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板块综述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世界近代史 走向近代
时空坐标
1
双线模式学考点
2
时空坐标
14世纪
中叶以后
13世纪
14世纪
中叶
1492年
1497—
1498年
1519—
1522年
16世纪
中国
1405—1433年
郑和下西洋
租地农
场建立
手工工场出现
文艺复兴开始
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哥伦布
发现美洲
达·伽马开辟出通往印度的新航线
麦哲伦船
队环球航行
“三角贸易”开始
新航路开辟、大航海时代
西方国家殖民与扩张
1553年
葡萄牙攫
取在澳门
的居住权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61—
1662年
17世纪
荷、法、英殖民争霸
1488年
15世纪末
【全球视野】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开始早期殖民扩张,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后来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双线模式学考点
1
考点
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手工工场 租地农场
课标:从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产生,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核心素养对接: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时空观念(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能对史事形成准确的理解)
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手工工场 概况
特点 由分散转向集中;生产组织形式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适应市场需求
影响 推动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发展的显著标志)
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租地农场 概况 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领主出租自营地,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英国的租地农场:出现的最早,也最典型)
特点 土地逐渐集中;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农副产品市场化
影响 推动了农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西欧社会结构的变化 农村 富裕农民、骑士等以租地农场的经营方式掌握生产、交换等环节,控制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城市 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富商巨贾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2
考点
文艺复兴 《神曲》 莎士比亚的戏剧
课标:知道《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等,初步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核心素养对接:历史解释(建构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对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分析)
文艺复兴 概念 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被认为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人”的发现)
进程 14世纪中叶,起源于意大利,15、16世纪向西欧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延续近300年之久
背景 (1)经济(根本原因):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城市工商业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思想:新兴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
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要求建立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方式 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对古典文化有继承,更有创新
性质 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思想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 代表人物、作品 《神曲》 作者 意大利诗人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主要内容 《神曲》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具有人文主义色彩
文艺复兴 代表人物、作品 达·芬奇 简介 达·芬奇是意大利人,其作品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他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并称为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代表作 《最后的晚餐》 《蒙娜丽莎》等 《蒙娜丽莎》
历史解释:以现实人物为主题,人物形象神态自若,富有生命的活力,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文艺复兴 代表人物、作品 莎士比亚 简介 英国的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文学艺术家,《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他的代表作
作品 特点 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
理想
文艺复兴 影响 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相关言论 体现人文主义:
(1)“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2)“青春是多么美丽啊,却留不住这逝水年华!得欢乐时且欢乐吧,谁知明天有没有这闲暇!”
3
考点
新航路开辟 哥伦布发现美洲530周年 麦哲伦环球航行完成500周年
课标: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核心素养对接:时空观念(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能对史事形成准确的理解);历史解释(建构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对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分析)
线1·要素学考点
新航路开辟 时间 15世纪末开始
原因 (1)经济根源(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商品经济发达,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2)社会根源:东方的商品在欧洲市场极受欢迎;《马可·波罗行纪》(又称《东方见闻录》)使欧洲社会出现了关注东方的热潮(3)商业因素(直接原因):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迫使欧洲人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条件 (1)客观条件:地圆学说在欧洲流行;中国“罗盘”导航技术的传入;欧洲造船技术的进步(2)主观条件: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航海家的探索和冒险精神
新航路开辟 概括 航海家 资助国家 时间 航线 作用
迪亚士 葡萄牙 1487—1488年 葡萄牙→沿非洲西海岸南下→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打开了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
哥伦布 西班牙 1492年(首航时间) 西班牙→向西横渡大西洋→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古巴和海地(哥伦布以为到达印度,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 哥伦布发现美洲,开辟了欧洲通往美洲的新航路,打破了美洲大陆与世隔绝的状态
新航路开辟 概况 航海家 资助国家 时间 航线 作用
达·伽马 葡萄牙 1497—1498年 葡萄牙→好望角→印度西海岸 找到了欧洲从海上到达印度的新航路
麦哲伦 西班牙 1519—1522年 西班牙→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好望角→ 欧洲 麦哲伦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
正确
新航路开辟 影响 对世界 (1)走向整体: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2)对全球经济: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是经济全球化的开端
对欧洲 使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欧洲大西洋沿岸,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亚非拉地区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给亚非拉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辨识要点:航海家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起点国家葡萄牙、西班牙;重要地点麦哲伦海峡、好
望角
路线特点:以欧洲为中心;两个方向,从西班牙出发向西航行,从葡萄牙出发向东航行;连接美、亚、非、欧四大洲,形成全球航线
线2·纵横学史
同类整合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历程
[乐山2022.33;张家界2021.27;
宜昌2023.42]
核心素养提升
唯物史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联系不断加强,由分散发展走向世界一体化。
4
考点
资本原始积累 早期殖民掠夺 “三角贸易”
课标:知道“三角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核心素养对接:时空观念(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能对史事形成准确的理解)
资本原始积累 概念 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通过暴力等非正当手段使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的过程
方式 建立殖民据点和商战、掠夺殖民地、进行劫掠式贸易、成立特许贸易公司、殖民争霸战争等
资本原始积累 早期殖民掠夺 (1)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进行殖民:葡萄牙人在亚非拉地区建立殖民据点和商站(如中国澳门),进行劫掠式贸易;16世纪,西班牙凭借“无敌舰队”在美洲建立起殖民大帝国
(2)英国的殖民扩张: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英国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成立特许贸易公司进行殖民贸易;17世纪,在北美建立殖民地和大种植园
(3)荷、法、英殖民争霸:17世纪下半叶起,英国与荷兰、法国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市场发生一系列战争,英国最终取胜,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为 “日不落帝国”
资本原始积累 “三角贸易” 时间 16世纪—19世纪中期(持续300多年)
主要国家 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获利最大)
名称由来 该贸易主要在欧洲、非洲、美洲之间进行,航线呈三角形,故这个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被称为“三角贸易”(黑奴贸易)
目的 获取更大利润;补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
资本原始积累 “三角贸易” 过程(以英国为例) (1)出程(欧洲→非洲):英国商船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运往非洲倾销 (2)中程(非洲→美洲):掳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3)归程(美洲→欧洲):购进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
影响 (1)对欧洲(尤其是英国):加速了英国等西欧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对非洲:人口大量减少,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造成非洲传统文明衰落,社会经济倒退(3)对美洲:为美洲种植园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美洲的开发 英国在大西洋进行的
“三角贸易”示意图
资本原始积累 影响 (1)对欧洲:客观上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殖民地:一方面,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灾难;另一方面,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对世界:资本原始积累客观上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认识 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资本主义国家崛起的重要途径;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以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为主要手段,带有野蛮性和残酷性,给被殖民地区人民带来深重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