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单元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英国格莱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高傲地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而升起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认为英国发动对华战争是正义的
B.为英国发动战争做辩护
C.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正目的
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2.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其为中英战争,有人称其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其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
A.中英战争 B.鸦片战争
C.通商战争 D.夷匪犯境
3.蒋廷黻在其著作《中国近代史》中写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1854年,一个法国人在广州打死了一个英国人,广州的府县劝他们自行调解。”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广州府县的这种行为主要是( )
A.按国际惯例尽量避免国际纠纷
B.吏治腐败逃避管理责任
C.因为《南京条约》附件的规定
D.畏惧洋人不敢得罪双方
4.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1851年建立太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国,自称“天王”,1852年发布了《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并提出“物物归上主”。但是,“上帝”“上主”“天”都不能挽救太平天国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 )
A.太平天国运动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太平天国领导者没有践行《天朝田亩制度》
C.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5.“在长期的犹豫不决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欧洲人终于决定支持大清政权……因为他们与满洲人签有条约和贷款协议……”这表明列强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从根本上取决于( )
A.清政府对列强的态度
B.列强维护侵略权益的需要
C.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
D.列强实现以华治华的需要
6.某和约批准后,清帝下罪己诏曰,“去 ( http: / / www.21cnjy.com )岁仓促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而将非宿选,兵非素练,纷纷召集,不殊乌合。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其万分为难情事,言者章奏所未及详,而天下臣民皆当体谅也”。战后签订的这一和约 ( )
A.最早规定了外国军舰可到长江口岸航行
B.首开了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
C.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遭到破坏
D.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的建立
7.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 )
A.否定其排外主义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D.全面赞扬与肯定
8.干支纪年法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在1851年辛亥年和下一个辛亥年中,各发生了一次重大的革命运动。对这两次革命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②都把斗争矛头直指清朝统治者 ③都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④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当时公开号召同盟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员、革命志士宣传太平天国,宣传洪秀全,他首先以“洪秀全第二”自居,他又褒称太平天国诸领袖为“民族英雄”“老革命党”。这是因为( )
A.二者革命任务上的一致性
B.二者革命前途上的共同性
C.二者革命纲领上的共同性
D.二者革命主体上的一致性
10.下图为1912年2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15日孙中山率南京临时政府官员拜谒明孝陵(朱元璋陵寝)。在祭文中,孙中山向“我高皇帝在天之灵”报告“光复汉室”的喜讯,并且说,能够取得这一胜利,正是“我高皇帝在天之灵”的启迪所赐。这说明( )
INCLUDEPICTURE "../../../../My%20Documents/模板处理工具最新版v%201.02/YL002.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岳麓一轮/YL002.TIF" \* MERGEFORMAT
A.革命派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
B.朱元璋的反元事迹激励了革命派
C.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
D.三民主义的目标已经实现
11.有学者研究指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国初年的政党犹如春草怒生,群起建立。经过令人眼花缭乱的分化组合后,由300多个政党逐渐形成了30多个有一定力量的大党”。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贯彻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B.责任内阁制度得到切实贯彻
C.法律规定人民有集会结社的权利
D.广大民众积极投身政治生活
12.在中国近代,五四时代的思想是非常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跃的。“五四时期对人格的尊严,对人的自由,对学术的独立探讨精神,这些价值正是当前我们开发社会资本,培养文化能力,发展有创见性的理论思维、道德理性和精神价值的必要条件。”五四时期,思想多元化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B.各种政治力量寻找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
C.帝国主义对华文化侵略的放松
D.当时的中国政府推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国近代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的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的原因是中国人的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与灾难性战争受到刺激两种情绪的碰撞的结果,这个结果孕育了一个新的中国,产生了至今仍在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材料二 曾经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司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的英国人赫德认为,对待中国有三种办法:一曰分割其领土,二曰变更其皇统,三曰扶植满洲政府是也……策之最易行者,莫如扶植满洲朝廷。而漫然扶植之,则亦不能绝后来之祸根,故论中国最终之处分,则瓜分之事,实无所逃避,而无奈瓜分政策,又不可遽实行于今日。
材料三 有人认为,1911年武昌发生的那 ( http: / / www.21cnjy.com )些事,是一场意外,意外里的意外。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斯塔夫里阿诺斯分析的“原因”是否正确,并阐明理由。(6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赫德所说的办法在英国的侵华过程中是如何实施的。对中英两国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
(3)材料三中的“另一个轨道”指的是什么?这个“扳道岔”有何进步作用?(6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更而已,不足为异。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更迥然不同。
——张謇《张季子九录·文录》
材料二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军民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清帝逊位诏书》
材料三 法学教授高全喜谈道:“清帝不是逊位给一家一姓的王朝,而是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这是它与中国传统禅让的不同之处。”
——《立宪时刻》
(1)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并分析造成“孙中山之革命”与“一朝一姓之变更迥然不同”的主要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帝逊位诏书》颁布的意义。(6分)
(3)有人将《清帝逊位诏书》看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论断的?(6分)
1.C [解析] “我从未见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说明作者明确指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不正义的,故A、B两项错误;“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说明作者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而没有看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正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故C项正确;作者只是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作出了评价,没有反映出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故D项错误。
2.A [解析] 所谓“价值判断”,即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对事件中的各方作出一定的褒贬评价。B项“鸦片战争”明显认为中国是正义的一方,英国是非正义的一方,故排除;C项“通商战争”则认为这是一次促进经济交流的战争,因而对英国是褒扬的态度,故排除;D项则是站在“天朝上国”的立场来说的,是贬低侵略者的,故排除。A项“中英战争”只是说出了交战的双方,没有对任何一方作出评价,符合题意。
3.C [解析] 领事裁判权是指一国通过驻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通过《南京条约》附件,列强获得此项特权,外国人之间的刑事案件中国不得干预,故材料中广州府县只好劝他们自行调解,故C项正确。其他选项都不是导致广州府县这种行为的主要原因,故A、B、D三项错误。
4.C [解析] 本题可用排 ( http: / / www.21cnjy.com )除法来选择。太平天国运动是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背景下发生的,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领导者在一些占领区内承认耕者有其田,实践了《天朝田亩制度》,故B项错误;C项表明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故C项正确;D项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应该从自身因素,即内因的角度考虑,故D项错误。
5.B [解析] 从“表明”可知,题目 ( http: / / www.21cnjy.com )强调关注材料信息,材料中没有涉及清政府对列强的态度,故A项错误;从“因为他们与满洲人签有条约和贷款协议”可知,列强的意图是维护其在华利益,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故C项错误;列强实现以华治华是在《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故D项错误。
6.B [解析] 由材料中“去岁仓促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衅”可知,和约签署于战争爆发的第二年,由“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可知,战争既有陆上又有水上,综合这些信息可知,该战争是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A项属于《天津条约》的内容,B项属于《马关条约》的内容,C项属于《南京条约》的内容,D项属于《辛丑条约》的影响。故选B项。
7.C [解析] “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说明孙中山否定义和团的排外主义;从材料“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说明孙中山赞扬义和团的反侵略精神,故C项正确。A、B两项不够全面,D项错误。
8.D [解析] 在1851年0辛亥年中发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革命运动是太平天国运动,在下一个辛亥年中发生的革命运动是辛亥革命。两场运动都失败了,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①正确;两场运动都把斗争矛头直指清朝统治者,故②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故④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旧式农民起义,没有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故③错误。由此分析,①②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9.A [解析]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 ( http: / / www.21cnjy.com )革命都肩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故A项正确;二者革命前途不同,太平天国运动是要建立农民阶级的政权,辛亥革命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B项错误;二者革命纲领也不同,《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农民的要求,而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的要求,故C项错误;二者革命主体也不同,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主体是农民,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及其追随者,故D项错误。
10.A [解析] 孙中山等革命派认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光复汉室”,虽然反对满族压迫,但是不能平等对待满族,大汉族主义的倾向反映出革命派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故A项正确;革命派利用朱元璋的反元事迹来激发民众的反满情绪,制造社会舆论,二者不存在继承关系,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与材料强调的反对满族压迫不能等同,故C项错误;材料只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故D项错误。
11.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民国初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党兴起的原因。只有组织政党的行为是合法的,才会出现材料所述现象,故选C项。A项错误,因为要贯彻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则应是民众有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而材料中没有反映。B项本身说法错误,民国初年,责任内阁制没有得到切实贯彻。D项说法也错误,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12.B [解析] 提取关键词:“根本原因”。关键信息“思想多元化局面”与社会背景复杂紧密相关。
13.(1)不正确。理由:入侵与反 ( http: / / www.21cnjy.com )入侵的连锁反应并不是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情绪的结果,而是列强的侵略侵犯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危害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利益;面对入侵者的侵犯,中国人民必然为捍卫主权和利益而进行抗争。
(2)英国在侵华过程中实施了两种办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通过《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割占香港岛等;通过协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及签订《辛丑条约》扶植清政府,将清政府塑造为自己侵华的工具。影响:英国在华攫取大量权益、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市场、劳动力,有利于维护其世界霸主的地位;中国丧失了大量主权和领土,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传统的政治、经济模式和思想观念受到巨大冲击,中国开始走向近代化。
(3)“另一个轨道”指的是通过辛亥革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中国走上了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道路。进步作用: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拓了道路,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解析] 第(1)问,首先阐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自己的观点,再分析理由。第(2)问,需要将赫德的办法与近代英国侵华的史实相对应,然后得出结论,并分析影响。第(3)问,实质上是考查辛亥革命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14.(1)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制定了《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
原因: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发展壮大。
(2)结束了清王朝统治,清 ( http: / / www.21cnjy.com )帝逊位后建立了一个共和政体;为民国全面继承清朝统治权和疆域提供了重要的法理依据;有助于民国中央政府尽快获得国际承认。
(3)同意。清帝和平逊位,南方革命党人和北方政府达成妥协合作,中华民国建立。
不同意。《清帝逊位诏书》是情势所迫的结果,作出的政权安排和南北合作没有为民国奠定坚实基础。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概括归纳和分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解的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从辛亥革命的性质以及建立的政治体制来分析;第二小问从辛亥革命爆发的经济因素、思想因素来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为民国全面继承清朝统治权和疆域提供了重要的法理依据;从材料三可以看出结束了清王朝统治,逊位后建立了共和政体。第(3)问,可以任选一个观点回答。同意可以从中华民国建立,这与“光荣革命”后建立君主立宪制相类似;不同意可以从没有为民国奠定坚实基础的角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