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1946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写给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务卿贝尔纳斯的信中说:“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再作任何妥协。我们应该坚持完全控制日本和太平洋……我已厌倦于笼络苏联人。”这表明( )
A.美苏“冷战”从此开始
B.二战后美苏两国矛盾加剧
C.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D.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
2.下图所示海报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西欧实现了一体化
B.美国努力扶植西欧
C.欧洲重视提高妇女的地位
D.欧洲社会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3.据《国际条约集》(1948—1949)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载:“为了实现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更广泛的经济合作,会议认为必须由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们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以交流经济经验、相互给予技术的援助,彼此在原料、粮食、机器、装备等方面提供协助为其任务。”这说明当时的经互会( )
A.让中国渡过了经济难关
B.有利于欧洲一体化
C.逐渐发展为华约组织
D.是美苏“冷战”的产物
4.1963年11月14日,时任美国总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肯尼迪在记者招待会上曾说:“如果赤色中国人表示希望同美国,同它周围的国家和平共处,那么很明显,美国会重新估计它的政策。我们并没有和一项敌视中国的政策结下不解之缘。”肯尼迪的讲话说明( )
A.美国改变了对中国的政策
B.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只是临时性的
C.古巴导弹危机影响了美国的对华政策
D.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主要是由总统决定的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乔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凯南在《苏联行为的根源》中说:“在今后很长时间内,苏联仍是很难打交道的。但并不是说,苏联要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以便在一个确定的时间内推翻我们的社会制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全面“冷战”不可避免 ②要用“热战”代替“冷战” ③“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 ④“冷战”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对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只要我们大家都能消除对德国工业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治的恐惧心理,对于欧洲联合的最大障碍也就消除了。唯一的办法是,在把德国工业从战败国被歧视的地位解脱出来的同时,把法国的工业与德国工业都放在同一起点上。”此观点导致了( )
A.欧共体的成立B.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
C.欧元的诞生D.欧盟的成立
7.下图为华君武先生所作的政治讽刺漫画,对该漫画主旨理解正确的是( )
A.美日勾结,企图共同瓜分中国
B.美国改变对日政策,扶持日本
C.美国支持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D.美国削弱日本,维护自己的霸权
8.美国学者柯瑞·罗宾认为,政治恐 ( http: / / www.21cnjy.com )惧会使我们树立某种特定政治观念的价值。比如说对内战的恐惧,会期望产生对法制的尊重;对极权主义的恐惧,会期望迎来对自由民主的推崇。按照这一说法,下列事件是基于对“冷战”的恐惧的是( )
A.《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
B.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的建立
C.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召开
D.日本《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合作法案》的通过
9.对下图所示内容及其影响解读正确的有( )
①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②中国作为新兴力量迅速崛起 ③美日经济增长缓慢 ④有利于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②④D.②③④
10.刘金质在《冷战史》中说:两极 ( http: / / www.21cnjy.com )格局结束后,世界正处于向新格局转变的过渡时期。世界各国人民不会甘心在美国的领导下用美国的价值观来改造自己。其中“向新格局转变”指的是( )
A.即将确立新的两极对峙格局
B.消灭国际力量中心的过程
C.建立稳定的单极世界的过程
D.将形成多个力量中心的制衡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几百年,西欧几乎是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不出十年,小打年年有。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各国轻而易举地化干戈为玉帛。如今,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和睦相处,互利合作,已接近或达到彼此国界形同虚设的地步了。这主要得益于( )
A.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欧洲一体化迅速发展
D.美国称霸全球战略
12.亨廷顿认为,在正在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下列现象或举措最符合此观点的是( )
A.欧盟成为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
B.构建以超级大国为中心的制衡格局
C.多极化趋势下文明的多元并存与竞争
D.促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
二、非选择题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风云变幻,美苏“冷战”是这一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的主旋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的斯 ( http: / / www.21cnjy.com )德丁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中欧和东欧古国……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
——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1)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序幕。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的时代背景,并指出美国为“担负起未来的责任”在欧洲采取了哪些主要行动。
材料二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 ( http: / / www.21cnjy.com )格认为冷战是“现代历史上的荒谬插曲”,是“漫长的、代价高昂的、黑暗阴郁的、危险的事件,威胁到地球上所有人的生命”,是“人类最接近于集体自杀的一次经历”。
冷战期间,美苏双方将争夺限制在除直 ( http: / / www.21cnjy.com )接战争之外的领域,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局面。……鉴于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巨大灾难和沉痛教训,鉴于核武器的出现和迅速发展,美苏两国谁也不愿意再挑起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导致两国的同归于尽乃至人类的毁灭,竭力避免发生直接军事冲突已经成为双方领导人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这就维持了世界的相对和平的局面……因此,美国著名冷战史专家约翰·加迪斯把冷战称为“长和平”,也有人称之为“冷和平”,认为“尽管冷战是危险的”,但“在很大程度上,冷战为这个世界提供了缓和”“冷战体系为世界提供了和平和安全,尽管存在核均势威慑”。
——《再论冷战的后果与影响》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冷战的后果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主题论证材料中的观点。(任选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国会众、参两院发表咨文,他把世界政治分为自由民主和极权主义两个对立的营垒,不指名地将苏联称为“极权政体”,并以援助希腊和土耳其为名,宣布美国将支持和帮助世界上所有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力量。这便是人所熟知的“杜鲁门主义”的问世。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徐蓝《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二 在黄金年代(1950—1973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美国的GDP增长显著落后于除英国外的所有主要发达国家,特别是德国和日本,它们的GDP年均增长率竟分别是美国的1.5倍和2.4倍。至于人均GDP增长率,美国则慢于所有西欧国家和日本,仅相当于西欧国家人均GDP年增长率的63%。
——高峰《二十世纪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演变》
材料三 我们正在经历着世界近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移。第一次转移是15世纪前后西方世界的崛起,由此推动了科学和技术、商业和资本主义、工业和农业革命。第二次转移是发生在19世纪末的美国崛起,其迅速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第三次就是正在发生着的世界的崛起,即“后美国时代”。在产业、金融、社会、文化等其他方面,世界力量的分配正在发生着转移,正在偏离美国的统治地位。这不是一个美国衰落的世界,而是一个其他国家崛起的世界,一个由许多地方和许多人定义的世界。
——美国著名学者法里德·扎卡里亚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中说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B [解析]从题干中杜鲁门主张由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完全控制日本和太平洋,厌倦笼络苏联人等信息可以看出美苏矛盾加剧,故选B。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排除A; 1955年华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排除C;题干中的信息来自于杜鲁门的信件,因此不能说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排除D。
2.B [解析]材料有效信息是“马歇尔援助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马歇尔计划,该计划是1947年美国提出的扶植欧洲的经济援助计划,故选B项。西欧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走上一体化道路的,但“实现了”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C、D两项在图中没有体现,排除。
3.D [解析]成立经互会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了针对马歇尔计划,故选D。中国不是经互会的成员国,排除A;经互会是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组建的经济组织,不包括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排除B;华约组织是军事组织,与经互会并列存在,排除C。
4.C [解析]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苏争霸过程中美国需要调整对华政策。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故选C项。材料只能说肯尼迪发出了中美关系解冻的信号,美国改变对中国的政策是在尼克松上台后,排除A项;B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美国实行三权分立,总统权力受到国会、最高法院的制约,不能独揽大权,排除D项。
5.D [解析]据“苏联仍是很难打交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可知,美苏走向对抗。结合历史上的美苏恩怨可知,原因是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方面的对立所致,①④正确;②③同战后世界人民的期望及史实不符,错误。故选D。
6.B [解析]材料“把法国的工业与德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工业都放在同一起点上”表明联合只局限于工业方面,导致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故选B项。欧共体扩展到了经济的全方位联合,欧盟涉及政治经济的多方面联合,欧元是货币的统一,排除A、C、D三项。
7.B [解析]结合1949年新中国成立、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际上“冷战”局势的严峻以及图片中美国重新武装日本可知,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美国改变对日政策,开始扶植日本,故选B。此时新中国已现雏形,故不存在瓜分中国的问题,排除A;1949年的日本经济尚未恢复,不具备成为政治大国的资格,排除C;从图片信息可以很明显看出美国是扶植日本,而不是削弱日本,排除D。
8.C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兴独立的民族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不结盟运动由此诞生,它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故选C项。《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是在1991年,日本《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合作法案》的通过是在1992年,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正式宣告结束,排除A、D两项;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的建立是美苏“冷战”下苏联对美国的反击措施,排除B项。
9.D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经济增长率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与中国是否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无关,①错误;根据图表数据可知,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而美日经济增长缓慢,结合所学可知,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有利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②③④正确。故选D。
10.D [解析]据题干材料“世界正处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向新格局转变的过渡时期”,说明新格局还没有正式形成。两极格局的瓦解,没有消灭国际力量中心,而是将形成美、日、欧、俄、中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制衡,故选D项。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没有确立新的两极对峙格局,排除A项;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使得美国建立稳定的由自己主导的单极世界的企图落空,排除B、C两项。
11.C [解析]材料反映了欧洲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战争不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和睦相处并合作的变化。根据材料中“国界形同虚设”的信息可知,这是欧洲一体化的表现,故C项符合题意。A项太宽泛,B项不只包括欧洲,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12.C [解析]注意材料信息“建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亨廷顿实际上是认为多极化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要承认文明的多元性,故选C。欧盟成员国之间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趋向相近,排除A;构建以超级大国为中心的制衡格局,实际上就是构建所谓的单极世界,排除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内部也可能存在文明的多样化,排除D。
13.(1)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结束;②美国要称霸世界,而苏联成为其障碍;③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存在矛盾。
行动:在欧洲进行“冷战”,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等。
(2)示例一:“冷战”威胁世界和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冷战”导致美苏两极对峙,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组建北约,苏联则以经济互助委员会、华约对抗,导致了柏林危机等对抗性事件。“冷战”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对人类心理、文化方面造成巨大阴影,并造成难以消除的“冷战”思维。双方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亚洲则出现了“热战”,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等,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评分标准
示例二:“冷战”保证了世界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对和平与安全。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之外的力量为了自身安全,努力寻求发展,欧洲共同体成立、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开始复兴,这些都促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资本主义国家借助相对稳定的局势,大力调整经济政策发展经济,苏联则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冷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解析]第(1)问,“时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背景”从美苏关系的变化以及美苏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的矛盾等角度分析;“主要行动”回答美国发动“冷战”的措施。第(2)问,材料观点有“冷战”威胁世界和平、“冷战”保证了世界的相对和平与安全,任选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论证即可。“冷战”威胁世界和平从国际局势紧张、美苏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方面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论证。“冷战”保证了世界的相对和平与安全从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促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等角度回答。
14.(1)第一,这表明美国战后对外政策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了从孤立主义向全球扩张的转变;第二,这成为美国对苏联展开“冷战”的重要标志,并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第三,这表明美国越来越以两极思维来看待整个世界。
(2)经济多极化推动了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资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义阵营由美国独大演变为美、日、西欧三足鼎立;政治关系变化推动了多极化,社会主义阵营分裂(中苏关系恶化);国家利益冲突、经济全球化、文明多样性的发展都反对两极力量控制世界,使相互尊重合作发展成为国际共识,第三世界国家的不结盟运动兴起。
(3)同意。理由: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个力量中心相互制约,相互竞争;美国当前出现了许多问题,如经济衰退、恐怖主义威胁等。
不同意。理由:两极格局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实力依然强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二次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理解。第(1)问分析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转变的重大标志,尤其是在处理与当时苏联的关系上。第(2)问,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出现的原因,要从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3)问具有开放性。可以回答同意,然后结合相关史实来说明;也可以回答不同意,并组织相关史实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