4)语未竟 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等不必争,我能兼汝二者之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束
怎么,哪里
像狗一样
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
·
·
·
你们就不用争了,我兼有你们两个的长处。
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4.《狼》和《狼施威》各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如今狼已经越来越少,荒野里尽是人在嗥叫。”对于这一句
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文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乙】文告诉我们:不要以为自己有一点点能力或功劳就到处显摆,有的是比你厉害的人,做人还是要低调。
示例:人应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维护生态平衡,食物链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必不可少。
【乙文参考译文】
狐狸笑猪说:“你是一个大蠢物,哪能和我相比呢?”猪说:“你何必讥笑我呢?你也不见得在世界上有什么功劳。”狐狸说:“我的毛皮,能给天下百姓做衣服、被子,怎么说我没有功劳呢?如果是你则没有功劳了。”猪说:“我的肉,能让人吃饱肚子,怎么能说没有功劳呢?”羊慢慢走过来了,说:“你们就不用争了,我兼有你们两个的长处,又应当怎么样呢?”话还没说完,一只狼突然来到,全部将他们扑杀并吃掉了。狼笑着说:“这一帮只适合做奴隶的动物,动不动就谈论自己的功劳,只能做我的食物罢了。”
《穿井得一人》对比阅读
B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名词,使唤,指劳力/名词,使者;B.介词,在/介词,在;C.形容词,原来的/代词,你;D.动词,差得远/动词,远离。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这样听到的传闻,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
这就是愚蠢的人犯大错误的原因。
3.【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B.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C.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D.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C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句意: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说:“我的儿子不会杀人。”她仍然照样织布。“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是别人说和别人所说的话,中间应断开;“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是曾母说及她应答的话,中间应断开;“织自若”是曾母的动作。故正确断句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4.以上三则选文共同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哪句原文可以看成应对该问题的正确观点?网络时代的我们应该如何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映的是如何面对谣言的问题。正确观点是“夫得言不可以不察”。谣言一再传播,就可能以假乱真,对当事人造成无可挽回的伤害。网络时代信息铺天盖地,我们要学会用分析的眼光对信息加以甄别,不要轻易相信谣言。虽然我们无法阻止谣言的产生,但不要做谣言的传播者。
【参考译文】
【乙】从前曾参在费地,费地有个与曾参同姓同名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说:“我的儿子不会杀人。”她仍然照样织布。过了一会儿,又有人跑来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仍然织布。又过了一会儿,又有人来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害怕了,扔掉织布机的梭子翻过垣墙逃跑了。
【丙】传闻不可以不考察,由于多次流传白的成了黑的,黑的成了白的。所以狗似玃,玃似猕猴,猕猴似人,(但)人和狗的差别就很大了。这就是愚蠢的人犯大错误的原因。
《杞人忧天》对比阅读
告知,开导
消除疑虑的样子
崇尚
不恭敬,傲慢
2.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通过对话描写塑造人物,人物形象鲜明。【甲】文对话言简意赅,逻辑严谨,将杞人忧思忧虑的形象与晓之者忧彼之所忧的形象充分地展现了出来;【乙】文通过对话描写,将陆象先“为政尚仁恕”的形象充分地展现了出来。
示例二:运用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甲】文中“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将两人疑虑消除、愿望实现后的喜悦之情充分地展现了出来;【乙】文中“大吏惭而退”等描写则把大吏惭愧而退的心理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3.阅读【甲】【乙】两文,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答出三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不要对不切实际的问题一味空想,庸人自扰;②做人要关心他人,解别人之困;③要积极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勤于探究;④人要多学知识,防止片面和盲目;⑤以仁治理国事,才能得民心;⑥要善于探求事情的本源,寻得本源,事情通常就能够得到简化,从而迎刃而解。
【乙文参考译文】
陆象先被罢去相位,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剑南按察使,处理政事崇尚仁德宽恕。司马韦抱真劝谏说:“你应当严刑拷打、施加惩罚来显示威严,不这样,百姓就会轻视傲慢,并且没有畏惧。”陆象先回答说:“政事在于治理罢了,一定要用严刑峻法来树立威严吗?”最终没有听取韦抱真的意见,但蜀地百姓得到了教化。陆象先屡次官职调动,做到蒲州刺史兼任河东按察使。小吏犯了错误,陆象先训诫他打发他回去,大吏向陆象先陈述、争辩,认为小吏应该受杖打,陆象先说:“人情大概相差不多,
你说他不明白我的话吗?一定要责罚的话,应当从你开始。”大吏惭愧地退了下去。陆象先曾经说:“天下本来没有什么事端,只是庸人扰乱它,制造麻烦罢了。只要澄清源头,何愁不简明呢?”所以(陆象先)到的地方,百姓和官吏都怀念他。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