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登勃朗峰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9 登勃朗峰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2 22:0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勃朗峰是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4807米,法语意为“银白色山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这里地势高耸,降水丰富,冬季积雪,夏不融化,山峰雄伟,风光旖旎,每年都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滑雪、登山,是阿尔卑斯山最大旅游中心。
登勃朗峰
马克·吐温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整体感知并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文中所写的景物、人物的特点。(重点)
品味作品幽默的语言,把握作者综合采用散文笔法和小说笔法的写作技巧。(难点)
领会作者的生活态度,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马克·吐温1835—1910
美国作家,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他的作品以幽默讽刺为主,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
代表作品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百万英镑》《镀金时代》等。
字词识记
翌日( ) 妩媚( ) 灼热( )
旷野( ) 焦炙( ) 俯瞰( )
浮躁( ) 打嗝( ) 苍穹( )
纤指( ) 皑皑( ) 逗留( )
缭绕( ) 颠簸( )
轻歌曼舞( ) 瞬息万变( )
纷至沓来( ) 名副其实( )

zhuó
zhì
kàn
zào
qiónɡ
xiān
ái
dòu
liáo
mèi
diān bǒ
kuànɡ
ɡé
màn
shùn


字词识记
( )灿烂多彩。
( )形容车马、船只、行人等往来不断。
( )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 )轻松愉快的歌声和柔和优美的舞蹈。
( )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 )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 )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斑斓
美不胜收
络绎不绝
轻歌曼舞
和蔼可亲
名副其实
纷至沓来
1.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勾画表示地点转换的词句,明确作者前往勃朗峰都经过了哪些地点,并据此划分文章层次。
初读课文,梳理游踪
马蒂尼
取道黑首
V字形山口中间
阿冉提村
沙蒙尼旅馆
抵达高地
1.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勾画表示地点转换的词句,明确作者前往勃朗峰都经过了哪些地点,并据此划分文章层次。
初读课文,梳理游踪
第一部分(1—6段):写作者上山所见美景。(山中美景)
第二部分(7—11段):写作者下山所遇奇人。(奇人奇遇)
细读1-6段,从文中找出描写路途中所见景物,作者从中感受到景物怎样的特点?模仿编者批注,用四字词语写段落旁批。
再读课文,共赏奇景
阅读提示:写上山,用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引出无限感慨。
第五段旁批示例:仰面遥望,满目花菜,变幻无穷
1.细读1-6段,从文中找出描写路途中所见景物,作者从中感受到景物怎样的特点?
再读课文,共赏奇景
我们取道黑首,抵达高地,沿途不乏秀色美景。有一处需经隧道,穿山而过;俯瞰脚下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整个黑首道上,到处瀑布倾泻,轰鸣作响。
批注:俯瞰峡谷,岩壁巉峻,
丘岗葱绿,美不胜收
1.细读1-6段,从文中找出描写路途中所见景物,作者从中感受到景物怎样的特点?
再读课文,共赏奇景
抵达阿冉提村前约莫半小时,一座巨大的白雪穹顶骤然映入眼帘,日照其上,光艳耀目。穹顶呈V字形,巍峨壮观,此乃一座山门,原来我们已亲眼目睹了被称“阿尔卑斯之王”的勃朗峰。我们拾阶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蓝天,最后仿佛独据苍穹。
批注:仰望山峰,巍峨壮观
1.细读1-6段,从文中找出描写路途中所见景物,作者从中感受到景物怎样的特点?
再读课文,共赏奇景
勃朗峰周围的一些山峰奇形怪状——都为浅棕色的光秃尖岩。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因巉岩太过陡峭,皓皓白雪无法堆积,只能在分野处才得以偶见几处。
批注:旁观群峰,形态多姿,奇形怪状
2.作者见到满目华彩,变幻无穷的山巅云彩,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再读课文,共赏奇景
眼前的绚丽色彩以及它们的无穷变幻便是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中能看到的一切,泡泡所到之处,种种色彩变幻,尽被摄入其中。自然界中最美丽最精致的造物,莫过于肥皂泡泡了: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皂泡。
抒发了作者对眼前美景飘忽不定,稍纵即逝的感慨
1. 细读7——11自然段第二部分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运用小说笔法叙写奇人奇事,并做好批注。 (情节设置、人物描写、环境描写)
再读课文,共遇奇人
阅读提示:写下山,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传奇色彩。
1. 细读7—11自然段第二部分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运用小说笔法叙写奇人奇事,并做好批注。 (情节设置、人物描写、环境描写)
再读课文,共遇奇人
情节设置:“我们”因美餐一顿而落于人后能否先至?车夫驾前纵饮,一路颠簸,能否安全到达?最后将两重悬念一起揭开,读来引人入胜。
1. 细读7—11自然段第二部分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运用小说笔法叙写奇人奇事,并做好批注。 (情节设置、人物描写、环境描写)
再读课文,共遇奇人
人物描写:
“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不要浮躁……你看着吧!”
那位镇定而善良的狂车夫还时不时地掉转头来,神情威严地冲我们说道:“哈,看到了吗?如我所说吧——我可是名副其实的车夫之王呐。”
自信洒脱、为人热情、乐于与人交谈、幽默风趣
1. 细读7—11自然段第二部分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运用小说笔法叙写奇人奇事,并做好批注。 (情节设置、人物描写、环境描写)
再读课文,共遇奇人
环境描写:
近来的几场暴雨冲毁了几处路面,但我们不停不息,一如既往地保持着速度,疾驰向前,什么乱石废物,沟壑旷野,一概不顾——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为腾空而起。
通过写路面的不平整、行车的惊险,反衬“车夫之王”的气定神闲,突出“车夫之王”驾车技术的高超。
2. 我们不仅安全地“到达沙蒙尼旅馆”,而且“住进了上等的房间”。这样的结局果真是“老天有意安排”吗?
再读课文,共遇奇人
幽默的言语,完美的结局,皆大欢喜。勃朗峰一游虽有颠簸之苦、不测之险,也有意外之喜——真正的悟得了“不上高山焉知平地”“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旅途中不只有风景,奇人奇事亦可乐。
主旨归纳
本文描写了作者在登勃朗峰时所见的奇绝景色,记叙了下山投宿途中所遇的奇人奇事,表达了作者对勃朗峰的喜爱及赞美之情,体现出作者乐观、积极、率真的生活态度。
马克·吐温在记述自己游览勃朗峰的经历时,笔法多变,将散文笔法与小说笔法相结合,来描绘旅途中的美景以及所遇到的奇人奇事。
请你也试着运用这种笔法,来记述一次你的游览经历。
拓展课文,书写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