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四川中考历史二轮专题研究 专题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件)(共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四川中考历史二轮专题研究 专题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件)(共1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2 22:26: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四川中考专题研究
第二部分
专题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线索梳理
1
拓展提升
2
时政热点:教育部制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
线索梳理
1
线索
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泽被世界
载体 代表史实 社会价值
文化遗产 遗址、墓葬 北京人遗址、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秦始皇陵兵马俑 有助于了解当时生产生活方式、发展水平、社会风貌和价值取向,为研究历史提供了可靠的实物史料
建筑、石刻 长城、北京城、云冈石窟等 展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和匠心精神;向世人展现了建筑之美
载体 代表史实 社会价值
经典篇目 文学 《论语》、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传承了中华民族的记忆和生活方式;展现了中国古代各阶层民众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以及中国文学的特性
史学著作 《史记》《资治通鉴》等 是传承历史史实的重要载体,有助于保存和诠释民族记忆
科学典籍 《齐民要术》《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 涵盖了众多古代科技知识,体现了古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处理与自然关系的方法
载体 代表史实 社会价值
人文典故 神话、传说 “盘古开天”“女娲补天” “大禹治水”等 展现了古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名言名句 老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孔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 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有助于养成良好的美德
基本常识 时令节气 农历、二十四节气 指导了中国传统农业生产,促进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繁盛
传统节日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反映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有助于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载体 代表史实 社会价值
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引发了近代西方国家的社会变革,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
重大工程 都江堰、灵渠、大运河等 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利用自然的智慧;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传统医药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华佗发明麻沸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 对人类医学和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世界医学的进步
载体 代表史实 社会价值
艺术与技能 书法绘画 锺繇、胡昭是曹魏时期的书法名家;《兰亭集序》《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清明上河图》 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集中体现,见证了中国古代艺术的辉煌
戏曲 杂剧、昆曲、京剧 增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性
技能 刺绣、烹饪、武术 展现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
2
线索
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文化的传承 学校 教育 (1)发展:孔子创办私学,汉朝设立太学,官学与私学是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科举制的创立、发展、完善,使整个社会读书风气盛行;近代创办的国家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采用中西结合的教育方式,延续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了与时俱进;张謇兴办学校
(2)影响:学校教育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文化的传承 书籍 印刷 (1)发展:书籍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唐朝已有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近现代报纸、杂志等出现和普及
(2)影响: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对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推进了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图书馆、博物馆 (1)发展:张謇创办图书馆、博物苑(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等
(2)影响:图书馆和博物馆担负着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的作用,而且逐渐发展出服务公众的职能
中国的文 化遗产 (1)代表:①物质文化遗产:长城、莫高窟、明清紫禁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曲阜孔庙孔林孔府、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等
②非物质文化遗产:雕版印刷技艺、汉字书法、篆刻、妈祖信俗、端午节、京剧、昆曲等
(2)意义:既表明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又意味着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任重道远
文化遗产 的价值 是人类社会共同的文化财富,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
拓展提升
1. 中华传统文化能够生生不息的原因。
(1)中华文化以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为基础。
(2)中华传统文化由多种载体所承载和传播。
(3)中央集权体制和统一的文化政策推动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交融。
(4)兼收并蓄的对外文化交流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
2. 中华文化在当今人类文明发展中有何作用,谈谈你的认识。
是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基石;是构建良好民族心理的基础;是提升综合国力的精神资源;是建设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条件。
3. 你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哪些智慧?
(1)汲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
(2)汲取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3)汲取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4. 谈谈你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
有利于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扩大影响力;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