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5-22 21:27: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教材分析】
教材选择了塔里木盆地作为西北地区的代表区域。首先,塔里木盆地因其特殊的地形和丰富的资源,在我国西北开发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次,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对人口和城镇的分布由较大的影响,其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也十分突出,具有典型性。本节教材从内容选择上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描述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突出它的干旱特点,并通过活动式课文,说明当地自然环境对人口、城镇、交通线分布的影响;第二部分突出塔里木盆地的能源和资源的开发,彰显它是一块宝地,这两部分之间具有关联性,并以递进的形式呈现,自始至终贯穿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地理学习,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知识的规律,他们能通过地图、资料分析一个地区的位置、自然环境。只是有的学习学习兴趣不浓,不能做到主动学习。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节课为学生提供地图、图片、视频阅读材料、情景表演等,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
【课程标准】
在地图上指出西北地区的范围,用事例说明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塔里木盆地的位置、范围及自然景观。说出自然环境与城镇、交通线分布的关系。
2.根据资料,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能以西气东输为例说明塔里木盆地资源开发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西气东输。
【教学方法】
资料搜集法、材料分析法、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首先,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干旱的塔里木盆地。
西北地区的典型的自然特征是什么?(干旱)你觉得西北区最干旱的地方是哪里呢?(塔里木盆地)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西北地区的腹地,揭开塔里木盆地的神秘面纱。观点一: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荒无人烟,对人类毫无用处。观点二:塔里木盆地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堪称一块宝地。以正反观点的形式引出塔里木盆地的学习。
任务1 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塔里木盆地的位置、范围及自然景观。说出自然环境与城镇、交通线分布的关系。
首先,教师创设学习情境,将学生以考察团的身份跟随小博士去塔里木盆地进行考察,考察路线分三站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
首先是科学考察的第一站,走进塔里木盆地。在我国地图上展示出塔里木盆地的位置,让学生初步了解塔里木盆地在我国的位置。
在塔里木盆地地形图上,首先让同学们在地形图上标出塔里木盆地、天山山脉、昆仑山脉。
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我们从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上及喀什气温降水量图上可以总结出塔里木盆地具有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沙漠广布的自然环境特点。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塔里木盆地这种干旱的气候环境呢?
首先,在亚洲地形图上找到塔里木盆地的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另外,塔里木盆地被周围被高大山脉环绕,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通过教师引导,最后由学生总结塔里木盆地干旱气候的原因。海陆原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形因素:周围高山环抱,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不易到达。
接下来让同学们观看塔里木盆地的景观图片,让学生感受塔里木盆地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
了解了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特点,接下来,进入我们考察的第二站:探秘城镇、交通。此部分内容,主要以学生分小组讨论来完成探究。
分小组探究:认识塔里木盆地城镇、交通线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分小组展示成果之后,教师评价总结。
A组:读教材图8.18,找出塔里木盆地的主要城镇,说出它们的分布特点。
B组:讨论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交通线分布与水源、绿洲分布的关系。
C组:图8.18中有两条纵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猜测修建这两条公路的原因。
成果展示交流:A组
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分布着星星点点的绿洲。它们的水源主要来自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城市、公路和铁路集中分布在盆地边沿点状的绿洲地带。
绿洲: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分布着星星点点的绿洲。
水源:主要来自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
从在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城镇和交通线的分布图上圈出的城镇分布上来看,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主要分布在绿洲上,沿着塔里木盆地边缘呈现环状分布。
成果展示交流:B组
首先,在绿洲、城镇和交通线的分布图上描出塔里木盆地的交通线分布。
由图可知,塔里木盆地的城镇分布在有水源的绿洲上,交通线串联起来各座城镇,沿着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
最后,在教师引导下,B组同学尝试总结此部分内容。
成果展示交流:C组
首先,我们在绿洲、城镇和交通线分布图上描出纵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两条公路,公路是主要作用是方便城市之间的联系,而这两条公路也是为了方便城市之间的联系而修的吗?
接下来,我们将交通线结合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分布图上研究,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两条公路的修建为了沙漠中开发油气资源。
任务2 根据资料,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能以西气东输为例说明塔里木盆地资源开发的意义。
我们考察队考察了塔里木盆地的地形范围、自然环境特点、城镇、交通线的分布等。接下来,我们进入考察的第三站:资源开发。
结合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分布图,结合教材文字资料,了解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油气资源: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尤其是天然气储量占全国陆上天然气总储量的1∕4。
目前,通过西部大开发,原本荒凉的塔里木盆地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
同时,塔克拉玛干两条沙漠公路的陆续建成,为开发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那么,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开发了,我们怎样能将这些油气资源从沙漠里快速地运送到我国资源短缺的东部沿海地区呢?西气东输工程。
教师以课件动画的形式为学生展现出西气东输的线路,了解西气东输的线路及起止地点。
另外,首先让学生集体讨论回答西气东输的一线、二线分别经过了哪些省级行政区?
西气东输工程既带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缓解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紧缺现象。接下来我们共同讨论下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发挥西部地区能源优势;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岗位,扩大就业;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对东部地区的影响: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短缺;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结构;改善东部地区环境质量。
当然,由于塔里木盆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在西气东输工程建设过程中稍微操作不当将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因此,西气东输工程中的保护措施:工程严格规定沿线28米的施工区域,工程施工决不允许超出此范围,废弃物全部回收处理,土石方全部回填,并在施工结束后恢复自然面貌。
【课堂小结】
新疆和若铁路(和田至若羌)是沟通新疆南疆西北、西南地区的便捷运输通道,实现了环塔里木盆地铁路的“闭环”。读图,完成1、2题。
1.塔里木盆地铁路呈环状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原因是 (D)
①水资源丰富 ②多山地
③太阳能丰富 ④人口城市集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修建铁路过程中工人面临的困难有 (C)
①酷暑寒冬 ②高寒缺氧
③强风沙尘 ④狂风暴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新疆长绒棉,世界顶级,做衣被,暖和、透气、舒适,长年供不应求,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喀什等地是我国优质长绒棉的重要产区,经过中科院技术人员的全程指导,棉花产量逐年增加。除此之外,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喀什好风光”区域文旅品牌,走出了致富的新途径。读图,完成3~5题。
3.关于喀什叙述正确的是 (C)
A.喀什老城旭日东升时,北京故宫夜幕沉沉
B.自东向西流淌的河流哺育了喀什老城
C.依托优质棉和特色旅游走上致富新通路
D.朝鲜族能歌善舞,是该地主要的少数民族
4.新疆被誉为“瓜果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两地形成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A.气候与地形 B.土壤与植被
C.交通与城市 D.政策与资金
5.喀什成为我国重要的优质棉产区的自然条件是 (C)
A.国家政策支持,科技力量雄厚 
B.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
C.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源充足
D.邻近国界,方便发展对外贸易
(2022·山西孝义质检)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南至广州(下图)。该工程主气源为中亚进口天然气,调剂气源为塔里木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的国产天然气。读图完成6~8题。
6.西气东输工程沿途经过的区域甲是 (B)
A.黄土高原 B.河西走廊
C.青藏地区 D.三江平原
7.与西气东输一线(轮南—上海)相比,二线工程 (B)
A.输送线路较短 B.供气来源多样
C.途经地区较少 D.修建工程量少
8.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 (D)
①解决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状况
②缓解沿线地区因煤炭燃烧而造成的大气污染
③增加中西部地区的就业机会
④有利于将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