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有人说,世界上有三个湘西:
地图上的湘西
存在于湖南的美丽的凤凰古城,如果有机会,同学们以后可以去领略一下湘西风情。
画里的湘西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眼睛,去一睹画中湘西的风采,进行一番心灵的旅程,寻找美的真谛。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
那么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又是如何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湘西,走进《边城》!
【作家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京派作家群”发起人。其小说大多以湘西生活为背景,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为一炉,展示人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学的重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代表作家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林徽因等。
京 派 作 家 群
他们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倾向于自由主义,提倡纯文学,反对文学的政治化和商业化。崇尚自然,表现乡土是他们的共同倾向。具有古典化和抒情化的审美情趣。赞颂纯朴、原始的人性美、人情美;扬抒情写意小说的长处。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写作背景
我注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的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沈从文
1934年,沈从文回到阔别十多年的湘西故乡,看惯了大都市尔虞我诈、世态炎凉的作家,重新感受到故乡人身上保留的那种原始的人性美,也感受到了由于现代文明的侵入,这种原始的人性美行将消失的情景,于是创作了中篇小说《边城》。
他将表现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
“边城”究竟指的是什么?
边城,即边地的小城,指远离城市的边远小镇。
从时间、文化上考虑,“边城”是大城市的腐朽生活和“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风气的对立面。它代表了沈从文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
作者是在描写“中国另外一个地方的另外一种事情,与都市无关,与喧嚣无关。”
文本探究
青山绿水
风景美
古朴和乐
风俗美
纯朴真挚
人情美
快速浏览课文,初步感知边城与众不同的特色。思考:边城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找出描写自然风景的语句,这些景物突出了边城的什么特点 并概括其作用。
豆绿色的水
薄雾
落日
天气明朗
白云
特点:风景美。豆绿的河水、明朗的天气、温柔的黄昏,展示出湘西边陲特有的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渲染了静谧、朦胧的氛围。
作用:
(1)环境描写为人物的出场作了铺垫,构成了小说中人物活动的背景。
(2)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对人物性格和心理起到了很大的烘托。(流露出翠翠的心事,她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婚事)
小说写端午节热闹的龙舟比赛、捉鸭游戏和人们争相观看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1)表现了湘西民众的热血性格、团结精神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3)全茶峒人在端午节倾城而出到河街看划船,反映了当地古老的风俗和淳朴的民风,捉鸭游戏表现军民同乐,衬托出边城和睦安乐的风貌。
(4)为主要人物翠翠、老船夫、顺顺等相继出场做了铺垫。
小结
这些民俗具有古老而淳朴的特点,又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课文着重描写茶峒端午节对赛龙舟这一古老风俗的传承、延续和重视,这种描述风俗的画面就显得有声有色,体现了古朴和乐的风俗美。
第三章----第三个端午节
湘西过端午的风俗
第四章----第一个端午节
翠翠与傩送的相遇
第五章----第二个端午节
翠翠与天保的见面
第六章----现在
老船夫对翠翠的试探
一个节日:
巧妙的结构布局
文本探究
(1)在结构上,避免了平铺直叙,形成文章整体布局上的跌宕美。
(2)在内容上,三个端午节连缀起了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故事,交代了翠翠感情的产生、发展过程。
(3)在人物上,反映了翠翠、祖父、傩送、天保、顺顺等湘西人物性格特点。
本文的情节结构的营构特点是采用插叙,主体部分第四章、第五章是作为插叙的内容增添进去的。
文中一共写了三次端午节,在叙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文本探究
文章提及了那些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体现了什么爱?
翠翠
爷爷
顺顺
傩送
天保
祖孙之爱
男女之爱
男女之爱
兄弟之爱
乡邻之爱
清纯古朴自然的人性之美。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不计得失,不求回报。人与人真诚相待,相互友爱。
人物形象一翠翠
翠翠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鹿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沈从文
是个在山水间长大的少女,得山川的灵秀,秀外慧中,清新可爱又健康活泼,是大自然的女儿。
人物形象一翠翠
翠翠一面注意划船,一面心想“过不久祖父总会找来的”。但过了许久,祖父还不来,翠翠便稍稍有点儿着慌了。
到路上时……翠翠说:“怎么不敢?可是一个人有什么意思。”
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
信任和依恋爷爷
内心深处的孤寂
调皮活泼
人物形象一翠翠
翠翠天真善良、活泼可爱,她和爷爷相依为命,对爷爷充满了依恋。
对于爱情她有着朦胧的、娇羞的、复杂而迷茫的内心世界。
人物形象一祖父
善良淳朴,工作尽职,慈善仁厚,重义轻利,对孙女爱怜备至。
特别是为了翠翠爱情,默默的操心担忧,对其心灵呵护倍至;在感情上尽力体谅翠翠的心思,翠翠忧伤寂寞时为她讲故事、说笑话、唱歌;一个人乘船过河后一定要给钱,而爷爷却坚持不肯收,为此两人还起了争执,彰显人性的美:淳朴、厚道。
淳朴善良、健壮俊美、幽默风趣、重义多情。初见傩送写出了天真无邪的翠翠爱意朦胧,也直接表现出健壮俊美、幽默风趣,间接表现傩送的淳朴善良、古道热肠,因此打动了翠翠纯真的少女心。
人物形象一傩送
一种矛盾:宁静边城的隐藏悲痛
边城充满三美,但文中有没有不和谐的地方?
翠翠的想法
翠翠心中一个怕人、古怪的想头:“假若爷爷死了?”
水手的转述
听水手之一说楼上妇人的爸爸是七年前在棉花坡被人杀死的,一共杀了十七刀。
原文的悲剧
翠翠的母亲未婚生女,当兵的父亲不愿私奔侮辱军人名誉,服毒自尽,母亲为了贞洁的名声,喝冷水而亡。
边城之痛
悲剧本身就源于他们的善良、纯朴的天性。傩送的内疚,爷爷的自责悲痛……
因“爱”而深情,因“爱”而绝望;因“爱”而矛盾,因“爱”而有所顾忌;符合“爱”的逻辑,是不悖乎人性的“爱的悲剧”。
边城的人们是那样的善良、纯真,翠翠的爱情为什么会以悲剧结束?
人物可爱,是沈从文先生小说的一大特征。他的作品所有人物全都可爱善良,可又为什么能从中感到悲哀的分量呢?(分析人物的“孤寂”的色彩)
由湘西的封闭、农业文明社会性质决定,人们内心流露出了一种“孤寂”的色彩。
翠翠
外公虽无微不至,但无法真正理解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所以她感到孤独,“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父母早逝,与爷爷相依,和黄狗相伴;采一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她只能从虚幻的梦境中来开始体会爱情;对于两兄弟的“决斗”,她更是不知道前因后果,最后只能孤独、凄凉地等待不可知的将来。
爷爷
女儿女婿的悲剧在老人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所以不敢直接告诉孙女天保兄弟的选择。“温和悲悯的笑”表现他内心的矛盾:既爱孙女,又害怕她走其母的老路;对于天保的死,他既难过又自责,而对此引起孙女的悲剧,他既无能为力,又无人可以诉说,因此,他在孤独中死去。
天保兄弟
哥哥在糊里糊涂地陷入爱情的矛盾中后,因为竞争的失败孤独地离开并死于意外;弟弟也是孤独地追求着爱情,唱情歌而不为心上人所知,最后也孤独地出走,不知所至。
我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上等于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隐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伏隐的悲痛也忽略了。——沈从文
边城的主题是怎样的呢?
①赞美:边城质朴的生活和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
②批判:物欲横流的现代文明和人们精神的堕落。
③呼吁:重建民族的品德,重新找回美好的人性。
我们现在读这篇小说有什么现实意义?
审视现实,我们也不由得感到,在今天这个物质化的时代,商品经济的大潮越来越把人也商品化、庸俗化,冷漠、自私、惟利渐渐充满了我们生活的空间。
读沈从文的《边城》,激起了我们心底对“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美好人性和宁静和谐的生活的呼唤;让我们思考:怎样才能构建和谐的、一如“边城”的美好社会。
散文化小说
①虚化人物。淡化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塑造,对人物着墨不多,不立体、不典型。
②淡化情节,散化结构,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故事性不强,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和跌宕起伏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情节。
③注重环境描写,注重营造散文化的意境氛围,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与传统小说相比,散文化小说注重对自然风光、民情风俗和生存状态等意境风俗的营造。
④在主旨表现上,更突出情调。不像传统小说一样,不注重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注重突出对……的情感态度、生命态度、价值判断等。
⑤语言散文化。或语言质朴、口语化,或整散结合、等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淡化情节和结构,致力于表达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表现出浓郁的 “形散而神不散”的乡土情结。
②强化环境,营造意境。《边城》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吊脚楼、竹篁、端午节”等景致精心建构,以一种浓烈的“散文化”意境倾诉作者的生命体验,建构出一个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田园牧歌式”湘西风情画卷。
③蕴含音乐美和意象美的散文化语言。如 “翠翠同黄狗躺在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白云。白日渐长,不知什么时节,守在船头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将动态意象与生命情感体验“情景交融”,朴实本色一如湘西生活本身,营造出了清新淡雅的诗意美。
④虚化人物。《边城》中的人物在散文化小说中被弱化,不再刻意追求人物形象的典型。
对比阅读:比较阅读《阿Q正传》《边城》
未庄阿Q:妄自尊大、愚昧无知、自欺欺人、自轻自贱、麻木健忘、奴性十足恃强凌弱——人性之丑
边城翠翠:天真纯洁、羞涩可爱、孝顺懂事、善解人意、情窦初开的少女——人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