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课 中华民族全国抗战的胜利
【考点定位】 (1)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及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2)东方主战场及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一、全民族的英勇抗战
1.正面战场的抗战。
(1)重大战役。
项目 会战 时间 影响
防御阶段 淞沪 会战 1937年8月至11月中旬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太原 会战 1937年9月至11月 八路军取得________________;忻口会战是全国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徐州 会战 1938年1月至5月 __________________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武汉 会战 1938年6月中旬至10月下旬 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相持 阶段 第三次长沙 会战 1941年12月 取得会战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2)《论持久战》的发表。
①内容:总结抗战开始以来的战争形势,驳斥了“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
②意义: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3)民族工业和高校的内迁。
①表现: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
②影响: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
2.敌后战场的抗战。
(1)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抗战:通过开展____________,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
[小练1] 阅读“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具有这种特点?
[提示] 特点:大都分布在省与省交界的地区。成因:这些地区远离日本统治的中心地带,敌人力量相对薄弱;在地形上多有山川河流作为自然屏障,易守难攻。
(2)沦陷区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开展抗日宣传,组织领导沦陷区的工人以怠工、罢工等斗争形式,破坏日军“____________”的部署;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进行斗争。
(3)百团大战:1940年8月至次年1月,八路军以破袭日军____________交通线为主要目标,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打破了日军的“囚笼”。____________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4)坚持团结抗战: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____________”。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一面从政治上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一面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5)加强根据地建设。
①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建设成效显著。
②在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同时,精兵简政。
③以“____________”为原则,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
二、抗日战争的胜利
1.东方主战场。
(1)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
①背景:1941年6月,____________爆发;同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
②标志:1942年初,以中、美、苏、英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的贡献和影响。
①贡献:中国远征军开赴____________,救援在日军追击下仓皇撤退的英军,战绩名扬海外。
②影响:与美、英达成协议,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在华特权,订立新的条约。
2.抗战的胜利。
(1)中共七大的召开。
时间、地点 1945年4—6月,延安
主要内容 毛泽东作《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报告;提出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
意义 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2)抗战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10月25日,____________光复。
(3)胜利的意义。
民族团结 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______________的作用
和平事业 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国际地位 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民族复兴 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小练2] 罗斯福说:“援助中国进行的英勇抗战并最终发起反击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这段话从侧面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 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自填] 一、1.平型关大捷 台儿庄大捷 2.游击战 以战养战 华北 敌后战场 皖南事变 三三制
二、1.苏德战争 联合国家宣言 缅甸 2.论联合政府 毛泽东思想 台湾 中流砥柱
主题一 浴血奋战——中华民族的全国抗战
学者观点——对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评价
史料 “国民党的主要领导人蒋介石,一直没有像汪精卫那样放下抗战的旗帜。但当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后,他对抗日是消极的,甚至与日本侵略者秘密进行谋求妥协的活动。他实行的反民主的政策,是不利于团结抗日的,他还开始推行积极反共的政策……”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应如何看待胡绳对国民党抗战的评价。
[提示] 胡绳对国民党初期的抗战是肯定的,对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以后的国民党抗战因其积极反共而否定,由此可知,胡绳基于阶级立场和意识形态来评价国民党的抗战。
史料论史——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内迁的评价
史料 1932年,日本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鉴于中国重要工厂绝大部分都集中于上海,而内地各省几乎没有工业基础,难以满足抗战的物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计划将工厂内迁。1937年,国民政府制订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截止到1937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146家,各种机件14 600余吨。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再次动员企业迁移,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从1938年7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主要迁往湘、桂、黔、滇、陕、川,共迁出企业304家,物资511 825吨。
——摘自2014年高考北京卷第40题·节选
据史料及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内迁的原因及过程。
[提示] 原因:中国近代工业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支持长期抗战,国民政府决定将工业内迁。过程:抗战初期企业迁往武汉;武汉失守前又迁往西北、西南等地。
历史解释——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内迁的影响
(1)工业布局得到一定改善。使中国的工业布局得到一定的改善,推动了大后方战时经济的发展,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的长期抗战。
(2)客观上促进了西部的现代化进程。战争致使大量人口西迁,对于开发当地、改变当地的落后面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加速了西北工业的现代化。
(3)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北地区教育的发展。东部工业及人口的西迁带去的种种事物和思想冲击了当地人的传统观念,为当地经济的现代化奠定了初步的思想基础,并广泛传播了科技文化知识。
(4)国民政府西北开发活动主要是为了满足军事需要,为其政治目的服务。国民政府的西北开发活动难以从整体角度出发,导致开发后西北地区产业结构和城乡结构的不合理发展。
主题二 凤凰涅槃——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观点讨论——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史料一 “数”说抗战。
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7万人,缴获各种枪支69.4万余支,各种炮1 800余门。共产党员发展到120多万人;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余万人,民兵发展到260万人;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人。
——曹前发《担当与成就:中国共产党是
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史料二 中国共产党抗战语录。
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1935.8.1)
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1937.7.8)
把游击战争的问题放在战略的观点上加以考察。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1938.5)
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1939.7)
综合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阐述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提示] 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武装力量挺进华北、华中和华南敌后,变敌后为前线,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给予敌人以重大打击,特别是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还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定维护者,面对国民党当局掀起的动摇妥协、反共分裂逆流,中国共产党坚持斗争,击退反共高潮,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
历史解释——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最早宣传者、动员者和最坚决的抗击者。
(2)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团结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鼓舞者和坚强的政治领导核心。
(3)中国共产党制定、实施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正确的战略总方针,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正确战略的提出者、指导者和引领者。
(4)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建立了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逐步成为整个抗战的有生力量、中坚力量和主力。
(5)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弘扬和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
史料证史——抗战的胜利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史料一 在中国军民的全面反攻和苏联军队及英美盟军的打击下,日本的军事力量迅速土崩瓦解。1945年9月3日,重庆、延安普天同庆,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没有中国战场的持久抵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很可能推迟。
——摘编自龚书铎主编《中国
近代史(1919—1949)》
史料二 二战结束后,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1946年5月,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苏、中、法为序,经过中国法官(梅汝璈)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必须认识到,在国际场合争席位、争排场,实际上关系到国家的地位和尊严。
——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1)依据史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提示] 原因:国共两党实现了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面觉醒;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等。地位: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根据史料二,说明梅汝璈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斗争的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提示] 依据:日本投降书受降国签字顺序。分析:中国的抗日战争为打败日本法西斯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命题点1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文艺演出
(2023·高考山东卷)1938年7月,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正式成立。剧团演出时,会在戏台两边挂起“中国气派,民族形式,工农大众,喜闻乐见;明白世理,尽情尽理,有说有笑,红火热闹”的对联。民众剧团常年在边区巡回演出,深受欢迎。该剧团的主要任务是( )
A.创新民族文化宣传方式
B.团结工农建设边区政权
C.动员民众投身民族民主革命
D.落实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解析:选C。结合所学可知,对联中“中国气派,民族形式”“工农大众”“明白世理”等表明剧团团结工农大众,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思想,即剧团主要任务是动员民众投身民族民主革命,争取抗战胜利,故正确答案为C项。剧团演出的形式古已有之,不属于文化宣传的新形式,故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动员民众投身民族民主革命,而非建设边区政权,故排除B项;民众剧团的成立及演出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但非剧团的主要任务,故排除D项。
命题点2 中共七大毛泽东主张的时代背景
(2023·高考江苏卷)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强调“由减租减息转变到耕者有其田”,要派干部到城市去,“掌握大的铁路、工厂、银行”。他主张新的中央委员应该包罗各种人才,“将来还要搞大工业”。他提出要夺取北平、天津等中心城市,并表示“我们一定要在那里开八大”。毛泽东的主张( )
A.基于对解放战争进程的判断
B.说明中国革命性质发生变化
C.重在强调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D.憧憬着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未来
解析:选D。毛泽东的讲话体现了对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憧憬,故选D项。材料中毛泽东的讲话是在中共七大上,与解放战争无关,排除A项;此时中国革命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抗战结束后,中国共产党下一步的工作方向,与抗战必胜无关,排除C项。
命题点3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经济政策的影响
(2023·高考湖南卷)抗战时期,冀中根据地的公粮征收经历了从摊派、村合理负担到统一累进税的过程。根据对各阶层的调查,1941年统一累进税负担占家庭总收入的比率为:贫农3.81%,中农9.76%,富农 29.65%,经营地主21.77%,平均负担水平21.70%。统一累进税的实施( )
A.是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重大举措
B.大大减轻了农民阶级的税负压力
C.为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最早尝试
D.比较合理地分配了各阶层的负担
解析:选D。统一累进税下,生活比较困难的贫农和中农负担相对较轻,较富裕的富农和经营地主负担相对较重,这兼顾了各阶层人民的利益,负担分配相对合理,故选D项。全民族抗战时期推行的土地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剥削,排除A项;富农也属于农民阶级,他们的负担相对较重,排除B项;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于北洋政府时期,排除C项。
命题点4 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政策调整的影响
(2023·高考全国甲卷)1943年,中共中央指出,“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达到解放的道路,亦须从经济丰裕与经济独立入手”。这一决定的实施( )
A.促成妇女彻底摆脱封建束缚
B.有利于抗日根据地政权巩固
C.扩大了陕甘宁边区阶级基础
D.适应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需要
解析:选B。1943年处于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中共中央“从经济丰裕与经济独立入手”,提高妇女的政治、经济地位等,有利于调动妇女抗日的积极性,进而有利于巩固抗日根据地政权,故选B项。A项中“彻底”的表述太过绝对,排除;材料主要涉及提高妇女的政治、经济地位等,没有提及妇女的阶级属性,且这一决定并非仅针对陕甘宁边区的妇女,排除C项;这一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在农村地区,没有发生转移,排除D项。
命题点5 敌后战场的军事行动
(2024·佛山统考一模)日方《华北方面军作战记录》写道:“该战斗……同时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发动奇袭,尤其在山西省的攻势特别猛烈……将铁路、桥梁及通信设施加以炸毁或破坏……损害甚大。”与该记载对应的这场战争( )
A.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B.是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C.推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D.打破日军“囚笼”政策
解析:选D。根据“华北方面军”“同时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发动奇袭,尤其在山西省的攻势特别猛烈”等内容可知,该记载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期间的百团大战,这场战争沉重打击了日军,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故D项正确。
命题点6 抗日战争的影响
(2024·江门一模)抗日战争作为近现代中国最重要的一场反侵略战争,它的地位无论如何都应该比任何一场国内战争的地位更高。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来说,抗日战争时期也是一个关键时期,它就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成熟起来的,没有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发展,也没有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材料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 )
A.是近代中国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胜利
B.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结束的标志
C.奠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
D.是伟大的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根本保证
解析:选C。据材料“它就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成熟起来的,没有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发展,也没有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壮大,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故选C项。材料未体现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中国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胜利,排除A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结束的标志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排除B项;伟大的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