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2024年中考科学高分突破 物理试题(A3A4考试版 参考答案 全解全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宁波市2024年中考科学高分突破 物理试题(A3A4考试版 参考答案 全解全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5-23 15:58:48

文档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2024年中考科学高分突破试题参考答案版
科学·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C A C C B B B D B C C B D B
16.(1)蛹(2)不完全变态发育(3)乙
17. 0.6;0.7
18. 等于;2;惯性
19. 等于;大于;大于
20. (1)细胞核
(2)反射弧
21.(1)CDBA
(2)BDC
22.>;=
23. C;等于;变化
24.(1)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有影响,红光、黄光、绿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依次减小;红墨水移动的距离
(2)右;l红+l黑
25.(1)
(2)右
(3)20
(4)1.5
26.(1)竖直向上匀速
(2)摩擦和绳重
(3)提升钩码的重力
27.(1)氢氧化钠
(2)装置B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H2O、H2
(4)①检验原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②收集尾气/尾气处理; ③先通气体使液面下降至安全线以下再点燃酒精灯,防止爆炸
28.(1)因为在行驶过程中,汽车所受阻力是其总重力的0.05倍
f阻= 0.05G总= 0.05m总g = 0.05×(1460kg+140kg) ×10N/kg = 800N
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s = vt =60km/h×0.5h= 30km = 3×104m
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W克服阻力= fs = 800N×3×104m = 2.4×107J
(2)出发时充满电电能为68kW·h,行驶0.5h后电能为58kW·h
P= = 20kW
(3)该电动汽车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是多少?
转化的机械能用来克服阻力做功,W机械能=W克服阻力
η= ×100%=66.7%
29.电流表示数变大
⑴液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探头上表面流速大,压强小,探头受到向上的力。
⑵水流变大,探头受到向上的力增大。
⑶探头上浮,通过连杆带动滑片上移,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
⑷电路的电流变大。
30.(1)比热
(2)解:由图可以看出t=50s后,漂浮房受到的阻力大小为800N,
太阳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η= =25%
31.(1)乙
(2)由表中的数据可知,100 克稀硫酸与 4.5 克铁恰好完全反应;4.5/5=90%
(3)解:设100g稀硫酸中含溶质的质量为x
2Al+ 3H2SO4=Al2(SO4)3+3H2↑
54 294
4.5 x
54:4.5 g=294: x
x=24.5g
稀硫酸的质量分数:H2SO4%= =24.5%
32. (1)内
(2)22
(3)
(4)用导线把B和C连接,然后将M接A,N接B,闭合开关S1和 S2,R1与R2并联,R0被短接,电流表测干路的电流:R1与R2并联的电阻:
当用该部件组装加热器接入家庭电路,根据 可知,部件的接入电阻最小时,加热器的功率最大;所以R1与R2并联接入时,加热器最大加热功率:
即:
33. (1)
(2)变小;变大
(3)已知U1=9V,I=60mA=0.06A,
由可知,电路的总电阻:,
此时热敏电阻的阻值:R1=R总-R2=150Ω-50Ω=100Ω,
由图象知,热敏电阻的阻值为100Ω时,对应的温度为50℃。
则此时可使恒温箱温度保持50℃浙江省宁波市2024年中考科学高分突破试题A3考试版
科 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7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考号、姓名、试室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回。
6.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Al -27 K-39 Ca-40 Ag-108 Ba-137 g=10N/kg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 桃形李又大又甜,果农将桃形李苗嫁接到生长快、易存活的桃树上。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嫁接时桃树作为接穗,桃形李苗作为砧木
B.用该方法培育出的果实能保留桃形李的优良性状
C.为提高嫁接成功率,应该把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贴
D.该生殖方式与桃形李用种子繁殖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不同
2.t℃时,一定量的硝酸钠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随着水分的蒸发,溶液中的各量变化正确的是(  )
A.硝酸钠溶解度的变化 B.溶质质量的变化
C.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化 D.溶液质量变化
3.“稻-鸭-萍”共存是一种新兴的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俗称满江红)适于在阴暗的环境生存,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鸭粪肥田促进水稻生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红萍、水稻等植物属于生产者
B.稻田中全部的有害昆虫属于一个种群
C.有害昆虫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D.稻田中所有的红萍和鸭子组成一个生物群落
4.某同学做“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砝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下图中的图线可能是哪一个图?(  )
A. B. C. D.
5.小雪和她所在的科学学习兴趣小组在探究摩擦力过程中,用两完全相同的木板把一个正方体木块夹住,设正方体木块A重6N,用力F=10N的水平推力通过P、Q两木板把A物体夹住,木板与A物间的摩擦力为压力的0.4倍,如图为它的正视图。现要将A物体匀速拉出(  )
A.一定是2牛 B.一定是14牛 C.可能是10牛 D.可能是16牛
6.下列图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
B.图乙表示物体所受重力G跟它的质量m的关系
C.图丙表示液体内部压强p随深度h变化的关系
D.图丁表示液物体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
7.下列实例,应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是(  )
A.用吸管吸瓶中的饮料 B.飞机飞行时获得升力
C.拦河坝修成“上窄下宽” D.潜水艇在水中实现沉浮
8.今天微风,小明看到拴在地上的气球呈现如右图所示的样子,图中能正确表示气球所受空气浮力方向的是(  )
A.F1 B.F2 C.F3 D.F4
9.水平桌面上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将两个用不同材料制成的正方体A、B(VA<VB),按如图两种方式放入两种液体中,待静止后B刚好浸没在甲液体中,两杯中液面恰好相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B.甲液体对杯底的压强等于乙液体对杯底的压强
C.甲液体对B下表面的压强等于乙液体对A下表面的压强
D.装甲液体的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小于装乙液体的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10.在学校的健康体检中,测得某同学的肺容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同学的肺容量最大为4升
B.AB段表示吸气过程
C.BC段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D.D点表示吸气结束的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1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6V,滑片p可在电阻AC间自由移动,AC总长20cm,B是电阻AC的中点,AB段的电阻率为100Ω/m,BC段的电阻率为200Ω/m。当电压表示数为4V时,AP间的距离为(  )
A.10cm B.12.5cm C.15cm D.17.5cm
12.下列坐标图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
A.向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B.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C.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D.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少量氧化钙
13.2021年10月16日,“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托举“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升空,开始了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箭可选用液态氢作为燃料,是因为氢的比热容较大
B.加速上升的过程中,飞船的动能增大,重力势能也增大
C.太空中的温度很低,飞船的内能可能为零
D.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用来做功
14.2022 年世界杯于北京时间11月21日凌晨零点揭幕。观赛时,小金看到运动员将足球贴着地面传给门将,门将开大脚将球踢飞过中场的情景,对此小金做出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贴地传球时,足球在平直的地上滚动,重力对足球做了功
B.门将用500 N的力将足球踢出80 m,则门将对足球做功40000 J
C.开大脚后足球由地面飞行到空中最高点的过程中,它的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
D.飞行的足球从最高点下落至地面,机械能是不守恒的
15.在如图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0为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RM,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到B端,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随电流表示数变化的完整图线如图,图线中a、b两点对应的电功率均为P1,且c点对应的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功率P2,且P1:P2=3:4,则图线中b点对应的电路状态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  )
A. B. C.2R0 D.3R0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5分。请把各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6.如图是昆虫的两种发育类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空白方框的内容应 该是   
(2)甲图所示的昆虫发育类型为   
(3)家蚕的发育过程是上图中的   
17.如图所示,轻质小盘通过一根细绳绕过定滑轮与水平桌面上质量为0.5kg的木块相连,当小盘内放有重为0.6N的砝码时,木块静止,这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当小盘内放有重为0.7N的砝码时,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盘内放上重为0.8N的砝码时,小盘拖动木块运动,当小盘落在地面上后,木块继续运动,此时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
18.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个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甲所示,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第1秒,物体没有被推动,此时物体受到的阻力   推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3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N;若6秒后,撤去推力,物体由于   还将继续往前运动。
19.水平桌面上两个底面积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完全相同的小球M、N静止时状态如图所示,已知两个小球受到的浮力相等且两容器内液面相平。则小球M排开液体的重力    小球N排开液体的重力,甲液体的密度    乙液体的密度,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以上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0.2014年“冰桶挑战”风靡网络,“冰桶挑战”是要求参与者在网络上发布自己被冰水浇遍全身的视频或捐出100美元,该活动旨在引起人们关注“渐冻人”。“渐冻人”的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运动功能逐渐丧失。
(1)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结构如图所示,图中①的名称是   ,内含遗传物质;
(2)“渐冻人”的运动神经元细胞膜受损,不能完成正常反射活动,而反射活动要通过   来实现。
21.扑克是生活中用来休闲的娱乐项目之一,聪明的小华发明了一种扑克新玩法-“化学扑克”。“化学扑克”的玩法是:上家出牌,如果下家牌中的物质能与上家的发生反应,即可出牌,按此规则,出完牌的为赢家。下图表示的是某局牌的最后一轮。桌面上是一张图甲的“盐酸”牌,ABCD四位玩家手中都剩下一张牌(如图)。
(1)如果本局每一位玩家的牌都能出掉,则四位玩家的出牌顺序为:(填标号)甲→   ;
(2)如果本局只有一位玩家的牌出不掉,他们的出牌顺序为:(填标号)甲→   。
22.如图所示,分别用定滑轮、动滑轮把重力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则所用拉力F甲   F乙(选填“>”、“<”或“=”),拉力做功的功率P甲   P乙(选填“>”、“<”或“=”)。
23.图甲中过山车从A点出发,先后经过B、C、D、E点。图乙是过山车在B、C、D、E点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示意图,则过山车的动能在   点最大,B点重力势能的大小   (选填 “大于”“小于” 或“等于”) E点动能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过山车的机械能是    (选填 “变化”或“不变”)的。
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4.人们称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兴趣小组对光合作用进行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是否有影响?
【实验探究】
①取三个相同的无色透明玻璃瓶,设置A、B、C三组实验,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新鲜菠菜叶片和CO2缓冲液(维持瓶中CO2含量稳定);
②分别在导管中注入一滴红墨水,塞上橡皮塞,关闭活塞;
③分别将装置放在相同强度的红光、绿光和黄光下照射(如图所示);
(1)④光照相同时间后,红墨水均向左移动,测得红墨水移动的距离分别为l红、l绿、l黄,且l红>l黄>l绿,多次重复实验后,结果相同(忽略温度对实验的影响)。
【得出结论】   。
【交流拓展】
实验中通过比较    来比较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2)为进一步得出光合作用强度,设置了实验D,将相同装置放于黑暗环境中黑。
①装置D中红墨水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②实验中红光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强度值可表示为    (用l红和l黑表示)。
25.小宁同学利用如图甲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4.5V且保持不变,实验用到的定值电阻阻值分别为25Ω、20Ω、15Ω、10Ω、5Ω,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0~50Ω.
(1)图乙的实物电路中存在连线错误,只需要改动-一根导线,请你把接错的那根导线打上“×”:再画出正确的连线(导线不允许交叉)。电路改正以后,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至最右端。
(2)实验中将5Ω的定值电阻更换为10Ω的定值电阻后闭合开关,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    (填“左”或“右“)适当滑动,使电压表示数恢复到原来的值。
(3)小宁完成五次实验后,根据所得数据画出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图像如图丙,且实验中各电路元件完好,读数记录均正确。但老师发现五次实验中有一次未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该次实验连入的是阻值为   Ω的定值电阻。
(4)为了将所有的定值电阻正确完成五次实验,应利用滑动变阻器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至少保持   V不变。
26.提高机械效率,能够更充分地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测量滑轮机械效率”实验装置如图甲、乙、丙所示(每个动滑轮重相同),得到三组实验装置的数据如表所示。
装置 甲 乙 丙
钩码重/N 2 2 4
钩码上升的高度/m 0.1 0.1 0.1
弹簧测力计示数/N 1.5 1.0 1.7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m 0.2 0.3 0.3
机械效率η 66.7% 66.7% 78.4%
(1)实验中应   拉动弹簧测力计。
(2)实验发现甲、乙两组的机械效率相等,出现这种现象,除了钩码和滑轮都一样重之外,实验中   都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3)比较乙、丙滑轮组,它们的效率是η乙<η丙,可知影响它们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是   。
27.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得到的混合气体的成分,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了实验(A、F内装有无水硫酸铜粉末,B、G内盛有澄清石灰水、D内盛有足量的浓硫酸,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请回答:
(1)上图装置C中盛有足量的   溶液;
(2)通过实验证明原混合气体中有二氧化碳存在,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
(3)若观察到装置A、F中的白色粉末均变蓝色,则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存在   ;
(4)G装置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有多个,请写出:     
 。
解答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8.电动汽车是环保的交通工具,行驶时蓄电池给电动机供电,电动汽车的主要部分参数如表所示,在测试过程中,司机和一名陪同人员上车,司机驾驶该充满电的汽车以节电模式按60km/h匀速行驶0.5h,电池剩余电能为58kW·h,陪同人员负责记录测试数据。已知司机和陪同人员的总质量约为140kg,汽车匀速行驶时所受阻力为总重力的0.05倍。在此测试过程中,求
空车质量 1460kg
蓄电池最大电能 68kW·h
最高车速 120km/h
最大功率 90kW
最大续航里程 180km
(1)该电动汽车克服阻力做的功是多少?
(2)电动汽车的蓄电池输出功率是多少?
29.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监测河水流速变化的装置原理图。机翼状的探头始终浸没在水中,通过连杆带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上下移动,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水流速度为vg时,探头刚好处于图示位置静止,随着水流速度的改变,探头会发生上下浮动,电流表的示数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试判断:当水流变大时,电流表示数如何变化?并解释原因。
30.科技人员设计了一种可移动式太阳能水上漂浮房,它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不仅为人们到海滨旅游提供了方便,而且节约了能源、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某可移动式太阳能水上漂浮房的屋顶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接收太阳能的功率为8.0×103W,能为该房供应热水和在水上移动等提供能量。
(1)漂浮房冬暖夏凉,利用了水的    比较大的特性。
(2)若电池板吸收的太阳能只用来提供推动漂浮房前进所需的能量,漂浮房在平静的水面上以恒定功率沿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不变。从某一时刻开始,漂浮房受到水平方向的牵引力F随运动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t=50s后,漂浮房以2.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①漂浮房受到的阻力大小为多少?
②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太阳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多少?
31.5G通讯需要大量光纤连接各种基站,在光纤的表面涂有Cu-Al合金层的金属涂层光纤是其中一种。为测定金属涂层光纤的Cu-Al合金层中铝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进行了相关实验,测得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则:
  甲 乙 丙
加入Cu-Al合金层样品粉末的质量(g) 5 5 110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150 100 100
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g) 0.5 0.5 5.5
(1)实验中Cu-Al合金层样品粉末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是   (选填“甲”“乙”或“丙”) ;
(2)该Cu-Al合金层样品粉末中铝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实验中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2.小明从废弃的空气炸锅上拆下一个加热部件(如图甲),该部件由阻值不变的两根电阻丝R1、R2构成,小明设计了图乙的电路对该部件进行检测,其中R0=22欧,M、N为接线柱。
(1)电阻丝加热时,电能转化为   能。
(2)用导线把M和N连接,只闭合开关S1,电流表示数为1A,则电源电压为   V。
(3)把M接A,N接B,只闭合开关S1,电流表示数为0.5安,求 R1的阻值。
(4)用导线把B和C连接,然后将M接A,N接B,闭合开关S1和S2,电流表示数为1.5安;检测结束后,小明利用该部件重新组装一个加热器,求新加热器接入220V电路中能达到的最大功率。
33.有电磁继电器(线圈电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2和热敏电阻R1,控制电路电压U2=9伏的电源、,工作电路电压U=220伏的电源和电阻R0=44欧的电热丝组成的一种电加热恒温箱,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图乙是热敏电阻R1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像。通过实验测得当电磁继电器线圈的电流达到60毫安时,电磁继电器的衔铁被吸下来。
(1) 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照题意将图中的工作电路连接完整。
(2)在升温过程中,电阻R1两端的电压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要使恒温箱设定的温度升高,调节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   .
(3)当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 50 欧时,可使恒温箱的温度保持多高?浙江省宁波市2024年中考科学高分突破试题A4考试版
科 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7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考号、姓名、试室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回。
6.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Al-27 K-39 Ca-40 Ag-108 Ba-137 g=10N/kg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 桃形李又大又甜,果农将桃形李苗嫁接到生长快、易存活的桃树上。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嫁接时桃树作为接穗,桃形李苗作为砧木
B.用该方法培育出的果实能保留桃形李的优良性状
C.为提高嫁接成功率,应该把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贴
D.该生殖方式与桃形李用种子繁殖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不同
2.t℃时,一定量的硝酸钠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随着水分的蒸发,溶液中的各量变化正确的是(  )
A.硝酸钠溶解度的变化 B.溶质质量的变化
C.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化 D.溶液质量变化
3.“稻-鸭-萍”共存是一种新兴的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俗称满江红)适于在阴暗的环境生存,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鸭粪肥田促进水稻生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红萍、水稻等植物属于生产者
B.稻田中全部的有害昆虫属于一个种群
C.有害昆虫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D.稻田中所有的红萍和鸭子组成一个生物群落
4.某同学做“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砝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下图中的图线可能是哪一个图?(  )
A. B. C. D.
5.小雪和她所在的科学学习兴趣小组在探究摩擦力过程中,用两完全相同的木板把一个正方体木块夹住,设正方体木块A重6N,用力F=10N的水平推力通过P、Q两木板把A物体夹住,木板与A物间的摩擦力为压力的0.4倍,如图为它的正视图。现要将A物体匀速拉出(  )
A.一定是2牛 B.一定是14牛 C.可能是10牛 D.可能是16牛
6.下列图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
B.图乙表示物体所受重力G跟它的质量m的关系
C.图丙表示液体内部压强p随深度h变化的关系
D.图丁表示液物体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
7.下列实例,应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是(  )
A.用吸管吸瓶中的饮料 B.飞机飞行时获得升力
C.拦河坝修成“上窄下宽” D.潜水艇在水中实现沉浮
8.今天微风,小明看到拴在地上的气球呈现如右图所示的样子,图中能正确表示气球所受空气浮力方向的是(  )
A.F1 B.F2 C.F3 D.F4
9.水平桌面上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将两个用不同材料制成的正方体A、B(VA<VB),按如图两种方式放入两种液体中,待静止后B刚好浸没在甲液体中,两杯中液面恰好相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B.甲液体对杯底的压强等于乙液体对杯底的压强
C.甲液体对B下表面的压强等于乙液体对A下表面的压强
D.装甲液体的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小于装乙液体的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10.在学校的健康体检中,测得某同学的肺容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同学的肺容量最大为4升
B.AB段表示吸气过程
C.BC段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D.D点表示吸气结束的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1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6V,滑片p可在电阻AC间自由移动,AC总长20cm,B是电阻AC的中点,AB段的电阻率为100Ω/m,BC段的电阻率为200Ω/m。当电压表示数为4V时,AP间的距离为(  )
A.10cm B.12.5cm C.15cm D.17.5cm
12.下列坐标图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
A.向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B.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C.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D.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少量氧化钙
13.2021年10月16日,“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托举“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升空,开始了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箭可选用液态氢作为燃料,是因为氢的比热容较大
B.加速上升的过程中,飞船的动能增大,重力势能也增大
C.太空中的温度很低,飞船的内能可能为零
D.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用来做功
14.2022 年世界杯于北京时间11月21日凌晨零点揭幕。观赛时,小金看到运动员将足球贴着地面传给门将,门将开大脚将球踢飞过中场的情景,对此小金做出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贴地传球时,足球在平直的地上滚动,重力对足球做了功
B.门将用500 N的力将足球踢出80 m,则门将对足球做功40000 J
C.开大脚后足球由地面飞行到空中最高点的过程中,它的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
D.飞行的足球从最高点下落至地面,机械能是不守恒的
15.在如图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0为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RM,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到B端,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随电流表示数变化的完整图线如图,图线中a、b两点对应的电功率均为P1,且c点对应的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功率P2,且P1:P2=3:4,则图线中b点对应的电路状态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  )
A. B. C.2R0 D.3R0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5分。请把各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6.如图是昆虫的两种发育类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空白方框的内容应 该是   
(2)甲图所示的昆虫发育类型为   
(3)家蚕的发育过程是上图中的   
17.如图所示,轻质小盘通过一根细绳绕过定滑轮与水平桌面上质量为0.5kg的木块相连,当小盘内放有重为0.6N的砝码时,木块静止,这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当小盘内放有重为0.7N的砝码时,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盘内放上重为0.8N的砝码时,小盘拖动木块运动,当小盘落在地面上后,木块继续运动,此时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
18.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个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甲所示,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第1秒,物体没有被推动,此时物体受到的阻力   推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3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N;若6秒后,撤去推力,物体由于   还将继续往前运动。
19.水平桌面上两个底面积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完全相同的小球M、N静止时状态如图所示,已知两个小球受到的浮力相等且两容器内液面相平。则小球M排开液体的重力    小球N排开液体的重力,甲液体的密度    乙液体的密度,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以上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0.2014年“冰桶挑战”风靡网络,“冰桶挑战”是要求参与者在网络上发布自己被冰水浇遍全身的视频或捐出100美元,该活动旨在引起人们关注“渐冻人”。“渐冻人”的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运动功能逐渐丧失。
(1)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结构如图所示,图中①的名称是   ,内含遗传物质;
(2)“渐冻人”的运动神经元细胞膜受损,不能完成正常反射活动,而反射活动要通过   来实现。
21.扑克是生活中用来休闲的娱乐项目之一,聪明的小华发明了一种扑克新玩法-“化学扑克”。“化学扑克”的玩法是:上家出牌,如果下家牌中的物质能与上家的发生反应,即可出牌,按此规则,出完牌的为赢家。下图表示的是某局牌的最后一轮。桌面上是一张图甲的“盐酸”牌,ABCD四位玩家手中都剩下一张牌(如图)。
(1)如果本局每一位玩家的牌都能出掉,则四位玩家的出牌顺序为:(填标号)甲→   ;
(2)如果本局只有一位玩家的牌出不掉,他们的出牌顺序为:(填标号)甲→   。
22.如图所示,分别用定滑轮、动滑轮把重力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则所用拉力F甲   F乙(选填“>”、“<”或“=”),拉力做功的功率P甲   P乙(选填“>”、“<”或“=”)。
23.图甲中过山车从A点出发,先后经过B、C、D、E点。图乙是过山车在B、C、D、E点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示意图,则过山车的动能在   点最大,B点重力势能的大小   (选填 “大于”“小于” 或“等于”) E点动能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过山车的机械能是    (选填 “变化”或“不变”)的。
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4.人们称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兴趣小组对光合作用进行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是否有影响?
【实验探究】
①取三个相同的无色透明玻璃瓶,设置A、B、C三组实验,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新鲜菠菜叶片和CO2缓冲液(维持瓶中CO2含量稳定);
②分别在导管中注入一滴红墨水,塞上橡皮塞,关闭活塞;
③分别将装置放在相同强度的红光、绿光和黄光下照射(如图所示);
(1)④光照相同时间后,红墨水均向左移动,测得红墨水移动的距离分别为l红、l绿、l黄,且l红>l黄>l绿,多次重复实验后,结果相同(忽略温度对实验的影响)。
【得出结论】   。
【交流拓展】
实验中通过比较    来比较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2)为进一步得出光合作用强度,设置了实验D,将相同装置放于黑暗环境中黑。
①装置D中红墨水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②实验中红光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强度值可表示为    (用l红和l黑表示)。
25.小宁同学利用如图甲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4.5V且保持不变,实验用到的定值电阻阻值分别为25Ω、20Ω、15Ω、10Ω、5Ω,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0~50Ω.
(1)图乙的实物电路中存在连线错误,只需要改动-一根导线,请你把接错的那根导线打上“×”:再画出正确的连线(导线不允许交叉)。电路改正以后,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至最右端。
(2)实验中将5Ω的定值电阻更换为10Ω的定值电阻后闭合开关,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    (填“左”或“右“)适当滑动,使电压表示数恢复到原来的值。
(3)小宁完成五次实验后,根据所得数据画出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图像如图丙,且实验中各电路元件完好,读数记录均正确。但老师发现五次实验中有一次未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该次实验连入的是阻值为   Ω的定值电阻。
(4)为了将所有的定值电阻正确完成五次实验,应利用滑动变阻器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至少保持   V不变。
26.提高机械效率,能够更充分地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测量滑轮机械效率”实验装置如图甲、乙、丙所示(每个动滑轮重相同),得到三组实验装置的数据如表所示。
装置 甲 乙 丙
钩码重/N 2 2 4
钩码上升的高度/m 0.1 0.1 0.1
弹簧测力计示数/N 1.5 1.0 1.7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m 0.2 0.3 0.3
机械效率η 66.7% 66.7% 78.4%
(1)实验中应   拉动弹簧测力计。
(2)实验发现甲、乙两组的机械效率相等,出现这种现象,除了钩码和滑轮都一样重之外,实验中   都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3)比较乙、丙滑轮组,它们的效率是η乙<η丙,可知影响它们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是   。
27.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得到的混合气体的成分,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了实验(A、F内装有无水硫酸铜粉末,B、G内盛有澄清石灰水、D内盛有足量的浓硫酸,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请回答:
(1)上图装置C中盛有足量的   溶液;
(2)通过实验证明原混合气体中有二氧化碳存在,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
(3)若观察到装置A、F中的白色粉末均变蓝色,则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存在   ;
(4)G装置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有多个,请写出:     
 。
解答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8.电动汽车是环保的交通工具,行驶时蓄电池给电动机供电,电动汽车的主要部分参数如表所示,在测试过程中,司机和一名陪同人员上车,司机驾驶该充满电的汽车以节电模式按60km/h匀速行驶0.5h,电池剩余电能为58kW·h,陪同人员负责记录测试数据。已知司机和陪同人员的总质量约为140kg,汽车匀速行驶时所受阻力为总重力的0.05倍。在此测试过程中,求
空车质量 1460kg
蓄电池最大电能 68kW·h
最高车速 120km/h
最大功率 90kW
最大续航里程 180km
(1)该电动汽车克服阻力做的功是多少?
(2)电动汽车的蓄电池输出功率是多少?
29.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监测河水流速变化的装置原理图。机翼状的探头始终浸没在水中,通过连杆带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上下移动,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水流速度为vg时,探头刚好处于图示位置静止,随着水流速度的改变,探头会发生上下浮动,电流表的示数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试判断:当水流变大时,电流表示数如何变化?并解释原因。
30.科技人员设计了一种可移动式太阳能水上漂浮房,它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不仅为人们到海滨旅游提供了方便,而且节约了能源、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某可移动式太阳能水上漂浮房的屋顶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接收太阳能的功率为8.0×103W,能为该房供应热水和在水上移动等提供能量。
(1)漂浮房冬暖夏凉,利用了水的    比较大的特性。
(2)若电池板吸收的太阳能只用来提供推动漂浮房前进所需的能量,漂浮房在平静的水面上以恒定功率沿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不变。从某一时刻开始,漂浮房受到水平方向的牵引力F随运动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t=50s后,漂浮房以2.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①漂浮房受到的阻力大小为多少?
②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太阳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多少?
31.5G通讯需要大量光纤连接各种基站,在光纤的表面涂有Cu-Al合金层的金属涂层光纤是其中一种。为测定金属涂层光纤的Cu-Al合金层中铝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进行了相关实验,测得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则:
  甲 乙 丙
加入Cu-Al合金层样品粉末的质量(g) 5 5 110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150 100 100
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g) 0.5 0.5 5.5
(1)实验中Cu-Al合金层样品粉末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是   (选填“甲”“乙”或“丙”) ;
(2)该Cu-Al合金层样品粉末中铝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实验中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2.小明从废弃的空气炸锅上拆下一个加热部件(如图甲),该部件由阻值不变的两根电阻丝R1、R2构成,小明设计了图乙的电路对该部件进行检测,其中R0=22欧,M、N为接线柱。
(1)电阻丝加热时,电能转化为   能。
(2)用导线把M和N连接,只闭合开关S1,电流表示数为1A,则电源电压为   V。
(3)把M接A,N接B,只闭合开关S1,电流表示数为0.5安,求 R1的阻值。
(4)用导线把B和C连接,然后将M接A,N接B,闭合开关S1和S2,电流表示数为1.5安;检测结束后,小明利用该部件重新组装一个加热器,求新加热器接入220V电路中能达到的最大功率。
33.有电磁继电器(线圈电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2和热敏电阻R1,控制电路电压U2=9伏的电源、,工作电路电压U=220伏的电源和电阻R0=44欧的电热丝组成的一种电加热恒温箱,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图乙是热敏电阻R1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像。通过实验测得当电磁继电器线圈的电流达到60毫安时,电磁继电器的衔铁被吸下来。
(1) 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照题意将图中的工作电路连接完整。
(2)在升温过程中,电阻R1两端的电压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要使恒温箱设定的温度升高,调节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   .
(3)当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 50 欧时,可使恒温箱的温度保持多高 浙江省宁波市2024年中考科学高分突破试题全解全析
科学 全解全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C A C C B B B D B C C B D B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前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答案】A
【解析】嫁接属于营养繁殖,也属于无性生殖方式的一种,其有点事能够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且繁殖速度快。嫁接成功的关键在于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贴,嫁接时,嫁接上去的部分是接穗,原来的部分是砧木,后代的性状与接穗相同;
【解答】A. 果农将桃形李苗嫁接到生长快、易存活的桃树上。 所以嫁接时桃树作为砧木,桃形李苗作为接穗,结出的果子像接穗,A错误;
B. 嫁接属于营养繁殖,用该方法培育出的果实能保留桃形李的优良性状,正确;
C. 形成层具有分裂能力,能够不断产生新的细胞,所以为提高嫁接成功率,应该把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贴,正确;
D. 该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桃形李用种子繁殖产生后代的生殖属于有性生殖,他们的生殖方式不同,正确;
2.【答案】C
【解析】根据对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的认识和理解分析判断。
【解答】t℃时,一定量的硝酸钠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由于温度不变,因此硝酸钠的溶解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
硝酸钠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时,溶剂的质量减小,析出晶体导致溶质的质量减小,那么溶液质量减小,故D错误;
硝酸钠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后依然为饱和溶液,由于溶解度不变,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C正确。
3.【答案】A
【解析】生态系统中包括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被称为种群。一定生活环境的所有种群的总和被称为群落。
【解答】A:红萍、水稻都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故A正确;
B:稻田中有害昆虫有很多种,只有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总和才能被称为种群,故B错误;
C:有害昆虫以水稻为食,属于消费者,故C错误;
D:稻田中不仅仅只有红萍和鸭子,还有其他生物,在稻田中所有物种种群的总和才能被称为群落,故D错误;
4.【答案】C
【解析】根据弹簧的性质,结合竖直使用时重力的影响分析判断。
【解答】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受到拉力变化图像应该为一条倾斜的直线。由于弹簧的自重,因此没有受到拉力作用时,即F=0时,弹簧的伸长也不是0,故C正确,而A、B、D错误。
5.【答案】C
【解析】若将A物体沿竖直向上方向匀速拉出,物体A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向上拉力和两侧木板的向下滑动摩擦力;若将A物体沿竖直向下方向匀速拉出,物体A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向下拉力和两侧木板的向上滑动摩擦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出拉力的大小。【解答】滑动摩擦力:f=0.4F=0.4×10N=4N,
若将A物体沿竖直向上方向匀速拉出,物体A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向上拉力和两侧木板的向下滑动摩擦力,
根据平衡条件得:F拉1=2f+G=2×4N+6N=14N;
若将A物体沿竖直向下方向匀速拉出,物体A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向下拉力和两侧木板的向上滑动摩擦力。
根据平衡条件得:F拉2=2f-G=2×4N-6N=2N;
若将A物体水平匀速拉出,F拉3=2f=2×4N=8N;
可见拉力最小为2N、最大为14N,
由于拉力方向不确定,拉力大小在2N和14N之间,可能是10N。
6.【答案】B
【解析】(1)根据s=vt判断;
(2)根据F=mg判断;
(3)根据液体压强p=ρ液gh判断;
(4)根据公式m=ρV判断。
【解答】A.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的速度保持不变,根据s=vt可知,它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故A错误;
B.根据G=mg可知,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即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故B正确;
C.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当液体密度相同时,压强p与深度h成正比,即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故C错误;
D.根据m=ρV可知,当物体的密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即图像为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故D错误。
7.【答案】B
【解析】【分析】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判断。
【解答】A.用吸管吸瓶中的饮料,是因为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强,故A不合题意;
B.飞机飞行时获得升力,是因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而压强小,机翼下方空气流速小而压强大,从而对机翼产生向上的升力,故B符合题意;
C.拦河坝修成“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C不合题意;
D.潜水艇在水中实现沉浮,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的,故D不合题意。
8.【答案】B
【解析】根据对浮力的认识判断。
【解答】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而竖直向上即与水平面垂直向上,故B正确,而A、C、D错误。
9.【答案】D
【解析】(1)把A、B两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该整体在两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根据漂浮条件可知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结合题意和图示判断V排的关系,根据F浮=ρ液gV排可比较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
(2)知道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且两杯中液面恰好相平,根据p=ρ液gh分析液体对杯底的压强关系;
(3)根据漂浮条件、浮力产生的原因以及分析液体对物体下表面的压强关系;
(4)先比较两种液体的体积关系和重力关系,再根据”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烧杯、物体和液体的总重力“进行分析。【解答】A、把A、B两物体作为一个整体,由图知,该整体在两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
由漂浮条件可知F浮=GA+GB,所以该整体在两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
由图知V排甲=VB,V排乙=VA,且VA<VB,
所以V排甲>V排乙;
因整体在两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且排开甲液体的体积较大,
由F浮=ρ液gV排可知,两液体的密度关系:ρ甲<ρ乙,
故A错误;
B.由题意可知两液体的深度h相同,且ρ甲<ρ乙,由p=ρ液gh可知,甲液体对杯底的压强小于乙液体对杯底的压强,
故B错误;
C.因整体受到的浮力相等(即甲液体中B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乙液体中A物体受到的浮力),且两物体上表面没有受到液体的压力,
所以由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向上-F向下可知,甲液体中B物体与乙液体中A物体的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相等,
由图知B的底面积更大,由可知,甲液体对B下表面的压强小于乙液体对A下表面的压强,
故C错误;
D.两烧杯中液面恰好相平且烧杯相同,则液体与物块排开液体的体积之和相同,但V排甲>V排乙,所以甲液体的体积较小。
又知ρ甲<ρ乙,则根据G液=m液g=ρ液gV液可知,甲液体的重力较小;
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G杯+GA+GB+G液,因两烧杯相同、其重力相同,且A、B两物体的重力不变,甲液体的重力较小,
所以装甲液体的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力较小,故D正确。
10.【答案】B
【解析】A→B为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属于收缩的状态,肋间內肌舒张,横膈向下,胸腔变大,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B→C呼气过程,膈肌和肋间外肌属于舒张的状态,肋间內肌收缩,横膈向上,胸腔变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解答】A.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同学的肺容量最大超过4升,所以该同学的肺容量最大为4升是错误的;
B.AB段的肺容量变大,表示吸气过程,正确;
C.BC段的肺容量变小,表示呼气的过程,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属于舒张的状态,肋间內肌收缩,横膈向上,胸腔变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错误;
D. D点表示、呼气结束的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D错误;
11.【答案】C
【解析】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据此分别计算出AB段和BC段的阻值,然后将二者相加计算出AC的总电阻,接下来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通过电路的电流,再根据计算出AP的阻值,并与AB段的阻值比较,从而计算出AP之间的距离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电阻AC全部接入电路,电压表测AP段电阻分担的电压。
根据“导体电阻与长度成正比”可知,
AB的电阻:RAB=100Ω/m×0.1m=10Ω;
BC的电阻:RBC=200Ω/m×0.1m=20Ω;
那么AC的阻值:RAC=RAB+RBC=10Ω+20Ω=30Ω;
那么总电流为:;
则AP的阻值:;
则BC段使用的电阻为:20Ω-10Ω=10Ω;
BC段的长度为:l;
因此AP之间的距离为:10cm+5cm=15cm。
12.【答案】C
【解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解答】A、 向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然后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由物质反应的质量关系可知,硫酸转化为硫酸钠时溶质质量增加,硫酸铜转化为硫酸钠时溶质质量减小,但因不能确定硫酸和硫酸铜的质量关系,所以无法判断减少的量是低于原始质量还是高于原始质量,不符合题意;
B、向一定量稀盐酸逐滴加等质量和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由方程式
HCl+NaOH=NaCl+H2O
36.5 40
可知,盐酸会有剩余,则溶液pH会从小于7增加,但最终仍是小于7,不符合题意;
C、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当碳酸钙达到分解温度后开始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质量开始增加,且反应结束后保持不变,符合题意;
D、 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少量氧化钙 ,氧化钙与水化合放热,会使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当温度慢慢恢复后又开始增加,至原始大小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13.【答案】B
【解析】(1)热值是表示燃料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2)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4)注意能量的损失。
【解答】A.火箭可选用液态氢作为燃料,是因为氢的热值较大,故A错误;
B.加速上升的过程中,飞船的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则动能增大;质量不变,高度增大,则重力势能也增大 ,故B正确;
C.太空中的温度很低,飞船的内能很小,但是肯定不是零,故C错误;
D.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会向外散失,不能全部用来做功,故D错误。
14.【答案】D
【解析】(1)(2)做功的要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注意分析最高点时足球的动能是否为零;
(3)根据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判断。
【解答】A.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而足球在竖直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因此重力对足球不做功,故A错误;
B.足球在飞行过程中,不再受到门将的力,因此门将对足球做的功肯定小于40000J,故B错误;
C.足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它在水平方向上速度不为零,因此动能不为零,那么它的动能没有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故C错误;
D.飞行的足球从最高点下落至地面,由于空气摩擦,因此足球的机械能会转化为内能,即机械能是不守恒的,故D正确。
15.【答案】B
【解析】由图知a点时电流最小,滑动变阻器的电阻最大,滑片P在A端,由电阻的串联和P=I2R,得出电功率为P1的表达式;
由电阻的串联和P=I2R得出P2的表达式,由数学知识可知当当R滑=R0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最大,并得出变阻器的最大功率的表达式,根据P1:P2=3:4得出变阻器最大电阻与定值电阻的大小关系,由于b点对应的电流大,确定正确答案。【解答】由图知a点时电流最小,滑动变阻器的电阻最大,滑片P在A端,电功率为P1,
则;
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
当R滑=R0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最大,
最大为:,
所以,
化简得,(3R0-RM)×(R0-3RM)=0,
解得:RM=3R0或RM=R0,
因b点对应的电路状态中的电流较大,则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较小,则RM=3R0应舍去,即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为
二,填空题(16题每空1分。其他题每空2分 共37分)
16.【答案】(1)蛹
(2)不完全变态发育
(3)乙
【解析】 昆虫的发育方式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两种类型。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不但形态与成虫类似,生活的方式也与成虫相同,仅是某些成虫器官还没有发育。这样的昆虫一生会经历“虫卵、若虫(幼虫)、成虫”等三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截然不同。这样的昆虫一生会经历“虫卵、幼虫、蛹、成虫”等四个时期。
【解答】(1)乙是指完全变态发育类型,甲是不完全变态发育,乙比甲多了一个蛹期;
(2)我们把幼虫和成虫在形态和结构上相似的发育类型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所以甲的发育类型是不完全变态发育;
(3)家蚕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其幼虫和成虫在形态和结构上有很大的不同;
故答案为:(1)蛹(2)不完全变态发育(3)乙
17.【答案】0.6;0.7
【解析】(1)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
(2)首先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计算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再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分析小盘落地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解答】(1)当小盘内放有重为0.6N的砝码时,绳子上产生的拉力为0.6N。当木块静止不动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相互平衡,因此木块受到的摩擦力f=F=0.6N。
(2)当小盘内放有重为0.7N的砝码时,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f=F'=0.7N。当小盘落地后,木块不受绳子的拉力,则木块做减速运动,但是由于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摩擦力不变,还是0.7N。
18.【答案】等于;2;惯性
【解析】(1)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解答;
(2)根据乙图确定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段,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计算出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最后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确定第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3)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解答】(1)第1秒时,物体没有被推动,即处于静止状态,则它受到的推力与摩擦力相互平衡。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此时摩擦力f=F=1N。
(2)根据乙图可知,在4~6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它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推力相等,即f=F=2N。在第3秒时,物体做加速运动,但是它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受到的摩擦力不变,还是2N。
(3)若6秒后,撤去推力,物体由于惯性还将继续往前运动。
19.【答案】等于;大于;大于
【解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比较小球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液体密度的大小;
(2)首先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比较容器底部受到压强的大小,再根据F=pS比较容器底部受到压力的大小。
【解答】(1)两个小球受到的浮力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可知,两个小球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
小球M在甲液体中漂浮,则液体密度ρ甲>ρ;小球N在乙液体中漂悬浮,则液体密度ρ乙=ρ。比较可知,液体密度ρ甲>ρ乙。
(2)液体的深度相同,且密度ρ甲>ρ乙,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根据F=pS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F乙。
20.【答案】(1)细胞核
(2)反射弧
【解析】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叫做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
【解答】(1)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包括细胞体和突起。图中①是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
(2)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活动要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故答案为:细胞核;反射弧
21.【答案】(1)CDBA
(2)BDC
【解析】先判断物质间哪些是可以反应的
【解答】(1)如果本局每一位玩家的牌都能出掉,即相邻排列的物质均可发生反应,顺序应为:HCl→Fe→CuSO4→Ca(OH)2→CO2。
(2)如果本局只有一位玩家的牌出不掉,即只有最后两种物质不发生反应,顺序应为:HCl→Ca(OH)2→CuSO4→Fe,CO2出不掉。
故答案为:(1)CDBA (2)BDC
22.【答案】>;=
【解析】(1)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根据功的原理结合功率的概念进行判断。【解答】(1)由图知,甲是定滑轮,所以不能省力,即F甲=G;
乙是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所以F乙=;
比较可知,F甲>F乙。
(2)因为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所以拉力做的功等于不用机械直接用手做的功,所以在相同的时间内F甲和F乙做的功相同,根据公式可知,功率P甲=P乙相同。
23.【答案】C;等于;变化
【解析】(1)根据图乙提取信息解答;
(2)将E点机械能与B点机械能大小进行比较解答。
【解答】(1)根据图乙可知,过山车在C点时斜线条形图最高,则此时动能最大。
(2)B点时阴影条形图的高度与E点时斜线条形图的高度相等,则B点时的重力势能等于E点时的动能。根据“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可知,此时E点机械能小于B点机械能,即过山车的机械能是变化的。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45分)
24.【答案】(1)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有影响,红光、黄光、绿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依次减小;红墨水移动的距离
(2)右;l红+l黑
【解析】理解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各种因素,通过实验中的变量以及结果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解答】)(1)分析实验现象红墨水移动的距离l红>l黄>l绿 ,二氧化碳缓冲液使玻璃瓶内二氧化碳含量不变,红墨水向左移动距离不同,意味着产生的氧气含量不同,光合作用强度不同,意味着不同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程度不一样,答案如下所示。
(2)①黑暗环境中,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缓冲液控制玻璃瓶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变,氧气消耗,所以总体积减少,红墨水右移。②l红 是红光下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为 l黑 ,故光合作用强度为 l红+l黑 。
故答案为:(1) 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有影响,红光、黄光、绿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依次减小红墨水移动的距离 (2) 右l红+l黑
25.【答案】(1)
(2)右
(3)20
(4)1.5
【解析】(1)根据图甲确定电器元件的串并联关系,再分析乙图找到错误的导线并改正即可。
(2)在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
(3)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要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根据图乙找到电压与其它电压不相同的即可。
(4)当定值电阻的阻值最大,且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也最大时,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就是定值电阻两端的最小电压。
【解答】(1)根据图甲可知,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除了电压表与定值电阻并联外,其它的都是串联。分析图乙可知,定值电阻与变阻器相连的导线连接错误,只需将其从变阻器上拆下,然后改接在电压表的“-”接线柱上即可,如下图所示:
(2)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那么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也不变,即二者电压的比值不变。当定值电阻从5Ω换成10Ω后,定值电阻的阻值增大,根据比值不变可知,此时变阻器的阻值也要变大,即滑片向右移动。
(3)根据丙图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应该为:U=IR=0.6A×5Ω=0.3A×10Ω=3V,而当定值电阻为20Ω时,电流为0.18A,此时U=IR=0.18A×20Ω=3.6V,则没有移动变阻器滑片的电阻为20Ω。
(4)根据丙图可知,当定值电阻为25Ω时最大,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
那么此时的电流为:;
则定值电阻两端的最小电压为:U=IR=0.06A×25Ω=1.5V。
26.【答案】(1)竖直向上匀速
(2)摩擦和绳重
(3)提升钩码的重力
【解析】(1)当弹簧测力计匀速向上运动时,绳子上受到的拉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在实验中,绳子重力和摩擦都会对机械效率产生影响,当它们的数值很小时,可以忽略不计;
(3)根据表格分析影响机械效率的原因。
【解答】(1)实验中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2)实验发现甲、乙两组的机械效率相等,出现这种现象,除了钩码和滑轮都一样重之外,实验中摩擦和绳重都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丙中的钩码重力为4N,乙中的钩码重力为2N,即钩码重力丙>乙,而机械效率丙>乙,那么得到结论:提升钩码的重力。
27.【答案】(1)氢氧化钠
(2)装置B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H2O、H2
(4)①检验原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②收集尾气/尾气处理; ③先通气体使液面下降至安全线以下再点燃酒精灯,防止爆炸
【解析】根据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的检验方法分析,水和二氧化碳可直接检验,氢气和一氧化碳需与氧化铜反应后通过产物为水或二氧化碳来验证,所以检验完水和二氧化碳后需将其全部除去分析。
【解答】(1)由所给装置的连接顺序可知,A是验证原气体中水蒸气,B是验证原气体中二氧化碳,E和F结合验证氢气,E和G组成验证一氧化碳,所以为防止干扰CO的验证,需保证通入E前不能含有二氧化碳,则C为除二氧化碳装置,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
(2)通过实验证明原混合气体中有二氧化碳存在,是依据装置B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若观察到装置A、F中的白色粉末均变蓝色,说明原气体中含有水蒸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水,即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存在水和氢气;
(4)G装置有①检验原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②收集尾气; ③先通气体使液面下降至安全线以下再点燃酒精灯,防止爆炸等作用;
故答案为:(1)氢氧化钠;(2)装置B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 H2O、H2 ;(4)①检验原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②收集尾气/尾气处理; ③先通气体使液面下降至安全线以下再点燃酒精灯,防止爆炸。
四,解答题(29题4分,其他题每问2分,共33分)
28.【答案】(1)因为在行驶过程中,汽车所受阻力是其总重力的0.05倍
f阻= 0.05G总= 0.05m总g = 0.05×(1460kg+140kg) ×10N/kg = 800N
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s = vt =60km/h×0.5h= 30km = 3×104m
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W克服阻力= fs = 800N×3×104m = 2.4×107J
(2)出发时充满电电能为68kW·h,行驶0.5h后电能为58kW·h
P= = 20kW
(3)该电动汽车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是多少?
转化的机械能用来克服阻力做功,W机械能=W克服阻力
η= ×100%=66.7%
【解析】(1)首先根据f=0.05G总计算汽车行驶受到的阻力,再根据s=vt计算汽车行驶的路程,最后根据 W阻力= fs 计算汽车克服阻力做的功。
(2)将行驶前后蓄电池的电能相减得到电动汽车消耗的电能,再根据公式计算蓄电池的输出功率。
(3)电动汽车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等于克服阻力做功和消耗电能之比,即 。
29.【答案】参考答案:电流表示数变大
⑴液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探头上表面流速大,压强小,探头受到向上的力。
⑵水流变大,探头受到向上的力增大。
⑶探头上浮,通过连杆带动滑片上移,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
⑷电路的电流变大。
【解析】首先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确定探头受到液体压力的方向,从而确定探头的移动方向,进而确定变阻器滑片的移动方向。根据滑片的移动方向确定变阻器的阻值变化,最后根据“电流与电阻的反比关系”确定电流的变化情况。
【解答】液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探头上表面流速大,压强小,于是探头受到向上的力。且水流变大,探头受到向上的力增大。探头上浮,通过连杆带动滑片上移,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则电路的电流变大。
30.【答案】(1)比热
(2)解:由图可以看出t=50s后,漂浮房受到的阻力大小为800N,
太阳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η= =25%
【解析】(1)漂浮房冬暖夏凉,是由于水的比热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较多的热量而温度变化小;(2)①由图可以看出t=50s后,漂浮房受到水平方向的牵引力F,漂浮房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利用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漂浮房受到的阻力大小;②利用机械效率公式计算出太阳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
31.【答案】(1)乙
(2)由表中的数据可知,100 克稀硫酸与 4.5 克铁恰好完全反应;4.5/5=90%
(3)解:设100g稀硫酸中含溶质的质量为x
2Al+ 3H2SO4=Al2(SO4)3+3H2↑
54 294
4.5 x
54:4.5 g=294: x
x=24.5g
稀硫酸的质量分数:H2SO4%= =24.5%
【解析】(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实验乙和甲中铜铝合金的质量都是5g,加入100g和150g稀硫酸时,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保持不变0.5g,即乙中Al已经完全反应。
(2)铜铝合金的质量减去剩余固体的质量得到铝的质量,再与铜铝合金的质量做比即可。
(3)写出铝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铝的质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再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做比即可。
【解答】(1)实验中Cu-Al合金层样品粉末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是乙。
32.【答案】(1)内
(2)22
(3)
(4)用导线把B和C连接,然后将M接A,N接B,闭合开关S1和 S2,R1与R2并联,R0被短接,电流表测干路的电流:R1与R2并联的电阻:
当用该部件组装加热器接入家庭电路,根据 可知,部件的接入电阻最小时,加热器的功率最大;所以R1与R2并联接入时,加热器最大加热功率:
即:
【解析】(1)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分析解答;
(2)用导线把M和N连接,只闭合开关S1,电路中只有电阻R0,此时它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根据U总=U0=R0I0计算即可。
(3)把M接A,N接B,只闭合开关S1,此时R0与R1串联。首先根据公式 计算出此时的总电阻,再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规律 计算出R1的阻值。
(4)用导线把B和C连接,然后将M接A,N接B,闭合开关S1和S2,此时只有这个装置在工作,可根据公式 计算出这个装置的电阻,再根据公式 计算接入220V时最大加热功率即可。
【解答】(1)电阻丝加热时,电能转化为内能。
(2)用导线把M和N连接,只闭合开关S1,电路中只有电阻R0,此时它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
此时电源电压为:U总=U0=R0I0=1A×22Ω=22V。
33.【答案】(1)
(2)变小;变大
(3)已知U1=9V,I=60mA=0.06A,
由可知,电路的总电阻:,
此时热敏电阻的阻值:R1=R总-R2=150Ω-50Ω=100Ω,
由图象知,热敏电阻的阻值为100Ω时,对应的温度为50℃。
则此时可使恒温箱温度保持50℃。
【解析】(1)当电磁继电器线圈的电流达到60mA时,电磁继电器的衔铁被吸下来,则恒温箱停止工作,说明工作电路电源与电阻R0通过上面两个触点组成电路;
(2)①根据图乙分析温度升高时R1的阻值变化,再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确定它的电压变化;
②从图乙可知,要提高恒温箱的设定温度,就要减小热敏电阻的阻值,但为了使衔铁吸合工作电流即线圈中的电流仍为60mA,就要保证电路的总电阻保持不变,根据R总=R1+R2分析解答。
(3)根据电源电压、R2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和控制电路中的临界电流,求得热敏电阻的阻值,然后利用该阻值结合图象可以得到此时的恒温箱的温度值。
【解答】(1)当电磁继电器线圈的电流达到60mA时电磁继电器的衔铁被吸下,这时恒温箱停止工作,所以恒温箱工作电路是由电源与电阻R0通过上面两个触点组成;如图所示:
(2)①根据图乙可知,在升温过程中,电阻R1的电阻会变小,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可知,此时它两端的电压会变小;
②从图乙可知,要提高恒温箱的设定温度,则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小,为了使衔铁吸合工作电流即线圈中的电流仍为60mA,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就要增大电阻箱连入的电阻值,即R2的阻值必须变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