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单元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这种“根本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 )
A.同盟力量的差距 B.意识形态的对立
C.军事力量的失衡 D.经济水平的差距
2.“柏林墙被掘开了,但是,这并没有伴随着胜利的凯歌,只有沉重的记忆带来的苦涩思索。”这堵墙曾经( )
A.巩固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
B.防止了法西斯残余势力的进攻
C.是德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象征
D.使美国赢得了美苏争霸的胜利
3.下列重大国际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
①中日邦交正常化 ②美国从越南撤军 ③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 ④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A.①③②④ B.①④③②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4.杜鲁门曾说:“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覆辙,我不想分割管制或分区占领。”美国总统奥巴马说:“我们在亚太地区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将植根于美日之间历久弥新的同盟关系。……在我们的同盟不断发展并适应未来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不遗余力地维护艾森豪威尔总统很久以前阐明的那种精神,即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这说明( )
A.日本摆脱美国控制,与美国平起平坐
B.两国为最大贸易伙伴,经济依赖性强
C.美日关系的本质是平等与互相尊重
D.多极化趋势下,美日关系的新变化
5. 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 http: / / www.21cnjy.com )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 )
A.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了霸权主义的美国
B.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
C.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D.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与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性
6.1971年,美国总统尼 ( http: / / www.21cnjy.com )克松说:“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种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材料表明当时( )
A.美国已基本失去超级大国地位
B.美国霸权正面临西欧和日本等国的挑战
C.美国正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D.世界开始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格局
7.一位国际问题研究专家指出:“世界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材料主要反映出( )
A.当今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
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C.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格局中举足轻重
D.民族解放运动的潮流方兴未艾
8.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C.“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D.动荡的国际局面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9.下面是两幅不同时期的欧洲政治形势图,其共同之处在于( )
INCLUDEPICTURE "../../../../My%20Documents/模板处理工具最新版v%201.02/z8.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岳麓一轮/z8.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My%20Documents/模板处理工具最新版v%201.02/z7.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岳麓一轮/z7.TIF" \* MERGEFORMAT
A.体现欧洲在多极化格局中的地位
B.反映了当时欧洲的政治格局
C.反映了欧盟成为重要的区域集团
D.说明了欧洲安全遭到美苏的威胁
10.刘金质在《冷战史:1945— ( http: / / www.21cnjy.com )1991》中说:“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正处于向新格局转变的过渡时期。世界各国人民不会甘心在美国的领导下用美国的价值观来改造自己。”其中“向新格局转变”指的是( )
A.即将确立新的两极对峙格局
B.消灭国际力量中心的过程
C.建立稳定的单极世界的过程
D.将形成多个力量中心的制衡
11.据某史学著作记载:“当事件发生时,(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苏间的)这种分歧完全公开化了,毛泽东主义者嘲笑苏联害怕美国这只‘纸老虎’,而莫斯科则谴责北京存心想把世界拖入核战争。”文中的“事件”是 ( )
A.北约组织建立
B.朝鲜战争
C.柏林墙修筑
D.古巴导弹危机
12.法里德·扎卡里亚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美国时代》认为:“上个世纪(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这里的“群雄竞起” ( )
A.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
B.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C.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星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结合战后的国际背景进行分析。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
材料二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过的那种挑战。”
(2)美国遇到的挑战主要指的是哪些力量的崛起?崛起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分)
材料三 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
(3)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大国实力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材料四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4)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的。(6分)
(5)综合以上材料,说明决定国际格局的根本因素是什么。(2分)
14.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边疆呈现出动态性和多元性,以欧洲最为典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INCLUDEPICTURE "../../../../My%20Documents/模板处理工具最新版v%201.02/yy92.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岳麓一轮/yy92.tif" \* MERGEFORMAT
图(a) 1950年欧洲部分国家疆域图
INCLUDEPICTURE "../../../../My%20Documents/模板处理工具最新版v%201.02/yy93.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岳麓一轮/yy93.tif" \* MERGEFORMAT
图(b) 2013年欧盟成员国疆域图
比较图(a)和图(b),提取有关欧洲疆域变化的信息(至少两项),并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说明。(20分)
1.D [解析] 材料说的是“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个争夺者”,不强调二者的同盟力量,所以A项不正确;意识形态不能反映“不对称”,所以B项不正确;材料中有“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由此可知苏联的军事力量是强大的,所以C项不正确;“不对称”主要反映的是经济水平的差距,所以D项正确。
2.C [解析] 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90年6月,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故C项正确。柏林墙与反法西斯战争无关,故A、B两项错误;D项说法与材料不符。
3.D [解析] 本题为组合型试题。①是在1972年,②是在1973年,③是在1961年,④是在1967年,故D项正确。
4.D [解析] 根据材料中“嘲笑苏 ( http: / / www.21cnjy.com )联害怕美国”可知,在该事件中苏联做了让步,表明战略优势在美国,再根据“把世界拖入核战争”可知,该事件与导弹有关,联系所学选D项。
5.C [解析] 1964年召开的会议 ( http: / / www.21cnjy.com )认为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而1973年召开的会议认为斗争对象是“霸权国家”,故C项正确。当时推行霸权主义的不只是美国,故A项不正确。B项是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故不正确。材料“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未体现出发展民族经济的重要性,故D项不正确。
6.B [解析] 尼克松的讲话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明,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这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是对美苏两极格局的冲击,故B项正确。时至今日,美国仍然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无法推测出美国的对华政策,故C项错误;1991年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开始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故D项错误。
7.B [解析] 材料“地缘政治权势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表明,发展中国家实力增强,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极,这正是当今世界格局趋向多极化的主要表现,故选B。材料不能表明“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民族解放运动,排除D;材料能表明C项,但是较之于B项,C项是现象,B项是本质,排除。
8.C [解析] 美苏“冷战”造成国际局势 ( http: / / www.21cnjy.com )紧张,结束美苏“冷战”有利于世界和平,故A、B两项说法不正确。材料“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是指美苏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暂时形成多个力量中心,故C项说法正确。单极霸权更容易造成动荡的国际局面,故D项说法不正确。
9.B [解析] 两幅图分别是两极格局时期和两极格局解体后的欧洲政治形势图,其共同之处是都反映了当时欧洲的政治格局。
10.D [解析] 两极格局 ( http: / / www.21cnjy.com )瓦解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并没有确立新的两极对峙格局,故A项错误;国际力量中心没有被消灭,而是将要形成日、欧、俄罗斯、中国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制衡,也使得美国建立稳定的、由自己主导的单极世界的企图落空,故B、C两项错误,D项正确。
11.D [解析] 1991年苏联解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标志着“冷战”格局的结束,题干时间与之不符,故A项错误;“冷战”结束后,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但遭到其他力量中心的抵制,故B项错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题干时间与之不符,故C项错误;由题干中“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对南联盟进行轰炸”“利比亚骚乱,演变成了法英美主导的多国部队与利比亚的战争”可知,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故D项正确。
12.C [解析] 美苏两极格局已经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复存在,故A项错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在20世纪60—7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群雄竞起”是指“一超多强”中的“多强”格局,其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促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故C项正确;“群雄竞起”是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故D项错误。
13.(1)战略意图:领导世界,攫取世界 ( http: / / www.21cnjy.com )霸权。国际上欧洲强国普遍走向衰落;美国拥有当时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影响:形成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两极格局。
(2)力量:西欧与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原因:社会改革,扫除经济发展的障碍;重视科技和教育。影响:冲击两极格局,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3)“一超多强”格局逐渐形成。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如加入世贸组织、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如支持联合国工作、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
(5)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格局的变化,旨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美国……领导世界”的信息可以概括出其意图,然后联系当时的背景分析原因和影响。第(2)问,联系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世界,答出冲击两极格局的力量因素,然后概括这些国家或地区崛起的共同原因,并答出其对旧有的国际格局的冲击。第(3)问联系苏联解体的史实,答出其影响。第(4)问要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外交等角度分别回答。第(5)问,决定国际格局的根本因素是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
14.信息一:欧洲国家的传统边疆弱化(或由硬边疆演变为软边疆)。
说明: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在坚持国家主权平等的基础上,让渡部分国家主权,但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的利益。
信息二: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说明:欧洲国家的数目发生变化;社会主义阵营的“边疆”不复存在;资本主义的“边疆”扩大。
信息三:欧洲国家走向联合,欧盟东扩。
说明:欧洲区域集团化发展,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俄罗斯的利益空间被挤压,俄罗斯与欧盟的矛盾进一步加深。
[解析] 本题为图片材料解析题,考查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阅读历史地图、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说明论证的能力。首先,根据两幅图进行比较,找出“疆域变化”的信息,如欧洲趋于一体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提炼的信息加以说明,注意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