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世界近代史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时空坐标
1
双线模式学考点
2
时空坐标
1859年
1867年
1869年
1883年
1884年
19世纪
80年代
1903年
1913年
重要
成就:
中国
1895年
1900—1901年
洋务运动
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
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
海厄特发明赛璐珞的制造技术
戴姆勒
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夏尔多内发明人造纤维
本茨发明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试飞成功
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八国联军侵华
19世纪60年代
奥托制造
出煤气内
燃机
1876年
【全球视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甲午中日战争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对华侵略方式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双线模式学考点
1
考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的利用 内燃机与汽车 飞机的诞生
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课标: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核心素养对接: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家国情怀(科技推动人类进步)
线1·要素学考点
1.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的利用 内燃机与汽车 飞机的诞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背景 (1)政治基础: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巩固和扩展 (2)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使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 (3)市场基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技术基础: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步 主要标志 电力的广泛应用 领先国家 美国、德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突出成就 电的利用(新能源的应用) 理论基础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概况 (1)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
(2)爱迪生的发明成果:耐用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并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
(3)其他发明:电话、电车、电报等
影响 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 突出成就 内燃机 (应用 技术 领域) 概况 (1)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煤气内燃机
(2)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3)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影响 (1)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交通运输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变革,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
便利
(2)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新兴工业的发展,如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 突出成就 汽车 概况 (1)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2)1913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汽车的价格大幅下降,汽车开始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
影响 (1)大大扩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缩短了人类的空间距离,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2)汽车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汽车配件制造业、石油开采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福特汽车公司的
生产流水线
历史解释:这种流水线生产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第二次工业革命 突出成就 飞机 概况 (1)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的“飞行者1号”飞机试飞成功
(2)中国人冯如制造出更先进的飞机,被誉为“中国始创飞行大家”
影响 宣告了航空时代的到来,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距离,实现了人类飞向蓝天的梦想
第二次工业革命 突出成就 化学 工业 和新 材料 (1)19世纪60—80年代,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染料等
(2)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155周年,后又研制出无烟炸药,其发明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诺贝尔逝世后,设立了诺贝尔奖,每年授予“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3)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赛璐珞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
(4)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第二次工业革命 特点 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影响 对人类社会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对资本主义 国家 (1)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工业化
强国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第二次工业革命 影响 对世界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被迫加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对中国 (1)政治: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经济: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3)社会生活:火车、汽车、电灯、电报等传入中国,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线2·纵横学史
同类整合
◇三次科技革命下的交通与通讯变革
核心素养提升
唯物史观·对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变革,你有何认识?
(1)科学技术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2)科技发展推动全球联系进一步加强。
2. 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社会进步 (1)人口增长:欧美主要工业化国家人口增长迅速
(2)劳动力结构变化:从事工业、商业劳动力人数增长并超过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人数
(3)妇女角色的变化: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4)大众教育:19世纪以后,为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5)城市化: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城市人口迅速增多,城市规模扩大;19世纪中期后,城市的环境得到改善,一些基础设施建立起来
社会问题 (1)环境污染严重: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2)贫富分化加剧:资本家攫取大部分社会财富,日益富裕;广大工人难以糊口,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
机器时代的“享受”
历史解释:19世纪后期,英国的有钱人以乘坐汽船游览泰晤士河为时尚,工业革命使贫富分化加剧。汽船在河中冒着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也使河水变得污浊不堪,在工业化进程中,环境污染加剧
2
考点
牛顿 达尔文 巴尔扎克 贝多芬
课标:通过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人的成就,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核心素养对接:唯物史观(杰出历史人物推动社会进步)
牛顿 简介 英国著名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
成就 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335周年,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评价 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
达尔文 简介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
成就 1859年,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出版,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
影响 《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
巴尔扎克 简介 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代表作 小说集“人间喜剧”中的《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经典之作,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
影响 巴尔扎克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托尔斯泰 代表作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作品 特点 (1)一方面猛烈抨击了俄国的沙皇专制和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榨。另一方面又否定暴力革命,宣扬道德上的博爱
(2)反映了在社会转型时期俄国农民既想反抗又找不到出路的
状态
评价 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思想家,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贝多芬 简介 德国作曲家
代表作 《英雄交响曲》:完成于1804年,是一部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表达出作者对自
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
梵高 简介 荷兰画家
代表作 《夜间的咖啡馆》《向日葵》等。其中《向日葵》表达了梵高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