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课标解读
第一部分研习
第二部分研习
《站起来》
《长征》
《大战中的序曲》
《焦裕禄》
《别了》
《抗疫记》
单元内容分析
1840
鸦片战争
1956 1966 1978 1997 2020
十年建设 改革开放 香港回归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6—1966)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978—20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7—)
单元内容分析
历史年代尺
八国联军侵华
1900
1919
五四运动
1911
辛亥革命
《南京条约》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英、俄、日、法、意、美、德、奥
《辛丑条约》
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揭开了全民族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
1921
中共成立
1926
国共合作
1931
九一八事变
1936
长征胜利
1937
日军全面侵华
1940
百团大战
1945
抗战胜利
1949
新中国成立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重大判断“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任务活动二
明确目标,整体把握
点明具体会议与背景,明确历史性意义。
结合历史背景,感受意义与民族自豪之情
分述内容,点明阅读内容时的要求。
单元内容分析
学习提示解读P5
核心目标
走近历史时代背景,品读作品内涵。
鉴赏语言艺术,学习写作技巧。
分析文章的论说特点,把握各部分的关联。
感受革命豪情和建设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1
3
2
4
七律·中国人民强起来
纬地经天垂宇宙,匡时伐罪展雄才。
三山倾倒摧枯朽,百战高歌驱独裁。
五卷宏文蓝图绘,九州大众笑颜开。
天安门上巍然立,中国人民站起来。
预习检查
开幕辞
任务活动二
理清结构,品读内涵
任务活动二 理清结构,品读内涵
1.毛泽东在改天换地的伟大时刻,回顾过去,论证了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立足当下,对国家的发展大计作出规划;展望未来,描绘出中华民族振兴的壮丽蓝图。学习时,注意分析作者围绕“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阐述了哪些具体内容,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联。
2.毛泽东阐述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有哪些具体内容?请结合第6段作简要说明。
①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取得了胜利。
②代表全体中国人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制定了制度法令、大政方针以及美好愿景。
③中华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从此列入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
④中国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朋友遍天下。
任务活动二 理清结构,品读内涵
3.围绕“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中心,作者论述了三方面具体内容,请指出这三方面内容分别是什么以及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联。
(1)具体内容:①回顾过去,回顾中国近代一百多年来尤其是近三年多的解放战争历程,阐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必然性;②立足当下,正式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对国家发展大计作出规划,阐述“站起来”的伟大历史意义;③展望未来,描绘出民族振兴的壮美蓝图,阐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以后的美好前景。
任务活动二 理清结构,品读内涵
(2)关联:第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因,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果,第二部分又是第三部分的基础和前提。
主旨归纳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开幕词,宣布了大会开幕。回顾过去,论证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立足当下,对国家的发展大计作出规划;展望未来,描绘出民族振兴的蓝图。在历史转折的伟大时刻,抒发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无限豪情。
任务活动三
鉴赏语言,学习表达
任务活动三 鉴赏语言,学习表达
1.所谓“站起来”,就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这里为什么不这样表述而用“站起来”一词?
所谓“站起来”,是很直白、很形象的语言,它形象地揭示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这一伟大成就,生动地告知全世界:中国人民从此结束了被奴役、被压迫的历史,获得了独立、自主和自由的新生活。
2.品读下列句子,从词语选用和句式表达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数百万人民解放军的野战军已经打到接近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和新疆的地区去了,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在3年多的时间内,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P3,-4)
用词准确
“大多数”点明范围
“基本”点明程度
任务活动三 鉴赏语言,学习表达
②只要我们仍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P9,-3)
排比+绝对肯定关联词表明了作者对建国后快速振兴民族经济的自信和豪情。
③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P11,1)
肯定判断、否定判断和“任何”的修饰语,表明了作者对新中国巩固国防、抵御外辱的自信和豪情。
任务活动三 鉴赏语言,学习表达
④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P12)
体现出作者对“内外反动派”的蔑视;
体现了作者对建设新中国的豪情和自信。
⑤“任何”“一切”“唯一”“决无”有什么作用?(P4,5.6.7.8)
强调“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的不可信,告诫人民要放弃一切幻想,抱定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
任务活动三 鉴赏语言,学习表达
3.试着解读“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碑文。
三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碑文中的“三个永垂不朽”中的“三年以来”是指1946年开始的解放战争;“三十年以来”是指自1919年五四运动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到1949年新中国建国;而1840年则是中国遭受外敌侵略的开始,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从此弥漫着滚滚硝烟,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三个时间段中,都有中国爱国志士的不屈抗争!其中还有很多人为之献出了生命。
任务活动三 鉴赏语言,学习表达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