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广东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基础练习--阶段检测练(自然地理)(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广东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基础练习--阶段检测练(自然地理)(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1.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5-27 08:2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广东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
训练册阶段检测练
模块一 自然地理
分钟:7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2024届深圳宝安一调,6—7)下图为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下面两题。
1.下列现象中与气压中心H关联最密切的是(  )
A.台风   B.温带气旋
C.季风   D.副热带高压
2.与冷锋Ⅱ相比,冷锋Ⅰ形成的不同之处是(  )
A.冷气团向暖气团运动
B.受冷高压辐散气流影响
C.上升气流引导后产生
D.受暖低压辐合气流作用
(2024届广州天河一模,10—12)弯曲河流具有蜿蜒蠕动的动态地貌演变特征。白河为黄河源区典型弯曲河流,考察发现白河3号河湾凸岸植被呈环形条带状分布,一般有2~3个植被群落。下图为“白河3号河湾植被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对白河河湾地貌演变过程影响较小的因素是(  )
A.水流    B.泥沙
C.滨河植物   D.人类活动
4.推测白河3号河湾①②③植被类型依次是(  )
A.稀疏草本、密集草本、柳丛灌木
B.密集草本、柳丛灌木、稀疏草本
C.密集草本、稀疏草本、柳丛灌木
D.稀疏草本、柳丛灌木、密集草本
5.白河3号湾凸岸植被的分布体现了(  )
A.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   B.纬度地域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   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024届广东六校联考二,15—16)风蚀坑是指松散或裸露的沙质地表经风蚀而形成的凹地,风蚀坑的下风向伴随积沙体发育,风蚀坑发育到一定阶段演化速度会衰减,无法继续扩大。图1示意青藏高原共和盆地某风蚀坑内某阶段气流模式图,风入口处为坑头;图2示意该阶段该风蚀坑不同部位的地表风速和单位宽度输沙率。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该阶段风蚀坑坑底单位宽度输沙率最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宽度较小   B.沙源较少
C.坑底光滑   D.风速较小
7.当地输沙率和地表风速不变的情况下,风蚀坑的形态将(  )
①坑底深度变浅   ②迎风坡度变缓
③积沙体高度变高   ④两侧坡面后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4届山东百校联考,3—4)故宫(116°E,40°N)乾清宫屋檐起翘的斜度与太阳照射的方位角相适应,有利于建筑内部合理采光。每年冬至日前后的正午时分,乾清宫大殿内“正大光明”匾额通过“金砖”(为皇家御用土质方砖,浇筑桐油后铺设)被点亮。下图示意冬至、夏至乾清宫光照及屋檐景观。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推测乾清宫屋檐起翘的斜度大约为(  )
A.10°  B.27°  C.50°  D.66°
9.“金砖”浇筑桐油可以(  )
A.增强地面反射   B.体现皇家权威
C.减少制作程序   D.便于地面铺设
(2024届河北邢台部分学校期中,1—2)2023年4月初,几位登山爱好者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登山。下图为该山区地形图,图中虚线为登山线路,a点为起点。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图示登山线路中,攀登难度最大的是(  )
A.a—b段  B.b—c段  C.c—d段  D.d—e段
11.图中能够直接观测到a点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3茂名一模,10—12)我国南海中沙群岛附近海域,海—气相互作用显著,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季节差异明显,在一定深度范围内海水盐度随深度增加而升高。2022年10月17日前后,台风“纳沙”途经该海域,在短期内对该海域产生显著影响。下图为中沙群岛附近海域表层海水温盐月均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2.影响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季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季风   B.太阳辐射  
C.洋流   D.降水
13.该海域表层海水冬季盐度高的主要原因是(  )
①蒸发旺盛    ②河水汇入少
③海水受季风扰动强   ④大气降水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台风“纳沙”在短期内对该海域产生显著影响,表现为(  )
A.海水透明度升高    B.海水表层温度降低
C.海水垂向混合减弱   D.海水流速减小
(2023湛江二模,8—9)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广东省北部的韶关市仁化县境内,锦江自北向南流经园区,丹霞山山体以红色砂岩和砾岩为主。风化洞穴是丹霞山重要的景观地貌类型,在不同岩性上发育着不同形态和规模的风化洞穴,其中蜂窝状洞穴最具特色。下图示意锦江两岸禄意堂(为较浅的弧形崖壁)和锦石岩洞穴(洞穴内部的蜂窝状洞穴直径和深度均比禄意堂崖壁蜂窝状洞穴大)的相对位置。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5.影响丹霞山山体崖壁上岩洞发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和物理风化
B.冰川侵蚀和生物风化
C.风力侵蚀和物理风化
D.冻融作用和生物风化
16.禄意堂崖壁上蜂窝状洞穴的直径和深度均比锦石岩洞穴内的小,主要原因是(  )
A.岩层内部坚硬,受外力侵蚀弱
B.暴露在崖壁外表,受侵蚀严重
C.表层有地衣覆盖,保护作用强
D.分布海拔较高,水汽到达量少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2024届广州天河模拟一,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早在1960年我国登山队首次攀登珠峰时,就发现珠峰北坡的许多冰川谷里昼夜盛行下山的南风,这就是“冰川风”,其形成原因是冰川上的气温永远比同高度的自由大气低。珠峰北坡的冰川风十分强劲,在冰川中部,平均风速达3米/秒,最大可达10米/秒。在珠峰科学考察队的记载中写道:“尤其在晴朗的下午,强劲的冰川风有时会扬起砂石,掀起帐篷。”下图为冰川风示意图。
(1)结合所学原理,描述冰川与山谷间的气流运动过程。(8分)
(2)解释珠峰北坡冰川风在晴朗的下午冰川中部最为强劲的原因。(8分)
18.(2023韶关二模,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祁连山中段北坡某小流域植被分布呈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图甲),该流域7月平均气温为10~14℃,年降水量为290~467 mm,年均蒸发量超1 000 mm。青海云杉生长适应性强,是该流域森林草原带的主要森林种群,呈斑块状分布在海拔2 700~3 300 m的阴坡、半阴坡,近半个世纪以来基本没有被采伐和抚育。青海云杉林在各海拔区段森林结构特征差异显著,3 100~3 300 m处树高、植株密度最小,胸径和冠幅(树木的南北和东西方向宽度的平均值)最大。图乙示意该流域内青海云杉林不同海拔处根、枝、干、叶生物量占比。
(1)分析青海云杉林主要分布在该流域海拔2 700~3 300 m阴坡、半阴坡的原因。(6分)
(2)比较2 800~2 900 m与3 100~3 300 m处青海云杉林树根生物量占比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6分)
(3)若全球气候暖湿化持续,推测该流域青海云杉林分布范围的变化,并说明理由。(6分)
19.(2023广州一模,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泊,具有调节湄公河水量的功能。受太阳辐射、近地表气温、降水、风速、水位等因素的影响,洞里萨湖表面水温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下图示意洞里萨湖的位置,下表反映洞里萨湖表面水温、气温和水位的多年月平均状况。
时间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水温 (℃) 27.5 29.8 30.1 29.0 26.2 25.7 25.3
气温 (℃) 28.9 29.3 28.7 27.8 27.3 27.3 27.2
水位 (m) 2.1 1.7 1.5 2.0 3.5 5.7 7.7
(1)风对洞里萨湖表面水体有降温效应,试说明原因。(4分)
(2)与4—5月相比,6—8月洞里萨湖表面水温明显降低,分析其原因。(8分)
(3)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2019年洞里萨湖表面水温出现异常高值,分析其机制。(6分)
训练册阶段检测练
模块一 自然地理
分钟:7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2024届深圳宝安一调,6—7)下图为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下面两题。
1.下列现象中与气压中心H关联最密切的是(  )
A.台风   B.温带气旋
C.季风   D.副热带高压
答案 C 
2.与冷锋Ⅱ相比,冷锋Ⅰ形成的不同之处是(  )
A.冷气团向暖气团运动
B.受冷高压辐散气流影响
C.上升气流引导后产生
D.受暖低压辐合气流作用
答案 B 
(2024届广州天河一模,10—12)弯曲河流具有蜿蜒蠕动的动态地貌演变特征。白河为黄河源区典型弯曲河流,考察发现白河3号河湾凸岸植被呈环形条带状分布,一般有2~3个植被群落。下图为“白河3号河湾植被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对白河河湾地貌演变过程影响较小的因素是(  )
A.水流    B.泥沙
C.滨河植物   D.人类活动
答案 D 
4.推测白河3号河湾①②③植被类型依次是(  )
A.稀疏草本、密集草本、柳丛灌木
B.密集草本、柳丛灌木、稀疏草本
C.密集草本、稀疏草本、柳丛灌木
D.稀疏草本、柳丛灌木、密集草本
答案 A 
5.白河3号湾凸岸植被的分布体现了(  )
A.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   B.纬度地域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   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 C 
(2024届广东六校联考二,15—16)风蚀坑是指松散或裸露的沙质地表经风蚀而形成的凹地,风蚀坑的下风向伴随积沙体发育,风蚀坑发育到一定阶段演化速度会衰减,无法继续扩大。图1示意青藏高原共和盆地某风蚀坑内某阶段气流模式图,风入口处为坑头;图2示意该阶段该风蚀坑不同部位的地表风速和单位宽度输沙率。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该阶段风蚀坑坑底单位宽度输沙率最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宽度较小   B.沙源较少
C.坑底光滑   D.风速较小
答案 B 
7.当地输沙率和地表风速不变的情况下,风蚀坑的形态将(  )
①坑底深度变浅   ②迎风坡度变缓
③积沙体高度变高   ④两侧坡面后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2024届山东百校联考,3—4)故宫(116°E,40°N)乾清宫屋檐起翘的斜度与太阳照射的方位角相适应,有利于建筑内部合理采光。每年冬至日前后的正午时分,乾清宫大殿内“正大光明”匾额通过“金砖”(为皇家御用土质方砖,浇筑桐油后铺设)被点亮。下图示意冬至、夏至乾清宫光照及屋檐景观。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推测乾清宫屋檐起翘的斜度大约为(  )
A.10°  B.27°  C.50°  D.66°
答案 B 
9.“金砖”浇筑桐油可以(  )
A.增强地面反射   B.体现皇家权威
C.减少制作程序   D.便于地面铺设
答案 A 
(2024届河北邢台部分学校期中,1—2)2023年4月初,几位登山爱好者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登山。下图为该山区地形图,图中虚线为登山线路,a点为起点。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图示登山线路中,攀登难度最大的是(  )
A.a—b段  B.b—c段  C.c—d段  D.d—e段
答案 D 
11.图中能够直接观测到a点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C 
(2023茂名一模,10—12)我国南海中沙群岛附近海域,海—气相互作用显著,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季节差异明显,在一定深度范围内海水盐度随深度增加而升高。2022年10月17日前后,台风“纳沙”途经该海域,在短期内对该海域产生显著影响。下图为中沙群岛附近海域表层海水温盐月均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2.影响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季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季风   B.太阳辐射  
C.洋流   D.降水
答案 B 
13.该海域表层海水冬季盐度高的主要原因是(  )
①蒸发旺盛    ②河水汇入少
③海水受季风扰动强   ④大气降水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14.台风“纳沙”在短期内对该海域产生显著影响,表现为(  )
A.海水透明度升高    B.海水表层温度降低
C.海水垂向混合减弱   D.海水流速减小
答案 B 
(2023湛江二模,8—9)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广东省北部的韶关市仁化县境内,锦江自北向南流经园区,丹霞山山体以红色砂岩和砾岩为主。风化洞穴是丹霞山重要的景观地貌类型,在不同岩性上发育着不同形态和规模的风化洞穴,其中蜂窝状洞穴最具特色。下图示意锦江两岸禄意堂(为较浅的弧形崖壁)和锦石岩洞穴(洞穴内部的蜂窝状洞穴直径和深度均比禄意堂崖壁蜂窝状洞穴大)的相对位置。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5.影响丹霞山山体崖壁上岩洞发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和物理风化
B.冰川侵蚀和生物风化
C.风力侵蚀和物理风化
D.冻融作用和生物风化
答案 A 
16.禄意堂崖壁上蜂窝状洞穴的直径和深度均比锦石岩洞穴内的小,主要原因是(  )
A.岩层内部坚硬,受外力侵蚀弱
B.暴露在崖壁外表,受侵蚀严重
C.表层有地衣覆盖,保护作用强
D.分布海拔较高,水汽到达量少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2024届广州天河模拟一,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早在1960年我国登山队首次攀登珠峰时,就发现珠峰北坡的许多冰川谷里昼夜盛行下山的南风,这就是“冰川风”,其形成原因是冰川上的气温永远比同高度的自由大气低。珠峰北坡的冰川风十分强劲,在冰川中部,平均风速达3米/秒,最大可达10米/秒。在珠峰科学考察队的记载中写道:“尤其在晴朗的下午,强劲的冰川风有时会扬起砂石,掀起帐篷。”下图为冰川风示意图。
(1)结合所学原理,描述冰川与山谷间的气流运动过程。(8分)
(2)解释珠峰北坡冰川风在晴朗的下午冰川中部最为强劲的原因。(8分)
答案 (1)由于冰川表面气温比山谷同高度处要低很多,冰川表面冷而重的空气沿冰面向冰川前方(下沉)运动,迫使冰缘地区(山谷)较暖的空气上升,在高空气流由山谷(高压区)流回冰川上方(低压区),形成对流循环。
(2)晴朗的下午山谷气温升至最高,与冰面气温温差达到最大,气压梯度力最大,冰川风最为强劲;在冰川中部下垫面摩擦力最小,导致风力最大。
18.(2023韶关二模,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祁连山中段北坡某小流域植被分布呈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图甲),该流域7月平均气温为10~14℃,年降水量为290~467 mm,年均蒸发量超1 000 mm。青海云杉生长适应性强,是该流域森林草原带的主要森林种群,呈斑块状分布在海拔2 700~3 300 m的阴坡、半阴坡,近半个世纪以来基本没有被采伐和抚育。青海云杉林在各海拔区段森林结构特征差异显著,3 100~3 300 m处树高、植株密度最小,胸径和冠幅(树木的南北和东西方向宽度的平均值)最大。图乙示意该流域内青海云杉林不同海拔处根、枝、干、叶生物量占比。
(1)分析青海云杉林主要分布在该流域海拔2 700~3 300 m阴坡、半阴坡的原因。(6分)
(2)比较2 800~2 900 m与3 100~3 300 m处青海云杉林树根生物量占比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6分)
(3)若全球气候暖湿化持续,推测该流域青海云杉林分布范围的变化,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 (1)该流域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水分条件差,山麓地带不能形成森林带;随海拔升高,降水增多(多山地降水),且气温降低,蒸发减弱;阴坡、半阴坡太阳辐射弱,蒸发量小,土壤水分条件好。
(2)差异:2 800~2 900 m处青海云杉林树根生物量占比高。
原因:3 100~3 300 m处海拔更高,冻土影响大,根系埋藏浅,树根生物量占比低;3 100~3 300 m处胸径和冠幅大,干、枝生物量占比更高。
(3)变化:向高海拔和低海拔方向扩张。
理由:全球变暖,高海拔处热量条件改善,青海云杉林向高海拔扩张;全球变湿,低海拔处水分条件改善,青海云杉林向低海拔扩张。
19.(2023广州一模,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泊,具有调节湄公河水量的功能。受太阳辐射、近地表气温、降水、风速、水位等因素的影响,洞里萨湖表面水温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下图示意洞里萨湖的位置,下表反映洞里萨湖表面水温、气温和水位的多年月平均状况。
时间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水温 (℃) 27.5 29.8 30.1 29.0 26.2 25.7 25.3
气温 (℃) 28.9 29.3 28.7 27.8 27.3 27.3 27.2
水位 (m) 2.1 1.7 1.5 2.0 3.5 5.7 7.7
(1)风对洞里萨湖表面水体有降温效应,试说明原因。(4分)
(2)与4—5月相比,6—8月洞里萨湖表面水温明显降低,分析其原因。(8分)
(3)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2019年洞里萨湖表面水温出现异常高值,分析其机制。(6分)
答案 (1)风加快湖面蒸发散热;风加剧水的垂直扰动,促进上下湖水的热交换,使湖面水温下降。
(2)洞里萨湖最高气温出现在4—5月,6—8月气温下降,水温下降;6—8月,降水增多,云量增大,表面湖水吸收太阳辐射减少;河水补给量大,水位上升,湖面扩大,蒸发散热增强,使表面水温降低;6—8月风速大,湖面水温下降。
(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表面海水温度下降,上升气流减弱,降水减少,云量减少,大气削弱作用弱,洞里萨湖表面湖水吸收太阳辐射增多,水温升高,出现异常高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