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雷雨(节选)》课件(共41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雷雨(节选)》课件(共41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2 23:0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曹禺
曹禺著
教 学 目 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熟悉剧情,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剧中潜台词的含意,明确课文结构及戏剧冲突。
审美鉴赏与创造:品读戏剧语言,揣摩人物心理,理性分析复杂人物形象的多重性格。
文化传承与理解:认清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20世纪 30年代中国的社会现实。
曹禺,原名万家宝。生于1910年,卒于1996年。中国现当代剧作家。祖籍湖北潜江市,生于天津一个官僚家庭。1925年开始演戏。
曹禺擅长以现实主义笔触,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展示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作品享誉海内外。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解放后,曹禺有《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剧作。
作 家 作 品
知人论世
《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他青少年时代在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后,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代,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激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二、整体感知
节选的部分为第二幕:周朴园与鲁侍萍30年后意外相遇……
任务一:
1.速读课下注释,了解前情后续,即第一、三四幕整部剧的主要情节。
2.画出人物关系结构示意图。
二、整体感知
任务一:
3.理清选文情节,完成表格
本文选自第二幕,把这幕话剧分成两场:
(1)第一场:写三十年后 ( ) 和( )再次相见的情景。
(2)第二场:写 ( ) 和 ( )的父子会面。
时间 地点 事情
三十多年前 无锡
三十年前除夕
三十年来 外乡
三十年来 周公馆
从前 哈尔滨
最近 矿上
周家为了 娶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为媳,赶侍萍出门,侍萍和小儿子( )。
侍萍流浪外乡,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子、在学校侍侯人,嫁过两次,与( )结婚,有了一个女儿( )。
周朴园为了纪念侍萍,保留着( )、( )的习惯、记住侍萍的 生日。
周朴园( )。
矿工( ),矿上警察( ),周朴园( )。
( )与( )相爱,并生了两个儿子( )( )
时间 地点 事情
三十多年前 无锡
三十年前除夕 无锡
三十年来 外乡
三十年来 周公馆
从前 哈尔滨
最近 矿上
周家为了 娶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为媳,赶侍萍出门,侍萍和小儿子投河自尽,后被人救活。
侍萍流浪外乡,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子、在学校侍侯人,嫁过两次,与鲁贵结婚,有了一个女儿四凤。
周朴园为了纪念侍萍,保留着侍萍的喜欢的物品、保留关窗的习惯、记住侍萍的 生日。
周朴园包修江桥,故意让江桥出险,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每条性命扣下三百块钱。
矿工罢工,矿上警察开枪打死三十个工人,周朴园收买工人代表,签订复工合同,开除鲁大海
周朴园与侍萍相爱,并生了两个儿子
人物关系图
周萍开枪自尽;
繁漪
周朴园
鲁侍萍
鲁贵
周冲
异母兄弟
父子
母子
继母子(情人)
父子
夫妻
周萍
鲁大海
兄弟
父子(雇佣)
母子
旧情人(主仆)
母女
夫妻
母子
父女
四凤
同母异父兄妹(主仆、情人)
四凤触电身亡;
繁漪疯了;
侍萍呆痴;
资产阶级家庭
贫民阶层家庭
同母兄妹
周冲为救四凤也触电身亡;
一个夏天的午饭后
周公馆的客厅里
剧本的舞台性:
必须遵循时空高度集中的原则
研读文本
《雷雨》节选
时间:
地点:
“三一律”是西方古典主义戏剧的主导原则,要求戏剧有时间、地点和行动(情节)的一致性。
(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时间集中:一天(上午到午夜两点钟)
地点集中:鲁家,周家(周家的客厅,鲁家的住房)
事件集中:周家内部及与鲁家的矛盾冲突(爱情冲突、阶级冲突)
雷雨
话剧三一律原则
戏剧鉴赏方法:
①把握戏剧冲突
②分析人物形象
③揣摩戏剧语言
《雷雨》第二幕
请把课文节选部分分为两场,分别找出其中的矛盾冲突,以及矛盾冲突的焦点。
剧本结构 戏剧冲突
第二幕 周、鲁两家的冲突。
第一场: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冲突
第一层,周朴园认出鲁侍萍的经过
(相遇述旧怨)
第二层,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的态度
(相认生新恨)
第二场:周朴园同鲁大海的冲突。
剧情分析
第一层:相遇述旧怨
第二层:相认生新恨
矛盾焦点:
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情的纠葛)
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
(一)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的冲突;
人物形象
艺术作品要写得美,就要明确地把人的多样变化写出来。同一个人,有时是恶棍,有时是天使,有时聪明,有时坚强有力,有时十分脆弱。
——列夫·托尔斯泰
分析情节,把握形象
课文内容 性格特征
他为了迎娶富家小姐,和他的母亲在年三十夜里将侍萍和她刚生下三天的孩子赶出家门。 冷酷无情
他一直使用当年的旧家具,摆着侍萍的照片,保留着关窗的习惯。 伪善
他在和侍萍的谈话中得知侍萍还活着时,却不想见她;而在得知眼前所站的人就是侍萍时,他的第一反应居然是他没能躲过去,侍萍要来敲诈他。他怀念的只是当年温柔、贤惠且他以为已死去不会给他造成威胁的侍萍,只是寻求良心上的安慰。 虚伪、自私
在处理工人罢工事件时,他一方面进行血腥镇压,另一方面采取分化收买政策,并开除闹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鲁大海。 阴险、奸诈
在与鲁大海的正面交锋中,他稳操胜券,不急不躁,对于鲁大海的斥骂,他不轻易发怒,保持冷静,说话简洁,打击性很强。 强硬、老谋深算
鲁大海揭露他的发家史。 冷酷无情、丧失人性、唯利是图
总体概括 周朴园出身于封建大家庭,年轻时留过洋,是一家煤矿的董事长。节选部分主要刻画了他虚伪、自私、冷酷、强硬、老谋深算的性格特征。
人物形象
分析周朴园人物形象时,重点关注时间点
1、周朴园对过去的侍萍:
始乱终弃——
2、周朴园对“死去”的侍萍:
保留她在家时的习惯——
3、周朴园对面前的侍萍
凶相毕露、彻底决裂——
分析情节,把握形象
课文内容 性格特征
年轻时在周家当女佣,与周朴园恋爱,生下两个儿子。但在第二个儿子出生的第三天,母子俩便被周家赶出大门,投河遇救,开始了新的苦难生活:嫁过两次人,什么事都做,“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子,在学校里伺候人”。 贤惠、命运多舛、勤劳能干
30年的磨炼,使她更坚强了,使她不再相信周朴园的谎言,并拒绝了周朴园的资助。 坚强、有自尊
她并不想公开周、鲁两家的秘密,她相信“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这是我的报应,我的报应”,她认为悲剧是天意,是命运造成的。 有封建伦理观念和“宿命论”思想
总体概括 鲁侍萍是一个受侮辱、被迫害的旧社会劳动妇女。她善良、正直,备受屈辱,却又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刚强和自尊。
剧情分析
聚焦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细读文本,关注对话,说说周朴园对鲁侍萍是真情还是假意?
曹禺毫不犹豫的说:“是真实的,绝对是真实的。”
既然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是真实的,那为什么当真的侍萍出现时他是如此情态?
30年过去了,人总是会变的。
周朴园的思想行动的变化,正是他“这一个”人物的思想性格在彼时彼地和在此时此地的特殊表现。
30年前,赶走侍萍的是周家老太太,封建家庭等级观念,作为周家少爷,父母之命、岂敢违背,在加上新夫人是大官家的小姐,绝对不容许她的前头还有夫人,逼走侍萍是必然。所以曾经的爱不假,但此时的周朴园太过懦弱。
30年后,他跟警察局长、英国买办来往,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工人,甚至不惜用工人的性命来填满自己的腰包。侍萍的出现使他立马从对过去的怀念回到现实的利害关系中,他害怕地位和名誉受损,认出侍萍后的言行的显露出他的自私、伪善与无耻。
因为他意识到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他以前的种种罪恶将昭然于天下,所以他立即感到恐慌。他以为搬了家,以前的罪恶无人知道,可是侍萍的突然出现,给他精神上沉重的打击,他表现出的恐慌、害怕正是他内心虚伪的表现。
周朴园慌张、惊惧,为什么?
人物形象
过去的侍萍
上当受骗、听天由命——
善良软弱
现在的侍萍
撕毁五千元支票——
有骨气、有尊严
控诉罪行、憎恨罪恶——
清醒、自尊、坚强
唯一的要求就是“见见我的萍儿”——
纯洁、崇高的母爱
勤劳、善良、有尊严而又不得不屈服于命运的下层劳动人民。
人物形象
(二)周朴园和鲁大海之间的冲突
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阶级斗争)
矛盾焦点:
劳资冲突
面对三十年未见的儿子,周朴园是什么样的态度呢?结合课文中周朴园和鲁大海的对话看一下。
面对多年前遗弃的亲生儿子,却没有一点父子顾念之情,而是将现实利益摆在第一位,始终以一种傲慢、一本正经的姿态对其进行打击,手段阴险老到,资本家面目毕露,足以体现他冷酷无情、狡猾的性格特点。
明知故问
教训
嘲笑讽刺
恶狠狠
立场坚定
斗争坚决
揭露、怒斥
父子相遇
阶级斗争
1
人物形象
通过鲁大海之口揭露了周朴园哪几大罪行?这些罪行的揭露体现了周朴园的什么形象特点?
收买工人代表;
血腥的发家史;
血腥镇压工人。
有力地揭露了他狠毒无义、奸诈的性格特点。
人物形象
通过鲁大海与周朴园的斗争,你认识了怎样的鲁大海?
幼稚而又缺乏斗争经验
有着可贵的坚定的阶级立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对资本家清醒而又深刻的认识。
人物形象
鲁大海的出现,使我们透过故事情节的阴郁氛围,看到了一丝希望和些许亮色。
工人阶级的真正代表
  他忠心耿耿地为工人弟兄争取权利,同资本家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尽管在这场斗争中他是失败者,被工厂开除,但他却表现出了工人阶级的大公无私和英勇顽强的反抗精神。当然,他有斗争经验不足,幼稚而又鲁莽等弱点。
四、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周朴园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样的?你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
他用钱收买罢工代表,孤立大海,瓦解了工人的罢工。
阴险、毒辣、狡诈
第二场:从阶级斗争角度揭露其反动阶级本性。说明他是一个老奸巨滑而又冷酷无情的资本家。充分暴露了他残忍狠毒的阶级本性。
他开除自己的亲生儿子大海。
绝情
他指使警察开枪杀死罢工工人,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2200个小工发了断子绝孙的昧心财。
贪婪凶残
丧尽天良
人物形象
1、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在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这一悲剧深刻地反映了阶级剥削和压迫,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2、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结果是什么?
阶级冲突 使 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
父子相见不相认却相斗
母子相见不相认却相怨
兄弟相见不相认却相仇
任务五:
剧本为什么要以雷雨为题?
探讨本文的主题。
讨论
四、小结归纳
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该死的没有死,不该死的全死了
西方悲剧的核心是,人与命运抗争却最终败阵下来。
而《雷雨》正是这样的一出戏剧。
《雷雨》给我们展示的是人性中良知、温情的毁灭,揭示的是资产阶级冷酷无情的嘴脸。
剧作就在一天之内集中写了周鲁两家历时三十年的各种恩怨情仇。
四凤触电自杀了;
周冲为救四凤也触电身亡;
周萍开枪自尽;
繁漪疯了;
侍萍呆痴了;
周朴园孤苦伶仃了;
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父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斗
母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怨,兄弟相见不相识却相仇
《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闷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
解题:
39
雷雨的象征意义:
“雷雨”具有象征意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也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②“雷雨”交代了作品的自然环境。
③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雨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渲染了悲剧氛围。“雷雨”关联主角们的情绪和情感变化,雷雨来前的郁热正合人物的心情,情节发展至高潮时的电闪雷鸣与大雨暗示了真相揭开时人物的疯狂与绝望。
④“雷雨”暗示了作品沉闷抑郁的社会环境,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一场改变现实的大雷雨即将来临。
总结
剧本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艺术地反映了反动的封建性的资产阶级的腐朽、糜烂的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自私、虚伪的道德性,猛烈抨击了旧中国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展示出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以及对受压迫者给予了深切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