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单元能力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单元能力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02 08:3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单元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1953年,中共中央通过的一份决议指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领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由低级到高级,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点到面;就能够引导农民群众——在开始是一部分,随着将是大部分,而最后将是全部——跟着我们走向社会主义”。此决议的目的是(  )
A.动员农民打土豪,分田地
B.推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C.鼓励农民加入人民公社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后非公有制经济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位演变经历了“鼓励发展——根本改造——销声匿迹——有益补充——共同发展”的五部曲。“销声匿迹”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大规模工业化需要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
3.下表选自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国经济史资料选编》。
8月底 9月中旬 12月底
人民公社(个) 8730 16 989 26 578
参加公社的户数(万户) 3778 8122 12 325
参加公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比重(%) 30.4 65.3 99.1
平均每个公社农户数(户) 4328 4781 4637
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
B.加快了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C.超越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阶段
D.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4.下图为漫画《唐僧东方取经》。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INCLUDEPICTURE "../../../../My%20Documents/模板处理工具最新版v%201.02/ls80.eps"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岳麓一轮/ls80.eps" \* MERGEFORMAT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C.片面发展农业生产 D.脱离了生产力水平
5.1958年,河北省徐水县大搞“共产主义”试点,并实行了所谓的“全民供给制”。这一现象(  )
A.体现了社会主义分配制度
B.消除了城乡之间的差别
C.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D.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
6.1964年6月,毛泽东说:“要搞三线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业基地的建设,一、二线也要搞点军事工业。各省都要有军事工业,要自己造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迫击炮、子弹、炸药。有了这些东西,就放心了。……攀枝花搞不起来,睡不着觉。你们不搞攀枝花,我就骑着毛驴去那里开会,没有钱,拿我稿费去搞。”这反映出毛泽东(  )
A.决心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B.工业建设是出于“联美制苏”的战略考虑
C.国民经济建设立足于战备的思想
D.注重解决建设中经济结构方面的矛盾
7.中国在1965—1976年间出现了三次经济复苏回升,分别是在1965年、1973年、1975年。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对外贸易的发展 B.“大跃进”的推动
C.实施“一五”计划 D.纠正“左”倾错误
8.“中国已不再是旧式‘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央帝国’或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的‘孤独的革命者形象’,而是‘今日地球村’里维护整体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的一个重要成员。”这一变化缘于(  )
A.两极格局的形成
B.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C.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D.中国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9.《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每一农户以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获得耕种一份土地的责任,这份土地以前是由集体耕种的。在卖给国家一定数量的粮食和其他产品后,农户可随意处理其产品。”下列关于“这份土地”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集体耕种 B.农民所有
C.无偿使用 D.集体所有
10.下列关于苏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B.都面临政治经济发展问题
C.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
D.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
11.1953年,国家对粮食实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购统销”政策,就是农民生产的粮食由国家统一收购,全社会所需要的粮食全由国家供应。到1992年底,粮食“统购统销”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A.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B.国家经济体制的改变
C.农民生产自主性增强
D.粮食流通渠道多样化
12.邓小平在1984年的一次讲话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说:“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这一讲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下列改革举措直接受惠于此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决定在广东等地设立经济特区
C.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D.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3.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过曲折和失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党深信,只要鼓足六亿多人民的干 ( http: / / www.21cnjy.com )劲,动员六亿多人民力争上游,我们一定能够高速度地进行建设,一定能够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赶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富强的国家之一。
——《人民日报》社论(1959年5月29日)
材料二 下表是1957—1965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年份 1957年 1960年 1962年 1965年
钢产量 535 1866 667 1223
粮食产量 3900 2870 3200 3891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完成以后,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中,我们虽然遭到过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总之,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据材料一,指出该社论体现的心态。结合1956—1957年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6分)
(2)计量化的方法是历史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观察材料二的表格数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材料所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作用。(8分)
14.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烙下多届三中全会的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我国经济管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
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材料二 邓小平促使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批 ( http: / / www.21cnjy.com )准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是当时对经济改革最全面的阐述。它既包括宏观理论分析,也概述了为全面扩大市场铺路的措施。《决定》采纳了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说法,宣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搞不搞计划经济,而在于是否实行公有制。社会主义的目标不是平均主义,而是共同富裕。
——[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材料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若干问题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深化历程。(6分)
(2)材料二、三显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对外开放的哪些举措发挥了推动作用?(4分)
(3)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特征是什 ( http: / / www.21cnjy.com )么?有学者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去苏联模式”,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10分)
答案
1.B [解析] 注意题干信息“1953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跟着我们走向社会主义”可知与1953年开始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关,即农业合作化运动,当时党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逐步建立土地和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的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从而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故B项正确。动员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发生在土地革命时期,鼓励农民加入人民公社始于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始于1978年,故A、C、D三项错误。
2.A [解析] 题干体现的是非公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制经济的发展历程,三大改造是将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即要取消非公有制经济,故A项正确;B项是要进行“一五”计划,在“一五”计划之前,非公有制经济没有“销声匿迹”,故B项错误;C项是在非公有制经济“销声匿迹”后实现的,不是其主要原因,故错误;“一五”计划时就已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
3.C [解析] 20世纪50年代初,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建立了农村土地公有制,直到现在这种所有制形式一直没有改变,故A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并不能体现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加快,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故C项正确;“大跃进”运动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故D项错误。
4.D [解析] 从图片“东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红三社,水稻亩产四万三”可以判断漫画体现的是“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大跃进”运动严重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故D项正确。“大跃进”运动反映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适应,故A项错误;图片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是人为的夸大,不是科技的作用,故B项错误;“大跃进”运动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不是片面发展农业生产,故C项错误。
5.D [解析] 关键信息:1958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共产主义、全民供给制,这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末“左”倾错误导致人民公社化的出现,这是错误的探索,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故D项正确。
6.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一、二线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搞点军事工业。各省都要有军事工业,要自己造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迫击炮、子弹、炸药”可知,毛泽东强调国民经济建设立足于战备的思想,故C项正确。A、D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错误;“联美制苏”的战略提出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改善之后,故B项错误。
7.D [解析] 1965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经济复苏回升是对“大跃进”等“左”倾错误调整的结果,1973年的经济复苏回升是周恩来抵制“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的结果,1975年的经济复苏回升是邓小平对“文化大革命”错误全面整顿的结果,故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
8.C [解析] 两极格局形成于20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纪50年代,当时受美苏意识形态冲突的影响,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的“孤独的革命者形象”,与题目表达的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此时的中国受传统夷夏观念影响,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是旧式的“中央帝国”,故B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对内改革,同时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国际社会,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故C项正确;中国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是在20世纪50年代,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9.D [解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了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份土地”实行分户经营,故A项错误;“这份土地”仍然归集体所有,故B项错误、D项正确;农民要缴纳农业税,故C项错误。
10.D [解析] 苏俄新经济政策和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经济体制改革都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故A、C两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两者改革前都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发展问题,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而非1978年后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11.B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国家经济政策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调整,粮食产量提高是促使国家政策调整的重要原因,故A项错误;“统购统销”政策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反映,而1992年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统购统销”政策相应地退出了历史舞台,故B项正确;“统购统销”政策反映的是国家对农业产品销售的控制,没有涉及生产领域,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国家经济体制的变化,与粮食流通渠道多样化关联不大,故D项错误。
12.C [解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开始于1978年,属于经济体制的改革,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是“1984年”,故 A项错误;决定在广东等地设立经济特区是1979年,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邓小平的这段讲话主要是鼓励引进外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属于对内改革,不属于引进外资,故D项错误。
13.(1)心态:乐观自信;急于求成。
因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一五”计划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缺乏建设经验。
(2)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3)作用:奠定物质基础;培养骨干力量;积累建设经验;提供深刻教训。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题干 ( http: / / www.21cnjy.com )信息和材料出处的时间可以判断出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联系所学可概括出心态是乐观自信、急于求成;第二小问要联系1956—1957年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来分析。第(2)问,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57—1960年钢产量迅速上升,粮食产量下降,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1960—1962年钢产量下降,粮食产量上升,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原因是“八字方针”的实施,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第(3)问,据材料“总之,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进行归纳即可。
14.(1)历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的重心从农村到城市,从农业到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举措: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或宁波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或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3)特征:实行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排斥市场调节;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国家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高度集中的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济体制,肯定权力下放(扩大企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重视经济规律;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强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
[解析] 第(1)问,要注意从农村 ( http: / / www.21cnjy.com )、农业开始着手回答。第(2)问,回答出从经济特区到经济开放区。第(3)问,第一小问回答出经济政治的高度集中;第二小问结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领域、方式等全面分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