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故都的秋》课件(共1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4-1《故都的秋》课件(共1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2 19:3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古都的秋》
作者:郁达夫
《故都的秋》
目标
1. 赏析故都的秋景,体会“清”“静”“悲凉”的特点;
一、整体感知
问题一:作者为什么将题目写作“故都的秋”,而不是“古都的秋”或“北平的秋”?
整体感知
问题二: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有何特点?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文眼)
问题三:作者重点描绘了哪些秋景来展现“故都的秋”?请简要概括。
整体感知

文本探究
文本探究
问题四:阅读课文,请分享文中你觉得最能表现“清、静、悲凉”的秋景,并简要赏析。
问题五:郁达夫为何钟爱故都的秋?
文本探究
问题六:文章第四段中写到“落寞”一词,那么可否将文眼中的“悲凉”换成“落寞”?
文本探究
拓展学习
1926年6月,郁达夫之子龙儿在北京病逝;此外故都北平,在19世纪末卷起的历史风云中却越来越显得衰老颓败,小家与大国,两层感情的潮水浸过心灵的堤岸,留下的都是悲伤的印记。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到杭州。
拓展学习
1934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今北京)。
《故都的秋》创作于1934 年8 月17 日。当时,郁达夫到达北京仅仅只有四天的时间。

拓展探究
拓展探究
探究:“故都的秋”确实极有魅力,但竟然值得郁达夫减寿换秋?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拓展探究
对于一个已经化为异物的故人,追怀起来,总要先想到他或她的好处;随后再慢慢地想想,则觉得当时所感到的一切坏处,也会变成很可寻味的一些纪念,在回忆里开花。关于一个曾经住过的旧地,觉得此生再也不会第二次去长住了,身处于远离的一角,向这方向的云天遥望一下,回想起来的,自然也同样地只是它的好处。
……
资料补充:
拓展探究
谁也会得重想起北平,再希望回去,隐隐地对北平害起剧烈的怀乡病来。这一种经验,原是住过北平的人个个都有,而在我自己却感觉得格外地浓、格外地切。最大的原因或许是为了我那长子之骨,现在也还埋在郊外广谊园的坟山,而几位极要好的知己,又是在那里同时毙命的受难者的一群。
……
五六百年来文化所聚萃的北平,一年四季无一月不好的北平,我在遥忆,我也在深祝,祝她的平安进展,永久地为我们黄帝子孙所保佑的旧都城!
——郁达夫《北平的四季》
第四节
课堂小结
1.试着画一画郁达夫笔下的秋景图。
2.仿照《故都的秋》写一写你认为最能体现凉州特色的季节,突显地域文化之美。
作 业
谢谢观看!
教师:张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