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60分)
1.B.以下有关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D.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B.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C.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D.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3.孟德尔遗传规律不适合原核生物,原因是( )
A.原核生物没有遗传物质 B.原核生物没有核物质
C.原核生物没有完善的细胞器 D.原核生物主要进行无性生殖
4.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水稻自交,自交子代中两对基因都是纯合子的个体占总数的( )
A. B. C. D.
5.某生物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Ab:aB:AB:ab=1:2:3:4,若该生物进行自交,则其后代出现纯合体的概率为( )
A.30% B.26% C.36% D.35%
6.基因型分别aaBbCCDd和AABbCCdd的两种豌豆杂交,其子代中纯合子的比例是( )
A. B. C. D.0
7.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共同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复制一次,着丝点分裂一次
B.每个母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数目相同
C.细胞质和细胞核物质均等分配
D.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分别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和DNA数目均与分裂前的细胞相同
8.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有:①正确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②研究时采用单因素到多因素的方法;③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④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程序.(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10.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下列杂交结果中能判断出显隐性关系的是( )
A.具有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B.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亲本性状
C.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了与亲本不同的性状
D.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许多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
11.已知玉米有色籽粒对无色籽粒是显性.现将一有色籽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正确的是( )
A.测交后代的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
B.玉米的有、无色籽粒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玉米的有、无色籽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D.测交后代的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两种
12.孟德尔用豌豆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不必考虑的是( )
A.亲本的双方都必须是纯合子
B.两对相对性状各自要有显隐性关系
C.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
D.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
13.普通小麦中有高杆抗病和矮杆易感病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用显性纯合高秆抗病小麦和隐性纯合矮秆易感病小麦杂交得F1,F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不正确的是( )
A.自交结果中高秆抗病与矮秆抗病比例为9:1
B.自交结果中高秆与矮秆比例为3:1,抗病与易感病比例为3:1
C.测交结果为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比例为1:1:1:1
D.自交和测交后代出现四种相同表现型
14.某种品系的鼠毛灰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结果,由此推断不正确的是( )
杂交 亲本 后代
杂交A 灰色×灰色 灰色
杂交B 黄色×黄色 黄色、灰色
杂交C 灰色×黄色 黄色、灰色
A.杂交A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亲本为纯合子
B.由杂交B可判断鼠的黄色毛基因是显性基因
C.杂交B后代中黄色毛鼠既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
D.鼠毛色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15.图中曲线中能正确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子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的是( )
A.
16.要判断某一个体是不是纯合体,最好的方法是( )
A.让其与杂合体交配 B.让其与纯合体交配
C.让其与隐性类型交配 D.让其与显性类型交配
17.下列关于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纯合子中不含隐性基因
B.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仍是杂合子
C.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仍是纯合子
D.纯合子的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
18.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叶绿体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是得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条件之一
C.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过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子代一定出现4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
19.香豌豆中,当A与B两个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花呈红色.一株红花豌豆与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杂交,子代中有开红花;若让该红花豌豆自交,则后代红花豌豆中杂合子占( )
A. B. C. D.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纯合子
B.原核生物的遗传一定不符合孟德尔定律,真核生物的核遗传一定符合孟德尔定律
C.根据分离定律,杂种豌豆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是1:1
D.检验一株豌豆是否是杂合子的最简便方法是自交
21.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时,发现某人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Y,该病人的亲代在形成配子时,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次级精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侧
B.次级卵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侧
C.初级精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侧
D.初级卵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侧
22.下列是某种雄性动物睾丸内正在分裂的四个细胞示意图,其中属于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 B.
23.下列关于四分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经过复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不一定能形成四分体
B.交叉互换发生在四分体时期
C.每个四分体包含4条染色体,4个DNA分子
D.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24.如图为同一生物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①中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
B.图②中染色体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C.图③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的数目之比为1:2:2
D.若发生染色体的交叉互换,等位基因的分离也可发生在图④中
25.同源染色体之间与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共同点是( )
A.它们中的条都是以另一条为模板复制而来的
B.它们的形状、大小一般都是相同的
C.它们所含的基因都是相同的
D.一对同源染色体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所包含的DNA分子数都是相同的
26.如图中,可表示次级卵母细胞分裂过程某一阶段示意图是( )
A.
27.下列关于人体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受精作用完成的标志是精子头部进入卵细胞
C.子宫中完成受精作用有利于受精卵的发育
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精原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
28.某同学学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节后,写下了下面四句话,请你帮他判断一下哪句话是正确的( )
A.我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爸爸,一半来自于妈妈
B.我和我弟弟的父母是相同的,所以我们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
C.我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是父母共同提供的
D.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大小都是相同的
29.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一般是相同的
B.每个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都形成4个成熟的生殖细胞
C.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
30.将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在后代中的纯合子和杂合子按所占的比例做得如图所示曲线,据此分析,错误的说法是( )
A.a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B.b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杂合子所占的比例
C.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
D.c曲线可代表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变化
二、非选择题(40分)
31.(12分)(2015秋?河南校级期中)豌豆花的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下表是关于豌豆花色的3组杂交实验及其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组号 亲本表现型 紫色 白色
① 紫色×白色 492 504
② 紫色×白色 997 0
③ 紫色×紫色 758 253
(1)豌豆花的颜色中,显性性状是 .
(2)写出三组实验中亲本的基因型.① ;② ;③ .
(3)让①组F1中的紫色个体自交,所得后代中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
(4)③组F1的紫色个体中,纯合体所占比例是 .
32.(12分)(2005秋?溧阳市期末)如图的五个细胞是某种生物不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假设该生物的体细胞只有4条染色体)请回答以下问题:
(1)A、B、C、D、E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 .
(2)A细胞有 条染色体,有 个DNA分子,属于 期.
(3)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
(4)染色体暂时加倍的细胞有 .
(5)不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 .
(6)A细胞经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 ,染色体有 条.
33.(16分)(2013秋?云龙县校级期末)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
亲本组合 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株数
组别 表现型 乔化
蟠桃 乔化
圆桃 矮化
蟠桃 矮化
圆桃
甲 乔化蟠桃×矮化圆桃 41 0 0 42
乙 乔化蟠桃×乔化圆桃 30 13 0 14
(1)根据组别 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 .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 种表现型,比例应为 .
(4)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 ,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如果子代 ,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 ,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2015-2016学年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60分)
1.B.以下有关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D.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考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分析】1、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狗的长毛与短毛、狗的卷毛和直毛;
2、隐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3、显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解答】解:A、狗的长毛与卷毛不是同一性状,因此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是隐性性状,B错误;
C、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C正确;
D、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纯合子,如Aa自交后代会出现AA、aa,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要求考生识记相对性状的概念,能扣住概念中的“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判断;识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B.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C.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D.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考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分析】纯合体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纯合子能稳定遗传.
杂合子是指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不相同的基因型个体.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传.
纯合子自交后代仍然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具有纯合子和杂合子.
【解答】解:A、纯合子测交后代不一定是纯合子,如AA×aa→Aa,A错误;
B、纯合子能稳定遗传,其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B正确;
C、两杂合子杂交后代也有纯合子,如Aa×Aa→AA、Aa、aa,C错误;
D、杂合子测交后代也有纯合子,例如Aa×aa→Aa、aa,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杂合子和纯合子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杂合子和纯合子的概念,明确纯合子能稳定遗传,而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
3.孟德尔遗传规律不适合原核生物,原因是( )
A.原核生物没有遗传物质 B.原核生物没有核物质
C.原核生物没有完善的细胞器 D.原核生物主要进行无性生殖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这两大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因此,孟德尔遗传规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据此答题.
【解答】解:A、原核生物有遗传物质,主要位于拟核,A错误;
B、原核生物中含有核物质,B错误;
C、原核生物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C错误;
D、孟德尔遗传规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而原核生物进行无性生殖,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孟德尔遗传定律,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掌握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范围,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4.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水稻自交,自交子代中两对基因都是纯合子的个体占总数的( )
A. B. C. D.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已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所以每对基因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把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不同对的基因之间用乘法,即根据分离定律来解自由组合的题目,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解: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自交,可以拆成①Aa自交,其后代的纯合子占,②Bb自交,其后代的纯合子占.因此AaBb的水稻自交,子代中两对基因都是纯合子的个体占总数的×=.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熟练运用逐对分析法解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5.某生物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Ab:aB:AB:ab=1:2:3:4,若该生物进行自交,则其后代出现纯合体的概率为( )
A.30% B.26% C.36% D.35%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纯合体是指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某生物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Ab:aB:AB:ab=1:2:3:4,则其中Ab配子的比例为、aB配子的比例为、AB配子的比例为、ab配子的比例为.
【解答】解: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生物能产生4中配子,且Ab占、aB占、AB占、ab占.只有相同基因型的配子结合才能形成纯合子,所以该生物进行自交后代出现纯合体的概率为,即30%.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纯合子的概念、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首先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纯合子的概念;其次要求考生能换算出各种配置的比例,再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计算出该个体自交后代出现纯合的概率,注意准确计算,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6.基因型分别aaBbCCDd和AABbCCdd的两种豌豆杂交,其子代中纯合子的比例是( )
A. B. C. D.0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解答本题最简单的方法是逐对分析法,即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
【解答】解:基因型分别为aaBbCCDd和AABbCCdd的两种豌豆杂交,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子代中纯合子的比例为0××1×=0.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熟练运用逐对分析法进行计算,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7.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共同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复制一次,着丝点分裂一次
B.每个母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数目相同
C.细胞质和细胞核物质均等分配
D.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分别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和DNA数目均与分裂前的细胞相同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A、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着丝点分裂一次,A正确;
B、每个母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数目不相同,减数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数目有4个,而有丝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数目只有2个,B错误;
C、在雌性个体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物质不均等分配,C错误;
D、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分别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和DNA数目均为分裂前细胞的一半,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着重考查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共同点和区别,考生平时要注意区分两者的区别,并能构建一定的知识网络.
8.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有:①正确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②研究时采用单因素到多因素的方法;③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④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程序.(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孟德尔遗传实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选材:豌豆.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
(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
(3)利用统计学方法.
(4)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
【解答】解:①豌豆是严格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是纯种,正确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正确;
②研究时采用单因素到多因素的方法,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正确;
③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得到恰当的比例,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又一个重要因素,正确;
④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程序,先杂交,再通过测交验证,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解释、方法,能总结孟德尔遗传实验能获得成功的原因,再准确判断各选项选出正确的答案.
9.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孟德尔实验的有关知识.
碗豆是自花闭花授粉的,可避免其他植珠花粉干扰,做杂交实验时则必须对母本去雄,进行人工授粉.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是: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形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通过测交实验进行演绎推理,测交的结果是,子代出现两种基因型,比例为1:1.孟德尔在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对不同世代的不同性状的个体数目都进行了记载,并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解答】解:A、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为实现亲本杂交,应在开花前去雄,A错误;
B、研究花的构造必须研究雌雄蕊的发育程度,B错误;
C、不能根据表现型判断亲本的纯合,因为显性杂合子和显性纯合子表型一样,C错误;
D、孟德尔以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这样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等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10.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下列杂交结果中能判断出显隐性关系的是( )
A.具有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B.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亲本性状
C.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了与亲本不同的性状
D.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许多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
【考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分析】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关系,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杂交法就是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自交法就是让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解答】解:A、具有不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子代有两种性状出现,则无法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及两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如显性杂合体和隐性个体杂交,A错误;
B、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亲本性状无法判断显隐性,例如AA×AA→AA,aa×aa→aa,B错误;
C、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了与亲本不同的性状,Aa×Aa→aa,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C正确;
D、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如AA×AA→AA,aa×aa→aa,则无法判断显隐性;如果具有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许多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基因型为AA×aa→Aa,则后代没有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后代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和表现型,要求考生识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应用杂交法或自交法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11.已知玉米有色籽粒对无色籽粒是显性.现将一有色籽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正确的是( )
A.测交后代的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
B.玉米的有、无色籽粒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玉米的有、无色籽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D.测交后代的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两种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测交后代出现1:3,说明有色籽粒和无色籽粒是受两对基因控制的,1:3的比例是1:1:1:1转化而来,说明双显性时才表现为有色籽粒,单显性和双隐性都表现为无色籽粒.因此植株X是双杂合体,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三种.
【解答】解:A、由于测交是杂合体与隐性个体杂交,所以测交后代的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仍为双杂合体,与植株X的基因型相同,A正确;
B、玉米的有、无色籽粒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玉米的有、无色籽粒是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C错误;
D、测交后代的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三种,其中两种为单显性,一种为双隐性,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2.孟德尔用豌豆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不必考虑的是( )
A.亲本的双方都必须是纯合子
B.两对相对性状各自要有显隐性关系
C.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
D.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杂合子杂交,得杂种F1;在F1代表现出来的是显性形状,F1自交出现性状分离.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才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两对相对形状的杂交实验,亲本正交、反交,结果都得到杂合的F1.
【解答】解:A、做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时,要求是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A错误;
B、两对相对性状中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即两对相对性状各自有显隐性关系,B错误;
C、因为以豌豆为实验材料,为避免自然状态下的自花传粉,故要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C错误;
D、不管是正交还是反交,结果都是一样,故不需考虑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实验过程和条件分析,本题意在考虑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13.普通小麦中有高杆抗病和矮杆易感病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用显性纯合高秆抗病小麦和隐性纯合矮秆易感病小麦杂交得F1,F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不正确的是( )
A.自交结果中高秆抗病与矮秆抗病比例为9:1
B.自交结果中高秆与矮秆比例为3:1,抗病与易感病比例为3:1
C.测交结果为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比例为1:1:1:1
D.自交和测交后代出现四种相同表现型
【考点】单因子和双因子杂交实验.
【分析】高杆和矮秆分别用A、a表示,抗病与不抗病分别用B、b表示,则显性纯合高秆抗病小麦(AABB)和隐性纯合矮秆易感病小麦(aabb)杂交得F1(AaBb),F1自交结果是高秆抗病:矮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易感病比例为9:3:3:l,F1测交结果是高秆抗病:矮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易感病比例为l:l:l:l.
【解答】解:A、自交结果中高秆抗病与矮秆抗病比例为3:1,A错误;
B、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所以自交结果中高秆与矮秆比例为3:1,抗病与易感病比例为3:l,B正确;
C、测交是指F1(AaBb)与隐性个体(aabb)杂交,其结果是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比例为l:l:l:l,C正确;
D、由以上分析可知自交和测交后代出现四种相同的表现型,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能进行迁移应用,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14.某种品系的鼠毛灰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结果,由此推断不正确的是( )
杂交 亲本 后代
杂交A 灰色×灰色 灰色
杂交B 黄色×黄色 黄色、灰色
杂交C 灰色×黄色 黄色、灰色
A.杂交A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亲本为纯合子
B.由杂交B可判断鼠的黄色毛基因是显性基因
C.杂交B后代中黄色毛鼠既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
D.鼠毛色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分析表格:杂交B中,黄色×黄色→后代出现灰色,说明黄色相对于灰色为显性性状(用A、a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杂交A中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杂交C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属于测交,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aa×Aa.据此答题.
【解答】解:A、杂交A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A正确;
B、杂交B中,黄色×黄色→后代出现灰色,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黄色相对于灰色为显性性状,B正确;
C、杂交B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后代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应为AA(黄色):Aa(黄色):aa(灰色)=1:2:1,即黄色:灰色=3:1,而实际黄色:灰色=2:1,这说明显性纯合致死,即杂交B后代中黄色毛鼠只有杂合子,C错误;
D、鼠毛色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后代分离比推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各组亲本的基因型,这需要考生熟练掌握后代分离比推断法:(1)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2)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亲本一定是测交类型,即一方是杂合子,另一方为隐性纯合子;(3)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亲本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15.图中曲线中能正确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子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的是( )
A.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杂合子自交n代,后代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杂合子的比例为()n,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n,其中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1﹣()n].据此答题.
【解答】解:由以上分析可知,杂合子自交n代,Fn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为[1﹣()n].
杂合子(Aa)连续自交1代,即n=1,代入即可计算出F2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1﹣()1]=;杂合子(Aa)连续自交2代,即n=2,代入即可计算出F2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1﹣()2]=;杂合子(Aa)连续自交3代,即n=3,代入即可计算出F2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1﹣()3]=.依此类推,杂合子(Aa)连续自交n代,则F2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接近.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并能依次推断杂合子连续自交n代,子代中杂合子和纯合子的比例,再代入自交次数即可计算出子代显性纯合子的概率.
16.要判断某一个体是不是纯合体,最好的方法是( )
A.让其与杂合体交配 B.让其与纯合体交配
C.让其与隐性类型交配 D.让其与显性类型交配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常用的鉴别方法:
(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
(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
(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解答】解:要判断某一个体是不是纯合体,可采用测交法,即让其与隐性类型交配,若后代均为显性性状,则该个体为纯合体;若后代出现隐性性状,则该个体为杂合体.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学会杂交法、自交法和测交法的应用,能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或鉴定.
17.下列关于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纯合子中不含隐性基因
B.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仍是杂合子
C.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仍是纯合子
D.纯合子的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
【考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分析】1、纯合子:由两个基因型相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再由此合子发育而成的新个体.如基因型为 AAbb、XBXB、XBY的个体都是纯合子.纯合子的基因组成中无等位基因,只能产生一种基因型的配子(雌配子或雄配子),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
2、杂合子:由两个基因型不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再由此合子发育而成的新个体.如基因型为 AaBB、AaBb的个体.杂合子的基因组成至少有一对等位基因,因此至少可形成两种类型的配子(雌配子或雄配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解答】解:A、纯合子中可能含隐性基因,aa,A错误;
B、杂合子的自交后代有纯合子,Aa×Aa→AA、Aa、aa,B错误;
C、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仍是纯合子,C正确;
D、纯合子的杂交后代不一定是纯合子,例如AA×aa→Aa,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概念,要求考生识记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概念,掌握两者的表示方法,能根据题干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8.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叶绿体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是得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条件之一
C.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过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子代一定出现4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孟德尔遗传规律,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于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且是核基因的遗传,A正确;
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B正确;
C、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
D、基因与性状不一定是一一对应关系,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及识记能力.
19.香豌豆中,当A与B两个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花呈红色.一株红花豌豆与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杂交,子代中有开红花;若让该红花豌豆自交,则后代红花豌豆中杂合子占( )
A. B. C. D.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香豌豆中,花色受两对基因控制,且是独立分配的,所以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又只有两个显性基因A、B同时存在时,花为红色,说明基因型为A﹣B﹣时开红花,基因型为A﹣bb、aaB﹣和aabb时开白花.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一株红花豌豆与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杂交,子代中有开红花,是的结果,所以红花香豌豆的基因型为AaBb.若让此株红花自交,后代红花(A﹣B﹣)占,其红花中纯合子AABB占,杂合子占.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纯合子
B.原核生物的遗传一定不符合孟德尔定律,真核生物的核遗传一定符合孟德尔定律
C.根据分离定律,杂种豌豆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是1:1
D.检验一株豌豆是否是杂合子的最简便方法是自交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解答】解:A、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如Aa×Aa→AA、Aa、aa,A错误;
B、原核生物的遗传一定不符合孟德尔定律,真核生物进行有生殖时,其核遗传才符合孟德尔定律,B错误;
C、根据分离定律,杂种豌豆产生的雌雄配子中,含等位基因的配子的比例都是1:1,而雄配子的数量远多于雌配子,C错误;
D、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不是纯合子可采用自交法和测交法,其中自交法是最简便的方法,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1.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时,发现某人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Y,该病人的亲代在形成配子时,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次级精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侧
B.次级卵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侧
C.初级精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侧
D.初级卵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侧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正常人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和44+XY.现患者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Y,说明多了一条X,因而有可能因为母方的减Ⅰ和减Ⅱ或父方的减Ⅰ出错而导致.
【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人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Y,则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22+X和22+XY或22+XX和22+Y两种情况.如果是前者,则精子异常,卵细胞正常,由22+X的雌配子和22+XY的雄配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而成,22+XY的雄配子是初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X和Y没有发生分离,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极;如果是后者,则精子正常,卵细胞异常,由22+XX的雌配子和22+Y的雄配子结合形成,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在分裂后期X和X没有发生分离,或者是次级卵母细胞在分裂后期X的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两条X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进入了卵细胞.所以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染色体数目变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2.下列是某种雄性动物睾丸内正在分裂的四个细胞示意图,其中属于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睾丸中的精原细胞技能既能进行有丝分裂增殖,又能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精子.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解答】解:A、该细胞具有同源染色体,且细胞中不存在染色单体现象,应属于处于间期的精原细胞,A错误;
B、该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并且着丝点分裂,应属于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B错误;
C、该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分离的现象,属于减一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C错误;
D、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说明处于减二分裂时期,属于次级精母细胞,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判断能力,在解答过程中紧扣减二时期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这点进行判断,难度不大.
23.下列关于四分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经过复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不一定能形成四分体
B.交叉互换发生在四分体时期
C.每个四分体包含4条染色体,4个DNA分子
D.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四分体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
一个四分体=一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解答】解:A、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经过复制后不会形成四分体,A正确;
B、交叉互换是指四分体时期的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的片段的交换,B正确;
C、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个DNA分子,C错误;
D、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之后,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四分体的概念,意在考查考生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考生要识记一个四分体是指配对的同源染色体中的四条染色单体,并且每条染色单体上均含有1个DNA分子.
24.如图为同一生物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①中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
B.图②中染色体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C.图③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的数目之比为1:2:2
D.若发生染色体的交叉互换,等位基因的分离也可发生在图④中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分析】分析题图:图①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图③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答】解:A、图①中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但着丝点已经分裂,因此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故A正确;
B、图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其染色体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故B错误;
C、图③中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8条)、核DNA(8个)的数目之比为1:2:2,故C正确;
D、若发生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图④细胞中也含有等位基因,也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25.同源染色体之间与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共同点是( )
A.它们中的条都是以另一条为模板复制而来的
B.它们的形状、大小一般都是相同的
C.它们所含的基因都是相同的
D.一对同源染色体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所包含的DNA分子数都是相同的
【考点】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的区别与联系;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所含的基因可能相同,也可能是等位基因;姐妹染色单体是间期复制形成的,其形态、大小和结构相同,所含的基因也相同.
【解答】解:A、同源染色体不是复制形成的,而是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A错误;
B、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结构一般相同,姐妹染色单体是间期复制形成的,其形态、大小和结构也相同,B正确;
C、姐妹染色单体所含的基因相同,但同源染色体所含的基因不一定相同,也可能是等位基因,C错误;
D、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2个或4个DNA分子,而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含有2个DNA分子,因此一对同源染色体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所包含的DNA分子数不一地相同,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除了识记同源染色体的概念和姐妹染色体单体的形成,还要求学生能从来源、形态、大小和结构、所含基因、DNA分子数等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6.如图中,可表示次级卵母细胞分裂过程某一阶段示意图是( )
A.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
2、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不同点 形成部位 精巢 卵巢
过 程 变形期 无变形期
性细胞数 一个精母细胞形成四个精子 一个卵母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
细胞质的分配 均等分裂 不均的分裂
相同点 成熟期都经过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解答】解:A、图A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初级卵母细胞,A错误;
B、图B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次级卵母细胞,B正确;
C、图C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初级精母细胞,C错误;
D、图C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重点考查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能准确判断各选项中细胞的名称,再作出准确的判断.
27.下列关于人体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受精作用完成的标志是精子头部进入卵细胞
C.子宫中完成受精作用有利于受精卵的发育
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精原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专题】减数分裂.
【分析】受精作用:
1、概念: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作用.
2、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紧接着,在卵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3、结果:
(1)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
(2)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
4、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解答】解:A、受精卵中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母方,A错误;
B、受精作用完成的标志是精卵细胞核相融合,B错误;
C、受精作用在输卵管中完成,C错误;
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精原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受精作用的过程、实质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8.某同学学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节后,写下了下面四句话,请你帮他判断一下哪句话是正确的( )
A.我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爸爸,一半来自于妈妈
B.我和我弟弟的父母是相同的,所以我们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
C.我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是父母共同提供的
D.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大小都是相同的
【考点】亲子代生物之间染色体数目保持稳定的原因.
【分析】根据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该同学是由父亲的精子和母亲的卵细胞受精以后发育而来的,其细胞核内染色体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
【解答】解:A、该同学细胞核内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但是其线粒体内也有DNA(来自于母亲),所以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来自于母亲的多于父亲的,A错误;
B、该同学和他的弟弟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但是母亲形成的卵细胞和父亲形成的精子有若干种,所以形成的受精卵也有若干种,所以他与弟弟遗传物质相同的可能性很小,B错误;
C、该同学细胞内的染色体,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是父母共同提供的,C正确;
D、胞内的同源染色体一般大小都是相同的,但是性染色体大小不同,Y比X短小,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亲子代生物之间染色体数目保持稳定的原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9.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一般是相同的
B.每个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都形成4个成熟的生殖细胞
C.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分析】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配子中染色体组成不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提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解答】解:A、由于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一般是不相同的,A错误;
B、每个雄性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都形成4个成熟的雄性生殖细胞,而每个雌性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能形成1个成熟的雌性生殖细胞,B错误;
C、由于受精卵的细胞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因此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C错误;
D、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识记受精作用的过程,掌握配子具有多样性的原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0.将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在后代中的纯合子和杂合子按所占的比例做得如图所示曲线,据此分析,错误的说法是( )
A.a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B.b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杂合子所占的比例
C.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
D.c曲线可代表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变化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Aa连续自交后代基因型和比例如下表
.
【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自交n代后纯合子比例是1﹣,和a曲线相符,A正确;
B、b曲线最大值接近正是AA或aa的比例即:﹣(),而不是杂合子的比例,B错误;
C、由分析可知aa隐性纯合子的比例和b曲线相符,C错误;
D、自交n代后杂合子的比例是和C曲线相符,D正确.
故选:BC.
【点评】考查分离规律的杂合体连续自交后代各种基因型的比例,分析中的表格可以自己分析推理,利于记忆和理解.
二、非选择题(40分)
31.(12分)(2015秋?河南校级期中)豌豆花的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下表是关于豌豆花色的3组杂交实验及其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组号 亲本表现型 紫色 白色
① 紫色×白色 492 504
② 紫色×白色 997 0
③ 紫色×紫色 758 253
(1)豌豆花的颜色中,显性性状是 紫色 .
(2)写出三组实验中亲本的基因型.① Aa×aa(Aa、aa) ;② AA×aa(AA、aa) ;③ Aa×Aa(Aa、Aa) .
(3)让①组F1中的紫色个体自交,所得后代中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紫色:白色=3:1 .
(4)③组F1的紫色个体中,纯合体所占比例是 .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专题】遗传基本规律计算;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要区分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可以让生物杂交,有两种情况可以作出判断,若是两个相同性状的生物个体杂交后代中有另一个新的相对性状出现,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若是不同性状的生物个体杂交,后代中只出现一种性状,则此性状为显性性状.
【解答】解:(1)根据实验二,亲本表现型为紫花和白花,但杂交后代只有紫花,说明紫花为显性性状.
(2)由于紫花的基因型是AA或Aa,白花的基因型只能是aa,所以根据各组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可判断各组实验中两个亲本的基因组成.①Aa×aa(Aa、aa);②AA×aa(AA、aa);③Aa×Aa (Aa、Aa).
(3)①组F1中的紫色个体为Aa,故自交所得后代中表现型及其比例是紫色:白色=3:1.
(4)③组F1的紫色个体中,基因型为AA和Aa,故纯合体所占比例是.
故答案为:
(1)紫色
(2)Aa×aa(Aa、aa) AA×aa(AA、aa) Aa×Aa (Aa、Aa)
(3)紫色:白色=3:1
(4)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2.(12分)(2005秋?溧阳市期末)如图的五个细胞是某种生物不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假设该生物的体细胞只有4条染色体)请回答以下问题:
(1)A、B、C、D、E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 AC .
(2)A细胞有 8 条染色体,有 8 个DNA分子,属于 有丝分裂后 期.
(3)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ABCE .
(4)染色体暂时加倍的细胞有 AD .
(5)不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 AD .
(6)A细胞经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 动物体细胞 ,染色体有 4 条.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分析题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细胞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解答】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以上细胞中处于有丝分裂的是AC.
(2)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
(3)由以上分析可知,以上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ABCE.
(4)染色体暂时加倍的时期是有丝分裂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即图中A、D.
(5)染色单体是间期复制形成的,到末期消失,因此以上细胞中不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A、D.
(6)图示细胞含有中心体,不含细胞壁,属于动物细胞.图中A细胞的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因此其产生的子细胞是动物体细胞,且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
故答案为:
(1)AC
(2)8 8 有丝分裂后
(3)ABCE
(4)A D
(5)A D
(6)动物体细胞 4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正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33.(16分)(2013秋?云龙县校级期末)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
亲本组合 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株数
组别 表现型 乔化
蟠桃 乔化
圆桃 矮化
蟠桃 矮化
圆桃
甲 乔化蟠桃×矮化圆桃 41 0 0 42
乙 乔化蟠桃×乔化圆桃 30 13 0 14
(1)根据组别 乙 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 乔化 .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DdHh、ddhh .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 4 种表现型,比例应为 1:1:1:1 .
(4)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 蟠桃自交 ,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如果子代 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2:1 ,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 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3:1 ,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乙组中亲本均为乔化性状,而子代出现了矮化性状,即性状分离,说明乔化相对于矮化是显性性状,则亲本的基因型为Dd×Dd;甲组和乙组后代蟠桃与园桃之比均为1:1,属于测交,已知蟠挑对圆桃为显性,则亲本的基因型为Hh×hh.据此答题.
【解答】解:(1)由于乙组实验中,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乔化相对于矮化是显性性状.
(2)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乔化对矮化为显性,则甲组中亲本乔化蟠桃×矮化圆桃的基因型可表示为D_H_×ddhh,又由于后代中乔化:矮化=1:1,蟠桃:圆桃=1:1,均属于测交,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ddhh.
(3)若甲组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其杂交后代应出现乔化蟠桃、矮化蟠桃、乔化圆桃、矮化圆桃四种表现型,并且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
(4)实验方案:让杂合蟠桃与杂合蟠桃杂交,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①如果子代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2:1,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3:1,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故答案为:
(1)乙 乔化
(2)DdHh、ddhh
(3)4 1:1:1:1
(4)蟠桃(Hh)自交(蟠桃与蟠桃杂交) ①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2:1 ②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3:1
【点评】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运用逐对分析法判断乔化和矮化的显隐性及亲本的基因型;其次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判断甲组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