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
课题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课程标准 通过归纳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具体措施,比较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三者治国方略的相似之处,概括唐朝兴盛的原因,从而总结出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进步性改良措施将促进社会的发展;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
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即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开元盛世”。三部分内容以时间为序,围绕唐朝从建立走向盛世的过程展开。唐太宗时期,总结隋炀帝败亡的历史教训,谨记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社会经济得以迅速恢复,“贞观之治”开创了盛世局面。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上承“贞观”、下启“开元”,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学情分析 学生对唐朝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是学生很熟悉的历史人物,但是对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识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因此在教学中注意精选史料,注重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经过七年级上册的学习,学生对治世局面的特征和原因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这对这就为本课探讨”唐朝何以兴盛“这个问题打下了基础。
学习目标 (1)逐步养成史料实证的素养,得出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的历史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认识;归纳国家兴盛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形成正确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正确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力。 (2)锻炼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认同武则天的政绩,以及她在唐朝承上启下的作用。 (3)学会历史比较的方法,从而总结出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进步性改良措施将促进社会的发展;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
评价任务 (1)学生搜集“玄武门之变”的故事并在课堂上分享;归纳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2)讨论武则天为什么为自己立无字碑形成文字性的成果报告并在课堂上分享。 (3)利用表格归纳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具体措施,比较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三者治国方略的相似之处。
6.学习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盛世之初教师活动1 导入:播放今年河南春晚节目《国色天香》视频,询问学生看过之后的感受,教师视学生回答情况做适当补充:舞蹈《国色天香》采用“舞台表演+实景演绎”的方式,由十一位顶尖舞者尽情投入,演绎了唐朝白居易、狄仁杰、上官婉儿等传奇人物,带领观众共赴一场盛大的“牡丹之约”,舞金碧辉煌忆大唐盛世,今天让我们一起共赴这场“盛世之约”。 (2)唐朝的建立: 根据七上历史的学习,自主预习古代史的路径?抽学生回答唐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提醒学生注意唐朝建立者是李渊。 教师活动2 (1)唐太宗李世民 请学生分享“玄武门之变”的故事,然后老师精讲正史当中的记载。 (2)以下史料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治国思想?怎样才能避免隋朝的情形再次出现呢?(指导学生列表归纳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3)根据以下材料思考唐太宗采取这些措施的效果如何? 材料三:(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四: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图治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杜佑《通典》卷七学生活动1 学生根据观看感受,自主组织语言,充分展示。 从初一学生的认知程度总结路径如下: 时间: 建立 人物: 都城: 重大事件: 灭亡: 学生活动2 (1)学生分享“玄武门之变”的故事。 (2)治国思想:心存百姓,关注民生;虚心纳谏,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唐太宗时期还有留下了“房谋杜断”的佳话。 吸取隋亡教训采取一系列治国措施: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政治a.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b.制定法律,减轻刑罚。 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得科目。 d.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形成 局面“贞观之治”
补充三省六部制(如第一课已讲,此处无需过多拓展):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各自分工不同,而且没有任何领导关系,他们各司其职,只对皇帝负责。这一制度的设立,使得皇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②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活动意图说明: 活动1: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总结出学习中国古代史的学习方法。 活动2:对比正史中对“玄武门之变”的记载,使学生认识到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的历史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培养史料实证的素养。环节二:盛世之势教师活动3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武则天在位时的治国策略。(比较学习“贞观之治”“贞观遗风”) (2)女皇武则天 展示无字碑图片和相关史料:武则天死后,她的陵墓所立的石碑,未刻一个字,被称为“无字碑”。对此有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说,这是最好的办法。 教师提问: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请说明你的理由。学生活动3 (1)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政治a.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b.制定法律,减轻刑罚。 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得科目。 d.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a.抑制旧士族,打击敌对官僚贵族 b.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经济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继续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局面“贞观之治”“贞观遗风”
(2)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形成文字型的成果报告,派代表发言。教师精讲点播。 武则天在位时期,打击了旧士族势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巩固了边疆;大力发展科举制,重用人才,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因此,整体而言,武则天对历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也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的评价: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郭沫若的评价: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宋庆龄的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活动意图说明: 活动3:指导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尤其是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和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用辩证的眼光评价历史人物,培养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的素养。环节三:盛世之峰教师活动4 (1)唐玄宗李隆基 提问学生唐玄宗的年号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三位帝王的治国策略的基本史实。(比较学习“贞观之治”“贞观遗风”与“开元盛世”) (3)诗歌赏析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硫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说一说:诗中描绘了开元时期什么样的情景? 教师活动5 分小组探究思考:结合上表及教材,分析三位皇帝的治国策略有哪些相似之处?你认为要使国家繁盛,其中哪些做法值得借鉴? 学生活动4 (1)前期:开元;后期:天宝。 (2)利用表格归纳三位帝王治国的具体措施及效果。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政治a.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b.制定法律,减轻刑罚。 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得科目。 d.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抑制旧士族,打击敌对官僚贵族整顿吏治,裁减冗员,重视官吏考核 重用贤能;经济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继续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发展经济,改革税制局面“贞观之治”“贞观遗风”
(3)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学生活动5 相似点: ①政治上:a.重用贤能,乐于纳谏 b.重视教育,完善科举 ②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改善民生 借鉴: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任贤纳谏的政治胸怀、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进步性改良措施将促进社会的发展。正因如此,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活动意图说明: 活动4:让学生学会比较的学习方法。 活动5:让学生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 的道理。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 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的素养。
板书设计 建立:618 李渊(唐高祖) 长安 唐朝 盛世之初:唐太宗“贞观之治” “盛世之约” 盛世之势:武则天“贞观遗风” 相同点 借鉴 盛世之峰:唐玄宗“开元盛世”
作业设计 1.贞观初年,太宗签署了征兵18岁以下身强力壮者的敕文,但文件到门下省,魏征不同意,退回中书,又经御画,中书省再发,魏征还是坚持己见。材料中涉及的制度是( )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2.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面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武则天墓碑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创立了科举制度 B.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生产,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统治残暴,荒淫无道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3.王谠在《唐语林》中写到“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对史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留心理道”的“上”即皇帝唐玄宗 B.“河清海晏”指贞观年间政治清明 C.“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开元盛世 D.“革去弊讹”指玄宗废武则天时酷刑苛法 4.中国古代史上的盛世有西汉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这些盛世景象的共同特点是( )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经济繁荣 ③统治者采取安民政策 ④加强思想控制,严禁外来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5.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⑤“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A.②①③④⑤ B.②③①④⑤ C.②③④①⑤ D.②①③④⑤
教学反思与改进 以“盛世”为核心串起整堂课,我设置了三个板块,即盛世之初、盛世之势、盛世之峰,再现了大唐盛世的形成过程。从唯物史观来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特别是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课鲜明体现了杰出人物对历史的影响,但感觉人民的主体性体现不足。
【作业参考答案】
选择题
1.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三公九卿制是秦汉时期的中央官制,与题干中“贞观初年”时间不符,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贞观初年,太宗签署……但文件到门下省,魏征不同意,退回中书……”及所学知识,这种机制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故B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C、D选项与题干不符。
2.B 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人物武则天的评价,一定要看这个历史人物所处于的历史时期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她在位期间,重用人才,实行轻徭薄赋,鼓励农业生产等一系列措施,推动了社会经济继续发展。隋炀帝创立科举制度,因此排除A。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在位的皇帝是唐玄宗,因此排除D。本题选择的是B。
3.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开元盛世的相关内容。“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所以“留心理道”的“上”即皇帝唐玄宗。“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开元盛世。“革去弊讹”指玄宗废武则天时酷刑苛法。“河清海晏”指开元年间政治清明,不是贞观,所以答案选B。
4.B 解析:本题的关键词为“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盛世繁荣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吸收前代灭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以农为本,重农兴桑,轻摇薄赋;大兴屯田,兴修水利;重视救灾安民;推广农业技术和引种作物。④加强思想控制,严禁外来思想,错误。西汉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没有加强思想控制。故答案为B。
5.B 解析:①出自杜甫《忆昔》,描绘唐朝开元盛世的景象,②出自李白《古风》描绘秦统一中国。③出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三国周郎赤壁”描绘赤壁之战。④出自林升《题临安邸》,描写南宋都城临安。⑤出自毛泽东《沁园春·雪》,描写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草原,虽然本课只讲到唐朝,但语文课中已涉及且学生比较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