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四川中考历史二轮中考题型研究 世界古代史 封建时代的欧洲、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四川中考历史二轮中考题型研究 世界古代史 封建时代的欧洲、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2 22:1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世界古代史 封建时代的欧洲、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时空坐标
1
双线模式学考点
2
时空坐标
基督教
产生
欧洲:
亚洲:
589

拜占
庭帝
国建立
法兰克王国
建立
《查士丁尼法典》编成
1世纪
395年
481年
529年
7世纪初
646年
8世纪前期
8世纪中期
9世纪
10世纪
12世纪
1453年
法兰克王国开始推行封君封臣制
伊斯兰教创立
日本大化改新开始
阿拉伯帝国横跨欧亚非三洲
西欧庄园开始流行
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
欧洲
早期
大学
产生
拜占
庭帝
国灭亡
220

581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627

713

741

907

1368

隋朝建立
隋朝统一全国
隋唐时期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五代十国、辽
宋夏金元时期
明朝时期
中国
文成公主入藏
649

641

754

鉴真抵达日本
【全球视野】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 中国的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双线模式学考点
1
考点
基督教
课标:知道基督教的传播,了解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核心素养对接: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推动下,西欧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产生 1世纪时,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产生
基本教义 耶稣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发展与传播 (1)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2)法兰克王国国王克洛维推动整个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
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政治方面:中世纪的教会与世俗君主共同统治人民,直接掌握大量土地和其他经济资源
(2)社会生活: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及价值观念
2
考点
法兰克王国
课标:以法兰克王国为例,初步理解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产生新的文明。
核心素养对接: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推动下,西欧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建立时间 481年 建立者 克洛维
建立背景 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王国,被称为“蛮族王国”,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克洛维的统治 (1)宗教措施:皈依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 (2)土地政策: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教会和部下(3)对外扩张:法兰克王国版图延伸至高卢南部地区以及莱茵河以东至多瑙河之间的大部分地区
封君封臣制 概况 (1)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改革土地的分封形式,要求得到封地的封臣必须为赐地的封君提供兵役服务(2)11世纪,以土地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普遍存在
权利与义务 (1)封臣义务:封臣对封君要忠诚,无偿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2)封君义务:赐予土地,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封臣受外来攻击时,为其提供保护
特点 封君封臣关系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权利与义务交织;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影响 促使以土地封赐为纽带的封建制度在中世纪的西欧形成,对西欧封建社会的稳定起到一定作用
相关言论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查理曼帝国 形成过程 (1)查理继位:8世纪,查理成为法兰克王国国王
(2)王国扩张:800年前后,法兰克王国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查理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分裂 843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3
考点
西欧庄园
课标:了解西欧庄园生活,知道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核心素养对接: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推动下,西欧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兴起发展 从9世纪开始,庄园逐渐流行开来。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
庄园居民 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土地占有 (1)自营地: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2)份地:“自营地”之外的耕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并向领主缴纳其他捐税;自由农民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3)共用地:庄园周围的林地、荒地等,由全体佃户共同使用 一个庄园的图解
历史解释:西欧庄园里有耕地、牧场、磨坊等,说明了庄园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
庄园法庭 概况 (1)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 (2)主要审理领主与佃户或佃户之间的经济和婚姻纠纷,依据习惯法或村法审判,对违法行为通常处以罚金,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 作用 积极 维护庄园公共秩序;佃户可以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消极 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维护领主的利益
特点 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地位 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4
考点
西欧中世纪的城市 欧洲的早期大学
课标:知道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以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的兴起为例,初步认识欧洲的早期大学。
核心素养对接: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推动下,西欧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西欧中世纪的城市 兴起 从10世纪起,西欧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 城市自由自治 概况 (1)方式:通过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法兰西琅城取得自治的过程最为典型)
(2)结果: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和特权,成为自由城市
西欧中世纪的城市 城市自由自治 表现 (1)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2)部分城市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成为自治城市
作用 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局限性 取得自治的城市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城市 居民 (1)基本居民:手工工匠和商人 (2)农奴进入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即获得市民身份,领主无权强迫其重新变成农奴 影响 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分化出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欧洲的早期大学 兴起 12世纪,西欧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代表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博洛尼亚大学) 自治权利 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课程 内容 基础课程(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专业课程(法学、医学和神学)
特点 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影响 为欧洲教育和学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
考点
拜占庭帝国 《罗马民法大全》
课标: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核心素养对接:历史解释(建构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对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分析)
拜占庭帝国 发展 历程 (1)建立: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东罗马帝国因都城君士坦丁堡旧名拜占庭,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2)应变:7世纪以后,为抵御阿拉伯人入侵,皇帝把行省改为军区,把自由农民编入军队,军事将领成为地方行政长官(3)衰落:9世纪以后,在外部多个军事势力进攻、内部财政枯竭等因素的影响下,国势日渐衰弱(4)灭亡: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
拜占庭帝国 历史地位(影响) (1)对人类文明: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2)对欧洲:保存了大量希腊、罗马古籍,为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3)对文化交流: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架起了桥梁
《罗马民法大全》 时间 查士丁尼统治时期 目的 稳固帝国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组成 《查士丁尼法典》(529年编成)《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和《新法典》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影响 (1)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2)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 6
考点
大化改新 日本古代社会
课标: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核心素养对接:历史解释(建构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对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分析)
大化改新 时间 646年开始 领导人物 孝德天皇
学习对象 唐朝的典章制度 主要内容 (1)政治: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2)经济: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性质 一场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影响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进入封建社会
日本古代社会 发展历程
幕府统治 12世纪晚期,镰仓幕府建立,日本由此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天皇大权旁落,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
7
考点
伊斯兰教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的贡献
课标:了解伊斯兰教的传播,初步认识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的贡献。 核心素养对接:历史解释(建构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对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分析)
伊斯兰教 创立 穆罕默德于7世纪初创立伊斯兰教,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称为“穆斯林”
传播 伴随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
阿拉伯帝国 概况 (1)诞生: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了穆斯林公社1400周年,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
(2)统一: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3)扩张: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
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4)灭亡: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
影响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的贡献 译著典籍 设立“智慧宫”,翻译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阿拉伯文化
数学 改造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
医学 《医学集成》和《医典》,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文学 《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
文化传播 (1)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称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2)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