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四川中考历史二轮中考题型研究 世界古代史 古代亚非文明、古代欧洲文明(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四川中考历史二轮中考题型研究 世界古代史 古代亚非文明、古代欧洲文明(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2 22:2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世界古代史 古代亚非文明、古代欧洲文明
时空坐标
1
双线模式学考点
2
时空坐标
公元前
3100年左右
约公元前24世纪
公元前
1500年左右
公元前8世纪
公元前6世纪
公元前509年
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
公元前334年
公元前27年
4世纪末
476年
中国
约公元前2070年
古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两河流域初步实现统一
雅利安人
侵入印度
希腊城邦出现
佛教创立
罗马共
和国建立
伯里克利
主政雅典
亚历山大
东征开始
罗马帝国
建立
罗马帝国分裂
西罗马
帝国灭亡
公元前
771年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356年
公元前
221年
220年
589年
夏、商、西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商鞅变法
【全球视野】
(1)古代亚非大陆陆续诞生了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同属于大河文明。
(2)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丝绸之路开通并成为古代亚欧大陆往来的大动脉。
(3)诞生于古代印度的佛教,在张骞通西域后,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文化。
双线模式学考点
1
考点
古埃及文明 金字塔
课标: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核心素养对接:家国情怀(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
古埃及文明 发源地 非洲的尼罗河流域(古埃及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发展 历程
文明 成就 太阳历;象形文字(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木乃伊制作中发展起来的解剖医学;测量河流水位和建筑等计算过程中发展了数学;预测尼罗河泛滥的日期过程中展开天文学研究
古埃及文明 文明象征:金字塔 (1)简介: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是国王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2)代表:胡夫金字塔(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 (3)意义: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以及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金字塔
地位 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2
考点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汉谟拉比法典》
课标: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核心素养对接:家国情怀(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发源地 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发展概况
代表:古巴比伦王国 统治措施: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法典
文明成就 楔形文字和阴历;60进位制计数法;《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 制定时期 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治时期
目的 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可了解的古巴比伦社会 (1)社会等级森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2)奴隶制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3)商品经济活跃:对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作出规定 地位 《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意义 (1)对历史研究:从法典内容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2)对世界: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汉谟拉比法典》
石柱局部图
3
考点
古代印度社会 种姓制度 佛教创立
课标: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核心素养对接:家国情怀(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
古代印度社会 发源地 印度河流域
发展 概况
文明 成就 “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后经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佛教;梵文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种姓制度 形成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内容 (1)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祭祀
(2)第二等级: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3)第三等级: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4)第四等级: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5)“不可接触者”:贱民,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特点 (1)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
(2)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佛教创立 时间 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教义 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并宣扬“忍受顺从” 传播 4
考点
希腊城邦 雅典民主政治 亚历山大帝国
课标:知道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初步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核心素养对接:家国情怀(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
希腊早期文明 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希腊城邦 时间 公元前8世纪出现
地理范围 古代希腊地理范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半岛西岸、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以及西西里岛等地区
地理环境 环海、多山、多岛屿,平原面积小,耕地有限(影响:多山不便于各地区间的联系;环海、多岛屿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发展)
希腊城邦 代表 雅典(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斯巴达(最大的城邦)
特点 (1)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小国寡民”
(2)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非公民包括外邦人和奴隶),二者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且界限分明
社会结构 (1)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只有公民才能占有土地
(2)外邦人为自由人,但没有政治权利,不能占有土地。奴隶几乎没有任何权利和自由
地位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古希腊文明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
雅典民主政治 奠基 公元前6世纪,雅典经历了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了五百人议事会和“陶片放逐法”,建立了民主政体 高峰 概况 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克利里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表现 (1)扩大公民权利: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
(2)轮番而治: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
(3)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
(4)建立津贴制度,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
雅典民主政治 特点 直接民主 实质 奴隶制民主政治(少数奴隶主贵族的民主)
评价 积极性 (1)对雅典:能激发公民群体的积极性,有利于雅典城邦的 发展 (2)对世界:对罗马城邦的共和体制、近代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局限性 (1)少数人的民主:雅典民主政治仅适用于成年男性公民,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2)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容易使民主成为个人争权夺利的工 具,甚至沦为暴民政治 亚历山大帝国 发展 概况 (1)兴起:前4世纪,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2)扩张:前334年起,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进攻波斯帝国,南下攻占地中海东岸地区、埃及,后进入两河流域,灭亡波斯帝国
影响 积极 (1)推动交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2)推动城市发展:亚历山大在帝国境内建造的新城,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 消极 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亚历山大东征示意图
辨识要点:从马其顿出发;重要战役地点伊苏斯、高加米拉
疆域范围: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
5
考点
罗马城邦 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课标:知道罗马城邦,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核心素养对接:家国情怀(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
罗马城邦 兴起 公元前1000年左右,罗马城邦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发展:罗马共和国 兴衰 历程 (1)建立: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2530周年
(2)扩张: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随后通过“布匿战争”灭掉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地区的霸主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3)衰落: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沉重打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罗马城邦 发展:罗马共和国 统治概况 政治机构 (1)元老院:由贵族组成,掌握国家统治的决策权,两个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
(2)公民大会:成为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3)保民官:由平民选出,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法制建设 (1)制定: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成文法—— 《十二铜表法》
(2)意义: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建立 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建立罗马帝国
征服与扩张 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其“内湖”
衰亡 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衰亡 原因 (1)内部: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长期的政治、经济大危机,实质是奴隶制危机;统治机构庞大,统治者穷奢极欲,社会奢靡享乐之风盛行
(2)外部:日耳曼人大举入侵
6
考点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课标:以建筑艺术、公历等为例,初步认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成就。 核心素养对接:家国情怀(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
建筑艺术 (1)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典型代表是雅典帕特农神庙
(2)罗马:吸收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代表性建筑有罗马大竞技场(又称斗兽场或角斗场)、引水道工程、凯旋门、万神庙等
建筑艺术
帕特农神庙遗址
历史解释:为纪念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而建,庄重典雅,气势恢宏,具有和谐、雄壮的美,代表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
罗马大竞技场遗址外景
历史解释:大竞技场是迄今遗留下来的古罗马建筑中最卓越的代表,也是罗马帝国的象征
罗马万神庙穹顶
历史解释:是人类历史上没有铁梁支撑的最大拱顶建筑
公历 凯撒命人以古埃及人的太阳历为蓝本编制“儒略历”,“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公历的基础
文学 (1)希腊神话:影响广泛,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 (2)《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 雕塑 (1)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2)《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之一 《掷铁饼者》
历史解释:体现了古希腊崇尚人体的力与美,是古希腊体育运动的缩影
希腊哲学 (1)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的 (2)苏格拉底: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他指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 (3)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其至理名言 罗马法学 概况 (1)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2)罗马帝国时期,适用于罗马公民和非公民之间关系的万民法、关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经济法,以及众多的法律概念,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
(3)罗马的法学家有权在法庭审案时发表意见和解释法律,他们的著作成为罗马法学的基础和权威
罗马法学 影响 (1)对罗马统治:有利于调解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和社会矛盾,稳固帝国统治
(2)对后世立法:罗马法中的许多原则和制度被近代以来的法制所采用,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关言论 罗马法制发达,对世界影响持久:“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
体育 奥林匹克运动会(奥运会)起源于古希腊的城市奥林匹亚,运动会期间,各城邦之间所有敌对活动一律停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