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一单元 七子之歌——《御风万里》教案(表格式) 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第一单元 七子之歌——《御风万里》教案(表格式) 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5-23 06:3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音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第一单元 御风万里 教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人音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第一单元 御风万里
1. 歌曲《长江之歌》
2. 欣赏《赛马》
3. 学习音乐知识:音乐主题
4. 音乐活动:编创歌曲
教学目标:
1. 能够熟练演唱《长江之歌》,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2. 能够欣赏《赛马》,感受音乐的速度和力度变化。
3. 能够掌握音乐主题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音乐主题。
4. 能够通过编创歌曲,提高自己的音乐创作能力。
教学过程:
1. 歌曲《长江之歌》的教学:
(1)教师播放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2)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注意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学生分组演唱,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2. 欣赏《赛马》的教学:
(1)教师播放《赛马》,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速度和力度变化。
(2)教师讲解音乐主题的概念,引导学生识别和描述音乐主题。
(3)学生讨论和交流对《赛马》的理解和感受。
3. 学习音乐知识:音乐主题的教学:
(1)教师讲解音乐主题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主题的重要性。
(2)教师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和描述音乐主题。
(3)学生进行练习,尝试识别和描述音乐主题。
4. 音乐活动:编创歌曲的教学: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自己喜欢的歌曲,分析歌曲的主题和结构。
(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歌曲,进行改编和编创。
(3)每组展示自己的编创作品,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教学评价:
1. 学生能够熟练演唱《长江之歌》,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2. 学生能够欣赏《赛马》,感受音乐的速度和力度变化。
3. 学生能够掌握音乐主题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音乐主题。
4. 学生能够通过编创歌曲,提高自己的音乐创作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 增强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鉴赏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
3. 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4. 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和创新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学生能够熟练演唱《长江之歌》,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2. 学生能够欣赏《赛马》,感受音乐的速度和力度变化。
3. 学生能够掌握音乐主题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音乐主题。
难点:
1. 学生对音乐主题的理解和描述能力较弱。
2. 学生对《赛马》的音乐速度和力度变化的感受和理解不足。
解决办法:
1. 通过反复练习和指导,帮助学生熟练演唱《长江之歌》,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2. 通过播放不同速度和力度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赛马》的音乐特点。
3. 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掌握音乐主题的概念,提高学生对音乐主题的识别和描述能力。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钢琴、音响设备、多媒体教学系统
2. 课程平台:音乐教学软件、音乐欣赏视频
3. 信息化资源:音乐主题知识讲解视频、音乐创作软件
4. 教学手段:分组演唱、音乐欣赏、实例分析、讨论交流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歌曲《长江之歌》和欣赏《赛马》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歌曲《长江之歌》和欣赏《赛马》的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歌曲《长江之歌》和欣赏《赛马》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歌曲《长江之歌》和欣赏《赛马》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歌曲《长江之歌》和欣赏《赛马》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歌曲《长江之歌》和欣赏《赛马》的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音乐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歌曲《长江之歌》和欣赏《赛马》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歌曲《长江之歌》的主题和情感,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歌曲《长江之歌》的重点,强调欣赏《赛马》的速度和力度变化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歌曲《长江之歌》的主题和情感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欣赏音乐的速度和力度变化的感受,提高实践能力。
在歌曲《长江之歌》和欣赏《赛马》新课呈现结束后,对歌曲《长江之歌》的主题和情感以及欣赏《赛马》的速度和力度变化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歌曲《长江之歌》的重点和欣赏《赛马》的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歌曲《长江之歌》的主题和情感以及欣赏《赛马》的速度和力度变化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练习中的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歌曲《长江之歌》和欣赏《赛马》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歌曲《长江之歌》和欣赏《赛马》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歌曲《长江之歌》和欣赏《赛马》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歌曲《长江之歌》的主题和情感以及欣赏《赛马》的速度和力度变化的内容,强调歌曲《长江之歌》的重点和欣赏《赛马》的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歌曲《长江之歌》的主题和情感以及欣赏《赛马》的速度和力度变化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知识点梳理 1. 歌曲《长江之歌》的知识点:
- 歌曲的背景和创作意义
- 歌曲的结构和旋律特点
- 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 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演要求
2. 欣赏《赛马》的知识点:
- 作品的背景和创作意义
- 作品的风格和音乐特点
- 作品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
- 作品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
3. 学习音乐知识:音乐主题的知识点:
- 音乐主题的概念和作用
- 音乐主题的类型和特点
- 音乐主题的识别和描述方法
- 音乐主题在音乐作品中的运用和变化
4. 音乐活动:编创歌曲的知识点:
- 编创歌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歌曲主题的构思和创作
- 歌曲结构的安排和布局
- 歌曲旋律的编写和演奏
5. 音乐欣赏的知识点:
- 音乐欣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点分析
- 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理解
- 音乐欣赏中的个人感受和评价
6. 音乐表现的知识点:
- 音乐表现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音乐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
- 音乐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的呈现
- 音乐表现中的个人风格和特点
7. 音乐创作的知识点:
- 音乐创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音乐主题的构思和创作
- 音乐结构的安排和布局
- 音乐旋律的编写和演奏
8. 音乐教育的知识点:
- 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音乐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计
- 音乐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 音乐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反馈
板书设计 1. 歌曲《长江之歌》的板书设计:
①歌曲背景和创作意义
②歌曲结构和旋律特点
③歌曲主题和情感表达
④演唱技巧和表演要求
2. 欣赏《赛马》的板书设计:
①作品背景和创作意义
②风格和音乐特点
③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
④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
3. 音乐主题的板书设计:
①音乐主题的概念和作用
②类型和特点
③识别和描述方法
④在音乐作品中的运用和变化
4. 编创歌曲的板书设计:
①编创歌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②歌曲主题的构思和创作
③歌曲结构的安排和布局
④旋律的编写和演奏
5. 音乐欣赏的板书设计:
①音乐欣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②作品风格和特点分析
③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理解
④个人感受和评价
6. 音乐表现的板书设计:
①音乐表现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②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
③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呈现
④个人风格和特点
7. 音乐创作的板书设计:
①音乐创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②音乐主题的构思和创作
③音乐结构的安排和布局
④旋律的编写和演奏
8. 音乐教育的板书设计:
①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②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
③教学资源利用和开发
④教学效果评价和反馈
课后作业 1. 请学生结合本节课学习的歌曲《长江之歌》,分析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2. 请学生观察并分析欣赏《赛马》中的音乐速度和力度变化,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3. 请学生根据本节课学习的音乐主题知识,尝试识别和描述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的主题。
4. 请学生根据本节课学习的编创歌曲知识,尝试构思一首歌曲的主题,并简单描述歌曲的结构和旋律。
5. 请学生结合本节课学习的音乐欣赏知识,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歌曲《长江之歌》和欣赏《赛马》,了解了歌曲的背景和创作意义,歌曲结构和旋律特点,歌曲主题和情感表达,以及演唱技巧和表演要求。同时,我们学习了欣赏《赛马》的音乐速度和力度变化,了解了作品的背景和创作意义,风格和音乐特点,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以及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音乐主题的概念和作用,类型和特点,识别和描述方法,以及在音乐作品中的运用和变化。我们还学习了编创歌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歌曲主题的构思和创作,歌曲结构的安排和布局,以及旋律的编写和演奏。
最后,我们学习了音乐欣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作品风格和特点分析,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理解,以及个人感受和评价。我们还学习了音乐表现的 basic原则和方法,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呈现,以及个人风格和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我们的音乐欣赏和创作能力。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2. 当堂检测:
(1)请学生用一段话简要描述歌曲《长江之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请学生用一段话简要描述欣赏《赛马》的音乐速度和力度变化。
(3)请学生用一段话简要描述音乐主题的概念和作用。
(4)请学生用一段话简要描述编创歌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5)请学生用一段话简要描述音乐欣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6)请学生用一段话简要描述音乐表现的 basic原则和方法。
(7)请学生用一段话简要描述音乐创作的 basic原则和方法。
(8)请学生用一段话简要描述音乐教育的 basic原则和方法。
(9)请学生用一段话简要描述歌曲《长江之歌》的演唱技巧和表演要求。
(10)请学生用一段话简要描述欣赏《赛马》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
(11)请学生用一段话简要描述编创歌曲的流程。
(12)请学生用一段话简要描述音乐欣赏的步骤。
(13)请学生用一段话简要描述音乐表现的要点。
(14)请学生用一段话简要描述音乐创作的要点。
(15)请学生用一段话简要描述音乐教育的要点。
以上题目旨在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完成,及时查漏补缺。
反思改进措施 (1)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音乐软件等资源,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2)设计小组合作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不同难度的学习材料,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
2. 存在主要问题:
(1)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够积极,参与度不高。
(2)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
(3)对学生的评价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略了过程评价和多元化评价。
3. 改进措施:
(1)加强课堂管理,采用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2)丰富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完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