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土壤,生命的家园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壤中只有生物 B.土壤中生物和非生物都有 C.土壤中只有非生物
2.下列不是人类对土壤破坏的是( )。
A.乱砍乱伐 B.水土流失 C.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再排放
3.下列选项,属于非生物的是( )。
A.松树 B.石头 C.蚯蚓
4.下列行为可以保护土壤的是( )。
A.乱砍乱伐,过度放牧 B.退耕还草还林 C.向土壤里排放有害物质
5.我们挖开土壤通常用到的工具是( )。
A.手套 B.塑料袋 C.小铲子
6.下列关于土壤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关系
B.土壤中除了含有水和空气,没有其它物质
C.土壤既能固定植物,又能给植物生长提供养分
7.下列属于非生物的是( )。
A.小草 B.蚯蚓 C.沙子
8.常用的无土栽培的方法是( )。
A.水培 B.沙石培 C.木屑
9.以下做法不会对土壤造成破坏的是( )。
A.植树造林 B.乱砍滥伐 C.向土壤里排放有害物质
10.下列行为可以保护土壤的是( )。
A.退耕还林还草 B.乱砍滥伐 C.过度放牧
11.学校开展“保护土壤”主题活动,以下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
A.把美术课上没有用完的颜料倒入草坪
B.把足球场边上的草拔了,插上小彩旗
C.在校园植物角里种上几棵小树苗
12.在做土壤渗水快慢的实验时,小红发现,有的土壤渗水快,有的土壤渗水慢,你认为影响土壤渗水快慢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中沙粒和黏粒的含量多少不同 B.土壤的颜色 C.土壤的气味
二、填空题
13.探探在做探究土壤成分的实验时,把一勺土壤轻轻地放入水中,发现水中有气泡冒出,这说明土壤里有 (选填“空气”、“水”)。
14.人类对土壤的破坏有:乱砍滥伐、 和向土壤里排放 。
15.土壤类型对植物的生长非常重要,不同的土壤适宜种植不同的 。
16.石子、沙子、瓶盖是没有生命的物体,叫 。土壤里有各种各样的 和 。
17.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土壤中含有绝大多数的 ,基本上可以满足植物对 的需求。
18.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都属于 。绝大多数生物都能 、会繁殖,都需要一定的生存环境。
三、判断题
19.在观察土壤的活动中,要戴上手套,完成活动之后,还要及时洗手。( )
20.土壤是由不同的物质混合而成的。( )
21.过度放牧会造成土壤污染。( )
22.生物的生长是天性,不需要外界环境的支持。( )
23.放大镜和显微镜都扩大了人类的观察范围。( )
24.使用放大镜时可以快速移动。( )
四、连线题
25.下列植物适宜生长在哪种土壤中,请连线。
花生
水稻 沙质土
小麦 粘质土
芦苇 壤土
红薯
五、简答题
26.简要答出人类活动对土壤造成的影响。(答出两点即可)
27.土壤里都含有哪些物质呢?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28.张三放学路上看到一群小朋友蹲在地上挖泥土,请问他可能看到哪些生物?哪些非生物?
29.如何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B
【详解】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土壤中生物和非生物都有。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它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
2.C
【详解】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我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人类必须依赖土壤才能生存,因此应该珍惜土壤,保护土壤不被污染和浪费。保护土壤,我们要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再排放;乱砍乱伐、水土流失都是对土壤的破坏。
3.B
【详解】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另一类是无生命的物体,叫非生物,如泥土、水、金属、钟乳石、珊瑚等。松树、蚯蚓属于生物,石头属于非生物。
4.B
【详解】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我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人类必须依赖土壤才能生存,因此应该珍惜土壤,保护土壤不被污染和浪费。保护土壤,我们要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可以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还牧、修挡土坝等。
5.C
【详解】我们挖开土壤通常用到的工具小铲子或木棍,小铲子或木棍可以帮助我们挖开坚硬的土壤,所以C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考查工具,要求学生掌握挖开土壤常用到的工具。
6.B
【详解】A、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关系,说法正确;
B、土壤中除了含有水和空气,没有其它物质,说法错误,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C、土壤既能固定植物,又能给植物生长提供养分,这是土壤对生物的作用,说法正确。
7.C
【详解】生物和非生物具有不同的特点。生物一般有需要营养,能生长、繁殖、呼吸,对刺激有反应等特征。小草、蚯蚓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沙子不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非生物。
8.A
【详解】无土栽培,是指以水、草炭或森林腐叶土、蛭石等介质作植株根系的基质固定植株,植物根系能直接接触营养液的栽培方法。无土栽培中营养液成分易于控制,且可随时调节。植物离开了土壤也能生长,常见的无土栽培有水培。
9.A
【详解】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那部分疏松的表层,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生活的家。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在资源。 保护土壤:植树造林、修筑梯田、环保宣传、不乱扔塑料垃圾和电池等;破坏土壤:过度喷洒农药、 施用化肥、砍伐森林、向土壤里排放有害物质,所以A符合题意。
10.A
【详解】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土壤,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壤资源,而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会造成对土壤资源的破坏,要保护土壤资源。退耕还林还草可以保护土壤;乱砍滥伐、过度放牧,是破坏土壤的行为。
11.C
【详解】A.把美术课上没有用完的颜料倒入草坪,做法不正确,到草地上是会污染环境,对植物肯定是有危害的。错误。
B.把足球场边上的草拔了,插上小彩旗,做法不妥 ,保护草坪,留住绿色。错误。
C.在校园植物角里种上几棵小树苗,做法值得提倡。正确。
故选C。
12.A
【详解】土壤可以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类型,沙质土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粘质土粘性大,土中空隙少,不易通风漏气;壤土通气性能好,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所以影响土壤渗水快慢的主要原因是土壤中沙粒和黏粒的含量多少不同。
13.空气
【详解】土壤是一种混合物,它是由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组成的,把一勺土壤轻轻地放入水中,发现水中有气泡冒出,这说明土壤里有空气。
14. 开山毁林 垃圾
【详解】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人类必须依赖土壤才能生存,因此应该珍惜土壤,保护土壤不被污染和浪费。人类对土壤的破坏有:乱砍滥伐、开山毁林和向土壤里排放垃圾。
15.植物
【详解】根据土壤的成分,一般把土壤分为壤土、黏质土、沙质土。含沙多的土壤叫做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做黏质土,含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土壤叫做壤土。不同的土壤适合生长不同的植物。
16. 非生物 生物 非生物
【详解】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如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人、微生物等。另一类是无生命的物体,叫非生物,如泥土、水、金属、钟乳石、珊瑚等。根据物体按照有无生命的划分,石子、沙子、瓶盖是没有生命的物体叫非生物。土壤里有各种各样的生物(比如蚯蚓、蜈蚣等)和非生物(比如土壤、石子等)。
17. 化学元素 矿物质
【详解】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土壤中含有绝大多数的化学元素,基本上可以满足植物对矿物质的需求。
18. 生物 生长
【详解】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都属于生物。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能生长、具有应激性、能生殖和发育、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19.√
【详解】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在观察土壤的活动中,要保护动植物,要注意安全,要戴上手套,完成活动之后,还要及时洗手。
20.√
【详解】土壤,是由一层层厚度各异的矿物质成分所组成大自然主体。土壤是由不同的物质混合而成的,土壤中不仅有石块、沙粒、粉粒、黏粒,还有水、空气、腐殖质等多种物质。
21.×
【详解】人类的很多行为直接破坏了生态平衡,如滥施农药、过度放牧以及过度捕捞等,要纠正人类的这些行为,维护生态平衡。过度放牧会造成土地沙化,滥伐树林会造成水土流失。
22.×
【详解】生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等。生物的生长需要外界环境的支持。题目说法错误。
23.√
【详解】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之前,人们只能用眼、耳、鼻、手、舌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和细胞。随着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现在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已经取得了丰收成果。
24.×
【详解】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放大镜的镜片是中央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具有放大的功能。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用放大镜时不可以快速移动,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
25.
【详解】植物的生长一般离不开土壤,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例如水稻、芦苇喜欢保水性好的黏质土,小麦适宜在壤土中生长,花生、红薯适宜沙质土生长。
26.植树造林、开挖河道、修建水库、绿化沙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水土流失等。
【详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包括,按照自然规律改变和塑造新的地表形态,例如,植树造林、开挖河道、修建水库、绿化沙漠等;违背自然规律破坏了地表形态。例如,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水土流失等,所以人类各种活动对地表的变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7.土壤里有石块、沙粒、粉粒、黏粒、水、空气、腐殖质等。
【详解】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那部分疏松的表层,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生活的家。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那部分疏松的表层,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生活的家。
28.生物:蚂蚁、小草、蚯蚓……
非生物:石头、沙子、塑料袋……
【详解】生物和非生物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无生命。自然界中,植物、动物等具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生物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能够生长、发育和繁殖。岩石、土壤等没有生命的物体叫非生物;非生物不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不能繁殖。土壤里的生物有蚂蚁、小草、蚯蚓等;非生物有石头、沙子、塑料袋等。
29.保护植被,植树造林,保护原有生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详解】土壤被人类破坏的越来越严重,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为了防止水土流失我们应当保护植被,植树造林,保护原有生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